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血清封閉降低石蠟切片中免疫熒光雙重染色非特異性熒光背景的應用
本文關鍵詞:混合血清封閉降低石蠟切片中免疫熒光雙重染色非特異性熒光背景的應用 出處:《臨床與實驗病理學雜志》2015年08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更多相關文章: 抗原修復 石蠟切片 混合血清封閉 免疫熒光雙重染色
【摘要】:正間接法免疫熒光雙重染色(indirect immunofluorescence double-staining)是用未標記熒光素的兩種不同種屬一抗孵育組織或細胞,再用兩種不同熒光素標記的熒光二抗孵育組織或細胞,在普通熒光顯微鏡/激光共聚焦顯微鏡下選擇兩種相應的激發(fā)光進行觀察,從而對兩種抗原分別進行定位和定量的方法。目前,隨著Alexa Fluor新型窄譜染料[1]和激光共聚焦顯微鏡技術的廣泛應用[2],石蠟切片免疫熒光染色技
[Abstract]:Positive indirect immunofluorescence double staining (indirect immunofluorescence double-staining) is not a fluoresceinlabelled two species resisting incubation of tissues or cells, fluorescence with two different fluorescein labeled two antibody incubated in normal tissues or cells, fluorescence microscope / laser confocal microscope two corresponding excitation light observation method to two antigens were positioning and quantitative. At present, with the wide application of [2] Alexa Fluor model [1] and narrow-band dye laser confocal microscopy, immunofluorescence staining technique in paraffin sections
【作者單位】: 四川大學華西醫(yī)院病理研究室;四川大學華西醫(yī)院泌尿外科;四川省醫(yī)學科學院四川省人民醫(yī)院病理科;
【分類號】:R392-33
【正文快照】: 間接法免疫熒光雙重染色(indirect immunofluorescencedouble-staining)是用未標記熒光素的兩種不同種屬一抗孵育組織或細胞,再用兩種不同熒光素標記的熒光二抗孵育組織或細胞,在普通熒光顯微鏡/激光共聚焦顯微鏡下選擇兩種相應的激發(fā)光進行觀察,從而對兩種抗原分別進行定位和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5條
1 路菊;孫瑋;陳德英;;免疫熒光雙重染色的激光共聚焦顯微鏡樣品制備及觀察[J];免疫學雜志;2007年03期
2 張翠薇;劉勇;張旭;馬躍榮;;腎活檢標本冰凍切片與石蠟切片免疫熒光染色結果的比較[J];瀘州醫(yī)學院學報;2013年01期
3 姚梅宏;鄭智勇;;免疫組化抗原修復技術新進展[J];臨床與實驗病理學雜志;2013年05期
4 王晶;耿海燕;苗雨春;;免疫熒光雙標記法在子宮平滑肌腫瘤中的應用[J];實用醫(yī)技雜志;2014年07期
5 侯昌禾;張陽春;余世明;李子卿;翟齊毅;張紫機;盛璞義;;用于甲醛固定石蠟包埋組織的改良免疫熒光法[J];中國組織工程研究;2012年07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趙建華;解群;徐豐瀛;王龍;鄒最;;嗎啡處理對海馬神經(jīng)元細胞中鈣調(diào)蛋白的影響[J];臨床麻醉學雜志;2011年12期
2 趙璇;唐吉友;任延艷;劉小民;楊位霞;朱梅佳;王愛華;;Orexin-1受體拮抗劑對慢性點燃癲沲大鼠學習記憶的影響及海馬神經(jīng)細胞的增殖變化[J];中國臨床神經(jīng)科學;2012年03期
3 李秀英;夏良平;賴延東;;人PFP、GrB共表達誘導喉癌Hep-2細胞凋亡的研究[J];免疫學雜志;2009年02期
