鈷原卟啉誘導HO-1表達增加對老齡小鼠骨骼肌組織氧化應激和炎癥反應的影響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cobalt protoporphyrin (cobalt protoporphyrin,Co PP) on the expression of heme oxygenase-1 (heme oxygenase 1 (HO-1) in skeletal muscle microenvironment including oxidative stress and inflammation in aged mice. Methods normal adult (2 months old) and aged (18 months old) male C57BL/6 mice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Co PP injection group according to simple random sampling method. Mice in Co PP group were intraperitoneally injected with Co PP solution [5 mg/ (kg d)] for 3 days, while control group were injected with the same volume of normal saline. The expression of HO-1 in fresh gastrocnemius muscle was detected by, Western blot and ELISA was used to detect malondialdehyde (MDA) (MDA), a marker of peroxidation. The content of hydrogen peroxide (H2O2) and the activities of antioxidant enzymes Cu Zn- superoxide dismutase (SOD) were changed. The model of gastrocnemius injury in aged C57BL/6 mice was established and divided into Co PP treatment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by a simple random sampling method. The infiltration of neutrophils and M2 macrophages were detected after 37,14d. Results the expression of HO-1 in the normal elderly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adult group, and the increase of HO-1 expression in the elderly group after Co PP injection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in the adult group (P0.05). After Co PP injection, the content of MDA,H2O2 decreased and the activities of SOD,Cu Zn-SOD,GSH-Px and CAT increased in both adult and elderly groups. The content of peroxidation markers in the elderly Co PP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adult Co PP group, and the antioxidant enzyme activity was lower (P0.05). The infiltration of neutrophils in the treatment group was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at 3 and 7 days after skeletal muscle injury, and the infiltration of M 2 macrophages in the CD163 positive group was lat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after Co PP injection, the infiltration of M 2 macrophage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Conclusion the reactivity of skeletal muscle to Co PP decreased and the ability of anti-oxidation stress decreased in the elderly. The increased expression of HO-1 after injury can decrease neutrophils and promote the infiltration of M2 macrophages, which may be helpful to repair skeletal muscle injury.
【作者單位】: 第三軍醫(yī)大學西南醫(yī)院醫(yī)學檢驗系臨床血液學教研室;第三軍醫(yī)大學大坪醫(yī)院野戰(zhàn)外科研究所康復科;重慶醫(yī)科大學附屬大公館康復醫(yī)院;
【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31171148)~~
【分類號】:R363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7條
