廣州大學被動式綠色建筑實驗樓設計
本文關鍵詞:廣州大學被動式綠色建筑實驗樓設計,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近年來隨著《綠色建筑評價標準》的實施,我國綠色建筑相關行業(yè)發(fā)展迅速,從高科技綠色建筑產品的研發(fā)生產到綠色建筑設計咨詢與評價形成了一個完整的產業(yè)鏈。然而當下大部分綠色建筑采用的主動式節(jié)能技術普遍存在設備投資及運營成本高、成本回收時間長等問題。據統(tǒng)計,截至2015年我國約47.3%的綠色建筑位于經濟較發(fā)達的五個省(市),這意味在我國綠色建筑發(fā)展地域性差異較大。為了使綠色建筑能夠在我國全面發(fā)展,現階段我們需要大力發(fā)展低成本綠色建筑——建筑師主導的通過合理建筑設計實現可持續(xù)發(fā)展理念的被動式綠色建筑。為了促進廣州地區(qū)被動式建筑發(fā)展,廣州大學擬建造一棟具有展示、實驗、辦公等功能的小型被動式綠色建筑示范樓——廣州大學被動式綠色建筑實驗樓;本文以此建筑方案設計為切入點,深入研究了適用于廣州地區(qū)的被動式設計策略并完成建筑方案設計。通過對廣州地區(qū)氣候水文條件和建筑能耗的調查分析得出廣州地區(qū)建筑能耗有顯著的氣候適應性,空調和照明能耗節(jié)能潛力最大。針對這一現象,本文提出了減少建筑得熱、加速建筑散熱、充分利用自然采光的被動式設計原則并介紹了相關被動式設計策略。在廣州大學被動式綠色建筑實驗樓設計過程中以理論計算結合計算機軟件模擬分析的方法,采用Autodesk Ecotect Analysis、PHOENICS等軟件對建筑最佳朝向選擇、自然通風設計、天然采光、外遮陽設計等進行了較為詳盡的定性和定量分析;根據分析結論指導并完成建筑方案設計后,本文采用計算機數值模擬的方法對方案的通風、采光、遮陽效果進行科學驗證,最后結合《綠色建筑評價標準》GB/T50378-2014進行規(guī)劃設計階段自評估,得出以被動式建筑設計為主,主動式節(jié)能技術為輔的廣州大學被動式綠色建筑實驗樓設計具有達到三星級綠色建筑(設計標識)標準潛力的結論。本研究以理論結合實踐的原則,從針對廣州地區(qū)被動式設計的定性分析到針對具體項目的定量分析,貼合實際工程應用得出可操作性強的被動式設計思路,為建筑師提供了適合廣州地區(qū)的被動式建筑設計參考。
【關鍵詞】:被動式建筑 綠色建筑 計算機模擬 廣州地區(qū)
【學位授予單位】:廣州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6
【分類號】:TU244.3;TU201.5
【目錄】:
- 摘要5-7
- Abstract7-12
- 第一章 緒論12-21
- 1.1 選題背景12-15
- 1.1.1 綠色建筑在我國的發(fā)展現狀12-13
- 1.1.2 我國綠色建筑存在的問題——發(fā)展被動式建筑的必要性13-15
- 1.2 被動式綠色建筑概念15-16
- 1.2.1 建筑的氣候適應性15-16
- 1.2.2 被動式建筑設計概念16
- 1.3 廣州大學被動式綠色建筑實驗樓課題介紹16-17
- 1.4 國內外研究現狀17-19
- 1.4.1 國內研究現狀17-18
- 1.4.2 國外研究現狀18-19
- 1.5 研究方法19-20
- 1.6 本章小結20-21
- 第二章 廣州地區(qū)被動式建筑設計策略研究21-44
- 2.1 廣州地區(qū)氣候條件21-22
- 2.2 廣州地區(qū)建筑能耗22-27
- 2.2.1 廣州地區(qū)居住建筑能耗22-25
- 2.2.2 廣州地區(qū)公共建筑能耗25-27
- 2.3 廣州地區(qū)被動式建筑設計原則27
- 2.4 廣州地區(qū)被動式建筑設計方法27-43
- 2.4.1 場地規(guī)劃設計27-28
- 2.4.2 遮陽28-31
- 2.4.3 自然采光31-35
- 2.4.4 自然通風35-43
- 2.4.5 圍護結構隔熱防熱43
- 2.4.6 計算機軟件輔助設計43
- 2.5 本章小結43-44
- 第三章 廣州大學被動式綠色建筑實驗樓建筑方案設計44-131
- 3.1 廣州大學被動式綠色建筑實驗樓設計要求44
- 3.2 場地分析44-56
- 3.2.1 建筑用地范圍及其周邊環(huán)境44-47
- 3.2.2 基于Ecotect軟件的建筑最佳朝向分析47-56
- 3.3 建筑平面與體塊分析56-66
- 3.3.1 三種平面形式設計采光、視野、建筑得熱對比分析57-58
- 3.3.2 三種建筑體塊設計建筑通風及其對周邊建筑通風影響對比分析58-64
- 3.3.3 人流和建筑空間組織分析64-66
- 3.4 建筑方案圖及其主要經濟技術指標66-74
- 3.4.1 平面圖66-71
- 3.4.2 立面圖71-73
- 3.4.3 剖面圖73
- 3.4.4 效果圖73-74
- 3.4.5 主要經濟技術指標74
- 3.5 被動式綠色建筑技術應用74-91
