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激蛋白在艱難梭菌毒素B引起的免疫原性凋亡中的作用研究
發(fā)布時間:2017-06-03 16:21
本文關鍵詞:熱激蛋白在艱難梭菌毒素B引起的免疫原性凋亡中的作用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傳統(tǒng)的研究認為,凋亡是非免疫原性的甚至是免疫耐受的。但是近年來的研究發(fā)現一些化療藥物殺死的腫瘤細胞可以在病人的體內激起抗腫瘤的免疫反應,即該化療藥物引起的凋亡是免疫原性凋亡。本課題組之前的研究發(fā)現,艱難梭菌分泌的艱難梭菌毒素B,可以誘導CT26細胞發(fā)生免疫原性的凋亡。據報道,熱激蛋白的膜轉位或分泌是免疫原性凋亡的主要特征之一。本課題探討在艱難梭菌毒素B引起的免疫原性凋亡體系中,是否有HSPs的膜轉位或分泌,若有HSPs的膜轉位或分泌,則研究其在對在抗腫瘤免疫反應的影響及其在抗腫瘤免疫反應中的作用機制。 本文首先研究本體系中HSPs的分泌或膜轉位。用western blot的方法檢測TcdB處理CT26細胞后HSPs的胞外分泌情況,用流式細胞術分析HSPs是否外翻到細胞膜上。然后確定HSPs是否貢獻與抗腫瘤免疫反應。用動物疫苗模型和體外激活T細胞的實驗確定HSPs對于凋亡免疫原性是否有影響。若有作用則用DC吞噬、DC成熟、DC遷移實驗來說明HSPs具體在抗腫瘤免疫反應中的哪一個步驟中起作用。研究結果如下: (1)在TcdB引起的免疫原性凋亡體系中,有HSP70和HSP90的胞外分泌但是無HSPs的膜轉位。 (2)中和或者抑制HSP70和HSP90的功能后,凋亡的CT26細胞的免疫原性受到影響。 (3)胞外分泌的HSP70和HSP90在體外可以影響DC的成熟,但是不影響DC的吞噬和遷移。 (4)HSPs可以直接通DC表面的TLR4相互作用,這為找到HSPs促進DC成熟的機制提供了線索。 本研究在新的體系下研究HSPs對于免疫原性凋亡的作用,對于免疫原性凋亡機理的發(fā)展及基于TcdB的強效抗腫瘤藥物的研發(fā)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熱激蛋白 艱難梭菌毒素B 免疫原性凋亡 抗腫瘤免疫反應 DC成熟
【學位授予單位】:華南理工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4
【分類號】:R392
【目錄】:
- 摘要5-6
- Abstract6-11
- 中英文對照和縮略詞表11-12
- 第一章 緒論12-21
- 1.1 細胞凋亡及凋亡免疫原性研究12-15
- 1.1.1 細胞凋亡概念及其特征12
- 1.1.2 關于凋亡免疫原性的傳統(tǒng)研究12-13
- 1.1.3 免疫原性凋亡及其特征13-15
- 1.2 癌癥及癌癥治療15-16
- 1.2.1 癌癥疾病現狀15
- 1.2.2 癌癥治療方法15-16
- 1.2.3 免疫原性凋亡與腫瘤治療16
- 1.3 艱難梭菌及其毒素16-18
- 1.3.1 艱難梭菌及其毒素16-17
- 1.3.2 艱難梭菌毒素B的促凋亡特性17-18
- 1.4 HSP及HSP與凋亡免疫原性18-19
- 1.4.1 熱激蛋白簡介18
- 1.4.2 熱激蛋白的免疫學功能18-19
- 1.5 研究意義和創(chuàng)新點19-20
- 1.6 研究內容20
- 1.7 技術路線20-21
- 第二章 TcdB引起的免疫原性凋亡體系中有HSPs的分泌21-33
- 2.1 引言21
- 2.2 實驗材料21-22
- 2.2.1 細胞和毒素21
- 2.2.2 主要藥品和試劑21-22
- 2.2.3 實驗設備和耗材22
- 2.3 實驗方法22-27
- 2.3.1 溶液的配制22-24
- 2.3.2 實驗器皿的無菌處理24
- 2.3.3 細胞復蘇24-25
- 2.3.4 細胞傳代25
- 2.3.5 細胞凍存25
- 2.3.6 毒素處理細胞25
- 2.3.7 細胞樣品及上清樣品收集和處理25-26
- 2.3.8 western blot實驗步驟26-27
