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探放射式?jīng)_擊波治療大鼠神經(jīng)病理性疼痛模型的效果
本文關鍵詞:初探放射式?jīng)_擊波治療大鼠神經(jīng)病理性疼痛模型的效果
更多相關文章: 放射式?jīng)_擊波療法 神經(jīng)病理性疼痛 CCI模型 機械性縮足反射閾值 熱縮足反射潛伏期
【摘要】:目的:初步探討不同強度的放射式?jīng)_擊波療法(radial shock wave therapy,RSWT)對大鼠坐骨神經(jīng)慢性壓迫(chronic constructive injury,CCI)模型的鎮(zhèn)痛效果。方法 :本實驗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單次RSWT。SD大鼠36只,隨機等分為6組:假手術組(SHAM組),只暴露坐骨神經(jīng)而不結扎。其余5組建立CCI模型,其中神經(jīng)病理性疼痛模型組(NP組)不予治療,另4個不同強度的RSWT組(1.0 bar、1.5 bar、2.0 bar和2.5 bar RSWT組)結扎坐骨神經(jīng)后14 d,分別給與1.0 bar、1.5 bar、2.0bar或2.5 bar強度治療。第二部分:重復RSWT。36只大鼠分組情況同第一部分,4個RSWT組自結扎后14 d分別給予重復的4個不同強度RSWT,1周1次,共4次。測量所有大鼠治療前后機械縮足反射閾值(MWT)及熱縮足反射潛伏期(TWL)變化以評價鎮(zhèn)痛效果;測定大鼠坐骨神經(jīng)功能指數(shù)并觀察副作用發(fā)生情況。結果:單次RSWT后前3 d不同強度RSWT組大鼠的MWT和TWL均迅速提高。在第3 d達到峰值,顯著高于NP組(P0.01),此后逐漸降至基線。重復RSWT組大鼠治療后MWT和TWL逐漸上升,4次治療后維持在較高水平至少4 w,與NP組有顯著性差異(P0.01)。各組重復RSWT前后坐骨神經(jīng)功能指數(shù)無顯著性改變。結論:單次RSWT用于CCI模型所致神經(jīng)病理性疼痛起效迅速,但維持時間短暫(5 d)。而重復RSWT對神經(jīng)病理性疼痛來說是更為有效的治療方法。
【作者單位】: 首都醫(yī)科大學附屬北京天壇醫(yī)院疼痛中心;上海理工大學醫(yī)療器械與食品學院;中日友好醫(yī)院疼痛科;
【關鍵詞】: 放射式?jīng)_擊波療法 神經(jīng)病理性疼痛 CCI模型 機械性縮足反射閾值 熱縮足反射潛伏期
【分類號】:R402;R-332
【正文快照】: 聚焦式體外沖擊波治療(extracorporeal shockwave treatment,ESWT)是一種非侵入性療法,其最初用于泌尿科腎結石碎石已有30余年[1]。近年來,聚焦式?jīng)_擊波已擴大到治療慢性軟組織和骨關節(jié)疾病,如網(wǎng)球肘、肌腱炎、跟痛癥及足底筋膜炎等,療效確切[2~6]。十年前放射式壓力波(radial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孫偉;高福強;李子榮;;體外震波在股骨頭壞死中的應用研究進展[J];中國骨與關節(jié)雜志;2014年04期
2 朱德勝;吳海嘯;吳漢;;熱淋清顆粒聯(lián)合西藥治療腎結石臨床療效[J];遼寧中醫(yī)雜志;2013年11期
3 謝國慶;龔炎培;陸金榮;申世源;金文孝;;補陽還五湯對大鼠坐骨神經(jīng)損傷的修復作用[J];遼寧中醫(yī)藥大學學報;2014年03期
4 郭琦;洪梅;王志平;;體外沖擊波治療慢性骨盆疼痛綜合征的研究進展[J];中華男科學雜志;2014年08期
5 ;Effects of cyclooxygenase 2 inhibitor on growth-associated protein 43 and nerve growth factor expression in dorsal root ganglion during neuropathic pain development[J];Neural Regeneration Research;2009年10期
6 Feng Zhao;Wei He;Yingze Zhang;Dehu Tian;Hongfang Zhao;Kunlun Yu;Jiangbo Bai;;Electric stimulation and decimeter wave therapy improve the recovery of injured sciatic nerves[J];Neural Regeneration Research;2013年21期
