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組小鼠IL-33成熟蛋白的原核表達、純化及活性檢測
本文選題:白細胞介素 切入點:原核表達 出處:《微生物學免疫學進展》2015年05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目的為了在大腸埃希菌中表達具有生物學活性的小鼠IL-33成熟蛋白。方法利用PCR技術從pc DNA3.1-IL-33質粒中擴增小鼠IL-33成熟蛋白的基因,將其插入原核表達載體p ET21a(+),構建成p ET21a-m IL-33質粒,轉化至大腸埃希菌BL21,篩選出可表達m IL-33的大腸埃希菌工程菌株。經(jīng)IPTG誘導表達,用鎳柱親和層析法純化。結果經(jīng)SDS-PAGE分析獲得純度高達95%的m IL-33蛋白,相對分子質量18 000。ELISA試驗顯示m IL-33可以有效的促進腸系膜淋巴細胞產生Th2型細胞因子(IL-5),與未處理組的差異具有顯著的統(tǒng)計學意義。結論利用大腸埃希菌表達系統(tǒng)表達了具有生物活性的m IL-33蛋白,為繼續(xù)開展IL-33在炎癥性腸病的免疫治療研究奠定了基礎。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ress mouse IL-33 mature protein with biological activity in Escherichia coli. Methods the gene of mouse IL-33 mature protein was amplified from PC DNA3.1-IL-33 plasmid by PCR technique and inserted into prokaryotic expression vector pET21a (pET21a) to construct p ET21a-m IL-33 plasmid. Transformed to Escherichia coli BL21, an engineering strain of Escherichia coli expressing m IL-33 was screened. The recombinant strain was induced by IPTG and purified by nickel column affinity chromatography. The purity of m IL-33 protein was as high as 95% by SDS-PAGE analysis. Relative molecular weight 18 000.ELISA test showed that m IL-33 could effectively promote the production of Th2 type cytokine IL-5 in mesenteric lymphocytes, and there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untreated group and the untreated group. Conclusion the expression system of Escherichia coli can be used. Reached the bioactive m IL-33 protein, It lays a foundation for the further study of immunotherapy of IL-33 in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作者單位】: 中國醫(yī)科大學基礎醫(yī)學院免疫學教研室;遼寧大學生命科學學院;
【基金】:遼寧省科學計劃項目(2011415052-1)
【分類號】:R392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條
1 萬春平;熊尤龍;祁燕;楊會軍;鄭喜;王華寧;;腸系膜淋巴結Th1、Th17細胞在小鼠結腸炎模型發(fā)病中作用的研究[J];胃腸病學;2013年08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陸道敏;姚血明;龍小琴;黃穎;馬武開;;苗藥金烏健骨方對CIA大鼠血清IL-1、IL-33的影響[J];風濕病與關節(jié)炎;2013年10期
2 孫博文;唐穎;李曉丹;許力軍;;支氣管哮喘患者外周血中IL-33水平的檢測及其在支氣管哮喘發(fā)病機制中的作用[J];吉林大學學報(醫(yī)學版);2014年02期
3 王澤蘭;沈天然;李真;凌文華;;血清白介素-33對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診斷價值分析[J];華南預防醫(yī)學;2014年02期
4 邱艷;趙凌杰;;白介素33在類風濕關節(jié)炎中的研究進展[J];安徽醫(yī)藥;2014年07期
5 宋允娜;鄭萍;;IL-33在炎癥性腸病中的研究進展[J];國際消化病雜志;2014年03期
6 Hong-Mei Xu;;Th1 cytokine-based immunotherapy for cancer[J];Hepatobiliary & Pancreatic Diseases International;2014年05期
