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民族地區(qū)特困移民心理健康狀況及影響因素分析
本文關鍵詞:西部民族地區(qū)特困移民心理健康狀況及影響因素分析 出處:《中國全科醫(yī)學》2015年13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目的探討西部民族地區(qū)特困移民心理健康狀況及影響因素,為預防和改善移民心理健康問題提供科學依據。方法 2013年6—8月,采用多階段隨機抽樣法,在湘西州國家特困移民解困避險試點縣抽取特困移民188例為研究對象(其中土家族102例,苗族86例);同時分別抽取土家族常住居民63例和苗族常住居民47例作為對照。運用自編基本情況調查表、癥狀自評量表(SCL-90)和社會支持評定量表(SSRS)對其進行問卷調查。心理健康狀況的影響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無論土家族還是苗族特困移民,SCL-90總分及人際關系、抑郁、焦慮、精神病性因子得分均高于安置地同民族的常住居民;SSRS總分及主觀支持、客觀支持、支持利用度得分均低于其常住居民,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女性〔土家族:42.6%(23/54)比20.8%(10/48);苗族:43.2%(19/44)比19.0%(8/42)〕、≥56歲〔土家族:53.3%(16/30)比28.2%(11/39)比18.2%(6/33);苗族:53.8%(14/26)比29.0%(9/31)比13.8%(4/29)〕特困移民心理障礙陽性癥狀的檢出率分別高于男性和36~55、16~35歲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Logistic回歸分析進一步顯示,在兩個特困移民和土家族常住居民中,女性和高齡是其心理健康的危險因素;在苗族常住居民中,高齡是其心理健康的危險因素。結論西部民族地區(qū)特困移民的心理健康和社會支持狀況較當地居民差,尤其是女性和高齡移民容易產生心理健康問題,應作為監(jiān)測與干預的重點人群。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psychological health status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the impoverished immigrants in the western ethnic areas, and to provide scientific basis for the prevention and improvement of the mental health of the immigrants. Methods from 2013 6 to August, using multi stage random sampling method in Xiangxi state poor immigrants pilot county poor immigrants from predicament hedge in 188 cases as the research object (including 102 cases, 86 cases of Tujia and Miao and Tujia) were selected; 63 residents and permanent residents of Miao patients 47 cases as control. The questionnaire was conducted by the self-made basic situation questionnaire, the symptom checklist (SCL-90) and the social support rating scale (SSRS). The analysis of influencing factors of mental health status was analyzed by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Regardless of the outcome of Tujia Miao or poor immigrants, the total score of SCL-90 and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depression, anxiety and psychosis factor scores were higher than the resettlement of residents of the same nation; the total score of SSRS and subjective support, objective support and utilization degree scores were lower than that of the residents,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Women of Tujia Nationality: 42.6% (23/54) 20.8% (10/48); Miao: 43.2% (19/44) 19% (8/42), more than 56 years old, Tujia: 53.3% (16/30) 28.2% (11/39) 18.2% (6/33); Miao: 53.8% (14/26) 29% (9/31) 13.8% (4/29) was especially poor mental disorder symptom detection immigration rates were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male, the age group of 16~35 and 36~55,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further showed that in two impoverished immigrants and Tujia residents, women and senior citizens were risk factors for their mental health. Conclusion the mental health and social support of the poverty-stricken immigrants in the western minority areas are worse than those of the local residents, especially the female and the elderly immigrants.