7 Esmaeil Biazar;Saeed Heidari Keshel;Majid Pouya;;Efficacy of nanofibrous conduits in repair of longsegment sciatic nerve defects[J];Neural Regeneration Research;2013年27期
8 Yongping Li;Jie Lao;Xin Zhao;Dong Tian;Yi Zhu;Xiaochun Wei;;The optimal distance between two electrode tips during recording of compound nerve action potentials in the rat median nerve[J];Neural Regeneration Research;2014年02期
9 Xiangdang Liang;Hongfei Cai;Yongyu Hao;Geng Sun;Yaoyao Song;Wen Chen;;Sciatic nerve repair using adhesive bonding and a modified conduit[J];Neural Regeneration Research;2014年06期
10 Ji Yeong Kim;Woo Joo Jeon;Dong Hwee Kim;Im Joo Rhyu;Young Hwan Kim;Inchan Youn;Jong Woong Park;;An inside-out vein graft filled with platelet-rich plasma for repair of a short sciatic nerve defect in rats[J];Neural Regeneration Research;2014年14期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王瑞珂;神經(jīng)病理性疼痛中TNF-a誘生晚期炎性介質(zhì)的機制研究[D];中南大學;2011年
2 王紅;鞘內(nèi)注射ω-芋螺毒素S03對慢性神經(jīng)源性疼痛的鎮(zhèn)痛效應及其機理的實驗研究[D];中國人民解放軍軍醫(yī)進修學院;2005年
3 劉甬民;不同干預方法對大鼠坐骨神經(jīng)損傷導致神經(jīng)病理性疼痛的影響[D];華中科技大學;2006年
4 高玉峰;神經(jīng)元細胞骨架蛋白在推拿治療坐骨神經(jīng)損傷中的作用及機理探討[D];北京中醫(yī)藥大學;2014年
5 賈玉璽;甘草甜素促進小鼠周圍神經(jīng)損傷修復的實驗研究[D];吉林大學;2014年
6 張振福;水下沖擊波聚焦的數(shù)值模擬與實驗研究[D];國防科學技術大學;2012年
7 趙建美;β-1,4半乳糖基轉(zhuǎn)移酶和PSD-95相關分子在神經(jīng)損傷修復中的作用[D];蘇州大學;2013年
8 韓庚奮;淺灘地雷爆炸的損傷特點及力學機制研究[D];第三軍醫(yī)大學;2014年
9 余波;肌內(nèi)效貼改善軟組織損傷后疼痛腫脹的臨床應用與分析[D];上海體育學院;2014年
10 趙景春;體外沖擊波抑制兔耳增生性瘢痕的實驗研究[D];吉林大學;2015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孟凡穎;電針“足三里”—“陽陵泉”穴區(qū)治療慢性痛累積效應機制的分析[D];中國中醫(yī)科學院;2007年
2 魏曉潔;鞘內(nèi)注射布托啡諾對神經(jīng)病理痛模型(SNI)大鼠痛閾及脊髓背角NMDAR表達的影響[D];中南大學;2006年
3 金海燕;神經(jīng)病理性疼痛大鼠脊髓背角P2X_3受體的表達與感覺神經(jīng)元變化的研究[D];蘭州大學;2008年
4 王俊英;電針鎮(zhèn)痛的累積效應與下丘腦、海馬膽堿能神經(jīng)元關系的研究[D];中國中醫(yī)科學院;2008年
5 鄭鎮(zhèn)偉;氯諾昔康對神經(jīng)源性疼痛發(fā)生過程中背根神經(jīng)節(jié)內(nèi)GAP-43和NGF表達的影響[D];汕頭大學;2008年
