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工具屬性中西分野的哲學觀照
本文關鍵詞:語言工具屬性中西分野的哲學觀照
【摘要】:先秦時期是語言哲學探討的鼎盛時期,老、莊、孔等先哲思想主要突出了語言的超語言特征及其治世功能;自古希臘時代的赫拉克里特起,西方哲學家多強調語言的可言說的創(chuàng)世功能。中西方在語言的工具性特征之間的糾結體現了語言與哲學的緊密關聯。研究中西語言在工具性特征上的分歧,可進一步觀照哲學研究的語言轉向,并為語言教學及語際翻譯提供理論依據。
【作者單位】: 西北大學外國語學院;上海外國語大學;
【關鍵詞】: 語言哲學 本體論 語言的工具性
【基金】:陜西省教育廳人文社科專項科研項目(11JK0416) 西北大學教師發(fā)展與教學團隊建設計劃項目(JX12060)
【分類號】:H0-02
【正文快照】: 一引言從西方流傳的巴別塔故事中,我們可以看到,語言是人類共有的精神家園,,是人類賴以交流的主要方式。因此,人類對于語言的研究和探討從來就沒有間斷過。20世紀西方哲學研究的“語言轉向”(linguistic turn)強調語言是解決其他問題的前提,因此,“語言這個題目也許是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條
1 呂叔湘;通過對比研究語法[J];語言教學與研究;1992年02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曾文雄;;中西語言哲學“語用學轉向”新解[J];安徽大學學報;2006年04期
2 詹全旺;;新聞言語行為分析[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年01期
3 楊柳;;先秦道家思想中的“大”美[J];安徽教育學院學報;2007年01期
4 張小紅;;語言背后的鏡子——簡析預設在語言概念功能中的深層特征[J];安徽農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01期
5 彭鳳蓮;;道法傳統與立法寬簡[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8年04期
6 林莉蘭;;奧斯汀言語行為二分說述評[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0年02期
7 余亞斐;;論智慧的歷史性[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1年03期
8 祁志祥;;道家“適性為美”思想的生態(tài)美學意義[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1年05期
9 張剛;論傳統知識分子與中國傳統政治文明[J];安徽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年03期
10 胡萍英;;語言游戲說與大學英語教學方式[J];安徽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02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劉紅嬰;;論法定程序的“以言行事”[A];邊緣法學論壇[C];2005年
2 李娟;;“語言形式”內涵辨析——附論高名凱先生的語言形式思想[A];高名凱先生學術思想研討會——紀念高名凱先生誕辰100周年論文集[C];2011年
3 張燕;;弗雷格意義理論淺析[A];語言與文化研究(第六輯)[C];2010年
4 樓巍;許為民;;技性科學觀:科學的當代性和復雜性[A];全國科學技術學暨科學學理論與學科建設2008年聯合學術年會浙江大學論文集[C];2008年
5 魏向清;;外向型漢英詞典編纂的文化傳播及其原則初探[A];中國辭書學會雙語詞典專業(yè)委員會第6屆年會暨學術研討會論文專輯[C];2005年
6 周頻;;在學習詞典中采用語義網絡凸顯語詞意義[A];中國辭書學會雙語詞典專業(yè)委員會第6屆年會暨學術研討會論文專輯[C];2005年
7 孔慧;;哈貝馬斯論塞爾的《意義、交往及表現》[A];當代國外馬克思主義評論(7)[C];2009年
8 郭中;;論語言符號任意性和理據性的對立統一[A];江西省語言學會2005年年會論文集[C];2005年
9 王曉輝;;漢英語法對比的認知解釋[A];江西省語言學會2010年年會論文集[C];2010年
10 楊元剛;;描寫與解釋并重:中國英漢對比語言學的發(fā)展和追求[A];中國英漢語比較研究會第七次全國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李永軍;漢語的狀語及其英譯、葡譯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2 施佳勝;經典 闡釋 翻譯——《文心雕龍》英譯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3 原雪;二語/外語語境下的批判性閱讀理論構建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4 馮軍;論外宣翻譯中語義與風格的趨同及篩選機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5 武克勤;英伽登文學本體論思想研究[D];蘇州大學;2010年
6 劉娜;哲學語用學視域中的教育實踐[D];南開大學;2010年
7 孫小龍;規(guī)范、推論與社會實踐[D];南京大學;2011年
8 張愛珍;模糊語義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10年
9 姜燕;漢語口語美學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1年
10 胡慧華;符號化:當代消費社會批判的一個維度[D];首都師范大學;2011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劉李明;論英語習語中的語言世界圖景[D];長春理工大學;2010年
2 戴劍安;對外漢語教學中的跨文化意識和文化導入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3 任芝;請求言語行為的俄英對比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4 吳琴;從象似性角度談茶詩英譯中“音”與“形”的傳遞[D];大連理工大學;2010年
5 謝亮亮;俄語原因意義的表達及與漢語的對比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6 汪姣;俄語讓步意義的表達及與漢語的對比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7 安敬濤;“目的論”視角下的大學校訓翻譯研究[D];湘潭大學;2010年
8 譚艷;認知語義學在小學英語詞匯教學中的應用[D];山東師范大學;2010年
9 孫長城;試論公民法律意識的生成[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10 張倫建;語言的召喚—當代中國語言批評的特點與反思[D];廣西民族大學;2010年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趙e
本文編號:80940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hanyulw/8094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