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教育與人文教育一體化的困境與應對策略——基于美國的經驗
本文選題:科學教育 + 人文教育; 參考:《教育探索》2017年01期
【摘要】:當代美國科學教育強調科學與其他學科的聯(lián)系,直面科技帶來的社會現實問題,培養(yǎng)學生社會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的人文情懷;同時,在人文教育中注重求真和批判性思維等科學理性精神的培養(yǎng)。在建設21世紀創(chuàng)新型國家過程中,中國人文教育要注重求真和批判性思維精神的培養(yǎng),科學教育要增加科學史、科學哲學與科學社會學教學內容以及跨文化比較與討論的教學,才可以有效扭轉我國科學教育與人文教育相互隔離的局面。
[Abstract]:The contemporary American science education emphasizes the connection between science and other disciplines, directly faces the social reality problems brought b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raises the humanistic feelings of the sense of social responsibility and historical mission of the students. At the same time, it pays attention to the cultivation of the scientific and rational spirit of seeking truth and critical thinking in the humanities education. In the course of the construction of an innovative country in twenty-first Century, the Chinese people are in the process of building a new country. The education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the cultivation of the spirit of seeking truth and critical thinking. The science education should increase the history of science, the teaching content of science philosophy and sociology of science and the teaching of cross-cultural comparison and discussion, can we effectively reverse the isolation of science education and Humanities Education in our country.
【作者單位】: 江蘇第二師范學院教育科學學院 澳門大學教育學院
【基金】:江蘇省高等學校江蘇省教育科學規(guī)劃課題(D/2015/01/100) 江蘇省高等教育教改研究課題(2015JSJG146)
【分類號】:G420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邵獻平;論科學教育與人文教育的融合[J];科技進步與對策;2000年09期
2 李江源,周鳳崗;科學教育與人文教育融合的內在可能性[J];教育與現代化;2000年01期
3 中國科學院學部“面向21世紀發(fā)展我國科學教育的建議”研究組,路甬祥,師昌緒,陳佳洱,國光,朱清時,趙鵬大,王梓坤,楊叔子,吳詠詩,閻沐霖,倪光炯,董光璧,張建新,張國剛,蔣國華,鄒泓,饒子和,趙世榮;面向21世紀發(fā)展我國科學教育的建議[J];中國科學院院刊;2000年05期
4 唐麗芳;科學教育憂思——由英國、美國、加拿大科學教育引發(fā)的思考[J];教育實踐與研究;2001年11期
5 劉開源;人文教育和科學教育融合的實現途徑[J];遼寧教育研究;2003年11期
6 歐陽雪梅,周虹冰,陳移峰;論完整的科學教育觀[J];高等建筑教育;2004年02期
7 秦斯,曾寶成;論人文教育和科學教育的融合[J];邵陽學院學報;2004年06期
8 代建軍 ,謝利民;中美科學教育目標的比較研究——基于《普及科學——美國2061計劃》和我國《2049行動計劃》的思考[J];外國中小學教育;2005年09期
9 劉慶炬;;論我國科學教育的三重困境[J];中國成人教育;2008年12期
10 李曉蕾;;論科學教育與人文教育融合的可能性[J];當代教育論壇(學科教育研究);2008年08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杜智萍;;楊杏佛科學教育思想初探[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2)——中國教育思想史與人物研究[C];2009年
2 楊寶山;;歐美國家開展科學教育對我國的啟示[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19)——外國教學與課程教材史研究[C];2009年
3 趙睿;;淺談科學教育與人文教育融合的途徑——關于科學教育教學的研究[A];第五屆全國科學教育專業(yè)與學科建設研討會會議論文集[C];2009年
4 張寧;盧澤楷;魏冰;;世界科學教育領域中的探究教學[A];中國化學會第二十五屆學術年會論文摘要集(下冊)[C];2006年
5 張莉;彭蜀晉;;提高科學教育數字化課程資源共享效果的思考[A];第五屆全國科學教育專業(yè)與學科建設研討會會議論文集[C];2009年
6 王嘉毅;梁永平;;中國科學教育的文化使命[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2)——中國教育思想史與人物研究[C];2009年
7 檀慧玲;;赫胥黎在近代科學教育普及和發(fā)展中的作用[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16)——外國教育思想史與人物研究[C];2009年
8 李靜雯;韓麗麗;陸真;;科學教育中的ICT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2005美國科學教育ICT素養(yǎng)框架圖研究和探討[A];基于信息技術的教學新模式研究[C];2006年
9 曲鐵華;梁清;;略論蔡元培的科學教育思想[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2)——中國教育思想史與人物研究[C];2009年
10 李云;;讓人文精神在素質教育中閃光[A];江蘇省教育學會2006年年會論文集(綜合二專輯)[C];2006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4條
1 張會巖;弘揚人文精神的根本在教育[N];四平日報;2007年
2 中國文聯(lián)副主席 馮驥才;人文精神是教育的靈魂[N];人民日報;2008年
3 劉長銘;忽視養(yǎng)育人文精神的教育不是真正的教育[N];中華讀書報;2013年
4 記者 劉奕湛 李江濤 許祖華 李春惠 婁辰;“總書記的要求富有人文精神容易接受”[N];新華每日電訊;2014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王建平;中國現代語境下的科學教育與人文教育融合問題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08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孟濤;科技館表演類科學教育活動的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6年
2 于勝浩;艾伯特·維尼奇奧·拜雅的科學教育思想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3 劉曉蘭;產業(yè)革命后英國科學教育滯后原因探析[D];河北大學;2006年
4 王永斌;中國科學教育的歷史分析與發(fā)展對策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03年
5 趙俊娜;我國科學教育中科學史教學的相關思考[D];河南大學;2007年
6 王琿;淺析美國的非正規(guī)科學教育[D];上海師范大學;2012年
7 金鑫;基于核心素養(yǎng)的歐盟科學教育政策研究[D];重慶大學;2017年
8 許彤;《普及科學—美國2061計劃》中的科學教育思想研究[D];沈陽師范大學;2013年
9 周美華;“做中學”科學教育探究[D];杭州師范大學;2006年
10 檀慧玲;赫胥黎科學教育思想探析[D];河北大學;2006年
,本文編號:197319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jiaoyutizhilunwen/19731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