1 Ling Zhang;Cheng-Cai Wang;;Inflammatory response of macrophages in infection[J];Hepatobiliary & Pancreatic Diseases International;2014年02期
2 方莉娜;曲海燕;;巨噬細胞亞群在移植后重癥肺部感染引發(fā)過度炎癥中的作用[J];華夏醫(yī)學;2014年06期
3 林敏;楊江華;;單核細胞免疫表型的表達對肝癌患者免疫功能狀況的影響[J];科技信息;2013年26期
4 劉志;黃允寧;;生理狀態(tài)下大鼠大網(wǎng)膜Ⅰ型與Ⅱ型乳斑內(nèi)CD68、CD163陽性巨噬細胞數(shù)量對比研究[J];寧夏醫(yī)學雜志;2014年02期
5 陳孔;曾高峰;唐朝克;;巨噬細胞增殖和凋亡與動脈粥樣硬化[J];中國動脈硬化雜志;2014年09期
6 陳彩珍;盧健;;抗阻訓練與耐力訓練對小鼠腓腸肌衛(wèi)星細胞激活作用的影響[J];成都體育學院學報;2014年04期
7 劉宇;陳佩杰;肖衛(wèi)華;;中性粒細胞與骨骼肌損傷修復[J];沈陽體育學院學報;2014年03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8條
1 張馨予;鹽敏感高血壓干預新靶標的探索性研究[D];北京協(xié)和醫(yī)學院;2013年
2 齊向明;鈣神經(jīng)蛋白抑制劑對糖尿病腎臟炎癥的調(diào)節(jié)作用及其機制研究[D];安徽醫(yī)科大學;2013年
3 戴菱菱;巨噬細胞的替代激活抑制脂毒性引起的巨噬細胞死亡[D];中南大學;2013年
4 張晉渝;MicroRNA-155在T細胞耗竭中的作用及其機制研究[D];第三軍醫(yī)大學;2013年
5 陳歡;基于bFGF/ERK信號通路探討電針對骨骼肌損傷修復的影響[D];北京中醫(yī)藥大學;2014年
6 李季;七氟醚對肝缺血再灌注損傷時血管內(nèi)皮蛋白多糖復合物的保護作用[D];吉林大學;2014年
7 錢小偉;瞬時受體電位通道M2在膿毒癥中的作用及機制研究[D];浙江大學;2014年
8 王超宇;CXCR2及其配體對腹主動脈瘤發(fā)生發(fā)展的影響[D];北京協(xié)和醫(yī)學院;2014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劉蓓蓓;SIRT1對肌衛(wèi)星細胞介導的骨骼肌再生的影響及其相關機制[D];華東師范大學;2013年
2 馬冬梅;環(huán)腺苷酸—蛋白激酶A在內(nèi)毒素休克肺損傷時誘導大鼠血紅素加氧酶-1上調(diào)中的作用[D];天津醫(yī)科大學;2013年
3 吳麗麗;活化蛋白-1在大鼠內(nèi)毒素休克急性肺損傷時血紅素氧合酶-1表達中的作用[D];天津醫(yī)科大學;2013年
4 馬小華;支原體MALP-2通過誘導人單核細胞產(chǎn)生HO-1負調(diào)控COX-2的表達[D];南華大學;2013年
5 趙志芳;枸杞多糖對高溫環(huán)境下運動疲勞大鼠動脈血管順應性影響的研究[D];寧夏醫(yī)科大學;2013年
6 陳榮;周期性應力加載對C2C12細胞自身抗原及TLR3表達的影響[D];南方醫(yī)科大學;2013年
7 屈芳;大鼠骨骼肌損傷修復過程中TNF-α的變化研究[D];上海體育學院;2013年
8 李維;膽綠素抑制過氧化氫誘導的大鼠近端腎小管上皮細胞凋亡及其機制探討[D];華中科技大學;2013年
9 唐媛媛;弓形蟲Chinese1基因型蟲株誘導巨噬細胞偏移應答的研究[D];安徽醫(yī)科大學;2014年
10 張輝;鹽酸法舒地爾口服治療EAE有效性初探[D];山西醫(yī)科大學;2014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高慶利,劉克明;急性缺血性腦卒中與炎癥反應[J];國外醫(yī)學.神經(jīng)病學神經(jīng)外科學分冊;2001年01期
2 張萬明;兒童全身炎癥反應綜合征[J];湖北省衛(wèi)生職工醫(yī)學院學報;2003年01期
3 潘妍婷,李春永;炎癥反應對急性缺血性腦血管病的影響[J];張家口醫(yī)學院學報;2003年01期
4 陸峰;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炎癥反應機制與中西醫(yī)結(jié)合免疫調(diào)理治療的探討[J];中國中西醫(yī)結(jié)合雜志;2002年06期
5 徐靜;胡報;王建春;;肝臟X受體與炎癥反應[J];重慶醫(yī)學;2010年21期
6 郭潔;張曉雙;劉繼平;;山茱萸環(huán)烯醚萜總苷對晚期糖基化終末產(chǎn)物誘導的腎系膜炎癥反應的調(diào)節(jié)[J];中成藥;2013年10期
7 徐世豪;盛志勇;林洪遠;;體液介質(zhì)與炎癥反應[J];科學;1995年06期
8 宋尚華;王永安;;基于炎癥反應的應對多種威脅醫(yī)學救治措施的研究進展[J];國際藥學研究雜志;2011年06期
9 張小蕓;尹昌浩;郭艷芹;;炎癥反應與腦缺血-再灌注損傷的研究進展[J];牡丹江醫(yī)學院學報;2013年06期
10 劉達;;如何治療足跟疼[J];求醫(yī)問藥;2009年1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姜勇;;炎癥反應的研究現(xiàn)狀與未來[A];中國病理生理學會受體、腫瘤和免疫專業(yè)委員會聯(lián)合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10年
2 歐陽文;何慧娟;王意;;圍術期炎癥反應與術后認知功能障礙(英文)[A];中華醫(yī)學會第二十次全國麻醉學術年會論文匯編[C];2012年
3 張衛(wèi)茹;侯凡凡;劉尚喜;郭志堅;周展眉;;晚期糖基化終產(chǎn)物增加動脈粥樣硬化部位的炎癥反應[A];“中華醫(yī)學會腎臟病學分會2004年年會”暨“第二屆全國中青年腎臟病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04年
4 濮紅梅;尹忠誠;劉秉成;李勝開;馮錦紅;;血液透析患者血清IL-10與炎癥反應及營養(yǎng)狀況的關系研究[A];中華醫(yī)學會腎臟病學分會2006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6年
