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危重期患者免疫、生化、血液等指標變化特點及病情評估數(shù)學模型的建立
發(fā)布時間:2019-01-03 21:51
【摘要】: 目的:臨床疾病存在著極其復雜的病理生理變化,這些變化導致肝臟、腎臟、心血管系統(tǒng)、肺臟、胃腸道等器官的功能不全,以及凝血機制障礙,電介質紊亂等。本文研究對象為臨床各種疾病,對檢測結果進行綜合分析,從中發(fā)現(xiàn)各種疾病內(nèi)在聯(lián)系和共同的病理機制,試圖尋找不同疾病所致共同的病理生理變化。從各種不同疾病中尋找共同的病因,進行疾病輕重的預測,為挽救患者生命提供客觀的檢測指標。 方法:危重病人組(ICU患者,n=28)、病人組(臨床患者,n=31)、正常對照組(健康體檢者,n=38)分別檢測免疫、生化、血液、血凝等指標。用多元逐步判別分析的方法建立數(shù)學模型。 結果:在免疫檢測結果中,危重病人組與正常對照組比較,C_3、C_4顯著降低,有統(tǒng)計學顯著性差異(P0.05)。IgG降低;IgA、IgM升高,無統(tǒng)計學顯著性差異(P0.05)。病人組與正常對照組比較,C3顯著降低,有統(tǒng)計學顯著性差異(P0.05)。IgG、C4降低;IgA、IgM升高,無統(tǒng)計學顯著性差異(P0.05)。危重病人組與病人組比較,C3、C4顯著降低,有統(tǒng)計學顯著性差異(P0.05)。在生化檢測結果中,危重病人組與正常對照組比較,總蛋白、白蛋白、總膽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載脂蛋白A1、載脂蛋白B、鈣離子、鎂離子等各項指標均明顯降低;丙氨酸氨基轉移酶、門冬氨酸氨基轉移酶、γ-谷氨酰轉肽酶、鹼性磷酸酶、直接膽紅素、葡萄糖、尿素、肌酐、乳酸脫氫酶、α-羥丁酸、肌酸肌酶、高敏C-反應蛋白等各項指標均升高。有統(tǒng)計學顯著性差異(P0.05)?偰懠t素、鉀離子、氯離子、總膽汁酸、肌酸肌酶同工酶略有升高;尿酸、脂蛋白(a)、鈉離子、無機磷略有降低,無統(tǒng)計學顯著性差異(P0.05)。病人組與正常對照組比較,總蛋白、白蛋白、尿酸、總膽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載脂蛋白A1、載脂蛋白B、鈣離子、鎂離子顯著降低;門冬氨酸氨基轉移酶、高敏C-反應蛋白等各項指標均升高。有統(tǒng)計學顯著性差異(P0.05)。丙氨酸氨基轉移、γ-谷氨酰轉肽酶鹼性磷酸酶、總膽紅素、直接膽紅素、葡萄糖、總膽汁酸、尿素、肌酐、鉀離子、氯離子、乳酸脫氫酶、α-羥丁酸、肌酸肌酶、肌酸肌酶同工酶升高;脂蛋白(a)、無機磷、鎂離子、略有降低,無統(tǒng)計學顯著性差異(P0.05)。危重病人組與病人組比較,總蛋白、白蛋白、總膽固醇、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載脂蛋白A1、鈣離子、無機磷、鎂離子降低;葡萄糖、尿素、肌酐、α-羥丁酸、肌酸肌酶、肌酸肌酶同工酶、高敏C-反應蛋白升高,有統(tǒng)計學顯著性差異(P0.05)。在血常規(guī)檢測結果中,危重病人組與正常對照組比較,白細胞數(shù)、中性粒細胞絕對值和單核細胞絕對值明顯升高;淋巴細胞絕對值、紅細胞數(shù)、血紅蛋白、紅細胞壓積、血小板數(shù)降低,有統(tǒng)計學顯著性差異(P㩳0.05)。病人組與正常對照組比較,中性粒細胞絕對值升高;淋巴細胞絕對值、紅細胞數(shù)、血紅蛋白、紅細胞壓積、血小板數(shù)降低,有統(tǒng)計學顯著性差異(P0.05)。危重病人組與病人組比較,血小板數(shù)無統(tǒng)計學顯著性差異(P㧐0.05);其它指標均有統(tǒng)計學顯著性差異(P㩳0.05)。在血凝指標檢測中,危重病人組與正常對照組比較,凝血酶原時間、部分活化凝血酶時間、纖維蛋白原均升高,有統(tǒng)計學顯著性差異(P0.05)。病人組與正常對照組比較,纖維蛋白原有統(tǒng)計學顯著性差異(P0.05);其它指標均無統(tǒng)計學顯著性差異(P㧐0.05)。危重病人組與病人組比較,纖維蛋白原無統(tǒng)計學顯著性差異(P㧐0.05);其它指標均有統(tǒng)計學顯著性差異(P㩳0.05)。我們找到9個線性良好的指標(Ca~(2+)、K~+、ALB、TP、ALT、MO#、LY#、hs-CRP、PT)作出疾病“輕”、“重”及正常人“健康”的預測。預測特征方程如下: Y_正=-188.803+93.950Ca~(2+)+10.930K~++1.863ALB-0.065TP+0.021ALT-1.741MO#+3.930LY#+0.558 hs-CRP+0.676PT。Y_病=-154.154+86.786Ca~(2+)+8.827K~++0.864ALB+0.320TP+0.014ALT- 1.002MO#+1.669 LY#+0.699 hs-CRP+0.781PT。Y_(危重)=-152.551+81.901Ca~(2+)+11.160K~++1.140ALB+0.80TP+0.021ALT-1.342MO#+1.340 LY#+0.844 hs-CRP+1.035PT。 結論:病人組和危重病人組患者機體免疫、生化、血常規(guī)、血凝等指標大部分有較大的變化。其中,免疫球蛋白系統(tǒng)最為穩(wěn)定,而變化最大的系統(tǒng)是其它系統(tǒng)。利用相關的指標可以對疾病的“輕”、“重”及正常人的“健康”進行預測。疾病“輕”、“重”及正常人“健康”的預測符合率為87.6%。
[Abstract]:......
【學位授予單位】:大連醫(yī)科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08
【分類號】:R459.7;R311
本文編號:2399913
[Abstract]:......
【學位授予單位】:大連醫(yī)科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08
【分類號】:R459.7;R311
【引證文獻】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任颯爽;對軀體健康水平響應敏感的臨床實驗室指標的指認及其與15個STR“基因”位點的關聯(lián)[D];大連醫(yī)科大學;2012年
,本文編號:239991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shiyanyixue/2399913.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