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英動詞體時系統(tǒng)及其用法對比研究
本文關鍵詞:俄英動詞體時系統(tǒng)及其用法對比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體范疇和時范疇是俄語和英語動詞兩個重要范疇,它們常常結合在一起使用,甚至被看作一個語法體系,為我們的俄語和英語學習、教學和翻譯帶來了便利,也產生了一些困難,需要對比研究,以清晰地揭示其規(guī)律和特點。 一、體范疇 在俄語語法的歷史上,體范疇有其發(fā)展過程。古俄語動詞的情貌(體)有多種意義:(1)開始情貌;(2)結果情貌;(3)持續(xù)情貌;(4)瞬間情貌;(5)斷續(xù)情貌;(6)進行情貌;(7)定向情貌;(8)不定向情貌;(9)一次嘗試情貌;(10)多次反復情貌等等(楊雋1988:405)。隨著歷史的推移和交際需要的發(fā)展,俄語動詞的情貌意義及其表達手段也進一步語法化和抽象化。(?)最先提出俄語動詞體的學說,將俄語體范疇分為簡單體(?)和復雜體(?)兩類(?)。直到20世紀(?)在(?)-論的基礎上提出完成體和未完成體的二分法((?),1941),動詞的體的范疇意義才歸結成現(xiàn)代所熟知兩個對立的方面:完成體和未完成體。這樣就形成了現(xiàn)代俄語動詞完成體和未完成體的對應。但此時對兩種體具體含義的界定尚不清晰,不統(tǒng)一,(?)認為體的劃分標準是不同時間中的動作,而(?)等人把動作的持續(xù)或完結作為依據(jù)((?),1913),(?)等人則持界限觀,即根據(jù)動作與其臨界狀態(tài)的關系,動作是否達到其自身內部界限來界定動詞的體((?),1947),(?)等將完成體看作不可分的完整動作,而未完成體不指明動作的完整性(?),1967)。蘇聯(lián)科學院將幾種觀點加以整合,得出體的范疇的定義:由兩列相互對立的動詞形式構成的系統(tǒng),一列表示受界限限制的完整動作(完成體),另一列則不具備受界限現(xiàn)在的完整動作的特征(未完成體)。所謂動作受界限限制是指動作受抽象的、內在的界限的限制,這種內在界限把動作表現(xiàn)為一個完整的行為,而不是把它表現(xiàn)為持續(xù)的或重復的過程(信德霖2004:336)。 而關于英語中動詞體的范疇,19世紀英語學術界才引入語法體(grammatical aspect)概念:動詞進入句子中,詞義體與其他句子成分、語法因素相互作用后呈現(xiàn)出的表象(Robert Ⅰ. Binnick,1991).語法體(grammatical aspect)包括中性體(simple),完成體(perfect),進行體(continuous/progressive),完成進行體(perfect progressive)四種。此后,許多語言學家都對體的分類進行了研究并得出許多結論?淇(Quirk)(1985)將英語動詞的體三分為一般體(simple aspect),完成體(perfect aspect)和進行體(progressive aspect).史密斯(Smith)(1983)則認為只存在兩種體的形式:一般(simple aspect)和進行(progressive aspect).而Comrie(1976)把語法體分為完整體(perfective aspect)和非完整體(imperfective aspect). 二、時范疇 時范疇是動詞的另一個重要范疇,表示動作對其實現(xiàn)的時間的關系。語法上的時與現(xiàn)實的時間劃分并不等同。動作的時間根據(jù)某一起算點確定,我們將其稱作語法上的起算點,包括說話時刻和在言語中借以確定動作時間的某一時刻。現(xiàn)在時形式的范疇意義是與語法起算點同時(現(xiàn)在),過去時是限于語法起算點(過去),將來時——繼語法起算點之后(將來)(信德霖2004:305)。 在俄語中,在古俄語時期,現(xiàn)在時形式通過未完成體動詞變位實現(xiàn),過去時形式有四種:簡單過去完成時(?),簡單過去未完成時(?),復合過去完成時(?)和久遠過去(?)。將來時有三種形式:簡單將來時(?),復合將來時(?)和條件將來時(?)(楊雋,1988)。而在現(xiàn)代俄語中有三種時的形式:現(xiàn)在時、過去時、將來時(復合將來時、單一將來時)。 英語的時態(tài)劃分經(jīng)歷了幾個時代的變遷:古英語中只有現(xiàn)在時和過去時兩種時態(tài)(秦秀白1983:39,130)。在16世紀,英語語法學家Lily效仿拉丁語法學家Donatus和Priscian建立了描述性的英語時態(tài)模式,他認為英語中有5種時態(tài):過去完成時、現(xiàn)在完成時、過去時、現(xiàn)在時和將來時(Matthiessen1996:433).當代,Palmer等認為英語中只有兩種基本時態(tài):過去和現(xiàn)在,他們堅持英語中不存在將來時(Michael,1970:405). Declerck (1991)提出英語中有4種絕對時態(tài):過去時、現(xiàn)在完成時、現(xiàn)在時和將來時。Halliday在1976年提出了小句內動詞詞組中的時態(tài)理論,英語有過去時、現(xiàn)在時和將來時3種基本時態(tài)。 三、體時系統(tǒng) 時和體是俄語體系中最重要的兩個語法范疇,它們在歷史上的聯(lián)系十分密切。古俄語動詞體的范疇還不發(fā)達,一些在現(xiàn)代俄語中用體表達的意義,在古俄語中卻用不同的時的形式表示(楊雋1988:404,383)。俄語歷史長期的發(fā)展中,時離不開體,體也離不開時,最終形成了現(xiàn)代俄語動詞的體時系統(tǒng)(??),即未完成體動詞的現(xiàn)在、過去、將來三種形式和完成體動詞過去、將來兩種形式。 英語動詞的tense在我國通常譯作“時態(tài)”,是表示動作發(fā)生的時間和表現(xiàn)方式的一種動詞形式。時態(tài)(tense)可從從時間(time)和方式(aspect)上進行劃分。然而語法界對時態(tài)(tense)的劃分也不是一致的,有的(如Curme)劃為6種;有的(如Lattimore)劃為8種;有的(如Hornby)劃為12種。