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促進農村中小學教師教學勝任力的策略研究
本文關鍵詞:微信促進農村中小學教師教學勝任力的策略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與發(fā)展,有關教師教學勝任力的研究逐漸引起了教育界的高度重視,越來越多的教育者開始關注這一問題,并對此展開了相關研究。勝任力在教育教學領域中的研究也賦予了教學勝任力一種更深層次意義的定位,農村中小學教師教學勝任力是教師在從事教學工作中能否有效完成教學目標的必要條件,也是教師必須具備的一系列不同勝任特征要素的組合,包括個性特質、價值觀、動機、師德素養(yǎng)、教學技能、專業(yè)知識等。本研究隸屬于《社交網絡促進農村中小學教師教學勝任力發(fā)展的策略研究》的子課題。本研究以國內外有關教師教學勝任力的研究成果為相關基礎,并以我國廣東省大埔縣和甘肅省康縣農村中小學教師為研究對象,通過調查問卷和訪談的方式調查我國農村中小學教師教學勝任力現狀,并結合微信的相關功能就如何提高農村中小學教師教學勝任力水平提出相應策略。本文第一部分介紹了研究背景和意義,闡述了研究目標和內容以及研究思路和方法,并進行了本研究的創(chuàng)新性與可行性分析。通過文獻的梳理,界定了本研究的三個重要概念:微信、農村中小學教師和教學勝任力。對國內外教育領域中對教師教學勝任力的研究現狀、農村教師教學勝任力的研究現狀和微信在教師培訓中的應用現狀進行了相應的分析,總結了農村中小學教師教學勝任力的研究價值和研究理論基礎。本文第二部分介紹了本研究的具體設計。本研究是課題組研究的一部分,通過課題組構建的教師勝任力模型和基于社交網絡促進教師教學勝任力模型。本研究結合以上2個模型,利用調查問卷和訪談,對現階段農村中小學教師教學勝任力現狀進行調查,設計出利用微信促進農村中小學教師教學勝任力的模型。本文第三到第八部分按照教師勝任力模型、社交網絡促進教師教學勝任力模型和微信促進農村中小學教師教學勝任力模型,根據因子的不同特點,提出了利用微信提升部分教師勝任力因子的策略。分別從專業(yè)潛力、思維潛力、高階潛力、內驅潛力、人際潛力和外顯勝任力六個維度,根據相應的因子概念、提升意義、影響因素、表現方面提出利用微信具體的提升策略。本文第九部分介紹了微信促進農村中小學教師教學勝任力的效果分析。本研究再次利用調查問卷和訪談對農村中小學教師教學勝任力進行調查,做出兩次調查對比分析。分析總結出,微信確實對農村中小學教師教學勝任力有提升作用,教師可以更好的完成教學目標,提升教學效果。第十部分為總結和展望。
【關鍵詞】:微信 農村中小學教師 教學勝任力
【學位授予單位】:東北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6
【分類號】:G434;G635.1
【目錄】:
- 中文摘要3-4
- 英文摘要4-9
- 第一章 緒論9-22
-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義9-10
- 1.1.1.研究背景9-10
- 1.1.2.研究意義10
- 1.2 研究目標和研究內容10-11
- 1.2.1 研究目標10-11
- 1.2.2.研究內容11
- 1.3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11-12
- 1.3.1 研究思路11
- 1.3.2 研究方法11-12
- 1.4 研究創(chuàng)新點和可行性分析12
- 1.4.1 研究創(chuàng)新點12
- 1.4.2 研究可行性分析12
- 1.5 研究綜述12-21
- 1.5.1 相關概念界定12-13
- 1.5.2 教學勝任力研究綜述13-18
- 1.5.3 微信在教師培訓中的應用研究18-21
- 1.6 理論基礎21-22
- 1.6.1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21
- 1.6.2 成人學習理論21-22
- 第二章 研究設計22-34
- 2.1 前期問卷調查23-30
- 2.1.1 教師基本情況23-24
- 2.1.2 教師微信使用情況調查24-27
- 2.1.3 教師教學勝任力現狀調查27-28
- 2.1.4 利用微信促進教師教學勝任力的教師態(tài)度調查28-30
- 2.2 前期訪談30-31
- 2.3 利用微信促進農村中小學教師教學勝任力設計31-34
- 2.3.1 培訓主體32
- 2.3.2 利用微信提升教師教學勝任力的方式32-33
- 2.3.3 需要教師提升的勝任力因子(內隱因子和外顯因子)33
- 2.3.4 定期評價33-34
- 第三章 微信促進教師專業(yè)潛力中的專業(yè)實踐反思策略分析34-44
- 3.1 專業(yè)實踐反思概念界定34
- 3.2 提升教師專業(yè)實踐反思的意義34-35
