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經濟論文 > 投融資論文 >

中央銀行溝通對股票市場影響的實證研究

發(fā)布時間:2017-08-19 15:15

  本文關鍵詞:中央銀行溝通對股票市場影響的實證研究


  更多相關文章: 中央銀行溝通 股票市場 EGARCH模型


【摘要】:在20世紀90年代之前,中央銀行一直披著神秘的面紗,但近十多年以來,世界各國的央行都在不斷改進其對公眾的信息發(fā)布和溝通。學術界也在研究央行溝通作為引導預期和穩(wěn)定金融市場的政策工具。在當前我國股票市場頻頻波動的情形下,如何引導市場參與者理性投資,穩(wěn)定我國股票市場,對我國中央銀行是一項嚴峻的挑戰(zhàn)。研究中央銀行溝通對股票市場的影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在理論方面,首先介紹了中央銀行溝通的內容、對象和方式,然后分析了中央銀行溝通對股票價格和股票市場投資者行為的影響機制。在實證方面,本文搜集了2006年1月-2014年12月中國人民銀行每季度發(fā)布的《貨幣政策執(zhí)行報告》、貨幣政策委員會會議決議、不定期召開的新聞發(fā)布會、金融經濟形勢會,以及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和貨幣政策委員會成員就未來貨幣政策取向所接受的采訪和發(fā)表的講話等,并根據每一項溝通的內容和可能的意圖來進行分類,在此基礎上對每一項溝通事件進行編碼賦值,對具有緊縮貨幣政策取向的溝通事件賦予+1,對具有寬松貨幣政策取向的溝通事件賦予-1,對具有中性貨幣政策取向的溝通事件賦予0;然后運用EGARCH模型實證分析了央行溝通對股票市場成交量、成交金額、換手率、上證綜合指數日收益率和深證成份指數日收益率的影響。研究結果表明:(1)從整體上看,我國中央銀行溝通對股票市場會產生一定的影響,并且影響的方向是符合預期的。緊縮取向的溝通減少了股票市場的成交量和成交金額,降低了換手率,還使得上證綜合指數收益率和深證成份指數收益率下降了;而寬松取向的溝通會增加股票市場的成交量和成交金額,使得換手率上升,并且提高了上證綜合指數和深證成份指數的收益率。(2)在中央銀行的溝通中,口頭溝通對股票市場的影響要大于書面溝通。書面溝通對股票市場幾乎不會產生影響或者說影響極小,相比書面溝通,口頭溝通對股票市場的影響是顯著的。(3)將口頭溝通進一步分為中央銀行行長的溝通和其他人的溝通進行比較,央行行長溝通的作用又大于其他人溝通。中央銀行行長的溝通對股票市場各個變量的影響在1%的水平上均是顯著的,并且方向都符合理論的分析,而其他人的溝通除了對上證綜合指數收益率和深證成份指數收益率的影響顯著之外,對其他幾個變量都不會產生顯著的影響。
【關鍵詞】:中央銀行溝通 股票市場 EGARCH模型
【學位授予單位】:浙江財經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6
【分類號】:F832.31;F832.51
【目錄】:
  • 摘要5-6
  • abstract6-8
  • 第一章 緒論8-16
  • 第一節(jié) 選題背景與研究意義8-9
  • 第二節(jié) 文獻綜述9-13
  • 第三節(jié) 研究內容、方法及基本框架13-15
  • 第四節(jié) 本文的創(chuàng)新點與不足15-16
  • 第二章 中央銀行溝通對股票市場影響的理論分析16-29
  • 第一節(jié) 中央銀行溝通的基礎理論研究16-23
  • 第二節(jié) 中央銀行溝通對股票市場影響的理論機制23-29
  • 第三章 中央銀行溝通和股票市場的測度29-34
  • 第一節(jié) 中央銀行溝通的測度29-32
  • 第二節(jié) 股票市場的測度32-34
  • 第四章 計量模型及實證結果34-51
  • 第一節(jié) 數據的平穩(wěn)性檢驗34-35
  • 第二節(jié) 計量模型35-40
  • 第三節(jié) 實證分析40-51
  • 第五章 結論及政策建議51-54
  • 第一節(jié) 結論51-52
  • 第二節(jié) 政策建議52-54
  • 參考文獻54-57
  • 致謝57-58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潘凌;《中央銀行金融監(jiān)管規(guī)范化研究》課題成果通過專家評審[J];西南金融;2001年08期

2 赫國勝;;論21世紀前期我國中央銀行的改革與完善[J];中共沈陽市委黨校學報;2001年04期

3 王希穎;關于中央銀行公開市場操作的思考[J];北京市經濟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2年02期

4 楊文軍;中央銀行理論與實務綜合練習一[J];當代電大;2002年03期

5 楊文軍;中央銀行理論與實務綜合練習二[J];當代電大;2002年03期

6 焦克源;我國中央銀行現(xiàn)行體制影響其依法監(jiān)管的誘因分析[J];高等函授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2年05期

7 陳敏芳;論中央銀行金融監(jiān)管的有效性[J];甘肅金融;2002年12期

8 邱云武;構筑我國中央銀行科技監(jiān)管機制勢在必行[J];西南金融;2002年04期

9 余紅;論中央銀行與金融監(jiān)管[J];武漢冶金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2年03期