5 陸志偉;黃慧;姜純國;徐作軍;;輔助性T淋巴細胞與特發(fā)性肺間質(zhì)纖維化關系的初步研究[A];中華醫(yī)學會呼吸病學年會——2011(第十二次全國呼吸病學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11年
6 俞佳;王仲;;內(nèi)源性氣體信號分子硫化氫與炎癥反應[A];中華醫(yī)學會急診醫(yī)學分會第十三次全國急診醫(yī)學學術年會大會論文集[C];2010年
7 周曉艷;徐營營;謝兆宏;許繼平;畢建忠;;炎癥反應與神經(jīng)系統(tǒng)變性疾病的研究進展[A];2011全國老年癡呆與衰老相關疾病學術會議第三屆山東省神經(jīng)內(nèi)科醫(yī)師(學術)論壇論文匯編[C];2011年
8 張會云;崔克亮;曹書華;;炎癥反應,凝血機制與MODS的發(fā)病機理的關系[A];中華醫(yī)學會急診分會第五屆全國危重病學術交流會論文匯編[C];2004年
9 燕艷麗;邱海波;楊毅;許紅陽;王麗;孫輝明;;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家兔肺部及肺外器官炎癥反應的變化[A];第六屆全國危重病學術交流大會論文匯編[C];2005年
10 周曉艷;徐營營;謝兆宏;許繼平;畢建忠;;炎癥反應與神經(jīng)系統(tǒng)變性疾病的研究進展[A];山東省第三次中西醫(yī)結(jié)合神經(jīng)內(nèi)科學術研討會論文匯編[C];2011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楊一唯邋記者 王春;我科學家發(fā)現(xiàn)調(diào)節(jié)人體炎癥反應新機制[N];科技日報;2007年
2 王蔚;我國科學家發(fā)現(xiàn)調(diào)節(jié)人體炎癥反應新機制[N];大眾科技報;2007年
3 記者 徐瑞哲;第三者“插足”抑制炎癥反應[N];解放日報;2007年
4 記者白毅;炎癥反應中淋巴結(jié)重塑新機制被揭示[N];中國醫(yī)藥報;2011年
5 記者 耿挺;尋找炎癥反應蛋白[N];上海科技報;2007年
6 信文;“IL-10”蛋白調(diào)節(jié)炎癥反應[N];醫(yī)藥經(jīng)濟報;2002年
7 知陶;把炎癥反應排除在外[N];醫(yī)藥經(jīng)濟報;2002年
8 韓秀霞;Capase-12蛋白參與炎癥反應[N];中國醫(yī)藥報;2005年
9 范曉艷;免疫系統(tǒng)“出錯” 救星變?yōu)男荹N];醫(yī)藥經(jīng)濟報;2003年
10 高春東;軟組織挫傷用抗生素無效[N];大眾衛(wèi)生報;2004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李吉林;Toll-like receptor2/4在冠狀動脈內(nèi)皮細胞炎癥反應調(diào)控中的作用[D];南方醫(yī)科大學;2011年
2 柳楠;腸道病毒分子流行病學及腸道病毒71型感染致炎癥反應機制研究[D];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醫(yī)學科學院;2014年
3 徐佳;HMGB1內(nèi)化介導的晚期炎癥反應的分子機制研究[D];南方醫(yī)科大學;2011年
4 楊朝暉;糖皮質(zhì)激素誘導的亮氨酸拉鏈蛋白在炎癥反應中作用的初步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09年
5 鄧婷婷;Toll樣受體信號與Gas6/ProS-TAM系統(tǒng)在調(diào)節(jié)小鼠巨噬細胞炎癥反應中的功能[D];北京協(xié)和醫(yī)學院;2012年
6 潘禮龍;硫化氫及炔丙基半胱氨酸抗心血管炎癥反應研究[D];復旦大學;2011年
7 宋爽;PRRSV誘導炎癥反應及其調(diào)控機制[D];華中農(nóng)業(yè)大學;2013年
8 倪志宇;CCK-8對炎癥反應中促炎及抗炎性細胞因子表達的調(diào)控機制研究[D];河北醫(yī)科大學;2005年
9 趙天智;血清因子白蛋白和補體在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損傷后炎癥反應中的作用研究[D];第三軍醫(yī)大學;2009年
10 李璐璐;若干中藥組分對香煙煙霧暴露所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炎癥反應的作用及機制研究[D];復旦大學;2012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徐士欣;活化血小板在急性缺血性腦卒中后炎癥反應中作用機制的研究[D];天津醫(yī)科大學;2007年
2 劉宏;線粒體DNA編碼蛋白質(zhì)在炎癥反應中作用的初步探討[D];中國人民解放軍醫(yī)學院;2013年
3 王瑞偉;術后認知功能障礙(POCD)的炎癥反應機制研究進展[D];山東大學;2012年
4 李榜龍;探討抗氧化劑對人血管內(nèi)皮細胞炎癥反應的干預作用[D];南華大學;2010年
5 亢翠翠;SIRS患者外周血中Th17的變化特點及其對炎癥反應的影響[D];泰山醫(yī)學院;2011年
6 吳杭慶;燒傷后單核細胞CD47表達變化及其與炎癥反應的關系[D];第二軍醫(yī)大學;2008年
7 陳潔;高糖對內(nèi)毒素炎癥反應的影響及其機制研究[D];浙江大學;2012年
8 陳紅光;含氫培養(yǎng)液對脂多糖致Raw264.7巨噬細胞炎癥反應的影響[D];天津醫(yī)科大學;2013年
9 徐丹;鋅脂蛋白A20抑制TLR4介導的人單細胞炎癥反應的實驗研究[D];大連醫(yī)科大學;2008年
10 許婷;水溶性人參寡糖對東莨菪堿誘導的認知障礙和炎癥反應的神經(jīng)保護作用研究[D];吉林大學;2014年
,本文編號:239657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shiyanyixue/23965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