- 3.3 影響教師專業(yè)實踐反思的因素35
- 3.4 教師專業(yè)實踐反思的具體表現35-36
- 3.5 利用微信提升教師專業(yè)實踐反思的策略36-38
- 3.6 利用微信提升教師專業(yè)實踐反思的案例38-44
- 第四章 微信促進教師思維潛力中創(chuàng)新性的策略分析44-53
- 4.1 創(chuàng)新性概念界定44
- 4.2 提升教師創(chuàng)新性的必要性44-45
- 4.3 影響教師創(chuàng)新性的因素45
- 4.4 教師創(chuàng)新性的具體表現45
- 4.5 利用微信提升教師創(chuàng)新性的策略45-47
- 4.6 利用微信提升教師創(chuàng)新性的案例47-53
- 第五章 微信促進教師高階潛力中藝術感的策略分析53-62
- 5.1 藝術感概念界定53
- 5.2 提升教師藝術感的意義53
- 5.3 影響教師藝術感的因素53-54
- 5.4 教師藝術感的具體表現54
- 5.5 利用微信提升教師藝術感的策略54-56
- 5.6 利用微信提升教師藝術感的案例56-62
- 第六章 微信促進教師內驅潛力中效率感的策略分析62-71
- 6.1 效率感概念界定62
- 6.2 提升教師效率感的意義62
- 6.3 影響教師效率感的因素62-63
- 6.4 教師效率感的具體表現63
- 6.5 利用微信提升教師效率感的策略63-65
- 6.6 利用微信提升教師效率感的案例65-71
- 第七章 微信促進教師人際潛力中熱情的策略分析71-80
- 7.1 熱情概念界定71
- 7.2 教師具有熱情的意義71
- 7.3 影響教師熱情的因素71-72
- 7.4 教師熱情的具體表現72
- 7.5 利用微信提升教師熱情的策略72-74
- 7.6 利用微信提升教師熱情的案例74-80
- 第八章 微信促進教師外顯潛力中的教學技能策略分析80-89
- 8.1 教學技能概念界定80
- 8.2 提升教師教學技能的意義80
- 8.3 影響教學技能的因素80
- 8.4 教師教學技能的具體表現80-81
- 8.5 利用微信提升教師教學技能的策略81-83
- 8.6 利用微信提升教師教學技能的案例83-89
- 第九章 微信促進農村中小學教師教學勝任力的效果分析89-93
- 9.1 數據收集89
- 9.2 數據分析89-93
- 9.2.1 問卷調查數據分析89-91
- 9.2.2 訪談內容分析91-93
- 第十章 總結與展望93-95
- 10.1 研究結論93
- 10.2 不足之處93
- 10.3 研究展望93-95
- 參考文獻95-97
- 附錄97-103
- 附錄 197-99
- 附錄 299-100
- 附錄 3100-102
- 附錄 4102-103
- 后記103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閆志英,郭鳳蘭;平均指標在教師教學質量測評中的作用[J];山西財經大學學報(高等教育版);2002年S1期
2 馮巧丹;略論教師反思與提高教學質量[J];廣西公安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3年02期
3 崔曉航,姜俊和;高校教師教學質量評估方法研究[J];沈陽教育學院學報;2003年03期
4 朱景鑫;夏祥河;張忠奎;;對教師教學質量的監(jiān)控與評價[J];職業(yè)技術;2006年02期
5 王鴻奎;;高等醫(yī)學院校教師教學質量網絡測評的思考[J];中國高等醫(yī)學教育;2012年01期
6 劉振邦;;書面?zhèn)湔n及其他[J];人民教育;1963年03期
7 張元豐;定量評價教師教學質量方法初探[J];渭南師專學報;1986年02期
8 崔秉正;評價教師教學質量的標準[J];教育科研通訊;1986年05期
9 彭美云;對教師教學質量統(tǒng)計評價系統(tǒng)的設計及其應用[J];數理統(tǒng)計與管理;1990年04期
10 李梅山;應用模糊數學評價教師教學質量[J];高等建筑教育;1991年02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9條
1 許芳奎;趙虹;;高職院校教師工作測評的實踐與思考[A];國家教師科研基金十一五階段性成果集(天津卷)[C];2010年
2 許芳奎;趙虹;;高職院校教師工作測評的實踐與思考[A];國家教師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國名校卷)(二)[C];2009年
3 朱從書;劉陳陵;劉華山;;高校教師教學質量學生評估體系研究[A];第十一屆全國心理學學術會議論文摘要集[C];2007年
4 李德韓;;建設一支又紅又專的教師隊伍是發(fā)展高等教育事業(yè)的根本大計[A];廣西高等教育改革與發(fā)展——《廣西高教研究》創(chuàng)刊十周年(1985-1995)論文選集[C];1996年
