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津浦鐵路債券”看晚清鐵路外債借款模式的轉變及其影響
本文選題:津浦鐵路 + 津浦鐵路債券; 參考:《經(jīng)濟研究參考》2014年40期
【摘要】:1908年,改約簽訂的《津浦鐵路借款合同》,成為清末借款筑路的重要轉折點,不僅改變了過去以路權做抵押的借款模式,而且也收回了部分利權,這一模式被稱為"津浦鐵路借款"模式,為滬杭甬等鐵路借款模式所采用,成為鐵路借款模式的范本。本文結合中國財稅博物館藏"津浦鐵路債券"以及相關史實資料來回顧晚清時期津浦鐵路筑路及借款合同的來龍去脈,以及由此形成的津浦鐵路借款模式對當時的積極意義。
[Abstract]:In 1908, the "Jin-Pu Railway loan contract", which was signed in 1908, became an important turning point in the construction of roads by borrowing money in the late Qing Dynasty. It not only changed the borrowing mode in which the road rights were used as collateral, but also recovered some of the interest rights. This model is called "Jin-Pu Railway loan Model", which is adopted by railway borrowing mode such as Shanghai, Hangzhou and Ningbo, and becomes the model of railway borrowing mode. Combined with the "Jin-Pu Railway Bond" collected by the Chinese Finance and Taxation Museum and related historical facts, this paper reviews the background of the Jin-Pu Railway Road Construction and the loan contract during the late Qing Dynasty, and the positive significance of the Jin-Pu Railway loan mode formed therefrom at that time.
【作者單位】: 中國財稅博物館;
【分類號】:K252;F532.9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邰順雷;錢文華;;民初民營鐵路政策調整述論[J];安徽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0年01期
2 蘇全有;王麗霞;;交通部與北洋時期鐵路發(fā)展研究綜述[J];安陽工學院學報;2006年06期
3 劉紹軍;;清末商辦鐵路興敗評析[J];北華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04期
4 李成新;王平子;;論隴海鐵路從自辦到國有[J];重慶交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2期
5 孫f ;;清政府在中比盧漢鐵路借款談判中的內(nèi)部分歧(1896-1898年)[J];大連大學學報;2010年04期
6 譚光輝;;論李R既送砥詰奈鞣嚼硐隱J];當代文壇;2011年05期
7 唐海江;廖勇鳳;;清末收回路權運動中民族主義話語的報刊建構——以《申報》為中心的探討[J];國際新聞界;2011年12期
8 朱壽清;;修筑滇緬鐵路的滄桑歷程[J];臨滄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9年03期
9 江沛;;清末華北鐵路體系初成諸因評析[J];歷史教學(下半月刊);2011年07期
10 謝良平;朱從兵;;晚清鐵路外債國家政策形成新探[J];百色學院學報;2012年0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2條
1 江沛;;中國近代鐵路史研究綜述及展望:1979~2009[A];過去的經(jīng)驗與未來的可能走向——中國近代史研究三十年(1979-2009)[C];2009年
2 江沛;;中國近代鐵路史研究綜述及展望:1979~2009[A];過去的經(jīng)驗與未來的可能走向——中國近代史研究三十年(1979-2009)[C];2009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9條
1 孫自儉;民國時期鐵路工人群體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2年
2 彭立峰;晚清財政思想史研究[D];西北大學;2009年
3 龐廣儀;粵漢鐵路早期歷史研究[D];蘇州大學;2009年
4 黃華平;國民政府鐵道部研究[D];蘇州大學;2010年
5 李海濤;近代中國鋼鐵工業(yè)發(fā)展研究(1840~1927)[D];蘇州大學;2010年
6 楊濤;交通系與民初經(jīng)濟政策研究(1912-1916)[D];陜西師范大學;2012年
7 章建;鐵路與近代安徽經(jīng)濟社會變遷研究(1912-1937)[D];蘇州大學;2013年
8 丁戎;津浦鐵路研究(1898-1937)[D];蘇州大學;2013年
9 李耀躍;晚清鐵路對外借款法律問題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3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何媛媛;京漢鐵路早期經(jīng)營研究(1895-1912年)[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2 王科;清末新政中的郵傳部與交通銀行[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3 楊歷業(yè);晚清時期的梁士詒[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4 李成新;隴海鐵路債務研究(1903~1937)[D];安徽師范大學;2011年
5 邰順雷;南潯鐵路研究(1904-1937)[D];安徽師范大學;2011年
