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制復方青珠抗瘢痕膏對兔耳皮膚瘢痕模型的抑制作用及其機制研究
本文關鍵詞:自制復方青珠抗瘢痕膏對兔耳皮膚瘢痕模型的抑制作用及其機制研究
更多相關文章: 病理性瘢痕 動物模型 青蒿琥酯 珍珠水解液 微血管 血管內皮生長因子 上皮間質交感因子
【摘要】:目的:通過建立的兔耳瘢痕模型的動物模型,觀察青蒿琥酯、珍珠水解液及兩者復合的自制外用膏劑對瘢痕組織膠原纖維、新生毛細血管、血管內皮生長因子和上皮基質交感分子1表達等的影響,探討青蒿琥酯聯(lián)合珍珠水解液抗病理性瘢痕的作用機制,為進一步研制有效的外用中藥抗瘢痕膏劑提供實驗依據(jù)。 方法:(1)選取新西蘭大耳白兔12只,隨機分為空白對照組、單純基質對照組、青蒿琥酯組、珍珠水解液組、青蒿琥酯與珍珠水解液復合組即青珠復合組和陽性藥硅酮凝膠(疤復新)組共6組。在每只兔耳腹側面制作6個直徑為1cm的圓形皮膚全層及軟骨膜缺損創(chuàng)面,每組2只兔,24個創(chuàng)面,建立增生性瘢痕模型。并配制含各種藥物成分的外用膏劑,于創(chuàng)面上皮化時(即創(chuàng)口制備術后28天)開始在瘢痕部位涂抹組別的對應膏劑治療,并輕揉直至藥物吸收,3次/天,連續(xù)用藥28天;空白對照組不做處理。術后56天將動物處死,切除兔兩耳增生性瘢痕,多聚甲醛固定,包埋,切片,后行HE染色及VG染色。光鏡觀察瘢痕區(qū)形態(tài)學改變,檢測瘢痕組織的增生指數(shù)(HI)、成纖維細胞數(shù)密度(NA)及膠原纖維面積密度(AA)。 (2)采用免疫組織化學法測瘢痕組織的CD34來檢測各組瘢痕的微血管計數(shù)(MVC);并用免疫組織化學法和Western-Blot法檢測比較不同組別的兔耳瘢痕組織中血管內皮生長因子(VEGF)和上皮基質交感分子1(EPSTI1)的蛋白表達情況。 結果:(1)12只兔、144個創(chuàng)面進入結果分析:①大體觀察:青蒿琥酯組、青珠復合組瘢痕略高出兔耳皮膚表面,觸之質軟,色澤較白,接近兔耳正常膚色;珍珠水解液組瘢痕較青蒿琥酯組更凸出皮緣,質地韌;對照組瘢痕則明顯高出于兔耳皮膚表面,色紅,質地硬;陽性藥硅酮凝膠組瘢痕不凸出皮膚表面,表面平滑柔軟。②光鏡下觀察:青蒿琥酯組、青珠復合組和硅酮凝膠組的成纖維細胞胞體變小,.膠原纖維較稀疏,排列有序,微血管較少。③青蒿琥酯組、青珠復合組和硅酮凝膠組的增生指數(shù)HI、成纖維細胞數(shù)密度NA和膠原纖維面積密度AA均明顯低于于對照組,且青珠復合組的數(shù)值明顯低于青蒿琥酯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 (2)免疫組織化學法和Western-Blot法檢測發(fā)現(xiàn),與對照組比較青蒿琥酯組、青珠復合組和硅酮凝膠組兔耳瘢痕組織中微血管計數(shù)、VEGF. EPSTI1蛋白的表達水平明顯低于對照組,且青珠復合組的表達水平明顯低于青蒿琥酯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 結論:(1)青蒿琥酯膏劑和青蒿琥酯與珍珠水解液的復合膏劑均可以抑制動物實驗性瘢痕的增生;而將青蒿琥酯與珍珠水解液復合的膏劑抗瘢痕作用優(yōu)于青蒿琥酯單劑。 (2)微血管的形成及血管內皮生長因子的過度表達可能是促進瘢痕形成的重要因素。 (3)上皮間質交感分子的過度表達可能是促進瘢痕形成的重要因素。
【關鍵詞】:病理性瘢痕 動物模型 青蒿琥酯 珍珠水解液 微血管 血管內皮生長因子 上皮間質交感因子
【學位授予單位】:廣西醫(yī)科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3
【分類號】:R285.5;R619.6;R-332
【目錄】:
- 英文縮略詞表4-5
- 摘要5-7
- ABSTRACT7-10
- 前言10-13
- 材料與方法13-24
- 結果24-36
- 討論36-44
- 結論44
- 參考文獻44-51
- 綜述:中藥與天然藥物抗瘢痕的機制研究進展51-62
- 參考文獻59-62
- 致謝62-64
- 攻讀學位期間發(fā)表的學術論文目錄64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冀黎平;張建華;余安勝;;丹參涂膜劑對肥厚性瘢痕裸鼠模型血液流變學及細胞因子TGF-β1、bFGF的影響[J];中華中醫(yī)藥雜志;2011年01期
2 曹治東,石崇榮,黃崇本;青蒿素對體外瘢痕成纖維細胞的生物學影響[J];重慶醫(yī)學;2003年05期
3 農曉琳;陳洪;陳石海;李佳荃;李菊裳;蒙寧;黎燕寧;鄧凌;李昊;;青蒿素、青蒿琥酯抗皮膚瘢痕的體外實驗研究[J];廣西醫(yī)科大學學報;2009年02期
4 農曉琳;鄧凌;李佳荃;陳石海;李昊;李菊裳;黎燕寧;;bFGF、TGFβ_1在人皮膚病理性瘢痕不同時期的表達及意義[J];廣西醫(yī)科大學學報;2010年02期
5 黃安林,劉家奇,朱襲祖,吳英芳,蔡捷,梁自乾,蒙誠躍,邱瀝,林軍,黃仁彬,甘俊;珍珠燒傷膏的動物實驗和臨床應用研究[J];廣西醫(yī)學;1997年01期
6 邵新中;張哲敏;仝吉慶;靳紅微;;珍珠粉治療手部軟組織缺損50例[J];河北中醫(yī);1991年05期
7 周文祥;夏章暉;何其安;張英;張俊;;姜黃素對單核細胞趨化蛋白-1致系膜細胞增殖及纖維連接蛋白和Ⅰ型膠原基因表達的影響[J];中國中西醫(yī)結合腎病雜志;2008年02期
8 劉麗忠,李國輝,付建華,劉偉,李文芳,楊紅華;甲基蓮心堿對移植至裸鼠的增生性瘢痕膠原和酸性粘多糖合成的影響[J];江西醫(yī)學院學報;2003年03期
9 李凡,周虎,任灝遠;應用槌果藤提取物治療瘢痕疙瘩[J];中國美容醫(yī)學;2004年05期
10 李希軍;柳大烈;王吉慧;;兔耳增生性瘢痕模型建立方法的探討[J];中國美容醫(yī)學;2006年05期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陳洪;瘢痕抑制劑抗皮膚瘢痕的實驗研究[D];廣西醫(yī)科大學;2007年
,本文編號:87378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shiyanyixue/8737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