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金森病模型大鼠黑質自噬的表達和藥物干預研究
發(fā)布時間:2017-08-28 22:17
本文關鍵詞:帕金森病模型大鼠黑質自噬的表達和藥物干預研究
更多相關文章: 帕金森病 自噬 LC3 Beclin1 藥物干預 咪多吡
【摘要】:目的觀察帕金森。≒arkinson's disease, PD)模型大鼠黑質自噬的表達和咪多吡藥物干預對其表達的影響,探討自噬在PD發(fā)病中的作用及咪多吡治療帕金森病的作用機制。 方法1.健康雄性SD大鼠90只按隨機數字法分為正常對照組(對照組)、帕金森病模型組(模型組)和咪多吡治療組(咪多吡組),每組又分為模型制備后4d、8d兩個亞組,每個亞組各15只大鼠,其中,6只用于免疫組化染色,6只用于Western blotting法檢測,3只用于透射電鏡觀察。2.采用頸背部皮下注射魚藤酮制作PD模型。3.模型制備成功后給予咪多吡(0.5mg/kg)灌胃,分別連續(xù)給藥4d和8d。4.透射電鏡觀察黑質自噬體的形成;免疫組化和Western blotting法檢測黑質Beclin1和LC3的表達水平。5.組織切片采用OLYMPUS顯微鏡(400×)攝像,應用Motic Med6.0數碼醫(yī)學圖像分析系統(tǒng)進行分析,Western blotting結果用Image J分析。6.數據采用SPSS13.0統(tǒng)計軟件進行分析,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x 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以P0.05認為有統(tǒng)計學意義。 結果1.透射電鏡下,對照組大鼠黑質中神經元細胞核型規(guī)則,核膜完整,染色質分布均勻,胞質內細胞器豐富,結構基本正常,,未見到自噬體。模型組4d時,神經元細胞中出現(xiàn)自噬體,呈圓形,多位于細胞核旁,溶酶體數量增多。8d時,自噬體、溶酶體數量顯著增多。咪多吡組神經元細胞損傷較模型組減輕,可見到正常的細胞器,依然可見腫脹線粒體及粗面內質網,4d時,可見自噬小體,但較模型組明顯減少。8d時,未見到自噬體。2.與對照組相比較,模型組大鼠黑質中Beclin1、LC3蛋白表達和LC3II/LC3I比值增多(P0.05),8d高于4d,有顯著性差異(P0.05)。與模型組相比較,咪多吡組黑質中Beclin1、LC3蛋白表達和LC3II/LC3I比值降低(P0.05),8d低于4d,有顯著性差異(P0.05)。 結論1. PD模型大鼠黑質中自噬被激活,自噬參與了PD的發(fā)生發(fā)展過程;2.咪多吡可能通過抑制PD模型大鼠黑質神經細胞自噬,發(fā)揮對帕金森病的治療作用。
【關鍵詞】:帕金森病 自噬 LC3 Beclin1 藥物干預 咪多吡
【學位授予單位】:河北聯(lián)合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4
【分類號】:R742.5;R-332
【目錄】:
- 摘要4-5
- Abstract5-9
- 引言9-11
- 第1章 實驗研究11-35
- 1.1 材料與方法11-20
- 1.1.1 主要藥物和試劑11
- 1.1.2 主要儀器和器材11
- 1.1.3 實驗動物及分組11-12
- 1.1.4 動物模型制備及給藥12-13
- 1.1.5 電鏡觀察13-14
- 1.1.6 免疫組化檢測方法14-16
- 1.1.7 免疫印跡檢測方法16-20
- 1.1.8 統(tǒng)計學分析20
- 1.2 結果20-27
- 1.2.1 各組大鼠黑質電鏡觀察結果20-22
- 1.2.2 各組大鼠黑質 Beclin1、LC3 免疫組化結果22-25
- 1.2.3 各組大鼠黑質 Beclin1、LC3 II /LC3I 免疫印跡檢測結果25-27
- 1.3 討論27-31
- 1.3.1 帕金森病動物模型的制備27-29
- 1.3.2 自噬及其觀察結果29
- 1.3.3 各組大鼠黑質 Beclin1 和 LC3 的表達變化29-30
- 1.3.4 咪多吡對 PD 模型大鼠的作用30-31
- 1.4 結論31
- 參考文獻31-35
- 第2章 綜述 關于自噬與帕金森病的研究35-50
- 2.1 自噬概述36
- 2.2 自噬的發(fā)生過程36-37
- 2.3 自噬的分子機制37-39
- 2.3.1 自噬發(fā)生的分子機制37-38
- 2.3.2 自噬的調控機制38-39
- 2.4 自噬的雙重功能39-40
- 2.4.1 自噬的保護作用39-40
- 2.4.2 自噬與細胞的死亡40
- 2.5 自噬的檢測40-42
- 2.5.1 透射電子顯微鏡下超微結構的觀察41
- 2.5.2 自噬相關蛋白的檢測41-42
- 2.6 自噬與帕金森病42-44
- 2.6.1 α-突觸核蛋白與自噬42-43
- 2.6.2 PINK1 與自噬43-44
- 2.6.3 DJ-1 與自噬44
- 參考文獻44-50
- 致謝50-51
- 導師簡介51-52
- 作者簡介52-53
- 學位論文數據集53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9條
1 常宇濤;羅曉光;任艷;;魚藤酮損傷大鼠黑質至行為學及黑質多巴胺能神經元損傷[J];解剖科學進展;2011年01期
2 王丹晨;于珊珊;劉巍峰;陳冠軍;;α-Synuclein蛋白聚集狀態(tài)與帕金森病形成[J];中國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報;2006年08期
3 胡曉梅;郭斌;馬莎;白潔;;自噬在帕金森病發(fā)生發(fā)展中的作用[J];生命科學;2013年01期
4 劉慧豐;楊巍巍;高華;楊慧;;自噬參與DJ-1保護大鼠黑質多巴胺能神經元抵抗魚藤酮損傷[J];首都醫(yī)科大學學報;2013年03期
5 葉青;鄭民華;;自噬的分子機制與病理生理意義[J];國際病理科學與臨床雜志;2007年04期
6 孟鸝;朱曦;;帕金森病抑郁癥的護理干預[J];西部醫(yī)學;2010年06期
7 ;Molecular mechanism and regulation of autophagy[J];Acta Pharmacologica Sinica;2005年12期
8 劉紅;葛曉群;;魚藤酮與帕金森病動物模型的研究進展[J];中藥藥理與臨床;2006年05期
9 張慶云;董曉東;郝媛;陳玉敏;;帕金森病發(fā)病機制研究[J];醫(yī)學研究與教育;2013年03期
本文編號:74976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shiyanyixue/749769.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