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理工大學致遠樓立面改造設計
發(fā)布時間:2017-05-12 12:08
本文關鍵詞:南京理工大學致遠樓立面改造設計,,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隨著時代的發(fā)展,人們對高校校園規(guī)劃和建設的要求越來越高,很多早期建成的高校建筑不僅在形象上與新建的建筑存在一定差距,而且也越來越不能滿足人們對辦公、學習環(huán)境舒適度的要求,許多問題急需解決。但是許多這種建筑具有較高的文化和歷史價值,他們的存在對校園文脈以及文化環(huán)境的形成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如果對其拆除,將會帶來不可挽回的損失。因此對于高校建筑的改造再利用勢在必行。南京理工大學致遠樓便在這些建筑之列。南京理工大學致遠樓位于校園的主軸線上,是校園內(nèi)最高和最具代表性的建筑。該建筑大約建于八十年代末,現(xiàn)狀為混凝土框架結構,面磚飾面,作為辦公與實驗相結合的綜合樓而使用著。它一直伴隨著南京理工大學的成長,因此它承載著極大的歷史文化意義。經(jīng)過時間的洗禮,建筑外立面已經(jīng)出現(xiàn)老化和材料脫落的現(xiàn)象,與致遠樓所處的地理位置和應有的形象嚴重不符,因此,需要對其進行改造,以提升建筑自身與校園整體的品質。本次設計以南京理工大學致遠樓為改造研究對象,以期能夠總結歸納出一些建筑立面改造的方法。設計前期,經(jīng)過結構方面的測算,得出致遠樓的結構不能進行加固的結論,因此必須在保證荷載沒有增加的前提下完成立面的改造。因此,本次設計著重研究選擇了窗下墻的構造其材料的、上層以及底層幕墻材料。另外,為了更好地提升建筑使用體驗品質,本文還對建筑空調系統(tǒng)的替換、窗戶分格方式的更新以及室內(nèi)設計是否滿足現(xiàn)行消防規(guī)范等方面進行了研究和改造,最后,為了響應綠色節(jié)能建筑的號召,還對改造設計結果進行了斯維爾節(jié)能計算驗證。本文共分為五章,第一章為緒論部分,主要介紹了項目的基本情況、本次設計的目的和意義、設計研究的內(nèi)容和方法以及本文的主要內(nèi)容和框架。第二章是項目概況部分,該部分對項目進行了實地調研,研究了擬改造建筑及其周圍建筑的現(xiàn)狀,提取其立面規(guī)律以供參考。另外,這部分還對擬改造建筑進行了圖紙整理以及模型重建。最后提出了本次設計的設計概念以及需要解決的問題及策略。第三章是設計研究部分,該部分詳細研究了窗下墻構造及其材料的選擇、上層及底層幕墻材料的選擇、窗戶分格方式的選擇、空調系統(tǒng)的研究以及室內(nèi)的消防改造,為改造成果的呈現(xiàn)奠定了基礎。第四章為設計成果展示部分,其中包括效果圖、技術圖紙以及改造成果的斯維爾節(jié)能計算驗證結果。第五章是本文的最后一章,也是本次設計的研究重點——墻身構造設計。這部分展示了墻身構造的設計成果,集中展示了六個墻身詳圖以及兩個屋頂臺階詳圖,直觀呈現(xiàn)了本次改造設計成果。
【關鍵詞】:立面改造 墻身構造 提升品質 設計概念 節(jié)能計算
【學位授予單位】:南京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6
【分類號】:TU244.3
【目錄】:
- 摘要4-5
- ABSTRACT5-8
- 第一章 緒論8-10
- 1.1 項目背景8
- 1.2 設計目的和意義8
- 1.3 研究內(nèi)容8-9
- 1.4 研究方法9
- 1.5 論文主要內(nèi)容和框架9-10
- 第二章 項目概況10-14
- 2.1 項目概況10
- 2.2 研究范圍10
- 2.3 建筑現(xiàn)狀10-12
- 2.4 現(xiàn)狀圖紙整理12
- 2.5 設計概念12-13
- 2.6 問題及解決策略13-14
- 第三章 設計研究14-22
- 3.1 窗下墻構造研究14
- 3.2 窗下墻構造材料研究14-16
- 3.2.1 ALC板(蒸壓輕質混凝土)14-15
- 3.2.2 巖棉夾芯板15
- 3.2.3 比較選擇15-16
- 3.3 上層幕墻材料研究16-17
- 3.3.1 鋁鎂錳合金板16
- 3.3.2 鋁單板16-17
- 3.3.3 比較選擇17
- 3.4 底層幕墻材料研究17-19
- 3.4.1 陶瓷薄板17-18
- 3.4.2 花崗巖18-19
- 3.4.3 比較選擇19
- 3.5 窗戶分格方式研究19-20
- 3.5.1 窗戶分格方式一19
- 3.5.2 窗戶分格方式二19-20
- 3.5.3 比較選擇20
- 3.6 空調系統(tǒng)研究20-21
- 3.6.1 方案一20
- 3.6.2 方案二20-21
- 3.6.3 比較選擇21
- 3.7 室內(nèi)消防改造21
- 3.8 小結21-22
- 第四章 設計成果22-36
- 4.1 效果圖22
- 4.2 技術圖紙22-32
- 4.3 節(jié)能計算32-36
- 4.3.1 規(guī)定性指標計算32
- 4.3.1.1 計算依據(jù)32
- 4.3.1.2 計算結果32
- 4.3.1.3 小結32
- 4.3.2 權衡判斷計算32-34
- 4.3.2.1 計算依據(jù)32-33
- 4.3.2.2 計算條件33
- 4.3.2.3 計算結果33
- 4.3.2.4 小結33-34
- 4.3.3 結論34-36
- 第五章 墻身構造設計36-42
- 5.1 墻身詳圖36-42
- 致謝42-44
- 主要參考文獻44-46
- 插圖和附表清單46-48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9條
1 黃慶新;;巖棉夾芯板的性能及其施工研究[J];江西建材;2014年13期
2 李仁福;;我國鋁單板的行業(yè)需求及未來發(fā)展趨勢[J];科技傳播;2013年19期
3 牛培棟;丁亮;譚斌;宋浩;姚峰;;ALC墻板的施工技術研究[J];青島理工大學學報;2011年06期
4 楊永紅;杜曉昆;;VRV空調系統(tǒng)與一般中央空調系統(tǒng)的技術比較[J];內(nèi)蒙古科技與經(jīng)濟;2010年18期
5 劉西民;劉永發(fā);魯雅文;;談談陶瓷薄板的應用前景[J];陶瓷;2009年09期
6 趙浩峰;王玲;吳紅艷;劉斌;謝愛根;李慶芳;談馨璇;黃廷立;;鎂-錳合金抗環(huán)境腐蝕性能的研究[J];輕合金加工技術;2009年02期
7 陶賢文;;某綜合辦公樓中央空調系統(tǒng)設計方案的比較分析與選擇[J];廣東建材;2008年12期
8 金福,郭安春,汪仲琦;蒸壓輕質加氣混凝土板在內(nèi)隔墻和圍護墻的應用[J];施工技術;2001年08期
9 孫維理,鄭修慷;輕質綠色建材——ALC板[J];工業(yè)建筑;2001年08期
本文關鍵詞:南京理工大學致遠樓立面改造設計,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35971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ilunlunwen/3597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