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浙江大學高級德語學習者學習動機的質性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0-07-03 22:13
【摘要】:本文主要涉及兩個層面。第一個層面是話語理論層面關于第二語言或外語習得過程中的學習者動機的研究。第二個層面是對三名浙江大學德語專業(yè)學生進行的質性研究,這些個案研究是以引導性的,半開放式的訪談形式進行的。通過對三個受訪者特殊的學習動機的詢問得出了狹義的“動機”的含義,通過學習者本身體現(xiàn)出來,使得“黑匣子”動機更具有可見性。本文采用間接的研究方法:學習者的個人陳述,學習者的不同方面的經驗,為理解外語學習研究的概念提供了幫助,以此更好地詮釋三位受訪者的學習動機。 第一章研究第二語言習得的動機,并給出理論概述。主要基于三項研究理論:1)社會心理學史意義上的動機研究;2)認知情境意義上的動機研究,3)以過程為導向的一段時間內的行為動機研究。這種安排反映了外語學習研究在過去50多年的發(fā)展,包括最有影響力的構建和外語學習的概念。 第二章從學習者的角度出發(fā),三位受訪者來自統(tǒng)一的同樣的群體,他們都是學習德語的學生,都曾經或即將赴德國學習,而且都來自浙江大學/杭州。因此,這一章結合中國的學習文化的特點(假設這樣的特點存在),并將德國鎖定為中國學生的目標國家。于此,闡述浙江大學德語教學的情況。 第三章相對比較復雜,這里解釋和說明所采用的研究方法。質性訪談必須考慮到一些根本性的問題,如何使之成為可能并給出可以接受的解釋。源于人類學研究方法中的相關問題也必須予以討論。這樣一來,適當?shù)姆椒ㄊ菍⒉稍L本身定為一個主題,來觀察之后的訪談如何進行。這種做法防止過度地闡釋實證研究得到的數(shù)據(jù)。此外,本章試圖找到合適的方法,使受訪者自主講述他們自己的外語學習動機。 第四章主要是三位受訪者的陳述(文中化名"Jiao","Feng"和"Xiaomeng")。以文字記錄形式選擇性的呈現(xiàn)部分訪談內容。因此,陳述的順序略有調整,并對其添加了少數(shù)評論。 最后在第五章提出一個對外語學習的系統(tǒng)性對比研究。這些數(shù)據(jù)足以體現(xiàn)外語學習的動機,展示不同的理論概念。同時,對三位受訪者之間的外語學習動機的相似性和差異性進行分析。這些相似和差異所在與在第二章理論背景作對比,結合第四章中的實證數(shù)據(jù),得出本文的結論。
【學位授予單位】:浙江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2
【分類號】:H33-4
本文編號:2740247
【學位授予單位】:浙江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2
【分類號】:H33-4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2條
1 吳寧;殷利春;;健康運動和情緒[J];搏擊(體育論壇);2009年02期
2 周思維;;如何激發(fā)高職院校非英語專業(yè)學生學習英語的動機[J];考試周刊;2010年28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3條
1 盧敏;課堂外語學習動機對學習行為的影響[D];山東大學;2008年
2 于冬梅;情感計算關鍵技術研究[D];東華大學;2009年
3 秦宇強;漢語語音基于包絡頻譜調制模式的連續(xù)情緒計算[D];太原理工大學;2012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宋雪;合作學習對初中生英語學習動機的影響[D];天津師范大學;2011年
2 陳金秀;作為英語寫作激發(fā)因素的電子郵件[D];福建師范大學;2003年
3 孫航;英語專業(yè)專升本學生英語學習動機研究[D];山東大學;2005年
4 欒莉;職業(yè)中專學生學習動機調查報告[D];遼寧師范大學;2005年
5 傅晶;在華美國公司員工激勵實踐比較研究[D];對外經濟貿易大學;2006年
6 徐霞;高職大學生英語學習動機及策略研究[D];山東大學;2007年
7 周健;基于粗糙集和SVM的語音情感識別[D];西南交通大學;2007年
8 寧素學;激發(fā)英語學習者的學習動機[D];遼寧師范大學;2006年
9 侯玲;活動學習方式應用于初中英語教學的研究[D];天津師范大學;2007年
10 羅英;高中生英語學習動機研究[D];四川師范大學;2009年
本文編號:274024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aiyulunwen/waiyufanyi/27402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