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與關系懲罰對初中生公共物品困境中合作行為的影響
本文選題:道德懲罰 + 關系懲罰; 參考:《心理學報》2017年10期
【摘要】:本研究模擬公共物品兩難困境范式,以初中生為被試,通過兩個實驗分別考察道德懲罰和關系懲罰對不同性別和社會價值取向個體合作行為的影響。結(jié)果發(fā)現(xiàn):(1)兩種懲罰條件下初中生的合作水平均顯著高于無懲罰條件,但當懲罰撤除后只有關系懲罰條件下的效應還存在;(2)初中女生在兩種懲罰條件下的合作水平均顯著高于無懲罰條件,而男生只在關系懲罰條件下出現(xiàn)該情況;(3)親社會取向與親自我取向初中生在兩種懲罰階段均表現(xiàn)出更高的合作水平,但在懲罰撤除后,只有親社會取向者保持了高合作水平。這些結(jié)果表明,關系懲罰的作用較為持久,且對男生的影響更為突出,不過兩種懲罰在親社會取向者身上均顯現(xiàn)出延后效應。
[Abstract]:This study simulates the dilemma paradigm of public goods, taking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as subjects, and investigates the effects of moral punishment and relational punishment on individual cooperative behavior of different gender and social value orientation through two experiment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level of cooperation of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without punishment. However, when the punishment was removed, only the effect under the condition of relational punishment still existed) the level of cooperation between the girls in junior high school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dition of no punishment. However, boys only have this situation under the condition of relation punishment. (3) Pro-social orientation and self-orientation of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show higher level of cooperation in both punishment stages, but after punishment is removed, only pro-social orientations maintain a high level of cooperation. Thes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effect of relationship punishment was more lasting and the influence on boys was more prominent. However, both kinds of punishment showed a delayed effect on pro-social orientators.
【作者單位】: 上海師范大學教育學院;
【基金】:上海市哲學社會科學規(guī)劃項目教育學專項(A1106) 上海市自然科學基金項目(17ZR1420500) 上海市教育委員會科研創(chuàng)新項目(15ZS041)資助
【分類號】:B844.2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5條
1 陳欣;趙國祥;葉浩生;;公共物品困境中懲罰的形式與作用[J];心理科學進展;2014年01期
2 陳曉云;公共物品的價值——對外部負效應的支付意愿研究[J];心理科學;2001年03期
3 趙俊茹,李江霞;關于合作行為的研究述評[J];天津市教科院學報;2002年03期
4 高秀芝;6—11歲兒童合作行為發(fā)展趨向研究[J];天津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1992年01期
5 James H.Bryan;朱文彬;劉范;;兒童的合作行為[J];心理學動態(tài);1986年03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3條
1 陳威江;侯公林;;重復公共物品兩難中的第三方懲罰[A];增強心理學服務社會的意識和功能——中國心理學會成立90周年紀念大會暨第十四屆全國心理學學術會議論文摘要集[C];2011年
2 胡華敏;馬劍虹;;公共物品困境中身份突顯效應對合作行為的影響[A];第十一屆全國心理學學術會議論文摘要集[C];2007年
3 胡華敏;馬劍虹;;社會兩難情景中身份差異性對合作行為的影響[A];第十二屆全國心理學學術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9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孫鵬;社會困境中的合作行為:從收益情境到損失情境[D];華東師范大學;2017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5條
1 王冠;不同情緒、內(nèi)外群體與社會價值取向在公共物品困境中對社會投射與合作的影響[D];四川師范大學;2015年
2 邵雅恒;他人情緒指向性對合作行為的影響[D];南京大學;2016年
3 杜佳玉;暴力電子游戲中合作情境的積極價值:提升合作,,減少攻擊[D];西南大學;2016年
4 黃曉嬌;初中生的內(nèi)疚水平及其與公共物品困境中合作行為的關系[D];上海師范大學;2016年
5 王晶;公共物品兩難中合作行為的神經(jīng)網(wǎng)絡建模[D];浙江大學;2008年
本文編號:200858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jiaoyutizhilunwen/20085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