國外出版的英語語法著作大都劃為12種,即各看英語的動詞有現(xiàn)在、過去、將來之分;從方式(ASPECT)上看,英語動詞的“時態(tài)”有一般、進行、完成和完成進行四種。動詞的動作可以發(fā)生在四種不同的時間,表現(xiàn)為四種不同的方式,每一種“時間—方式”就構成一種“時態(tài)”(上海市大學英語教材編寫組1978:1)。 本文主要由三部分組成:前言,正文和結論。 在前言部分我們將介紹本文的研究現(xiàn)狀、研究任務及其研究目的。 正文部分由五章組成:第一章介紹俄語和英語中動詞體時系統(tǒng)的相關概念,包括動詞、體、時及體時系統(tǒng)。第二章對比分析俄英語體時系統(tǒng)的構形變化;第三至五章分別對體時系統(tǒng)中現(xiàn)在、過去、將來三種時間形式下的體時形式及其用法進行分析和對比。 最后,我們得出結論:體時系統(tǒng)是俄語和英語動詞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整個動詞范疇中占有重要地位,對兩種語言體時系統(tǒng)進行對比分析,有助于我們更好地掌握兩種語言的異同,同時有助于對兩種語言語法形式進行更準確的翻譯。 由于本人經(jīng)驗不足,學識有限,資料尚缺,文中的一些觀點有待挖掘和商榷,缺點錯誤,懇請批評指正。
【關鍵詞】:體時系統(tǒng) 俄英對比 用法研究
【學位授予單位】:華中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4
【分類號】:H35;H313
【目錄】:
- 中文摘要5-8
- 俄文摘要8-14
- 正文14-53
- 參考文獻53-55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朱愛芳;;簡析俄語科技資料翻譯中三種常見錯誤[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9年02期
2 湯蘇寧;科技俄語的句法分析[J];鞍山科技大學學報;2005年02期
3 趙玉閃;淺談英語瞬時體動詞與持續(xù)體動詞[J];白城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2年03期
4 羅穎;英語在漢語詞匯方面的滲透(英文)[J];北方工業(yè)大學學報;1995年04期
5 周旭陽;論英語書寫與讀音的差異[J];北方工業(yè)大學學報;2002年02期
6 安麗生;略論俄語縮略語的構成及運用[J];吉林師范學院學報;1999年02期
7 趙秀鳳,訾纓;詞類轉換的語用及修辭意義分析[J];北京林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2年Z1期
8 趙玉閃,謝婧;英漢語音系統(tǒng)的差異辨析[J];北京印刷學院學報;2002年04期
9 徐繼明,繆建英;英語復合詞疑惑淺探[J];四川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3年04期
10 郭春燕;俄語簡單句中句子成分間的溶合現(xiàn)象[J];長春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03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陳巧云;;英漢外來詞對比研究[A];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09年年會暨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9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趙宏;英漢詞匯理據(jù)對比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2 張簾秀;俄語動詞行為方式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1年
3 呂紅周;符號學視角下的隱喻研究[D];黑龍江大學;2010年
4 林超;俄漢圖書輔文對比研究[D];黑龍江大學;2010年
5 孫瑤;系統(tǒng)功能語法與俄語語篇連貫性研究[D];黑龍江大學;2011年
6 尚新;語法體的內部對立與中立化[D];華東師范大學;2004年
7 王飛華;漢英語氣系統(tǒng)對比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5年
8 李謹香;漢俄語名詞性短語的結構與功能研究[D];黑龍江大學;2006年
9 蘭巧玲;俄漢語是非問句對比研究[D];黑龍江大學;2007年
10 劉陽;俄漢簡單句命題語義的對比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8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蘇珊珊;俄漢語直線型空間維度詞的對比分析[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2 徐婭楠;俄語語氣詞翻譯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3 謝亮亮;俄語原因意義的表達及與漢語的對比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4 汪姣;俄語讓步意義的表達及與漢語的對比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5 肖蘭蘭;俄語名詞數(shù)范疇語義分析[D];首都師范大學;2011年
6 王瀟f
本文編號:32556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aiyulunwen/eyulunwen/3255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