【作者單位】: 吉首大學醫(yī)學院;
【基金】:湖南省民委民族問題研究項目(HNMY2013-022)
【分類號】:R395
【正文快照】: residents.Conclusion Destitute immigrants in west minority areas have worse mental health and social support status thanpermanent residents,and females and the aged among destitute immigrants are more likely to have mental health problems andshould be in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6條
1 李強;社會支持與個體心理健康[J];天津社會科學;1998年01期
2 莊立輝;郭繼志;汪洋;馬安寧;盧官廬;嚴瑞雪;宋棠;;三峽庫區(qū)移民心理健康狀況及影響因素分析[J];中國公共衛(wèi)生;2007年05期
3 肖潔;女性待遷移民自我認知的特征及影響因素——對三峽庫區(qū)526名女性待遷移民的調查分析[J];中華女子學院學報;2004年01期
4 王金道;SCL-90量表使用的現狀及檢測心理健康的異議[J];中國心理衛(wèi)生雜志;2004年01期
5 劉琴;汪洋;王宏;黃炳花;黃睿睿;曾緩;;三峽庫區(qū)后靠移民心理健康狀況及其相關因素[J];中國心理衛(wèi)生雜志;2009年01期
6 馬金宇;張波;李濤;馬濤;王志忠;;寧夏生態(tài)移民的心理健康現況[J];中國心理衛(wèi)生雜志;2012年07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李軍;張洪波;張正紅;王強;陳琳;王君;魏鎖;宇方;段毓雯;;284名飯店打工妹抑郁現狀及其影響因素研究[J];安徽預防醫(yī)學雜志;2009年06期
2 孫美蘭;葉冬青;范引光;潘發(fā)明;;15~39歲農村女性社會支持與自殺意念的關聯(lián)研究[J];安徽醫(yī)藥;2007年07期
3 李月;;大學生感知社會支持與生活滿意度的關系分析[J];白城師范學院學報;2011年02期
4 黃淑瑤;;從社會支持網角度看流動人口犯罪[J];北京社會科學;2007年02期
5 李敏;;資源視角:貧困女性社會支持的實證研究[J];長白學刊;2010年03期
6 郭曉寧;;未婚媽媽的社會支持系統(tǒng)分析——以三個個案為例[J];長春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年07期
7 郭朝輝;;汶川地震災后大學生社會支持的現狀調查[J];中共成都市委黨校學報;2010年04期
8 成云;;貧困大學生的社會支持與心理健康關系研究[J];重慶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4期
9 毛京一;鄒平;;高職院校就業(yè)社會支持緩解學生就業(yè)焦慮的研究[J];出國與就業(yè)(就業(yè)版);2010年17期
10 高圓圓;;我國殘疾婦女社會支持網的解構與重構[J];殘疾人研究;2011年03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張宏耕;程明;李永貴;;試論中醫(yī)心理評定量表的編制、應用與現狀[A];中國中西醫(yī)結合學會精神疾病專業(yè)委員會第十一屆學術年會論文匯編[C];2012年
2 王苗;;“蟻族”弱勢群體社會支持政策研究[A];“新一輪西部大開發(fā)與貴州社會發(fā)展”學術研討會暨貴州省社會學學會2010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0年
3 吳佩娟;;浦東新區(qū)洋涇街道弱勢群體就業(yè)現狀的分析與對策[A];上海市“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與中國發(fā)展道路”理論研討征文集[C];2011年
4 郭洪芹;;浙江省高校心理普查工作現狀調查分析[A];二十年“心”之探索——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理論與方法研究[C];2010年
5 童輝杰;;對20年來有關大學生心理健康研究的質疑與驗證[A];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新進展——全國第十屆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與心理咨詢學術交流會論文集[C];2007年
6 馬亞平;;精神科護士SCL-90分析與應對措施[A];精神科護理風險管理培訓班及學術交流會論文集[C];2012年
7 金冬;鄒曉葦;韶紅;;深圳市某工業(yè)區(qū)外來勞務工心理健康狀況調查分析[A];2012深圳市預防醫(yī)學會學術研討會論文匯編[C];2012年
8 李小軍;;砭石療法與穴位針刺治療失眠癥的對比研究[A];中國針灸學會砭石與刮痧專業(yè)委員會年會論文集[C];2014年
9 周英;任雅欣;;1259名護士工作滿意度及其影響因素的研究[A];第七屆全國心理衛(wèi)生學術大會論文匯編[C];2014年