4 梁元晶;徐長輝;KIM Beomsu;PERESIE Jennifer;YEH John;;孕馬血清促性腺激素刺激后卵巢儲備功能隨年齡變化的研究[J];免疫學雜志;2009年04期
5 譚文;賈曉敏;;不同的抗原修復方法對腎活檢標本石蠟切片免疫熒光染色的影響[J];中外醫(yī)療;2014年15期
6 陳余朋;張聲;王鵬程;王允玉;王行富;;免疫組化陰性片多次重復免疫組化染色的可行性[J];臨床與實驗病理學雜志;2014年10期
7 張煒明;貢其星;宋國新;平國強;王聰;;正交設計試驗在免疫組化檢測琥珀酸脫氫酶條件優(yōu)化中的應用[J];臨床與實驗病理學雜志;2014年12期
8 段翠密;楊錫琴;修冰水;劉志強;張旭輝;戴振華;闕海萍;馮曉燕;張賀秋;;抗原修復在陳舊石蠟切片乳腺珠蛋白免疫組化檢測中的應用[J];軍事醫(yī)學;2014年12期
9 ;Do neural precursor cells exist in a distal neurogenic region following cerebral hemorrhage?[J];Neural Regeneration Research;2010年05期
10 王晶;耿海燕;苗雨春;;免疫熒光雙標記法在子宮平滑肌腫瘤中的應用[J];實用醫(yī)技雜志;2014年07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2條
1 周靚;雷連成;謝芳;李樹清;李林溪;韓文瑜;;胸膜肺炎放線桿菌三聚體自轉運黏附素功能區(qū)的表達及黏附活性研究[A];中國畜牧獸醫(yī)學會生物制品學分會中國微生物學會獸醫(yī)微生物學專業(yè)委員會2010年學術年會(第三屆中國獸藥大會學術論壇)論文集[C];2010年
2 劉穎男;張玉成;杜珍武;吳玫;李秀英;楊麒巍;白金萍;張桂珍;;激光掃描共聚焦顯微鏡的應用研究[A];第十三屆中國體視學與圖像分析學術會議論文集[C];2013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李揚;肺炎克雷伯菌免疫相關表位篩選及其實驗免疫研究[D];吉林大學;2010年
2 謝芳;胸膜肺炎放線桿菌1型3型差異基因及兩種蛋白功能研究[D];吉林大學;2010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周靚;胸膜肺炎放線桿菌三聚體自轉運蛋白1承載區(qū)的功能分析[D];吉林大學;2011年
2 薛霜;綿羊FMDV受體整聯(lián)蛋白αvβ6的體外表達及組織分布研究[D];甘肅農(nóng)業(yè)大學;2010年
3 高艷麗;Caco-2細胞對自組裝海藻酸鈉納米粒的攝入研究[D];青島大學;2009年
4 趙建勇;FMDV受體豬源整聯(lián)蛋白αvβ6單克隆抗體制備及分布的研究[D];甘肅農(nóng)業(yè)大學;2009年
5 蔡華瓊;瓊脂-羥基磷灰石復合物的仿生合成及細胞相容性研究[D];安徽醫(yī)科大學;2010年
6 王潔瓊;PARG引起的腫瘤局部免疫狀態(tài)變化在大腸癌浸潤轉移中的作用及可能機制[D];重慶醫(yī)科大學;2012年
7 顏露;Tat修飾胰島素PLGA納米粒制備及腦靶向研究[D];浙江中醫(yī)藥大學;2012年
8 張敏;補陽還五湯聯(lián)合神經(jīng)干細胞移植對脊髓損傷修復作用的研究[D];濱州醫(yī)學院;2011年
9 劉金葉;哈維弧菌Vh-TAA的基因克隆表達分析和粘附活性研究[D];上海海洋大學;2012年
10 鄧順楠;巴西橡膠樹乳管傷口封閉物積累的研究[D];海南大學;2013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9條
1 許向青;彭佑銘;劉映紅;夏運成;姜文玲;;改良石蠟切片免疫熒光染色在腎臟病理診斷中的應用[J];中國醫(yī)師雜志;2006年01期
2 苗小芬;王睿;朱雪明;;165例小兒腎穿刺組織免疫熒光病理檢查技術分析[J];廣西醫(yī)學;2011年02期
3 朱國良;許成英;石麒麟;張曉嵐;;雙重修復石蠟切片免疫熒光染色在腎活檢組織中的應用[J];中國中西醫(yī)結合腎病雜志;2011年03期
4 鄭愛萍;熊祖應;;腎組織石蠟切片直接免疫熒光染色方法的再改良[J];南昌大學學報(醫(yī)學版);2012年04期
5 張嵐;王水華;陳邦明;吳彬;陳和娟;;石蠟切片免疫熒光染色在腎活檢病理診斷中的應用[J];臨床與實驗病理學雜志;2011年06期