5 梁文艷;;教師對學生學業(yè)成績影響的增值性評價——來自中國西部五省農村小學的面板數據[A];2009年中國教育經濟學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9年
6 馬曉燕;魏立平;國忠金;李嫦虹;;基于時滯聯(lián)系數分析的教師課堂教學評價研究[A];決策科學與評價——中國系統(tǒng)工程學會決策科學專業(yè)委員會第八屆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9年
7 李昌崇;;教師教學質量監(jiān)控體系的構建實踐與體會[A];2007年浙江省醫(yī)學教育學術年會論文匯編[C];2007年
8 馬瑾;徐建平;吳燕;李然;;高校教師教學質量多源評估研究[A];第十一屆全國心理學學術會議論文摘要集[C];2007年
9 蔡利萍;;改進管理方法,提高管理水平[A];江蘇省教育學會2006年年會論文集(綜合二專輯)[C];2006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江蘇省宿遷中學 高鵬;應實現教學控制與教學自由的平衡[N];中國教育報;2008年
2 ;馬長澤 辦學要以教師第一[N];中國教育報;2010年
3 陳鴻飛 朱章安 蔡祥輝;湖南科貿職院解聘17名“南郭先生”[N];湖南日報;2010年
4 王勤;教育大計教師為本[N];貴州日報;2009年
5 記者 潘劍凱 通訊員 陳國利;杭商院學生給教師打分[N];光明日報;2001年
6 記者 王平 通訊員 姚巨才;加強農村教師再教育工作[N];華興時報;2007年
7 王平 姚巨才;加強農村教師再教育工作[N];人民政協(xié)報;2007年
8 江西省全南縣 馬智勝;請為教師減負[N];光明日報;2004年
9 本報記者 毛新香;教師“心病”呼吁全社會關注[N];黃石日報;2006年
10 記者 石影;管理創(chuàng)新是為跨越現在[N];遵義日報;2012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7條
1 嚴玉萍;中美教師評價的比較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8年
2 郭朝紅;影響教師政策的中介組織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4年
3 許楠;論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的組織維度[D];西南大學;2012年
4 賴錚;高校教師的人性化管理:生命關愛和價值發(fā)揮[D];廈門大學;2007年
5 張春瀛;高校教師專業(yè)化成熟度測評體系構建研究[D];天津大學;2010年
6 田光;教學私有信息化解機制研究[D];天津大學;2012年
7 時偉;專業(yè)化視野下教師繼續(xù)教育的理論與實踐[D];華東師范大學;2003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李芳;教師績效管理的現狀與對策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7年
2 羅瑾;美國田納西州教師評價政策研究[D];河南大學;2015年
3 劉瑩潔;應用技術型院!半p師型”教師隊伍建設問題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15年
4 曲夢汝;中德高職院校教師專業(yè)化發(fā)展階段與實現策略的比較研究[D];東南大學;2015年
5 張敏;大學生對教師角色期望的研究[D];廣西師范大學;2015年
6 艾瑛;地方高等?茖W!半p師型”教師隊伍建設研究[D];江西農業(yè)大學;2015年
7 陳璐;基于多層面拉析模型的高校教師教學質量網絡評價研究[D];東北大學;2014年
8 劉丹鳳;澳大利亞國立大學教師發(fā)展機制研究[D];江蘇大學;2016年
9 黃蓓;廣西民辦高校教師職業(yè)穩(wěn)定保障研究[D];廣西大學;2016年
10 邵苗;微信促進農村中小學教師教學勝任力的策略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6年
本文關鍵詞:微信促進農村中小學教師教學勝任力的策略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32110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jiaoyutizhilunwen/3211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