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項無創(chuàng)指標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死亡的預警分析
發(fā)布時間:2017-10-11 11:10
本文關鍵詞:多項無創(chuàng)指標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死亡的預警分析
更多相關文章: 急性心肌梗死 心源性死亡 心率震蕩 心率變異 猝死預測因子
【摘要】:目的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AMI)可使心肌嚴重受損,心電活動異常,心室重構及心功能下降,并可誘發(fā)心臟性猝死。心電及心臟超聲檢查可發(fā)現(xiàn)心電與心室重構及心功能異常改變,可應用相關指標對冠心病AMI患者死亡風險進行預警。本課題采用多項心電與心臟超聲無創(chuàng)指標對冠心病AMI患者死亡風險進行檢測分析,探討多項指標聯(lián)合應用對冠心病AMI患者死亡風險的預警價值。方法入選冠心病AMI患者100例為AMI組,同期住院的非冠心病患者100例為對照組,收集所有患者的性別、年齡、體重、血脂等臨床資料,并于入院后3周內(nèi)行動態(tài)心電圖(HOLTER)檢查,用HOLTER系統(tǒng)分析軟件檢測心率震蕩(HRT)指標即:震蕩起始(TO)、震蕩斜率(TS);心率變異性(HRV)指標即:NN間期標準差(SDNN);QT離散度(QTd)及經(jīng)心率校正的QT離散度(QTcd)等無創(chuàng)心電指標。同期行心臟彩超檢查,檢測左心室舒張期末徑(LVEDd)與左室射血分數(shù)(LVEF)等指標。以AMI患者死亡為終點事件,將AMI死亡患者分為死亡組(n=15),存活患者分為非死亡組(n=85),根據(jù)各項無創(chuàng)指標檢測結果,對冠心病AMI組與非AMI組和AMI患者死亡組與非死亡組各項指標進行對比分析,比較分析各組單項指標與多項指標異常情況,評價多項指標對AMI患者死亡的預警價值,并對AMI患者死亡影響因素進行回歸分析。結果(1)冠心病AMI組與非AMI組TO、TS、SDNN、QTd、QTcd、LVEF、LVEDd等各項指標均有顯著性差異(P0.05);(2)AMI死亡組與非死亡組TO,TS及LVEDd均較非死亡組有顯著差異(P0.05);SDNN、QTd,QTcd及LVEF等指標未見顯著性差異(P0.05);(3)經(jīng)logistic回歸分析,TS為AMI患者死亡影響較大的危險因素;(4)冠心病AMI組患者多有多項指標異常,多項指標異常的陽性率明顯高于非冠心病AMI組(P0.05);(5)對各組各項指標陽性積分對比分析發(fā)現(xiàn)冠心病AMI患者多積分明顯增高(P0.05),AMI死亡患者積分均≥4,多項指標聯(lián)合應用較單項指標對AMI患者死亡的陽性預測值有所提高,多項指標異常積分≥4死亡風險極大。結論(1)冠心病AMI患者的HRT明顯減弱甚至消失,HRV降低,QT間期明顯延長及QTd明顯增大,可能與其自主神經(jīng)功能異常及心肌電活動不穩(wěn)定相關;(2)冠心病AMI患者LVEDd明顯增大,LVEF明顯下降,提示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多發(fā)生了心室重構,心功能明顯受損;(3)冠心病AMI組患者多呈現(xiàn)多項指標異常,多項指標異常的陽性率明顯高于非冠心病組;(4)AMI組死亡患者多項指標異常積分均≥4,提示多項指標對冠心病AMI患者死亡風險預警價值較大,多項指標異常積分≥4死亡風險極大。
【關鍵詞】:急性心肌梗死 心源性死亡 心率震蕩 心率變異 猝死預測因子
【學位授予單位】:昆明醫(yī)科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4
【分類號】:R542.22
【目錄】:
- 中英文縮略詞表5-6
- 摘要6-8
- Abstract8-10
- 前言10-15
- 資料與方法15-21
- 結果21-26
- 討論26-32
- 結論32
- 參考文獻32-36
- 綜述36-43
- 參考文獻42-43
- 攻讀學位期間發(fā)表文章情況43-44
- 致謝44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曾昌水;;24h動態(tài)心電圖結合阿托品試驗預測竇性心動過緩患者猝死風險[J];安徽醫(yī)學;2011年04期
2 夏金燕;陳寧;;竇性心律震蕩檢測技術與心血管病[J];包頭醫(yī)學院學報;2011年03期
3 劉雪松;夏勇;;冠心病早期預測[J];當代醫(yī)學;2011年07期
4 張芳;陳蒙華;何濤;;竇性心率震蕩現(xiàn)象及其臨床應用[J];廣西醫(yī)科大學學報;2010年02期
5 唐燕;;動態(tài)心電圖監(jiān)測心律變異性分析的臨床應用[J];中外醫(yī)療;2011年21期
6 成美英;明炎焦;李永東;;竇性心率震蕩對心源性猝死的臨床預測探討[J];疾病監(jiān)測與控制;2009年06期
7 薛樺;桑小銀;;室速患者竇性心率震蕩的預測價值[J];吉林醫(yī)學;2009年21期
8 黃永麟;;無創(chuàng)心電技術評價自主神經(jīng)功能的現(xiàn)狀與展望[J];臨床心電學雜志;2009年03期
9 胡亞紅;李學斌;劉肆仁;王云雁;閻紹靜;程亞萍;劉崇素;;急性心;颊咝穆蕼p速力與心率變異性[J];臨床心電學雜志;2011年01期
10 姜悅;杜鳳和;郭一力;;心率變異性與冠心病相關性研究[J];中國臨床保健雜志;2012年03期
,本文編號:101217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jjyx/1012177.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