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陪伴與兒童自我價值感的關系:城市與流動兒童的對比研究
[Abstract]:In order to explore the influence of parental companionship on children's self-worth and whether there were differences in this relationship between migrant children and urban children, a questionnaire survey was conducted among 436 pupils in grade 6 in Beijing.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1) the level of parental companionship was in the middle and upper level, and the level of maternal companionshi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father; (2) the level of parental companionship and self-worth of urban children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of floating children; (3) the dimensions of parental companionship were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children's sense of self-worth, and the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between parental companionship and learning companionship and children's self-worth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father; (4) both urban and floating children, father and mother company can significantly predict children's self-worth. There is no difference in the overall effect of parental company on self-worth between the two groups, but the path coefficient of urban children's mother's companionship to their self-worth i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ir fathers, while the path coefficient of floating children's father's companionship to their self-worth is higher than that of urban children. Parental companionship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development of children's self-worth. The role of maternal companionship is generally higher than that of fathers, and this role is more prominent in urban children. Father companionship may be more meaningful to floating children than urban children.
【作者單位】: 北京師范大學教育學部;
【基金】:“中央高;究蒲袠I(yè)務費專項資金”資助
【分類號】:G444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翟洪昌,史清敏,黃希庭;影響中學生自我價值感形成的諸因素研究[J];心理科學;2000年04期
2 王蕾;中學生自我價值感特點分析[J];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2000年03期
3 辛向;中學生自我價值感與學業(yè)成績的關系研究[J];健康心理學雜志;2001年05期
4 鄭桂芳;;三所不同類型中學學生的自我價值感與應對方式的比較研究[J];社會心理科學;2001年03期
5 顧海根;師范學生自我價值感研究[J];心理科學;2002年02期
6 王蕾;青少年自我價值感發(fā)展研究綜述[J];西南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2年S1期
7 徐琴美,劉曼曼;同伴支持、父母支持和青少年自我價值感初探[J];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2005年03期
8 柳春香;凌輝;;大學生自我價值感與應對方式的相關研究[J];高校保健醫(yī)學研究與實踐;2005年03期
9 龔藝華;;重慶市578名大學生自我價值感水平分析[J];中國學校衛(wèi)生;2006年03期
10 汪宏;竇剛;黃希庭;;大學生自我價值感與主觀幸福感的關系研究[J];心理科學;2006年03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柳春香;;大學生自我價值感與應對方式的相關研究[A];第十屆全國心理學學術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5年
2 盧秀瓊;;三峽庫區(qū)高中生自我價值感特點的調查研究[A];第九屆全國心理學學術會議文摘選集[C];2001年
3 李瑛;游旭群;翟群;;青少年自我價值感的跨文化研究[A];第十屆全國心理學學術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5年
4 孔巧麗;徐大真;龐文英;;高等職業(yè)院校學生職業(yè)成熟度與自我價值感的關系研究[A];第十二屆全國心理學學術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9年
5 李瑛;游旭群;翟群;;中學生內隱自我價值感發(fā)展特征的跨文化研究[A];第十一屆全國心理學學術會議論文摘要集[C];2007年
6 王金素;司繼偉;李穎慧;徐繼紅;李艷霞;;教師自我價值感結構的質化研究[A];第十一屆全國心理學學術會議論文摘要集[C];2007年
7 蘇丹;黃希庭;;大學生自我價值感與社會支持的相關研究[A];第十屆全國心理學學術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5年
8 黃愛玲;;流動人員子女人格發(fā)展、自我價值感之間的關系及教育對策[A];第十屆全國心理學學術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5年
9 魏俊彪;胡春博;;大學生身體自我與自我價值感的關系研究[A];中國心理衛(wèi)生協(xié)會第五屆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10 王玲;許嬋貞;;大學生性別角色類型與自我價值感、主觀幸福感的關系研究[A];第十一屆全國心理學學術會議論文摘要集[C];2007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2條
1 北京回龍觀醫(yī)院副院長 王紹禮;“單獨兩孩”的心理應對[N];北京日報;2014年
2 劉炳桂;新課改應關注教師[N];中國教師報;2004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翟群;中學生自我價值感系統(tǒng)的理論與實證研究[D];西南師范大學;2005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劉丕君;內蒙古高等職業(yè)技術院校學生自我價值感研究[D];內蒙古師范大學;2008年
2 鮑娜娜;網(wǎng)絡游戲成癮大學生自我價值感和攻擊行為的關系[D];東北師范大學;2009年
3 白楊;初一至高一學生時間維度上自我價值感的初步研究[D];西南大學;2010年
4 雷輝;“西部計劃”中大學生志愿者自我價值感的調查與分析[D];武漢理工大學;2010年
5 吳志斌;高職與本科學生自我價值感比較研究[D];西南大學;2009年
6 魏良婷;中等職業(yè)學校學生學業(yè)成績與自我價值感的相關研究[D];蘇州大學;2010年
7 程科;大學生人際自我價值感理論與實證研究[D];西南大學;2006年
8 吳洪艷;西南兩所高校貧困大學生自我價值感研究[D];西南大學;2006年
9 王金素;中小學教師自我價值感、應對方式與職業(yè)倦怠的關系[D];山東師范大學;2008年
10 張新冀;大學生學校歸屬感、自我價值感和人際關系現(xiàn)狀及其關系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10年
,本文編號:250055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jiaoyutizhilunwen/25005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