- 2.3.9 流式細胞儀檢測HSPs外翻27
- 2.4 實驗結果與討論27-32
- 2.4.1 TcdB在全細胞水平不引起HSPs表達的變化27-28
- 2.4.2 TcdB引起HSP70,HSP90 的胞外分泌28-29
- 2.4.3 TcdB的濃度不影響HSP70,HSP90 的分泌29-30
- 2.4.4 HSP70 與HSP90 的后繼分泌能力30-31
- 2.4.5 TcdB不引起HSP70,HSP90 外翻到膜上31-32
- 2.5 本章小結32-33
- 第三章 HSPs影響凋亡CT26 細胞的免疫原性33-42
- 3.1 引言33
- 3.2 實驗材料33-34
- 3.2.1 細胞、毒素及小鼠33
- 3.2.2 主要的藥品和試劑33-34
- 3.2.3 主要實驗設備及耗材34
- 3.3 實驗方法34-39
- 3.3.1 溶液的配制34-35
- 3.3.2 實驗器皿的無菌處理35
- 3.3.3 細胞的復蘇35
- 3.3.4 細胞傳代35
- 3.3.5 細胞凍存35
- 3.3.6 動物的隨機編號35-36
- 3.3.7 免疫小鼠的抗原準備及腹股溝注射小鼠36-37
- 3.3.8 活細胞準備及背部皮下注射37
- 3.3.9 腫瘤體積測定37
- 3.3.10 DC細胞的分離37-38
- 3.3.11 脾細胞的制備38
- 3.3.12 腫瘤與DC共孵育體外激活T細胞38
- 3.3.13 Elisa檢測38-39
- 3.4 實驗結果與討論39-41
- 3.4.1 HSP70 和HSP90 影響TcdB處理的腫瘤細胞的免疫原性39-40
- 3.4.2 HSPs對于體外腫瘤與DC共孵育激活T細胞起作用40-41
- 3.5 本章小結41-42
- 第四章 HSPs影響DC成熟42-53
- 4.1 引言42
- 4.2 實驗材料42-44
- 4.2.1 細胞和毒素及小鼠42
- 4.2.2 主要的藥品和試劑42-43
- 4.2.3 實驗設備與材料43-44
- 4.3 實驗方法44-46
- 4.3.1 溶液的配制44
- 4.3.2 實驗材料和器皿的無菌處理44
- 4.3.3 細胞復蘇44
- 4.3.4 細胞傳代44
- 4.3.5 細胞凍存44-45
- 4.3.6 DC細胞的分離45
- 4.3.7 DC吞噬實驗樣品準備及流式操作45
- 4.3.8 DC成熟實驗樣品準備及流式操作45
- 4.3.9 DC遷移實驗樣品準備及免疫熒光染色45-46
- 4.3.10 免疫共沉淀46
- 4.4 實驗結果和討論46-51
- 4.4.1 HSPs不影響DC的吞噬46-47
- 4.4.2 HSPS影響DC的成熟47-50
- 4.4.3 HSPs不影響DC遷移50
- 4.4.4 HSP70 能與DC表面的TLR4 相互作用50-51
- 4.5 本章小結51-53
- 結論與展望53-55
- 結論53
- 展望53-55
- 參考文獻55-60
- 攻讀碩士學位期間取得的研究成果60-61
- 致謝61-62
- 附件62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4條
1 閆勝祥 ,苑華萍;試論腫瘤治療方法[J];中國醫(yī)師雜志;2002年S1期
2 魏于全,田聆;腫瘤免疫與腫瘤免疫治療中一些新的思考[J];上海免疫學雜志;2001年05期
3 陳敏;曹延粉;李杉;孫麗華;劉婷婷;王菊芳;;重組艱難梭菌毒素B對小鼠結腸癌CT26細胞的誘導凋亡作用[J];微生物學通報;2009年06期
4 張立煌;王青青;;惡性腫瘤免疫治療的現狀及展望[J];浙江大學學報(醫(yī)學版);2010年04期
本文關鍵詞:熱激蛋白在艱難梭菌毒素B引起的免疫原性凋亡中的作用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41865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shiyanyixue/418653.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