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對土地利用的影響評價
發(fā)布時間:2017-07-16 05:12
本文關鍵詞:交通對土地利用的影響評價
【摘要】:近些年來,城市化進程不斷加快,尤其是郊區(qū)的城鎮(zhèn)化建設,快速的發(fā)展需要大量的交通建設作為支撐,從1978年到2008年,公路交通基礎建設累計完成投資約44000億元,各省市也紛紛建立公交網(wǎng)絡和地鐵網(wǎng)絡。然而,由于交通和土地利用之間的聯(lián)系認識不夠清晰、深刻,讓發(fā)展碩果一部分轉化為惡果,城市郊區(qū)化現(xiàn)象嚴重、空氣質量顯著下降、交通堵塞等一系列城市問題出現(xiàn)。因此,研究交通對土地利用的影響,明確影響因素,大至土地利用發(fā)展模式的特征體現(xiàn),小至與人們息息相關的影響,對于改善交通擁堵、減少尾氣排放,提升土地利用效率有著至關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同時,也可以為城市的發(fā)展獻謀獻策。 本文從交通對土地利用的宏觀影響和微觀影響出發(fā),,分析了交通影響土地利用的步驟和方式(直接和間接),從而明確交通對土地利用的全部影響因素,將影響因素分成可量化和不可量化兩類,運用成本—效益分析法識別蔓延和精明增長在這些影響因素上的體現(xiàn)特征,得出精明增長是一種高效的、科學的、人們所期盼的土地利用發(fā)展模式。 依據(jù)上述的研究分析,進行交通對土地利用影響的評價,提出了評價科學的評價原則、全面的評價視角、合理的評價范圍和評價方法,評價方法包括了常用的定量分析(ArcGIS軟件支持下的空間數(shù)據(jù)現(xiàn)狀分析,灰色理論和馬爾科夫鏈相結合的預測模型)和定性分析(層次分析法),從而構建起具有較高可操作性的評價框架。 根據(jù)評價框架,分別選取天津市和天津地鐵一號線為研究對象,并選取相關影響范圍。結論表明天津市市區(qū)趨于精明增長的發(fā)展模式,但仍有大量的發(fā)展改善空間,而郊區(qū)處于蔓延的發(fā)展模式。地鐵一號線能夠有效的改善蔓延特征,提高沿線的土地可達性,提升土地價格,吸引土地的利用總量,改變現(xiàn)有土地利用結構,引導未來土地利用合理的開發(fā);趯嵶C研究結論,提出了天津市走向“精明增長”的四點建議。
【關鍵詞】:交通 土地利用 影響因素 精明增長 評價
【學位授予單位】:河北工業(yè)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4
【分類號】:F301.2;F542
【目錄】:
- 摘要4-5
- ABSTRACT5-10
- 第一章 緒論10-18
- 1.1 研究背景及意義10-12
- 1.1.1 研究背景10-11
- 1.1.2 研究意義11-12
- 1.2 交通對土地用影響的國內外研究現(xiàn)狀12-15
- 1.2.1 國內研究現(xiàn)狀12-14
- 1.2.2 國外研究現(xiàn)狀14-15
- 1.2.3 國內外研究現(xiàn)狀對比15
- 1.3 研究內容15-16
- 1.4 研究方法與技術路線圖16-18
- 1.4.1 研究方法16-17
- 1.4.2 技術路線圖17-18
- 第二章 交通對土地利用影響的基礎理論18-28
- 2.1 交通與土地利用18-23
- 2.1.1 城市形態(tài)18-19
- 2.1.2 交通19-21
- 2.1.3 土地利用21-23
- 2.2 城市空間增長23-24
- 2.2.1 空間增長演化理論23-24
- 2.2.2 空間增長模式24
- 2.3 基于交通的土地利用發(fā)展模式24-26
- 2.3.1 蔓延與郊區(qū)化24-25
- 2.3.2 精明增長25-26
- 2.4 交通對土地利用影響因素的理論26-28
- 第三章 交通對土地利用影響分析28-50
- 3.1 交通對土地利用的宏觀影響28-30
- 3.1.1 科學發(fā)展對土地利用的影響28-29
- 3.1.2 交通方式主導下的土地利用影響29-30
- 3.2 交通對土地利用的微觀影響30-33
- 3.2.1 影響步驟30-31
- 3.2.2 影響方式31-33
- 3.3 交通對土地利用的影響因素33-42
- 3.3.1 宏觀影響因素33-34
- 3.3.2 微觀影響因素34-42
- 3.4 蔓延和精明增長在影響因素上的體現(xiàn)特征42-47
- 3.4.1 成本—效益分析法42-44
- 3.4.2 蔓延和精明增長在可量化影響因素上的體現(xiàn)特征44-46
- 3.4.3 蔓延和精明增長在不可量化影響因素上的體現(xiàn)特征46-47
- 3.5 高效的發(fā)展模式—精明增長47-50
- 第四章 交通對土地利用影響的評價50-60
- 4.1 評價原則50-51
- 4.2 評價視角和范圍51-52
- 4.2.1 評價視角51
- 4.2.2 評價范圍51-52
- 4.3 評價方法52-60
- 4.3.1 定量分析52-58
- 4.3.2 定性分析58-60
- 第五章 實證研究60-76
- 5.1 天津市分析60-67
- 5.1.1 聚集度分析60-61
- 5.1.2 密度分析61-64
- 5.1.3 土地利用結構分析64-66
- 5.1.4 天津市土地利用分析66-67
- 5.2 天津市地鐵一號線分析67-76
- 5.2.1 評價視角和范圍的選擇67-68
- 5.2.2 緩沖區(qū)分析68-71
- 5.2.3 組合預測模型71-74
- 5.2.4 天津地鐵一號線沿線土地利用分析74-76
- 第六章 結論與展望76-78
- 6.1 主要結論76
- 6.2 不足76-77
- 6.3 天津市走向精明增長的幾點建議77-78
- 參考文獻78-82
- 附錄82-84
- 致謝84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田靜毅,王立新,儲健,王娟;基于“3S”技術的土地利用時空變化研究[J];河北工業(yè)大學學報;2005年03期
2 任洪玉;劉紀根;王愛娟;鄒翔;;長江上游典型樣區(qū)土地利用現(xiàn)狀初步分析[J];長江科學院院報;2007年05期
3 靳力;w
本文編號:54720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ngjilunwen/jtysjj/547203.html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