10 趙澤安;中央銀行獨立性探索[J];鄭州鐵路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2年03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王山;;完善基層中央銀行專業(yè)技術人才管理機制的探索[A];《武漢金融》2010年第12期[C];2010年

2 丁劍平;周建芳;;中央銀行的單方干預、聯(lián)合干預和未來的中國匯市多方博弈格局[A];當代中國:發(fā)展·安全·價值——第二屆(2004年度)上海市社會科學界學術年會文集 (中)[C];2004年

3 程緒正;嚴廣樂;劉建香;朱禮慶;陸曙東;;中央銀行金融調控的系統(tǒng)動力學模型[A];系統(tǒng)工程與可持續(xù)發(fā)展戰(zhàn)略——中國系統(tǒng)工程學會第十屆年會論文集[C];1998年

4 曹龍騏;郭茂佳;;論我國中央銀行宏觀調控機制的重構[A];2004年中國經濟特區(qū)論壇:科學發(fā)展觀與中國的發(fā)展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4年

5 陸磊;;非均衡博弈、央行的微觀獨立性與最優(yōu)金融穩(wěn)定政策[A];中國金融學會第八屆優(yōu)秀論文評選獲獎論文集[C];2005年

6 韋宇紅;;進一步提高中央銀行金融宏觀調控能力[A];《提高駕馭市場經濟能力 促進廣西經濟社會發(fā)展》論文集[C];2005年

7 諶爭勇;;中央銀行風險管理框架:構建與運行[A];財會工作理論研究與實踐探索(第三輯)[C];2012年

8 中國人民銀行濟南分行金融研究處課題組;代金奎;王兆旭;郭琪;王媛;王震;;宏觀審慎原則下差別化調控框架理論構建——基于中央銀行宏觀調控視角[A];金融發(fā)展理論與實踐(2010)[C];2011年

9 何靜;;對體制創(chuàng)新的幾點思考[A];2011廣東社會科學學術年會——地方政府職能與社會公共管理論文集[C];2011年

10 宋炳剛;;孫中山的近代中國金融制度體系建設思想[A];“孫中山與近代中國的開放”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8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于小琴;俄聯(lián)邦中央銀行6月自然人存款增加2.8%[N];遠東經貿導報;2009年

2 梁熙玲;俄央銀行9月15日起調低再融資利率[N];遠東經貿導報;2009年

3 人民銀行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 葛華勇;中央銀行踐行黨的群眾路線的理論思考和探索[N];金融時報;2014年

4 王慧麗;俄糧食進入交易所 中央銀行參與交易實施[N];遠東經貿導報;2010年

5 本報記者 但有為邋苗燕;周小川:亞太地區(qū)各央行應共同探討金融穩(wěn)定對策[N];上海證券報;2008年

6 謝濤;歐洲央行將向希臘提供1000億歐元緊急救助資金[N];工人日報;2012年

7 記者 楊貴蘭;歐盟央行降低指導利率[N];市場報;2001年

8 中央財經大學教授 袁東;中央銀行真有獨立性嗎[N];上海證券報;2009年

9 記者 楊洋 溫躍 蘇麗霞 吳海峰;加強中央銀行金融監(jiān)管職能[N];金融時報;2013年

10 人民銀行長沙中心支行副行長 張瑞懷;中央銀行引導社會公眾預期探析[N];金融時報;2014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石濤;南京國民政府中央銀行研究(1928-1937年)[D];復旦大學;2010年

2 李昌寶;中國近代中央銀行思想研究[D];復旦大學;2007年

3 謝杰斌;中央銀行溝通: 理論與實踐[D];廈門大學;2009年

4 陳斌;財政對中央銀行的責任轉嫁問題研究[D];西南財經大學;2000年

5 劉俊;我國中央銀行內部控制研究[D];西南財經大學;2009年

6 齊稚平;中央銀行金融危機救助的成本與收益[D];西南財經大學;2010年

7 何林峰;中央銀行在金融穩(wěn)定中的作用[D];四川大學;2007年

8 李世宏;中央銀行最后貸款人制度研究[D];西南財經大學;2005年

9 趙尚梅;利率政策效應研究[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0年

10 李濤;戰(zhàn)后德日銀行體系對經濟發(fā)展影響的比較研究[D];武漢大學;2012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王曼潔;中央銀行再貸款的范圍和標準[D];中國政法大學;2008年

2 張廣見;我國中央銀行文化建設模式研究[D];鄭州大學;2006年

3 張龍;中央銀行基層單位全面人力資源管理模式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08年

4 畢文靖;后危機時代中央銀行在宏觀審慎管理的作用[D];山東大學;2012年

5 李偉;俄羅斯中央銀行法律制度研究[D];新疆大學;2010年

6 維提(Fatimetou Mint Ely);毛里塔尼亞的銀行體系改革與中央銀行的作用[D];吉林大學;2010年

7 彭瑩;我國中央銀行內部控制框架構建設想[D];電子科技大學;2011年

8 李樂旋;中央銀行的沖銷干預政策研究[D];中國海洋大學;2003年

9 范棟;中國流動性管理工具研究[D];遼寧大學;2013年

10 張亞華;歐洲中央銀行獨立性和責任性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2年

,

本文編號:701430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ngjilunwen/touziyanjiulunwen/701430.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All Rights Reserved | 網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8f1c7***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