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數(shù)據(jù)誘發(fā)教學深度變革的實現(xiàn)方式
本文關鍵詞: 大數(shù)據(jù) 教學變革 實現(xiàn)方式 個性化學習 出處:《中國教育學刊》2017年09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大數(shù)據(jù)誘發(fā)了教學思維和教學結構的深度變革。為了有效地實現(xiàn)大數(shù)據(jù)誘發(fā)的教學深度變革,探尋促進大數(shù)據(jù)與教學活動深度融合的契合點,以此明晰利用大數(shù)據(jù)誘發(fā)教學深度變革的支持條件:挖掘大數(shù)據(jù)深度描繪師生教學行為、建設富有教育價值的大數(shù)據(jù)教學資源、培育和諧共生的大數(shù)據(jù)教學文化;诮處熇么髷(shù)據(jù)引導學生實現(xiàn)個性化學習的立場,挖掘大數(shù)據(jù)的教學價值,在實踐層面系統(tǒng)地提出大數(shù)據(jù)誘發(fā)教學深度變革的策略,即教學目標的精準化確立、教學內容的全景式選擇與認知化組織、教學方法的針對性選用、教學組織形式的混合式實現(xiàn)和教學模式的個性化構建。
[Abstract]:Big data induces the deep transformation of teaching thinking and teaching structure. In order to effectively realize the teaching depth change induced by big data, the author explores the point of convergence between big data and teaching activities. In this way, it is clear that the supporting conditions of the deep reform of teaching induced by big data are: excavating big data to depict the teaching behavior of teachers and students in depth, and constructing the teaching resources of big data which are full of educational value. Cultivate a harmonious and symbiotic big data teaching culture. Based on the position that teachers use big data to guide students to realize individualized learning, explore big data's teaching value. On the practical level, the paper systematically puts forward the strategies that big data induces the reform of teaching depth, that is, the precise establishment of teaching objectives, the panoramic selection and cognitive organization of teaching contents, and the targeted selection of teaching methods. The mixed realization of teaching organization form and the individualized construction of teaching mode.
【作者單位】: 西南大學基礎教育研究中心、中國基礎教育質量監(jiān)測協(xié)同創(chuàng)新中心西南大學分中心;
【基金】:國家留學基金委員會留學基金資助項目“新媒體時代課堂教學改革與創(chuàng)新研究”(項目編號:留金發(fā)[2016]3035)階段性研究成果
【分類號】:G420
【正文快照】: 王天平|西南大學基礎教育研究中心、中國基礎教育質量監(jiān)測協(xié)同創(chuàng)新中心西南大學分中心副教授(重慶400715)。在“互聯(lián)網+”、云技術等的支撐下,大數(shù)據(jù)以慕課、翻轉課堂、微課程、自媒體教學等多種形態(tài)沖擊和變革教學活動。對于被賦予獨特社會職能的教學活動,大數(shù)據(jù)實質上從哪些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劉國華;談課堂教學反饋[J];中等醫(yī)學教育;2000年02期
2 姜云;淺談教學反饋的功能和原則[J];綏化師專學報;2001年01期
3 王彥明;;“有效教學”的社會學追問[J];教育科學;2011年04期
4 黃棟貴;反饋與控制在教學中的應用[J];黔南民族師專學報;1994年02期
5 張?zhí)m紅;;重視教學反饋 實現(xiàn)教學相長[J];鹽城工業(yè)專科學校學報;1995年04期
6 徐章英,顧力兵;;教學反饋系統(tǒng)[J];中國電化教育;1996年05期
7 曹榮譽;;教學反饋——功能與方法[J];瀘州醫(yī)學院學報;1997年06期
8 王仲,康葳;淺談信息反饋在教學中的地位和作用[J];電氣電子教學學報;1998年04期
9 凌遠富;白雪;;教學中的教學反饋[J];教師之友;2002年06期
10 黃勁雄;試論教學設計與教學反思[J];教育導刊;2003年10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條
1 周游;;論教學疲勞的形成、調控和預防[A];中國交通教育研究會2008年度交通教育科學優(yōu)秀論文集[C];2009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9條
1 衢州市菁才中學校長 林炳偉;“自主嘗試”之教學[N];衢州日報;2011年
2 羅仁洪;品嘗自助教學大餐[N];中國電腦教育報;2002年
3 潘曼江;新課程呼喚“無障礙教學”[N];光明日報;2004年
4 張金龍;西華縣教體局 六項措施狠抓教學工作[N];周口日報;2010年
5 本報記者 沈祖蕓;700天課堂演變之路[N];中國教育報;2010年
6 本報記者 周靜;“教育不是灌輸,,而是點燃火焰!”[N];通遼日報;2010年
7 ;三駕馬車驅動教育新模式[N];中國電腦教育報;2007年
8 本報記者 王熒瑤;勤耕方得鐘滿粟[N];臺州日報;2010年
9 林鳳秋 吳正英;開展教育科研之我見[N];西藏日報;2000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陳云奔;教學公平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05年
2 胡斌武;課堂教學倫理問題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03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馮沙沙;“翻轉課堂”在初中《信息技術》課程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5年
2 張戈;多媒體教學大潮下對傳統(tǒng)教學優(yōu)點的弘揚[D];重慶師范大學;2013年
3 郭曉麗;小學語文微課教學的應用研究[D];廣西師范大學;2015年
4 段仕林;授課系統(tǒng)的研究與實現(xiàn)[D];南昌大學;2016年
5 干豐寧;“翻轉課堂”教學應用研究[D];沈陽師范大學;2016年
6 梁曉航;基于MOOC的混合式教學模式在云南大學的實踐調查研究[D];云南大學;2016年
7 侯琰琪;微課模式下初中生物學教學設計的研究[D];廣西師范大學;2016年
8 劉曉曉;SPOC教學模式的構建與應用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6年
9 袁冬琴;翻轉課堂物理教學模式及實踐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6年
10 龍安邦;教學復雜性探微[D];廣西師范大學;2010年
本文編號:147715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jiaoyutizhilunwen/14771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