7 韓雙燕;白勇濤;王書臣;;白介素-33在支氣管哮喘發(fā)病中作用的研究進展[J];感染、炎癥、修復;2013年03期
8 王霞;張秀明;;可溶性ST2在心力衰竭中的臨床應用前景[J];國際檢驗醫(yī)學雜志;2015年03期
9 郝書理;張紀元;黃昂;張龍玉;孫穎;李保森;田輝;鄒正升;;酒精性肝病患者血清IL-33高水平的臨床意義[J];實用肝臟病雜志;2015年02期
10 孟欣;張曉敏;戴啟剛;汪受傳;;IL-33/ST2信號轉導通路與過敏性鼻炎的研究進展[J];中華中醫(yī)藥雜志;2015年06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林靜;白細胞介素33在角膜上皮細胞免疫炎癥反應中的作用[D];青島大學;2013年
2 于飛;1、課題一 原發(fā)性干燥綜合征患者TCR-ζ鏈的初步研究 2、課題二 抗α胞襯蛋白抗體在干燥綜合征中的臨床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3年
3 李文斌;IL-17A/G-CSF axis對于免疫細胞的調控及其在結腸炎相關結直腸癌發(fā)生發(fā)展中的作用研究[D];北京協(xié)和醫(yī)學院;2013年
4 高昆;轉基因過表達白細胞介素33(IL-33)對小鼠腫瘤生長和肺轉移作用的研究及機制探討[D];北京協(xié)和醫(yī)學院;2013年
5 孫云;IL-33過表達對鼠腦膠質瘤生長的抑制作用及其機制的相關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3年
6 高鑫;負性免疫分子TIM-3和細胞因子IL-33在T細胞介導的腫瘤免疫中的作用及機制[D];蘇州大學;2013年
7 劉軍;基于選擇性致死癌細胞的藍舌病毒對不同荷瘤模型體內靶向抗癌作用和特征的研究[D];武漢大學;2013年
8 樊軍;IL-33參與燒沖復合傷人與小鼠肺損傷機制的研究[D];南開大學;2013年
9 劉曦;細胞因子IL-33與受體相互作用的結構生物學研究[D];清華大學;2013年
10 于飛;課題一 原發(fā)性干燥綜合征患者TCR-ζ鏈的初步研究 課題二 抗α胞襯蛋白抗體在干燥綜合征中的臨床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3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麻曉燕;激素抵抗型哮喘治療反應性與外周血絲切蛋白cofilin-1表達的相關性分析[D];南方醫(yī)科大學;2012年
2 趙沙沙;可溶性ST2和前β-鈉尿肽水平檢測對心衰患者的診斷價值比較[D];吉林大學;2013年
3 錢丹丹;IL-33及其受體ST2與子癇前期相關性的研究[D];河北醫(yī)科大學;2013年
4 霍俊杰;益賽普對中軸型脊柱關節(jié)炎患者血清中IL-33蛋白表達的影響[D];河北醫(yī)科大學;2013年
5 許楓;黃芪甲苷干預對哮喘小鼠氣道黏液高分泌的影響[D];遵義醫(yī)學院;2013年
6 劉麗;多發(fā)性硬化患者血清IL-33及IL-35水平的變化及其臨床意義[D];鄭州大學;2013年
7 田莉;NOD8對LPS誘導巨噬細胞釋放NO、TNF-α和IL-1β的影響[D];暨南大學;2013年
8 李桂興;IL-33及受體ST2調控的Th2免疫應答與強直性脊柱炎的關聯(lián)性研究[D];安徽醫(yī)科大學;2013年
9 陳利華;HuCD100-Fcε融合蛋白的構建及其對肥大細胞的作用[D];第四軍醫(yī)大學;2013年
10 向虹;IL-33在實驗性肝纖維化的表達及意義和威靈仙的干預作用[D];昆明醫(yī)科大學;2013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段斯亮;于聲;蘇曉慶;;貴陽腐霉類枯草菌素蛋白酶基因的原核表達[J];貴陽醫(yī)學院學報;2008年03期
2 鄭瑞;許曉群;張建華;張彩;劉金生;蘇慶紅;王郡甫;;重組人白細胞介素-21的原核表達及其復性與純化[J];中國生化藥物雜志;2008年04期
3 覃曉琳;劉朝奇;劉徽婷;汪龔澤;;HIV-1 Vif的克隆、表達與活性檢測[J];中國人獸共患病學報;2010年12期
4 李翠琳;張帆;陳丹揚;王昊;郭強;杜軍;;人源TNFα的原核表達及活性測定[J];中國生物工程雜志;2014年08期
5 范彬,張英起,顏真,趙寧,陳長生,藥立波,蘇成芝;人纖溶酶原餅環(huán)區(qū)5基因的原核表達及活性測定[J];中國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報;2001年06期
6 王爽;朱道銀;帖儒修;李娜;王瑜偉;;鼠抑鐵素2蛋白的原核表達及鑒定[J];中國生物制品學雜志;2008年08期
7 李婧;林建煒;張靜;郭風勁;;X盒結合蛋白1-u的原核表達及純化[J];中國生物制品學雜志;2009年04期
8 戴鶴玲;徐立;譚巖;方艷秋;;人β_2-糖蛋白Ⅰ的基因克隆和原核表達、純化及鑒定[J];中國社區(qū)醫(yī)師(綜合版);2005年24期
9 王增軍;張煒;吳宏飛;眭元庚;;重組人前列腺特異性抗原的原核表達、純化與鑒定[J];中華男科學雜志;2007年12期
10 錢冠華;蒲淑萍;郭風勁;Tsutomu MORI;Hideo KOCHI;段昌柱;;P53蛋白的原核表達及純化[J];中國生物制品學雜志;2009年06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伍艷蘭;黃斯勇;牛曉麗;張麗;陳茹菲;何飛;張萍;梁英民;劉利;;人Delta-like4ext-93-217原核表達、純化及蛋白活性檢測[A];第12屆全國實驗血液學會議論文摘要[C];2009年
