臍血來源的間充質干細胞的分化潛能研究
本文關鍵詞:臍血來源的間充質干細胞的分化潛能研究
更多相關文章: 臍帶血 間充質干細胞 分化 組織工程 缺損修復 優(yōu)化培養(yǎng)
【摘要】:目的:間充質干細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 MSCs)是具有多向分化潛能的成體干細胞,能朝著間充質組織(mesenchymal tissues)分化,如骨組織、軟骨組織、脂肪組織等。近年來研究顯示臍血中存在間充質干細胞(umbilical cord blood mesenchymal stem cells,UCB-MSCs),能朝著骨、脂肪、軟骨、心肌、神經組織分化。由于其易獲取、具有多系分化潛能可以用來修復組織缺損,此外免疫原性低可以用來預防移植抗宿主病的發(fā)生。然而它們在臍血中的數量非常少,分離的成功率較低。在誘導分化方面,與骨髓間充質干細胞相比臍血間充質干細胞表現出來的分化結果在很多研究中不一致,需進一步進行研究證實。本課題旨在通過優(yōu)化培養(yǎng)條件,提高臍血間充質干細胞培養(yǎng)的成功率,對UCB-MSCs的脂肪分化潛能做進一步的研究。 方法:1.提高臍血的總量,大于80ml,,密度梯度離心獲取單個核細胞,選擇最適培養(yǎng)基進行培養(yǎng),根據胎牛血清的濃度,進行優(yōu)化培養(yǎng),提高成功率。 2.對貼壁細胞進行表面抗原的鑒定,對其表達的粘附分子進行RT-PCR檢測。 3.加入脂肪細胞分化誘導培養(yǎng)基,進行脂肪方向分化。結果:臍血間充質干細胞在DMEM低糖培養(yǎng)基加上15%胎牛血清的培養(yǎng)基成原代培養(yǎng)成功率高,細胞表達CD29、CD44、CD59、CD90、CD73、CD105、CD166不表達或弱表達HLA-ABC、HLA-DR、CD13、CD14、CD31、CD106。CXCR4、SDF-1、CD54、CD49d的基因可見陽性表達。UCB-MSCs在脂肪分化培養(yǎng)基的誘導下形成空泡狀油紅O染色為紅色的脂肪細胞。 結論:通過Ficoll密度離心方法我們成功分離出單個核細胞,通過形態(tài)學觀察、免疫分型檢測、粘附分子基因表達等鑒定可以證實我們所培養(yǎng)的細胞是臍血間充質干細胞,通過脂肪誘導分化結果證實了臍血間充質干細胞可以朝著脂肪方向分化。
【關鍵詞】:臍帶血 間充質干細胞 分化 組織工程 缺損修復 優(yōu)化培養(yǎng)
【學位授予單位】:寧波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3
【分類號】:R329.2
【目錄】:
- 摘要4-5
- Abstract5-9
- 引言9-10
- 1. 研究方案10
- 2.材料與方法10-17
- 2.1 材料10-11
- 2.1.1 主要儀器10-11
- 2.1.2 主要試劑11
- 2.2 方法11-16
- 2.2.1 臍血的收集及臍血間充質干細胞的提取11
- 2.2.2 臍血間充質干細胞的培養(yǎng)11-12
- 2.2.3 臍血間充質干細胞的表面抗原檢測12
- 2.2.4 粘附分子基因檢測12-13
- 2.2.5 總的 RNA 的抽取和處理13-16
- 2,2.5.1 總的 RNA 的抽取13-14
- 2.2.5.2 總的 RNA 的測定14
- 2.2.5.3. 總的 RNA 的處理14-15
- 2.2.5.4 RT-PCR15-16
- 2.2.5.5. PCR 擴增產物檢測16
- 2.3 脂肪分化16-17
- 2.3.1 誘導條件和方法步驟16-17
- 2.3.2 脂肪誘導分化后油紅 O 染色17
- 3. 統(tǒng)計方法17
- 4. 實驗結果17-25
- 4.1 臍血間充質干細胞原代培養(yǎng)結果17-19
- 4.2 臍血間充質干細胞細胞表面抗原流式細胞檢測結果19-24
- 4.2.1 臍血間充質干細胞與骨髓間充質干細胞免疫分型的比較結果23-24
- 4.3 臍血間充質干細胞的誘導分化結果24-25
- 5. 討論25-28
- 參考文獻28-32
- 附錄A32-33
- 附錄 B33-47
- 參考文獻40-47
- 致謝47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林放;王甜甜;王世春;孟強;尹智平;陸華;蔣天倫;趙樹銘;;3種血小板生成的關鍵因子共轉染人骨髓基質細胞的研究[J];中國輸血雜志;2012年03期
2 王琪;茍三懷;湯亭亭;劉巖;歐陽躍平;席焱海;韓慶林;;臍血間充質干細胞體外培養(yǎng)方法的改良及其生物學特性研究[J];第二軍醫(yī)大學學報;2007年01期
3 馬云勝;秦書儉;穆長征;;人臍血CD44~+細胞的分離培養(yǎng)及其分化潛能的初步鑒定[J];第三軍醫(yī)大學學報;2010年18期