10 陶寧;;某集團在職職工424例心理健康水平調查[A];第三十屆航天醫(yī)學年會、第十三屆航天護理年會暨第四屆航天醫(yī)院管理論壇論文匯編[C];2014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龍耀;國家保障與社會支持:中國高校學生生存路徑研究[D];南京大學;2010年
2 陳偉娜;企業(yè)員工職場欺負內容結構及相關研究[D];暨南大學;2011年
3 楊魯靜;品格優(yōu)勢的評估及其在心理臨床中的應用[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4 楊雪晶;個體化與城市老年人的非正式支持[D];復旦大學;2011年
5 邵繪春;城市化進程中農民土地權益變化研究[D];南京農業(yè)大學;2010年
6 黃海艷;發(fā)展項目的公眾參與研究[D];河海大學;2004年
7 陳秋珠;賽博空間的人際交往[D];吉林大學;2006年
8 金碧華;支持的“過程”:社區(qū)矯正假釋犯的社會支持網絡研究[D];上海大學;2007年
9 楊萍;西北少數民族大學生文化適應中的幾個突出問題研究[D];蘭州大學;2008年
10 彭志越;高校學生社會支持的發(fā)生與擴展機制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07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羅靖;高師生挫折承受力與社會支持研究[D];廣西師范學院;2010年
2 孫士博;培智學校智力落后學生教育支持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3 李貞;碩士研究生適應性、社會支持與職業(yè)決策自我效能的關系研究[D];江西師范大學;2010年
4 孫曜;社會支持對自考生壓力源和應對方式的中介作用研究[D];江西師范大學;2010年
5 翁國新;農村公辦學校流動兒童社會支持的研究[D];蘇州大學;2010年
6 趙倩;社會支持、自我效能、歸因風格對大專生應對方式的影響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0年
7 陳抗;大學生孤獨感、社會支持狀況對主觀幸福感的影響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0年
8 劉麗軍;高職新生入學適應中多渠道支持問題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0年
9 姜良美;三峽庫區(qū)農村外遷山東移民心理健康及影響因素研究[D];濰坊醫(yī)學院;2009年
10 王曉;農村留守婦女的社會支持網絡問題研究[D];長春工業(yè)大學;2010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饒旭鵬;民族文化變遷研究20年——研究現狀與存在問題[J];貴州民族研究;2005年04期
2 李敏昌;熊曉琳;;三峽后靠移民研究綜述[J];三峽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6年04期
3 王征宇;;癥狀自評量表(SCL-90)[J];上海精神醫(yī)學;1984年02期
4 張閩劍;;寧夏南部山區(qū)生態(tài)移民的實踐研究[J];寧夏社會科學;2006年05期
5 李天雪;;民族過程:文化變遷研究的新視角[J];廣西民族研究;2005年04期
6 王鋒;;當代我國少數民族人口散、雜居現狀與發(fā)展態(tài)勢研究——以寧夏回族自治區(qū)實證分析為例[J];人口與經濟;2006年05期
7 唐貴忠,左萍,趙煥娥;水利水電工程征地移民的戀舊與補償心理分析[J];人民黃河;2005年04期
8 汪雁,風笑天,朱玲怡;三峽外遷移民的社區(qū)歸屬感研究[J];上海社會科學院學術季刊;2001年02期
9 桑敏蘭;寧夏生態(tài)移民與城鎮(zhèn)化發(fā)展研究[J];西北人口;2005年01期
10 劉琴;汪洋;李革;王琳;潘桂超;;三峽庫區(qū)就地后靠移民心理特征及問題分析[J];現代預防醫(yī)學;2008年02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陳雪鳳,韓碧娥;關于醫(yī)學生心理健康的若干問題[J];中國醫(yī)學倫理學;2001年05期
2 陳玉起,王毅;關于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J];職業(yè)與健康;2001年10期
3 崔立勇;;大學生自殺現象與心理健康教育[J];理論學刊;2006年05期
4 龍錦蓉;劉祖陽;;心理健康與長壽[J];職業(yè)衛(wèi)生與病傷;2006年04期
5 孫紅梅;;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分析[J];長春大學學報;2007年02期
6 王建;;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淺析[J];遼寧醫(yī)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年02期