2 馬文濤;閆若潛;吳志明;劉光輝;盛敏;謝彩華;;豬白細胞介素-6的原核表達及其生物學活性研究[A];中國畜牧獸醫(yī)學會動物傳染病學分會第四次豬病防控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10年
3 王運華;張耀洲;;一個新的家蠶基因的克隆及其原核表達研究[A];華東六省一市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學會2006年學術交流會論文集[C];2006年
4 劉梅芬;趙雪麗;謝彩華;劉光輝;盛敏;閆若潛;吳志明;;豬白細胞介素-2的原核表達及生物學活性測定研究[A];中國畜牧獸醫(yī)學會動物傳染病學分會第三屆豬病防控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8年
5 于維麟;朱元祺;;金黃色葡萄球菌腸毒素B的基因克隆及原核表達[A];中華醫(yī)學會第七次全國檢驗醫(yī)學學術會議資料匯編[C];2008年
6 李堯華;史冬梅;韓俊燕;李昕;于順;陳彪;;14-3-3蛋白cDNA克隆、原核表達、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組化分析及其意義[A];中國神經(jīng)科學學會第六屆學術會議暨學會成立十周年慶祝大會論文摘要匯編[C];2005年
7 孫東波;馮力;劉杰;時洪艷;佟有恩;劉勝旺;童光志;;豬傳染性胃腸炎病毒n基因的原核表達及重組蛋白的免疫活性分析[A];中國畜牧獸醫(yī)學會畜牧獸醫(yī)生物技術學分會暨中國免疫學會獸醫(yī)免疫分會第七次研討會論文集[C];2008年
8 王永強;韓菡;鄭世軍;;豬β防御素1基因的原核表達及體外抑菌作用分析[A];中國畜牧獸醫(yī)學會動物傳染病學分會第四次豬病防控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10年
9 鄧益鋒;鄭燕玲;楊俊花;周振雷;夏繼飛;侯加法;;蛋雞TRPV6基因的原核表達、純化及抗體制備[A];中國畜牧獸醫(yī)學會——第三屆中國獸醫(yī)臨床大會論文集[C];2012年
10 胡阿勇;張春杰;李銀聚;程相朝;吳庭才;張旭;廖成水;王曉利;;雞白介素5基因的克隆分析及原核表達[A];第四屆第十次全國學術研討會暨動物微生態(tài)企業(yè)發(fā)展戰(zhàn)略論壇論文集(下冊)[C];2010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8條
1 張曉鳴;人IL-16的原核表達與其功能的初步研究[D];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2000年
2 曹秀利;楊樹PtCDD基因的原核表達及酶活分析[D];南京林業(yè)大學;2008年
3 黃新河;小鼠TAp63γ的原核表達、純化、結構及功能初步研究[D];四川大學;2007年
4 張大鵬;VP60蛋白的原核表達、抗體制備及VP60基因轉化的研究[D];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12年
5 張少斌;豌豆肌動蛋白異型體(PEAc1)的原核表達及其藻熒光探針的研制[D];中國農業(yè)大學;2004年
6 尹國華;利用Red重組系統(tǒng)構建dsRNA原核表達體系抗煙草花葉病毒的研究[D];山東農業(yè)大學;2009年
7 韓凌霞;豬圓環(huán)病毒2型基因的原核表達與單克隆抗體的制備及感染性分子克隆的動物接種試驗[D];中國農業(yè)科學院;2003年
8 于揚;重組人源GPx4及其模擬物的原核表達、結構與功能的研究[D];吉林大學;2013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趙振春;牛卵泡抑素cDNA的克隆及其原核表達[D];中國農業(yè)大學;2004年
2 江良梁;乳源抗菌—免疫調節(jié)融合肽原核表達及其抗菌活性初步研究[D];安徽醫(yī)科大學;2008年
3 羅芳;二聚化蜘蛛拖絲蛋白的原核表達、純化及多克隆抗體的制備[D];東北林業(yè)大學;2010年
4 賈偉;人類多肽:N-乙酰氨基半乳糖轉移酶2的原核表達、純化及酶活檢測[D];蘇州大學;2005年
5 王永才;豬Sirtuin3基因的克隆及原核表達[D];河南農業(yè)大學;2007年
6 張舒婕;鴨MHCⅡα、β鏈的克隆和原核表達及其抗體制備[D];華中農業(yè)大學;2008年
7 彭江麗;Metase基因高效原核表達體系的建立、表達及活性測定[D];昆明醫(yī)學院;2009年
8 賈如;細粒棘球蚴Eg95基因的克隆、原核表達及抗體制備[D];合肥工業(yè)大學;2009年
9 楊永勝;豬α1干擾素基因克隆與原核表達[D];河北農業(yè)大學;2010年
10 劉潤先;維生素A結合蛋白基因的克隆及原核表達[D];內蒙古農業(yè)大學;2003年
,本文編號:163318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shiyanyixue/16331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