6 白潔;氯胺酮和可樂定聯(lián)合應用對神經(jīng)病理性痛大鼠脊髓P2X_4受體mRNA表達影響的實驗研究[D];蘭州大學;2009年
7 吳濤;MK801和嗎啡對神經(jīng)源性疼痛發(fā)生過程中背根神經(jīng)節(jié)內(nèi)GAP-43和NGF表達的影響[D];汕頭大學;2009年
8 王維;特異性siRNA治療CCI大鼠神經(jīng)痛的實驗研究[D];中國人民解放軍軍醫(yī)進修學院;2010年
9 邢艷紅;可樂定與右美托咪定對神經(jīng)病理性痛大鼠背根神經(jīng)節(jié)生長相關蛋白-43mRNA表達的影響[D];蘭州大學;2012年
10 王一涵;右美托咪啶對慢性神經(jīng)病理性痛大鼠脊髓背角神經(jīng)元凋亡的影響[D];蘭州大學;2013年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李敬來;大鼠異位心臟移植模型的建立及其現(xiàn)狀[J];上海實驗動物科學;2001年03期
2 任志強,劉運良,劉麗君,王訓凡,郭正科;三黃腎康丸治療大鼠慢性腎衰的實驗研究[J];中國藥房;2001年01期
3 陳杰,王進海,龔均,汪濤,程鵬;藥物干預治療大鼠混合反流性食管炎的實驗研究[J];基礎醫(yī)學與臨床;2003年S1期
4 田新紅,李偉,李成文,李增富;長期應用卡馬西平對大鼠小腦結構與功能影響的實驗研究[J];陜西醫(yī)學雜志;2004年08期
5 馬駿,朱書秀,王彥春,甘水詠;電針對帕金森病模型大鼠黑質(zhì)多巴胺能神經(jīng)元凋亡的影響[J];上海針灸雜志;2005年10期
6 王冰;王宗仁;江山;潘惠娟;;活血化瘀類中藥制劑對海馬缺血損傷大鼠學習記憶的影響[J];中國臨床康復;2005年48期
7 徐勤;沈逸萍;許安麗;羅振亮;;SD大鼠及beagle犬腎上腺組織形態(tài)計量分析[J];中國比較醫(yī)學雜志;2006年07期
8 栗志遠;陸國才;袁伯俊;姜華;戴益民;佘佳紅;黃矛;;西那沙星對幼齡大鼠的軟骨毒性[J];中國新藥雜志;2006年04期
9 商常發(fā);趙芝剛;顧有方;陳會良;李衛(wèi)民;董策龍;;大棗多糖對大鼠血清鈣和葡萄糖水平的影響[J];中國中醫(yī)藥科技;2007年02期
10 王毅;林偉;施舉紅;;野百合堿處理大鼠的血清對大鼠肺動脈壓的影響[J];中國臨床醫(yī)學;2008年02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陳柏年;高梅;時麗麗;張恒艾;杜冠華;;匹諾塞林對大鼠全腦缺血再灌注損傷的保護作用[A];中國藥理學會第十次全國學術會議專刊[C];2009年
2 朱萱萱;王廣基;劉建平;王淑云;徐軒;;口腔膜治療實驗性大鼠口腔膜潰瘍的研究[A];中國制藥工業(yè)藥理學會20周年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2年
3 戴文鑫;吳智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大鼠模型血清胰島素樣生長因子-Ⅰ的變化[A];中華醫(yī)學會第八次全國老年醫(yī)學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07年
4 鄺素娟;鄧春玉;張光燕;饒芳;單志新;林秋雄;楊敏;余細勇;錢衛(wèi)民;吳書林;;大蒜素對大鼠微血管張力的影響[A];第十三次全國心血管病學術會議論文集[C];2011年
5 王勁;柳啟沛;黃宗枝;;幾種不同鈣化合物對大鼠鋁、鉛代謝的影響(摘錄)[A];營養(yǎng)健康新觀察(第三十八期):營養(yǎng)因素與骨髓健康[C];2009年
6 胡翔;王靜;;雌性大鼠去勢造模中設立假手術對照的必要性探討[A];全國第八次中醫(yī)婦科學術研討會論文匯編[C];2008年
7 齊偉;曾薇;龐琦;郭艷紅;牟嬌;馮兵;劉理;葉自林;袁發(fā)煥;;蛋白酶體抑制劑對大鼠糖尿病腎病的治療作用[A];第十一屆全國中西醫(yī)結合腎臟病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10年
8 梁銳;王軍波;;核苷酸喂養(yǎng)大鼠的安全性評價[A];北京市營養(yǎng)學會第四屆會員代表大會暨膳食與健康研討會論文集[C];2010年
9 林小琪;;SD大鼠灌胃百可利30天反復給藥毒性試驗[A];中國毒理學會第三屆中青年學者科技論壇暨2011年全國前列腺藥理毒理學研討會論文集[C];2011年
