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語時間語義范疇的認知研究
本文關鍵詞:俄語時間語義范疇的認知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 本文的論題為:俄語時間語義范疇的研究。 時間語義范疇普遍存在于各民族的語言中,在人們的認知活動和交際活動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在俄語中也不例外。 近些年來語言學家們對語言的時間范疇越來越感興趣,這也為對時間語義范疇的進一步研究提供了可能性。本文以認知知語言學和功能語言學為理論基礎,依據從理論到實踐的路線,采取從意義到形式的方法,收集了大量的例句,對俄語時間語義范疇進行深入的研究,從而使我們對俄語時間語義范疇有一個更為全面的認識。 本論文共分為三個主要部分: 引言:指出本文之所以研究時間語義范疇的意義所在。 第一部分:第一部分是相關理論和研究。在這一部分對時間語義范疇的理論認知語言學和功能語言學理論作了相關的闡述。 第二部分:回顧和總結了俄語時間語義范疇的研究狀況,論述了А.В.Бондарко的時間語義范疇和М.В.Всеволодова的時間體系。 第三部:俄語時間語義范疇的認知研究,這一部分是本論文的核心部分,在這一部分里筆者結合俄語語料從認知的角度對俄語時間語義范疇進行研究。這一部分筆者是從三個方面來闡述的:1)俄語時間認知方式,2)俄語時間語義范疇的基本認知模型,3)俄語時間語義范疇復雜的認知模型。 結束語部分對全文內容進行了簡明扼要的總結。
【關鍵詞】:時間語義范疇 認知方式 認知模型
【學位授予單位】:東北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07
【分類號】:H35
【目錄】:
- 中文摘要4-5
- 俄文摘要5-6
- 英文摘要6-9
- 引言9-11
- 第一章 時間語義范疇研究的相關理論11-17
- 一、理論基礎11-14
- (一) 認知語言學理論11-12
- (二) 功能語義場理論12-13
- (三) 認知語言學對功能語言學的補充13-14
- 二、不同學科領域對時間意義的界定14-17
- (一) 自然科學對時間意義的界定14
- (二) 哲學對時間意義的界定14-15
- (三) 傳統(tǒng)語法學對時間意義的界定15
- (四) 功能語法學對時間意義的界定15
- (五) 認知語言學對時間意義的界定15-17
- 第二章 時間語義范疇研究縱觀17-23
- 一、А.В.Бондарко的時間語義范疇17-21
- (一) 體貌范疇17
- (二) 時列范疇17-19
- (三) 時序范疇19-21
- 二、М.В.Всеволодова的時間體系21-23
- (一) 動作與時間的同步性和非同步性特征21
- (二) 動作全占據和局部占據時間段的特性21-22
- (三) 動作的一次性和分別性特征22
- (四) 動作與將來時有關和與將來時無關22-23
- 第三章 俄語時間語義范疇的認知研究23-33
- 一、俄語時間認知方式23-25
- (一) 時間認知方式與參照點23
- (二) 時間認知方式與相對說話時刻的定位23-24
- (三) 時間認知方式與時間的相對性和絕對性24
- (四) 時間認知方式與時間的確定性和不確定性24-25
- 二、俄語時間語義范疇的基本認知模型25-29
- (一) 線性時間模型認知25-27
- (二) 循環(huán)時間模型認知27-29
- 三、俄語時間語義范疇復雜的認知模型29-33
- (一) 簡單句中時間語義范疇復雜的認知模型29
- (二) 復合句中時間語義范疇復雜的認知模型29-31
- (三) 句子的無連接詞聯(lián)結體中時間語義范疇復雜的認知模型31-33
- 結語33-34
- 參考文獻34-36
- 后記36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庫 前10條
1 呂婷;;英漢概念隱喻的文化認知對比分析[J];中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3期
2 潘玉華;李順琴;;隱喻理論對對外漢語詞匯教學的啟示[J];云南師范大學學報(對外漢語教學與研究版);2011年04期
3 ;速覽[J];名作欣賞;2011年25期
4 陳曉惠;余益兵;;不同認知方式大學生解決四卡問題頓悟水平的差異[J];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1年07期
5 朱岱;;也說“哥吃的不是面,是寂寞”(續(xù))[J];當代修辭學;2011年03期
6 許迎軍;甄程程;;概念轉喻思維與英語詞匯習得[J];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11年07期
7 張建科;;《圍城》新奇隱喻的合成空間動態(tài)認知視角闡釋[J];作家;2011年16期
8 蔡曙山;白晨;衣新發(fā);韓旭;;推理在學習與認知中的作用[J];重慶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2011年08期
9 郭紅霞;;試論敘述在英語詞匯學習中的作用[J];外國語文;2011年03期
10 鄧萍;王麗;馬小驊;;旅游風景中的身體認知隱喻[J];賀州學院學報;2011年02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庫 前10條
1 王貞琳;方俊明;郭祖儀;李文馥;;認知方式對幼兒部分遮擋繪畫影響[A];第八屆全國心理學學術會議文摘選集[C];1997年
2 張輝;;認知方式的實驗研究——FDI認知方式與學習成績分化的關系研究[A];天津市繼續(xù)教育優(yōu)秀論文集[C];2004年
3 許芳;李壽欣;金玉華;;中國人人格量表在大學生中的初測[A];第十屆全國心理學學術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5年
