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家庭親密度、自我和諧與生命意義感的關系研究
發(fā)布時間:2017-03-24 06:16
本文關鍵詞:大學生家庭親密度、自我和諧與生命意義感的關系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生命的話題,亙古彌新。生命對于我們每個人都只有一次,怎樣增加生命的厚度,使我們的生命更有意義,是很多大學生會思考的問題。大學生處于人生非常重要的時期,我們要引導他們正確認識生命,提高生活品質,明確生活目標,樹立積極的生命價值觀,從而實現人生價值。國內外學者對生命意義感做了一些研究,但是關于生命意義感的研究結果,尤其是生命意義感的某些人口學變量研究結果并不一致。因此,本研究探討了生命意義感在人口學變量上的差異,以及與家庭親密度、自我和諧之間的關系,以豐富生命意義感的研究成果,為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一定的依據。本研究采用生命目的量表(PIL)與家庭親密度量表(FACESII-CV)、自我和諧量表(SCCS)對490名大學生進行問卷調查,探討大學生家庭親密度、自我和諧與生命意義感的關系,研究結果如下:(1)不同性別、不同年級、不同家庭結構的大學生在生命意義感及其部分維度上存在顯著差異;不同專業(yè)、是否獨生、不同家庭所在地以及父母受教育程度不同的大學生在生命意義感及其各維度上不存在顯著差異;(2)家庭親密度、自我和諧與生命意義感三者之間兩兩相關顯著。其中,家庭親密度與自我和諧呈現非常顯著的負相關(r=-0.269,P0.01));自我和諧與生命意義感及各維度呈現非常顯著的負相關(r=-0.600,P0.01);家庭親密度與生命意義感及各維度呈現非常顯著的正相關(r=0.316,P0.01);(3)自我和諧在家庭親密度與生命意義感及四個維度(生活品質、生命價值、生活目標和生活自由)之間起部分中介作用。
【關鍵詞】:生命意義感 大學生 家庭親密度 自我和諧
【學位授予單位】:河南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6
【分類號】:B844.2
【目錄】:
- 摘要4-5
- ABSTRACT5-9
- 1 引言9-11
- 2 文獻綜述11-25
- 2.1 生命意義感11-19
- 2.1.1 生命意義感的概念11-13
- 2.1.2 生命意義感的相關理論13-14
- 2.1.3 生命意義感的測量14-17
- 2.1.4 生命意義感的相關研究17-19
- 2.2 家庭親密度19-21
- 2.2.1 家庭親密度的概念19-20
- 2.2.2 家庭親密度的測量20-21
- 2.3 自我和諧21-22
- 2.3.1 自我和諧的概念21
- 2.3.2 自我和諧的測量21-22
- 2.4 家庭親密度、自我和諧與生命意義感的關系22-25
- 2.4.1 家庭親密度與自我和諧的關系22
- 2.4.2 自我和諧與生命意義感的關系22-25
- 3 問題的提出及研究意義25-27
- 3.1 已有研究的局限及問題的提出25
- 3.2 研究意義25-27
- 3.2.1 理論意義25-26
- 3.2.2 實踐意義26-27
- 4 研究內容與研究設計27-31
- 4.1 研究目的與研究假設27-28
- 4.1.1 研究目的27
- 4.1.2 研究假設27-28
- 4.2 研究方法28-31
- 4.2.1 研究對象28-29
- 4.2.2 研究工具29-30
- 4.2.3 施測及數據處理30-31
- 5 研究結果31-43
- 5.1 大學生生命意義感的總體情況31
- 5.2 大學生生命意義感在各人口學變量上的差異分析31-38
- 5.2.1 生命意義感在不同性別上的差異分析32
- 5.2.2 生命意義感在不同年級上的差異分析32-33
- 5.2.3 生命意義感在不同專業(yè)上的差異分析33-34
- 5.2.4 生命意義感在不同家庭結構上的差異分析34
- 5.2.5 生命意義感在是否獨生子女上的差異分析34-35
- 5.2.6 生命意義感在不同家庭所在地上的差異分析35-36
- 5.2.7 生命意義感在父親受教育程度上的差異分析36
- 5.2.8 生命意義感在母親受教育程度上的差異分析36-37
- 5.2.9 不同人口統(tǒng)計學變量在生命意義感及各維度差異匯總37-38
- 5.3 家庭親密度、自我和諧與生命意義感的關系研究38-43
- 5.3.1 家庭親密度、自我和諧與生命意義感的相關分析38
- 5.3.2 自我和諧在家庭親密度與生命意義感間的中介作用38-43
- 6 分析與討論43-51
- 6.1 大學生生命意義感的總體情況43
- 6.2 大學生生命意義感在人口學變量上的差異43-46
- 6.2.1 生命意義感在性別上的差異43-44
- 6.2.2 生命意義感在年級上的差異44
- 6.2.3 生命意義感在家庭結構上的差異44-45
- 6.2.4 生命意義感在其他人口學變量上的差異45-46
- 6.3 大學生家庭親密度、自我和諧與生命意義感的關系46-47
- 6.3.1 大學生家庭親密度與自我和諧的關系46-47
- 6.3.2 大學生自我和諧與生命意義感的關系47
- 6.3.3 大學生家庭親密度與生命意義感的關系47
- 6.4 自我和諧在家庭親密度與生命意義感間的中介作用47-48
- 6.5 建議48-51
- 7 結論與展望51-53
- 7.1 研究結論51
- 7.2 研究不足與展望51-53
- 參考文獻53-58
- 附錄58-63
- 致謝63-64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張芹;馬曉燕;;國外人生意義感研究綜述[J];新西部(下旬.理論版);2011年07期
2 蘇瑞銳;;青少年生命意義感的測量與人口學變量研究[J];中國教育學刊;2013年S4期
3 劉皓月;賈林祥;;男性服刑人員生命意義感的調查分析[J];社會心理科學;2013年06期
4 覃麗;王鑫強;張大均;;中學生生命意義感發(fā)展特點及與學習動機、學習成績的關系[J];西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3年10期
5 余偉芳;;日本生命教育體驗課程對受災地區(qū)學生生命意義感的探究[J];青年與社會;2013年02期
6 沈清清;蔣索;;青少年的生命意義感與幸福感[J];中國心理衛(wèi)生雜志;2013年08期
7 王剛;李景平;;獲取生命意義感的基礎:心理可見性[J];理論導刊;2013年08期
8 謝佳;楊國慶;徐曉;蔣思陽;;522名大學生生命意義狀況調查[J];社會心理科學;2011年Z2期
9 張春雨;韋嘉;張進輔;李U
本文編號:26520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jiaoyutizhilunwen/2652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