10 王曦;牛欣;羅致誠;;增齡與雄性大鼠氮氧化物及血清性激素水平變化的關系[A];全國中醫(yī)藥科研與教學改革研討會論文集[C];2002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記者 馮衛(wèi)東;大鼠研究顯示孕期壓力或可代代相傳[N];科技日報;2014年
2 奇 云;解讀大鼠基因有助人類攻克疑難病癥[N];大眾科技報;2004年
3 張?zhí)煨?克隆大鼠意義重大[N];中國醫(yī)藥報;2003年
4 本報特約撰稿人 陸志城;用大鼠還是用小鼠?[N];醫(yī)藥經(jīng)濟報;2004年
5 記者 藍建中;日本研究:骨髓移植使大鼠血管“返老還童”[N];新華每日電訊;2010年
6 記者 姜澎;聰明大鼠 解密大腦記憶功能[N];文匯報;2009年
7 萬姍姍 記者 王春;轉(zhuǎn)基因“聰明大鼠”學得快記得牢[N];科技日報;2009年
8 記者 曹繼軍 顏維琦 通訊員 孫國根;大鼠基因功能圖譜被成功繪制[N];光明日報;2014年
9 記者 白毅 通訊員 孫國根;大鼠基因功能圖譜繪制成功[N];中國醫(yī)藥報;2014年
10 記者 孫國根;將大鼠基因的功能“對號入座”[N];健康報;2014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付德明;氯沙坦對慢性心力衰竭大鼠β_1腎上腺素能受體信號轉(zhuǎn)導通路與心功能的調(diào)節(jié)及其機制研究[D];山西醫(yī)科大學;2009年
2 楊少兵;N-甲基-D-天冬氨酸受體2B亞基鎮(zhèn)痛疫苗應用于大鼠的安全性評價[D];華中科技大學;2009年
3 蓋建芳;低出生體重對大鼠腎臟和血壓的影響及機制研究[D];中南大學;2009年
4 史敏;慢性間歇性低壓低氧抗大鼠膠原誘導性關節(jié)炎作用及其免疫學機制[D];河北醫(yī)科大學;2011年
5 安平;柴夏煎對甲亢大鼠的影響及作用機理研究[D];黑龍江中醫(yī)藥大學;2005年
6 周宜;從大鼠性周期的分子變化探討柴胡止血液的作用[D];成都中醫(yī)藥大學;2005年
7 張慶紅;白細胞介素2和雌激素受體在大鼠垂體前葉的相互關系研究[D];第四軍醫(yī)大學;2000年
8 張海峰;骨髓間充質(zhì)干細胞移植對大鼠急性肝功能衰竭治療作用的實驗研究[D];山東大學;2007年
9 常薪霞;鹽酸小檗堿對高脂飲食誘導的SD大鼠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療效及機制研究[D];復旦大學;2010年
10 頊紅雨;早期應激對海馬學習、記憶功能的作用和機制研究[D];第三軍醫(yī)大學;2012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李寧;鉛、鎘、鉻、汞對大鼠聽力的損傷及銅、錳、鋅、硒的保護作用研究[D];山東大學;2008年
2 王瑩;慢性腎衰竭大鼠全段甲狀旁腺激素與心肌肌鈣蛋白的相關性分析[D];山西醫(yī)科大學;2008年
3 鄧旭輝;養(yǎng)精種子湯對缺氧雄性大鼠生殖機能的影響[D];第三軍醫(yī)大學;2008年
4 夏長青;活血降脂靈對早期動脈粥樣硬化大鼠的抗氧化應激作用研究[D];河北醫(yī)科大學;2009年
5 王海燕;運動對SD大鼠與GK大鼠骨骼肌中COUP-TF Ⅰ與COUP-TFⅡ基因表達的影響[D];華東師范大學;2010年
6 吉星;知母提取物的成分分析及對T2DM大鼠干預代謝組學初探[D];廣東藥學院;2010年
7 曾志;促紅細胞生成素對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腦損傷神經(jīng)保護作用的研究[D];暨南大學;2011年
8 汪春彥;金蕎麥對克雷伯桿菌肺炎大鼠的保護作用及其機制[D];安徽醫(yī)科大學;2011年
9 王媛媛;胡蘆巴總皂苷對大鼠脂肪肝的預防作用[D];新疆醫(yī)科大學;2005年
10 徐莉;康復訓練對腦梗死大鼠大腦可塑性機制的研究[D];第四軍醫(yī)大學;2002年
,本文編號:107936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shiyanyixue/10793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