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說”與“傾聽”的教育價值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1-07-11 07:02
“言說”與“傾聽”是師生生命存在和教育交往的最本己的方式。教育過程就是師生通過說與聽去思、去悟,實現彼此精神的相遇與相通,促進相互理解、認同并在這個過程中凸顯人的主體價值,張揚人善的德性、美的心靈,最終共同獲致生命意義的過程。然而在教育教學實踐活動中,由于社會制度、價值導向、傳統(tǒng)文化觀念等方面的因素帶來的負面影響及個體心理上消極特征的作用,使得“言說”與“傾聽”常常僅僅被理解為教師和學生傳遞與接受知識和經驗的手段,僅僅是教師完成職業(yè)任務、學生為未來生活做準備而獲取必要的知識技能的工具,師生中“言說貧困”與“傾聽缺失”現象普遍存在。這種傾向導致了師生在教育生活中“角色的異化”、“生命的缺席”、“思想的貧困”、“意義的喪失”等現象的產生,使得“言說”與“傾聽”本身作為人的一種生存方式,作為一種生命交往的基本形式對人的“主體的凸顯”、“心靈的溝通”、“審美的豐富”、“德性的升華”等多方面的深層教育價值內涵被淡忘了、消解了,造成了教育與生活的疏離,教師與學生的對立,教育亦失去了其本真的意義。而要追尋與實現“言說”與“傾聽”的深層教育價值,從最具體的層面上看,首先就需要師生敞亮教育生活的“我在性...
【文章來源】:湖南師范大學湖南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頁數】:53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言說與傾聽的價值追尋
1.1 言說與傾聽的內涵
1.2 言說與傾聽的教育價值
2 教育中“言說”與“傾聽”之深層意義的失落
2.1 言說與傾聽的教育價值失落
2.2 言說與傾聽的教育價值失落的深層思考
3 言說與傾聽的教育價值的實現
3.1 敞亮教育生活世界的“我在性”
3.2 建構民主、自由的課堂文化
3.3 教師角色的自我確認
注釋
附錄
后記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真的聲音是如何消失的[J]. 劉云杉. 科普童話. 2014(21)
[2]論教師的個人話語權[J]. 胡福貞. 教育研究與實驗. 2002(03)
[3]莊子智慧說[J]. 吳先伍. 安徽教育學院學報. 2002(01)
[4]語言:師生心靈之約[J]. 王. 教育研究. 2002(02)
[5]教學理論:走向交往與對話的時代[J]. 黃忠敬. 教育理論與實踐. 2001(07)
[6]當代新基礎教育的生命美學觀及其方法論意義[J]. 楊四耕. 教育理論與實踐. 2001(06)
[7]課程運作中的教師權利[J]. 代建軍. 教育理論與實踐. 2001(06)
[8]課程觀的轉向[J]. 郭元祥. 課程.教材.教法. 2001(06)
[9]論傾聽[J]. 伽達默爾,潘德榮. 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 2001(01)
[10]情感與認知雙重編碼對人類學習的重要作用[J]. 金臣. 承德民族師專學報. 2000(04)
本文編號:3277589
【文章來源】:湖南師范大學湖南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頁數】:53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言說與傾聽的價值追尋
1.1 言說與傾聽的內涵
1.2 言說與傾聽的教育價值
2 教育中“言說”與“傾聽”之深層意義的失落
2.1 言說與傾聽的教育價值失落
2.2 言說與傾聽的教育價值失落的深層思考
3 言說與傾聽的教育價值的實現
3.1 敞亮教育生活世界的“我在性”
3.2 建構民主、自由的課堂文化
3.3 教師角色的自我確認
注釋
附錄
后記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真的聲音是如何消失的[J]. 劉云杉. 科普童話. 2014(21)
[2]論教師的個人話語權[J]. 胡福貞. 教育研究與實驗. 2002(03)
[3]莊子智慧說[J]. 吳先伍. 安徽教育學院學報. 2002(01)
[4]語言:師生心靈之約[J]. 王. 教育研究. 2002(02)
[5]教學理論:走向交往與對話的時代[J]. 黃忠敬. 教育理論與實踐. 2001(07)
[6]當代新基礎教育的生命美學觀及其方法論意義[J]. 楊四耕. 教育理論與實踐. 2001(06)
[7]課程運作中的教師權利[J]. 代建軍. 教育理論與實踐. 2001(06)
[8]課程觀的轉向[J]. 郭元祥. 課程.教材.教法. 2001(06)
[9]論傾聽[J]. 伽達默爾,潘德榮. 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 2001(01)
[10]情感與認知雙重編碼對人類學習的重要作用[J]. 金臣. 承德民族師專學報. 2000(04)
本文編號:327758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jiaoyutizhilunwen/3277589.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