6 孫凱;盛宣懷與清末鐵路總公司研究[D];蘇州大學;2011年
7 黃華平;中國民營鐵路及其發(fā)展環(huán)境研究[D];廣西師范大學;2007年
8 林丹妮;威爾遜政府時期美國對華“金元外交”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07年
9 楊娟;紳商階層與蘇杭甬鐵路風潮評述(1905-1910)[D];華中師范大學;2008年
10 林艷;博弈與離合[D];華東師范大學;2008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華國賢,何最新,呂忠揚;發(fā)展鐵路短途客運的思考[J];鐵道經(jīng)濟研究;2002年02期
2 于軍;論中國鐵路重組的模式選擇──基于干線一體化的區(qū)域公司[J];鐵道經(jīng)濟研究;2002年02期
3 陳小雅;中國的高速鐵路之夢[J];金融經(jīng)濟;2003年12期
4 郭勤柱 ,王慶中;感受鐵路大提速[J];稅務;2003年09期
5 江宏;再論宜加速修通上!_鐵路[J];鐵道工程學報;2003年03期
6 ;2004年4月18日全國鐵路將大面積提速[J];鐵道標準設計;2004年01期
7 廖涌泉,易婷,汪曉霞;鐵路信息共享需求分析[J];北京交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年01期
8 彭小莉,楊小風;解讀中國鐵路第五次提速[J];交通企業(yè)管理;2004年06期
9 李紅昌;中國鐵路:負重下的超越[J];南風窗;2005年03期
10 呂振宇,倪鵬飛;鐵路公益性:理論與經(jīng)驗[J];財經(jīng)問題研究;2005年10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羅冬樹;;鐵路發(fā)展的回顧和21世紀發(fā)展的展望[A];科技進步與學科發(fā)展——“科學技術面向新世紀”學術年會論文集[C];1998年
2 易惠莉;;有關孫中山早期鐵路建設規(guī)劃的一條重要資料[A];近代中國(第十九輯)[C];2009年
3 吳劍杰;;張之洞與近代中國鐵路[A];長江流域經(jīng)濟文化初探[C];1997年
4 黃翰鑫;;正式制度安排下清季“鐵路修筑之爭”與辛亥革命爆發(fā)的歷史必然性[A];云南省社科界紀念辛亥革命100周年文集[C];2011年
5 馬陵合;;清末民初安徽鐵路發(fā)展歷程考察[A];近代中國(第十六輯)[C];2006年
6 楊永紅;;青藏鐵路與國家安全[A];西藏及其他藏區(qū)經(jīng)濟發(fā)展與社會變遷論文集[C];2006年
7 張學兵;;關于開發(fā)城際鐵路客運市場的思考[A];推進鐵路新跨越加快經(jīng)濟大發(fā)展——中國科協(xié)2004年學術年會鐵道分會場論文集[C];2004年
8 張文嘗;;論京九鐵路江西段新興經(jīng)濟帶的形成[A];中國地理學會2007年學術年會論文摘要集[C];2007年
9 馬陵合;;江南鐵路與近代長三角地區(qū)商貿(mào)格局的變動[A];近代中國(第二十輯)[C];2010年
10 何華武;;災害對鐵路影響及其防御對策[A];中國科學技術協(xié)會2008防災減災論壇特邀報告[C];2008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楊連成;廣珠鐵路十年“難產(chǎn)”復工[N];光明日報;2007年
2 郭達飛;隴海鐵路到蘭州遲了35年[N];蘭州日報;2006年
3 李漢超 歐苗生;中國鐵路百年 中山人書寫精彩篇章[N];中山日報;2007年
4 張三民;敦格鐵路前期工作將全面啟動[N];中國石油報;2008年
5 本報記者 張涌 黃筱棠;古敘進入鐵路時代[N];瀘州日報;2009年
6 陶曉林 記者 楊勇進 彭凱;為了鐵路“大動脈”的平安暢通[N];法制生活報;2009年
7 劉碩;鐵路新革命[N];中國旅游報;2004年
8 特派首席記者 李昕昕;平安鐵路示范區(qū)受到中央政法委肯定[N];北方法制報;2010年
9 證券時報記者 陳鍇;非公新36條東風吹度國恒鐵路羅岑殘局[N];證券時報;2010年
10 自治區(qū)護路辦;趕超跨越推動鐵路護路聯(lián)防工作深入發(fā)展[N];廣西法治日報;2012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孫敏;中國鐵路重組利益相關者利益需求及協(xié)調研究[D];北京交通大學;2010年
2 丁戎;津浦鐵路研究(1898-1937)[D];蘇州大學;2013年
3 殷紅軍;我國鐵路項目融資模式研究[D];長安大學;2010年
4 王都;鐵路特種貨物物流網(wǎng)絡構建及運作研究[D];北京交通大學;2008年
5 孫玉升;中國鐵路產(chǎn)業(yè)激勵性規(guī)制改革研究[D];遼寧大學;2011年
6 李冰;鐵路運營費用計算理論與方法研究[D];西南交通大學;2011年
7 龐廣儀;粵漢鐵路早期歷史研究[D];蘇州大學;2009年
8 孫長松;交易成本視角的鐵路客運制度研究[D];北京交通大學;2011年
9 王琳;鐵路客運網(wǎng)絡演化機制研究[D];西南交通大學;2012年
10 黃華平;國民政府鐵道部研究[D];蘇州大學;2010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趙嘉;鐵路對都市圈社會經(jīng)濟影響評價研究[D];北京交通大學;2009年
2 朱樹森;近代中國鐵路的修筑及其地理分布[D];福建師范大學;2009年
3 李書領;試論晚清時期國人的鐵路文化觀[D];山西大學;2006年
4 王璐璐;簡論加拿大早期鐵路發(fā)展(1850—1870年代)[D];山東大學;2007年
5 李長玲;南京國民政府時期的鐵路政策研究(1927-1937)[D];山東師范大學;2008年
6 呂劍;中國鐵路的民營化研究[D];北京交通大學;2012年
7 李燕;保險資金投資鐵路產(chǎn)業(yè)研究[D];北京交通大學;2010年
8 吳朝陽;中國鐵路規(guī)制改革研究[D];江西財經(jīng)大學;2002年
9 陳國波;我國鐵路“主輔分離”改革研究[D];西南交通大學;2004年
10 李娟;鐵路制服的研發(fā)[D];天津工業(yè)大學;2006年
,本文編號:185941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ngjilunwen/jtysjj/18594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