6 石善溶;;基于抗原修復技術的定量免疫組化:從實驗、假說到研究計劃[J];臨床與實驗病理學雜志;2011年12期
7 路菊;孫瑋;陳德英;;免疫熒光雙重染色的激光共聚焦顯微鏡樣品制備及觀察[J];免疫學雜志;2007年03期
8 師鎖柱,陳香美,尹忠,吳杰,張雪光,王兆霞;微波石蠟切片免疫熒光染色在腎活檢病理診斷中的應用[J];中華腎臟病雜志;2003年06期
9 李兵;苗里寧;劉樹軍;吳曼;;腎活檢標本石蠟切片免疫熒光染色方法的探討[J];中國實驗診斷學;2009年12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劉松燦;胡興旺;;固定劑對免疫熒光的影響[J];現(xiàn)代中西醫(yī)結合雜志;2009年34期
2 程曉光;陳惠青;;免疫熒光球[J];湖南醫(yī)學院學報;1980年02期
3 沐桂藩,呂華,徐如良,顧方舟;免疫熒光和免疫酶染色檢查沙眼衣原體包涵體[J];生理科學;1988年06期
4 單止茵,樓定安,沈建根;家兔體內(nèi)低密度脂蛋白受體分布的免疫熒光研究[J];中國動脈硬化雜志;1994年04期
5 李洪安,孫向彬,李玲玲;免疫熒光直接法在腎穿中的應用體會[J];石河子醫(yī)學院學報;1996年04期
6 張紅英,楊光華,步宏,張杰,李勝富,郭立新;免疫熒光和激光共聚焦顯微鏡對人橫紋肌肉瘤細胞系的觀察[J];中華病理學雜志;2001年04期
7 李宗山,鄧子琴,劉漢燕,黃曉玲,曾繁清,張滬生;延長免疫熒光片保存觀察時間的探討[J];中國公共衛(wèi)生;2003年12期
8 常江;趙慶法;;免疫熒光對旋毛線蟲病血清流行病學調(diào)查初報[J];河南預防醫(yī)學雜志;1982年02期
9 楊占秋,蔣文玲,朱寶蓮;單純皰疹病毒免疫熒光點片法及其應用[J];蚌埠醫(yī)學院學報;1985年03期
10 ;內(nèi)分泌、免疫和遺傳疾病[J];中國醫(yī)學文摘.內(nèi)科學;1982年04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6條
1 李衛(wèi)平;趙肖慶;施若非;王學鋒;鄭捷;;具有特殊免疫熒光模式的獲得性大皰性表皮松解癥[A];中華醫(yī)學會第十五次全國皮膚性病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9年
2 陳威;孫世仁;劉彥仿;孫玉靜;;腎臟病理免疫熒光的鑒別診斷[A];中華醫(yī)學會腎臟學分會2004年年會暨第二屆全國中青年腎臟病學術會議專題講座匯編[C];2004年
3 易彥;張廣森;;May-Hegglin異常:非肌性肌球蛋白重鏈9基因突變位點鑒定及編碼蛋白免疫熒光定位和表達研究[A];第九屆全國實驗血液學會議論文摘要匯編[C];2003年
4 晏洪波;羅穎;梁文;李德忠;;皮膚異色病樣淀粉樣變病免疫熒光并電鏡觀察[A];2010全國中西醫(yī)結合皮膚性病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10年
5 蔡維君;伍校瓊;李明波;朱武;羅明英;羅學港;;Actin binding Rho activator在神經(jīng)系統(tǒng)的表達[A];Proceedings of the 7th Biennial Meeting and the 5th Congress of the Chinese Society for Neuroscience[C];2007年
6 周嫦;楊弘遠;;花粉生殖細胞在體內(nèi)發(fā)育和分離條件下微管變化的免疫熒光顯微研究[A];中國細胞生物學學會第五次會議論文摘要匯編[C];1992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李全明;納米細菌與動脈粥樣硬化關系的初步探討[D];中南大學;2003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肖泓;免疫熒光檢測儀的硬件設計與實現(xiàn)[D];杭州電子科技大學;2014年
,本文編號:140978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shiyanyixue/14097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