4 張衛(wèi)強;張忠秋;王智;張力為;丁雪琴;郭松;劉文;;優(yōu)秀運動員認知方式的調查與分析[A];第七屆全國體育科學大會論文摘要匯編(二)[C];2004年
5 李承貴;;中國傳統(tǒng)哲學價值的認知方式及其檢討[A];中國哲學史學會2004年年會暨中國傳統(tǒng)哲學當代價值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4年
6 張琢詩;林丹華;;不同背景難度情況下認知方式對前瞻記憶的影響[A];第十二屆全國心理學學術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9年
7 趙晶;李壽欣;單西嬌;孫華;崔愛珍;;抑郁及抑郁反應方式和認知方式對自傳體記憶概括化的影響[A];第十二屆全國心理學學術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9年
8 杜娟;蔣蒙娜;楊曉燕;;企事業(yè)單位工作人員認知方式與職業(yè)興趣的關系[A];第十二屆全國心理學學術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9年
9 劉少秋;;師生間FDI認知方式的匹配關系對學生化學學習效果的影響研究[A];天津市繼續(xù)教育優(yōu)秀論文集[C];2004年
10 馬杰;;認知方式的實驗研究——學生FDI認知方式與學習不同化學知識板塊間關系的研究[A];天津市繼續(xù)教育優(yōu)秀論文集[C];2004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庫 前10條
1 田小紅;該向許振超學什么[N];學習時報;2007年
2 張亮;聽覺是嬰幼兒第一認知方式[N];科技日報;2004年
3 張建銘;認知方式因無線改變[N];中國計算機報;2003年
4 王新明;學會不在意[N];農村醫(yī)藥報(漢);2007年
5 江蘇廣播電視大學武進學院 王文忠;重視學生在電大英語教學中的作用[N];成才導報.教育周刊;2006年
6 陳福新;抑郁不等同于抑郁癥[N];衛(wèi)生與生活報;2007年
7 肖祥云;學會不在意[N];衛(wèi)生與生活報;2006年
8 鎮(zhèn)江市丹徒區(qū)上會中心小學 沈國金;綜合課程的活動設計[N];成才導報.教育周刊;2005年
9 楊靜;比較,煩惱之源?[N];南京日報;2008年
10 康心;煩憂誰之過 認知惹的禍[N];健康報;2003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庫 前10條
1 張利燕;認知操作、認知方式與人格特征的關系[D];華南師范大學;2004年
2 張芳;局級領導者群體整體效能的心理學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6年
3 李遐;新疆維吾爾族學生漢語介詞學習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6年
4 王祥玉;漢英句型翻譯的認知學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7年
5 王立君;概念圖在促進認知和評估知識結構方面的理論與實證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08年
6 段惠瓊;認知方式對語篇閱讀的信息處理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1年
7 肖晶;大學生抑郁認知易感性—應激模型實證研究[D];中南大學;2010年
8 白云;P2P環(huán)境中基于語義的資源自組織、發(fā)現(xiàn)及推薦研究[D];西南大學;2008年
9 李壽欣;關于場依存、場獨立型個體的信息加工過程的腦機制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06年
10 楊會芹;中國湖南省城鄉(xiāng)高中生抑郁易感因素及預測模型追蹤研究[D];中南大學;2007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庫 前10條
1 趙靜;俄語時間語義范疇的認知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7年
2 張國全;繪畫認知方式上的藝術理念——談中西油畫風格及繪畫認知方式變遷[D];江西師范大學;2005年
3 崔愛珍;不同認知方式大學生閱讀過程中的插圖效應[D];山東師范大學;2011年
4 王春雷;11-17歲漢族與哈尼族學生認知方式的發(fā)展及其與性格特質相互關系的跨文化研究[D];云南師范大學;2000年
5 張怡斌;認知方式、教學方法對學生生物學信息處理能力影響的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05年
6 楊建偉;認知方式和注意水平對基于刻板印象錯誤記憶的影響[D];山東師范大學;2006年
7 王俊香;中學生化學學習認知方式與教師教學策略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05年
8 張茂林;不同認知方式個體在場合依存記憶中的差異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04年
9 鄒穎佳;不同人格特質、認知方式對圖形推理水平的影響研究[D];江西師范大學;2007年
10 秦顯海;射箭運動員注意分配指向性特征與認知方式的關系[D];北京體育大學;2008年
本文關鍵詞:俄語時間語義范疇的認知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29690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aiyulunwen/eyulunwen/2969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