7 張振波;;關注學生心理健康 構筑和諧校園生活[J];中國實用醫(yī)藥;2010年32期
8 彭飛;張小遠;;宗教與心理健康關系的研究綜述[J];醫(yī)學與哲學(人文社會醫(yī)學版);2010年10期
9 江中發(fā);梅良英;俞文蘭;代建;劉家發(fā);;某電子企業(yè)流動女工心理健康現狀調查[J];公共衛(wèi)生與預防醫(yī)學;2011年02期
10 季邦菊;;122名護士的心理健康狀況調查[J];中國預防醫(yī)學雜志;2013年05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劉鳳英;;心理健康與保健[A];玉溪市婦幼保健協(xié)會第一屆會員代表大會暨成立大會論文集[C];2004年
2 沙若蓮;;老年心理健康[A];全國門、急診護理學術交流暨專題講座會議論文匯編[C];2006年
3 李慧民;張曉慧;;農村艾滋病醫(yī)護人員心理健康狀況的調查研究[A];第十一屆全國心理學學術會議論文摘要集[C];2007年
4 汪潔;沈曉維;謝珊珊;李慧君;;紹興市初中生心理健康狀況調查分析[A];2011年浙江省醫(yī)學會精神病學分會學術年會暨浙江省醫(yī)師協(xié)會精神科醫(yī)師分會第四屆年會論文匯編[C];2011年
5 王靜;尹世玉;徐秋;;老年人心理健康的研究現狀[A];全國第九屆老年護理學術交流暨專題講座會議論文匯編[C];2006年
6 張玲;姜洪蕾;馮樹梅;樊永固;王家惠;;社會文化環(huán)境對離退休中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影響[A];全國神經內外科?谱o理學術交流暨專題講座會議論文匯編[C];2004年
7 郭玉琴;;健康從“心”開始[A];護理管理人員品格塑造與管理技能培訓班暨學術交流會議資料匯編[C];2007年
8 李婷;唐建良;蘇雅芳;王蓮娥;;臨床醫(yī)護人員心理健康狀況調查分析及干預[A];2011年浙江省醫(yī)學會精神病學分會學術年會暨浙江省醫(yī)師協(xié)會精神科醫(yī)師分會第四屆年會論文匯編[C];2011年
9 朱道民;李澤愛;劉剛;劉勇;張愛國;董毅;;地震災區(qū)醫(yī)務人員心理健康水平及其與應對方式的相關性[A];中華醫(yī)學會第十次全國精神醫(yī)學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12年
10 謝蓓芳;方永年;林永清;張敏濤;陳思思;楊爾昌;;不同體育鍛煉方式與老年人心理健康、個性的相關調查[A];2011年浙江省醫(yī)學會精神病學分會老年精神障礙學組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11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老年人常見心理健康問題[N];消費日報;2007年
2 程兆盛 陳靜;怎樣才算心理健康[N];中國中醫(yī)藥報;2006年
3 記者 劉歡;本市首次心理健康展覽開幕[N];北京日報;2008年
4 記者 王德臣;寧夏推行干部“心理體檢”[N];健康報;2010年
5 黃金蘭;判別心理健康水平要看“五能力”[N];健康報;2007年
6 通訊員 梁劍玲;我市心理健康教育全省領先[N];中山日報;2007年
7 記者 陳青;善做“減法”才能心理健康[N];文匯報;2010年
8 吉祥;呼吸反映心理健康[N];醫(yī)藥養(yǎng)生保健報;2007年
9 首都醫(yī)科大學附屬北京安定醫(yī)院 黃建軍;心理健康,你應該享有的權利[N];健康報;2007年
10 本報記者 曹玉祥;老年人如何培養(yǎng)樂觀情緒[N];醫(yī)藥養(yǎng)生保健報;2008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李成娟;山東省東營市農村居民心理健康狀況及其影響因素研究[D];山東大學;2010年
2 崔偉東;外來女工的心理健康及影響因素[D];華東理工大學;2014年
3 徐穎;某醫(yī)專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及相關因素研究[D];鄭州大學;2006年
4 葛虹;護理大專男生心理健康狀況及其相關因素的研究[D];山東大學;2008年
5 楊光艷;嫉妒及影響因素與心理健康的因果模型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07年
6 謝鳴;上海港出入境國際海員心理健康狀況調查及其影響因素分析[D];復旦大學;2012年
7 陳學彬;心理控制源、自尊、人格及應對方式與醫(yī)學新生心理健康關系的研究[D];蘭州大學;2007年
8 陶辰;軍校醫(yī)學生心理健康狀況及其相關因素的調查與分析[D];第四軍醫(yī)大學;2004年
9 石倩;超重和肥胖與兒童學習成績及心理健康關系追蹤研究[D];山西醫(yī)科大學;2012年
10 陳仲棋;臺灣基層醫(yī)師心理健康狀況[D];南京中醫(yī)藥大學;2011年
,本文編號:134348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shiyanyixue/13434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