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程教育教師身份認同危機及其重構
本文關鍵詞:遠程教育教師身份認同危機及其重構 出處:《中國成人教育》2017年03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遠程教育教師是在"時空準永久分離"的遠程開放教育環(huán)境下,通過技術媒體實現(xiàn)教與學活動的教育工作者。在我國短暫的遠程教育發(fā)展中,尚缺遠程教育教師專業(yè)標準的制定,遠程教育教師身份存在不確定性或缺失,影響著教師的身份認同。在廣播電視大學向開放大學建設的戰(zhàn)略轉型時期,從社會學、教師專業(yè)發(fā)展視角,提出要充分關注人文主義的價值取向,尊重教師平等對話的生命成長性,并通過教師教育理念的更新、專業(yè)知識結構的優(yōu)化以及多種專業(yè)技能的融合,有效地促進遠程教育教師身份重構。
[Abstract]:Distance education teachers are educators who realize teaching and learning activities through technical media under the environment of "space-time and quasi-permanent separation" of distance open education. There is still a lack of professional standards for distance education teachers, and the identity of distance education teachers is uncertain or lacking, which affects the identity of teachers. In the period of strategic transformation from radio and television university to open universit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ociology and teacher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at we should pay full attention to the value orientation of humanism, respect the life growth of teacher's equal dialogue, and renew the concept of teacher education. The optimization of professional knowledge structure and the integration of various professional skills can effectively promote the reconstruction of distance education teacher identity.
【作者單位】: 浙江廣播電視大學開放與遠程教育研究院;浙江外國語學院教育學院;
【分類號】:G434
【正文快照】: 遠程教育教師是誰?是教師嗎?是管理者嗎?這樣的問題始終糾結在每一個遠程開放教育從事者的腦海里,疑問和不確定性同樣出現(xiàn)在接觸遠程教育的社會群體中。這是一個關乎遠程教育從業(yè)者身份的問題。“身份作為一種社會制度,是被自身與他者共同建構出來,用以與他者進行有效區(qū)別的一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8條
1 顧頡;;傳統(tǒng)文化視閾下大眾對教師身份內涵的解讀[J];長春師范大學學報;2015年09期
2 劉永權;武麗娜;鄧長勝;;我國開放大學師資隊伍建設研究——基于教師分類與角色定位的視角[J];中國遠程教育;2015年02期
3 李亞;;當代教師“身份焦慮”的成因[J];長春教育學院學報;2014年20期
4 張玉榮;陳向明;;何以為師?——實習生的知識轉化與身份獲得[J];教師教育研究;2014年03期
5 刁彩霞;孫冬梅;;大學教師身份的三重標識[J];現(xiàn)代大學教育;2011年05期
6 張學敏;張翔;;教師的身份變遷與教師教育演變——兼論我國教師教育走向[J];西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05期
7 熊和平;教師是誰——現(xiàn)代教育理念下教師身份的重構[J];上海教育科研;2005年03期
8 穆向陽,張艷梅;淺論電大基層教師在遠程教育中的角色及職責[J];廣播電視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3年04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謝峰;;新加坡高職院校優(yōu)化學生學習體驗的經(jīng)驗與啟示[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7年06期
2 伯海英;;初中生物學課堂認知體驗式學習探索[J];生物學教學;2017年05期
3 姬昂;;基于體驗式學習理論的成人教育發(fā)展再探索[J];繼續(xù)教育研究;2017年04期
4 項麗娜;;體驗式學習理論及其對成人教育的啟示[J];中國成人教育;2017年03期
5 張安軍;俞昌頁;;基于庫伯“體驗式學習”的教學實踐——以“函數(shù)”概念教學為例[J];上海中學數(shù)學;2017年Z1期
6 袁文娟;;高校文藝活動德育功能實現(xiàn)的必要性與可行性分析——體驗式學習的視角[J];高教學刊;2017年02期
7 張余雷;;留學生體驗式文化教學模式研究——以吉林華橋外國語學院為例[J];明日風尚;2017年02期
8 鄧怡;金蓉;蔣茁;;基于體驗式學習理論的高;鶎狱h建研究[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7年01期
9 黃龍;;拓展訓練與團體心理輔導的對比研究[J];西昌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6年04期
10 韓梅;劉幸娟;王藝霏;翟艷梅;李碩;張月娥;;體驗式團體活動對培養(yǎng)兒童情商發(fā)展的研究[J];現(xiàn)代交際;2016年24期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袁松鶴;張偉;王連喜;;鳳凰城大學2008-2011年度學術報告述評——開放教育商業(yè)模式下的辦學成績與質量保證[J];中國遠程教育;2014年05期
2 陶西平;;涌動的國際高等教育變革潮流[J];北京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4年02期
3 凱文.金塞;胡建偉;;私立營利性大學的師資:鳳凰城大學是新模式嗎[J];浙江樹人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3年03期
4 周素萍;;開放大學教師角色定位與能力建設研究[J];教育學術月刊;2012年10期
5 翁朱華;;我國遠程教育教師角色與專業(yè)發(fā)展[J];開放教育研究;2012年01期
6 張勝利;;英國開放大學兼職教師管理及對我國開放大學建設的啟示[J];現(xiàn)代遠距離教育;2011年04期
7 王安全;;教師自我知識身份誤解的生成與消解[J];國家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11年03期
8 孫福萬;;英國開放大學的未來發(fā)展戰(zhàn)略及其啟示[J];現(xiàn)代遠距離教育;2010年06期
9 李志峰;楊開潔;;基于學術人假設的高校學術職業(yè)流動[J];江蘇高教;2009年05期
10 馮秋香;;論多元文化背景下加強高校教師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J];延邊黨校學報;2009年03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肖俊洪;;遠程教育教師的邊緣化[J];中國遠程教育;2006年02期
2 胡英芹;;試探遠程教育教師的角色與職責[J];當代教育論壇(宏觀教育研究);2008年03期
3 梁九義;;對遠程教育教師結構及角色定位的宏觀思考[J];甘肅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8年01期
4 張西寧;;現(xiàn)代遠程教育教師素質培養(yǎng)研究[J];成功(教育);2009年10期
5 王軍鋒;;遠程教育教師調查與分析[J];北京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0年03期
6 曾祥躍;趙過渡;;遠程教育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的困境與對策[J];廣東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0年04期
7 王軍鋒;;遠程教育教師行為淺析[J];陜西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0年04期
8 金麗霞;;實踐研究與遠程教育教師的發(fā)展[J];中國遠程教育;2011年05期
9 金麗霞;張云霞;;遠程教育教師發(fā)展現(xiàn)狀分析及建議[J];繼續(xù)教育研究;2011年06期
10 陳瑤;;遠程教育教師的素質與培訓[J];洛陽師范學院學報;2011年06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條
1 吳曉波;;以發(fā)展為核心:現(xiàn)代遠程教育教師培養(yǎng)的價值取向[A];2007年中國成人教育協(xié)會年會暨第四屆會員代表大會論文集[C];2007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2條
1 金德能;我州全力推進教育改革與發(fā)展[N];楚雄日報(漢);2007年
2 李玲玲;澳大利亞:孩子在家上學也不錯[N];中國社會報;2006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3條
1 王小潔;現(xiàn)代遠程教育教師聘用機制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5年
2 任穎;現(xiàn)代遠程教育教師教學質量評價指標體系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6年
3 胡玲潔;遠程教育教師現(xiàn)代教育技術應用能力分析及培訓提高方案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05年
,本文編號:140339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jiaoyutizhilunwen/14033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