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NA傳感器及其免疫信號傳導通路的研究新進展
[Abstract]:The presence of DNA in the cytoplasm of mammals is a dangerous signal indicating the existence of microbial infection in the body. Studies in recent five years have shown that the conduction mechanism of cytoplasmic DNA is the molecular basis of immune response in the immune system. Up to now, a variety of DNA sensors have been reported, among which STING is a key cohesion protein, which is involved in most DNA signal transduction pathways. Recently, the discovery of c GAS-c GAMP second messenger pathway, IFI16 and other sensors provides a new insight into the molecular mechanism of cytoplasmic DNA recognition. These important findings are helpful to understand the host defense system, improve the immunogenicity of vaccine, and provide new ideas for th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infectious diseases.
【作者單位】: 中國醫(yī)科大學免疫學研究所;
【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31270972)
【分類號】:R392.1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條
1 劉天聰;呂昌龍;;DNA疫苗抗原提呈的傳感器分子研究新進展[J];微生物學雜志;2012年04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李敏;董競男;劉建國;白國輝;;基因疫苗作用機制和免疫途徑的研究現(xiàn)狀[J];貴州醫(yī)藥;2013年08期
2 謝欣;王孝偉;劉俊義;;免疫途徑抗HIV信號通路:cGAS-STING研究進展[J];國際藥學研究雜志;2014年05期
3 李曉琳;郭華;劉子臣;段滇寧;張亞群;韓俊源;張書霞;;PCV2對體外培養(yǎng)仔豬淋巴細胞TLRs的影響[J];南京農(nóng)業(yè)大學學報;2013年05期
4 孫輝;蔣爭凡;;抗病毒天然免疫研究[J];中國科學:生命科學;2013年10期
5 李園園;史偉峰;;RLR信號通路在病毒感染中作用機制研究進展[J];臨床檢驗雜志;2014年11期
6 秦曉峰;蔣太交;程根宏;;抵御新發(fā)、突發(fā)病毒性傳染病的新思路——天然免疫機制的系統(tǒng)醫(yī)學研究和針對宿主的廣譜抗病毒藥物的研發(fā)[J];中國科學:生命科學;2015年01期
7 Andrea L Kroeker;Kevin M Coombs;;Systems biology unravels interferon responses to respiratory virus infections[J];World 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2014年01期
8 丁亮;泥艷紅;胡勤剛;侯亞義;;新型胞質(zhì)DNA感受通路:cGAS-STING的研究進展[J];生物化學與生物物理進展;2014年09期
9 曹麗艷;李廣興;王克雄;任玉東;任曉峰;;細胞質(zhì)內(nèi)模式識別受體及其抗病毒免疫研究[J];生命科學;2014年09期
10 劉靜;許永慶;王冰;曾勝;戚菲菲;劉北星;;甲型流感病毒M1基因真核表達載體的構建及其表達[J];微生物學雜志;2013年02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王蓓;EV71拮抗I型干擾素產(chǎn)生的分子機制研究[D];北京協(xié)和醫(yī)學院;2013年
2 田蔚蔚;分枝桿菌肉芽腫體外模擬結構的構建及其應用于治療性疫苗的初步篩選研究[D];北京協(xié)和醫(yī)學院;2013年
3 楊波;Trim44正性調(diào)控RLR信號通路的研究[D];中國科學技術大學;2013年
4 胡增壘;基因Ⅶd亞型新城疫病毒嚴重侵害免疫系統(tǒng)的分子基礎和宿主機制[D];揚州大學;2013年
5 楊楊;AIM2炎癥復合體在牛分枝桿菌介導的IL-1β的分泌和細胞凋亡中的作用機制研究[D];中國農(nóng)業(yè)大學;2014年
6 李尚澤;NLK在炎癥反應、抗病毒應答和腫瘤發(fā)生中的作用及機制研究[D];武漢大學;2014年
7 劉瑩;解旋酶DHX33在mDC中識別dsRNA和RNA病毒的機制研究[D];吉林大學;2014年
8 初曉;細菌核酸誘導滋養(yǎng)細胞死亡及其機制研究[D];吉林大學;2014年
9 尚桂軍;銅綠假單胞菌T6SS效應蛋白Tse3和人天然免疫蛋白STING結構和功能研究[D];山東大學;2014年
10 劉鵬;小鼠卵巢及早期胚胎天然抗病毒機制[D];北京協(xié)和醫(yī)學院;2014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李曉琳;PCV2對體外培養(yǎng)仔豬淋巴細胞TLR的影響[D];南京農(nóng)業(yè)大學;2012年
2 鐘會娟;泛素特異性蛋白酶25調(diào)節(jié)Ⅰ型干擾素信號通路的分子機制[D];華中農(nóng)業(yè)大學;2013年
3 陳利軍;草魚RIG-I基因應對GCRV感染及病毒和細菌類似物刺激的功能研究[D];西北農(nóng)林科技大學;2013年
4 于少雄;綿羊痘病毒E3蛋白對PKR調(diào)節(jié)作用的初步研究[D];中國農(nóng)業(yè)科學院;2013年
5 柳迪;表達克隆篩選LSECtin膜相互作用蛋白[D];北京工業(yè)大學;2013年
6 ,幀;鯉魚RLR基因克隆及其免疫功能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4年
7 陳淑慧;與兔出血癥病毒相互作用的兔肝臟截短膜突蛋白的鑒定[D];黑龍江八一農(nóng)墾大學;2014年
8 黃艷秋;與兔出血癥病毒相互作用的截短兔肝臟鐵蛋白重鏈鑒定[D];黑龍江八一農(nóng)墾大學;2014年
9 晏星;豬GBP1、GBP2基因的克隆及其對PRRSV和PRV增殖的影響[D];華中農(nóng)業(yè)大學;2014年
10 楊星星;人類新發(fā)MERS冠狀病毒木瓜樣蛋白酶結構與生物學功能研究[D];安徽醫(yī)科大學;2014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韓雙艷,王捷,楊慧蘭,楊太成,冼江;單純皰疹病毒Ⅱ型DNA疫苗的免疫研究[J];廣東醫(yī)學;2004年05期
2 袁一e,
本文編號:247465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shiyanyixue/24746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