4 朱亦X;喬振華;趙嘉慧;朱鐳;孫彥;李興;趙寶珍;;不同培養(yǎng)方法骨髓破骨細胞樣細胞分化及活性的實驗觀察[J];中華風濕病學雜志;2006年05期
5 吳玉卓;陳紅;;臍血間充質干細胞體外誘導成肝細胞的研究進展[J];中國肝臟病雜志(電子版);2008年02期
6 李陳;肖玉周;;不同來源的間充質干細胞生物學特性差異研究進展[J];創(chuàng)傷外科雜志;2014年01期
7 田新;符仁義;陳艷;袁粒星;;臍帶組織間充質干細胞分離及向成骨與脂肪細胞的分化[J];四川大學學報(醫(yī)學版);2008年01期
8 張云海;鄧廉夫;楊慶銘;;骨髓單核細胞和骨髓基質干細胞聯合誘導破骨細胞樣細胞[J];老年醫(yī)學與保健;2006年03期
9 王元元;楊洋;高揚;楊亞東;李國靈;魯元剛;;如何在臨床學習中培養(yǎng)醫(yī)學生的美學修養(yǎng)[J];中國美容醫(yī)學;2012年09期
10 CHEN YiHuan;TENG XiaoMei;CHEN WeiQian;YANG JunJie;YANG ZiYing;YU YunSheng;SHEN ZhenYa;;Timing of transplantation of autologous bone marrow 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 for treating myocardial infarction[J];Science China(Life Sciences);2014年02期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李東杰;人臍帶間充質干細胞促進創(chuàng)面愈合及體外誘導分化為表皮樣細胞的實驗研究[D];中國人民解放軍軍醫(yī)進修學院;2011年
2 程穎;葛根素促進小鼠胚胎干細胞源工作心肌細胞的分化及其調控機制[D];華中科技大學;2011年
3 楊大志;BMP-2/膠原/摻鍶羥基磷灰石成骨活性材料的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1年
4 朱亦X;PPARγ2轉錄因子與Ⅱ型原發(fā)性骨質疏松關系的實驗研究[D];山西醫(yī)科大學;2006年
5 孫愛紅;臍血源貼壁細胞生物學特性和單個核細胞骨髓腔內移植NOD/SCID小鼠實驗研究[D];中國協和醫(yī)科大學;2004年
6 陸德云;1.阿德福韋酯治療拉米夫定耐藥HBeAg(+)慢性乙肝的臨床研究 2.重型肝炎患者血漿對體外培養(yǎng)臍血間充質干細胞影響的初步研究[D];四川大學;2006年
7 王琪;人臍帶血間充質干細胞復合β-磷酸三鈣的骨組織工程學實驗研究[D];第二軍醫(yī)大學;2007年
8 田新;臍血及臍帶靜脈內皮下間充質干細胞的分離擴增與分化[D];四川大學;2007年
9 索利敏;臍血間充質干細胞體外分化為鼻黏膜纖毛上皮細胞的研究[D];山西醫(yī)科大學;2009年
10 尹文化;脊髓去細胞支架復合人臍血間充質干細胞移植修復大鼠脊髓全橫斷損傷的實驗研究[D];南方醫(yī)科大學;2009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杜盛陽;黃芪聯合生長因子誘導人臍帶間充質干細胞分化為神經細胞的實驗研究[D];鄭州大學;2010年
2 榮靖;KGF-2和穿膜型KGF-2的構建、純化及其對人臍帶間充質干細胞增殖、分化的影響[D];暨南大學;2011年
3 蘇曉華;牛胎肝間充質干細胞的分離培養(yǎng)及生物學特性研究[D];東北林業(yè)大學;2011年
4 張麗;臍血漿活性成分分析及其對臍血CD34~+細胞增殖的影響[D];鄭州大學;2011年
5 張帆;淫羊藿苷誘導人臍帶間充質干細胞分化為成骨細胞的實驗研究[D];鄭州大學;2011年
6 李保環(huán);臍血干細胞移植術在潰瘍性結腸炎治療中的臨床應用[D];山東大學;2011年
7 周小波;人臍血間充質干細胞體外分離培養(yǎng)與擴增的實驗研究[D];廣州醫(yī)學院;2010年
8 王金良;清腦靈含藥血清誘導大鼠骨髓間充質干細胞分化成神經元樣細胞[D];華中科技大學;2010年
9 王柱;早產兒與足月兒臍血間充質干細胞體外分離、培養(yǎng)及鑒定[D];廣州醫(yī)學院;2011年
10 王興凱;VEGF誘導成神經分化的間充質干細胞定向遷移研究[D];蘇州大學;2011年
本文編號:70044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shiyanyixue/7004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