- 3.5.1 建筑體塊自遮陽75
- 3.5.2 可調節(jié)外遮陽設計75-85
- 3.5.3 復合立面、立體綠化、蓄水種植屋面和通風屋面設計85-87
- 3.5.4 穿堂風設計87
- 3.5.5 利用太陽能和架空層預冷的雙層通風墻體87-89
- 3.5.6 機械輔助自然通風89
- 3.5.7 自然采光設計89
- 3.5.8 室外鋪地改造89-91
- 3.6 其他綠色建筑技術應用91-92
- 3.7 計算機模擬評價92-130
- 3.7.1 室外風環(huán)境模擬92-101
- 3.7.2 室內通風模擬101-115
- 3.7.3 室內光環(huán)境模擬115-124
- 3.7.4 外遮陽效率模擬124-130
- 3.8 本章小結130-131
- 第四章 綠色建筑自評估131-142
- 4.1《綠色建筑評價標準》GB/T50378-2014簡介131-132
- 4.2 綠色建筑自評估報告132-141
- 4.2.1 節(jié)地與室外環(huán)境132-134
- 4.2.2 節(jié)能與能源利用134-136
- 4.2.3 節(jié)水與水資源利用136-137
- 4.2.4 節(jié)材與材料資源利用137-138
- 4.2.5 室內環(huán)境質量138-140
- 4.2.6 提高與創(chuàng)新140-141
- 4.2.7 規(guī)劃設計階段自評估結論141
- 4.3 本章小結141-142
- 第五章 結論與展望142-146
- 5.1 結論142-145
- 5.1.1 適用于廣州地區(qū)的被動式建筑設計策略142-144
- 5.1.2 針對廣州大學被動式綠色建筑實驗樓被動式設計的定性及定量結論144-145
- 5.2 展望145-146
- 參考文獻146-150
- 致謝150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深圳大學師范學院教學實驗樓[J];城市環(huán)境設計;2012年Z2期
2 朱敬業(yè);張敬人;張敏娟;;某研究所實驗樓設計[J];南京工學院學報;1979年S2期
3 周方中 ,馮淑卿 ,鄧敬輝;成都氣象學校教學實驗樓[J];建筑學報;1981年11期
4 林守詩;廣州市藥品檢驗所實驗樓設計總結[J];煤礦設計;1994年12期
5 魏海林;建筑學校的校園文化——安徽城建學校實驗樓設計探索[J];安徽建筑;2002年04期
6 蘭耀東,周保國,崔建軍,王玉格;從我校實驗樓工程談基建施工管理的幾點體會[J];河北工程技術高等?茖W校學報;2002年04期
7 胡碧蘭,鄒迪;實驗樓設計之探索——湖南農業(yè)大學實驗樓的方案構思[J];中外建筑;2004年02期
8 宋春玉;北京傳染病防治實驗樓已動工[J];畜牧獸醫(yī)科技信息;2004年10期
9 吳家驊 ,羅薇;江中集團本草天工實驗樓[J];世界建筑導報;2005年02期
10 吳家驊 ,陳嶇;江西中醫(yī)學院實驗樓[J];世界建筑導報;2005年02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2條
1 林茂;;某實驗樓的空調工程設計實例[A];第13屆全國暖通空調技術信息網技術交流大會文集[C];2005年
2 張銀安;;化學實驗樓的通風設計方式——華中師范大學逸夫化學樓通風設計[A];全國暖通空調制冷2004年學術年會資料摘要集(1)[C];2004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據庫 前5條
1 市委辦;永旺集團援建的永旺教學實驗樓落成[N];商洛日報;2008年
2 記者 薛光平;56件建議全部辦復[N];銀川晚報;2010年
3 張建平;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實驗樓落成啟用[N];河北經濟日報;2007年
4 本報記者 張義成;一場與時間“賽跑”的項目攻堅戰(zhàn)[N];南充日報;2009年
5 記者 馬璇;深大基礎實驗樓啟用[N];深圳特區(qū)報;2011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3條
1 張楠;實驗樓的空間組織模式研究[D];南京大學;2016年
2 曾揚;廣州大學被動式綠色建筑實驗樓設計[D];廣州大學;2016年
3 陳雨佳;南京工業(yè)大學材料化學工程中心實驗樓方案設計[D];南京工業(yè)大學;2013年
本文關鍵詞:廣州大學被動式綠色建筑實驗樓設計,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49241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jiaoyutizhilunwen/4924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