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職業(yè)教育“雙師型”教師校本培訓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0-11-05 05:33
在高等教育大眾化的推動和國家政策的支持下,我國的高等職業(yè)教育取得了很大的發(fā)展,逐步從高等教育的邊緣走向中心。但是,隨著高等職業(yè)教育的快速發(fā)展,教育質量成為人們更加關注的問題,高等職業(yè)教育的發(fā)展必須從簡單的數量粗放型發(fā)展轉向走內涵發(fā)展的道路,提高整體的教育水平,只有這樣才能在大眾化高等教育階段占領一席之地。而師資是制約教育質量和發(fā)展水平的一個關鍵因素,只有一流的師資,才有一流的高職教育。加強對高職“雙師型”教師培訓的研究,推動校本培訓的實施,不僅對我國高等職業(yè)教育的發(fā)展有重要意義,而且對促進我國的經濟建設和全面建設和諧社會都有著重要意義。 本文首先對高職“雙師型”教師概念進行了界定,給出高職“雙師型”教師的概念,及其素質標準,并從高職教育的發(fā)展、高職教師培訓亟待改善的現(xiàn)狀入手,論證了培養(yǎng)高職“雙師型”教師的必要性。隨后,對現(xiàn)有的高職“雙師型”教師培訓模式進行了分析,并運用比較法對國內外高職教師培訓進行比較,總結經驗,找出了差距與問題,指出應該引入新的培訓模式。 通過對校本培訓模式的概念及特點的分析,闡明校本培訓能夠彌補傳統(tǒng)教師培訓的不足。從終身教育、教師專業(yè)化、學習型組織、成人教育理論的角度闡述了開展高職“雙師型”教師校本培訓的理論基礎。最后,在此基礎上,針對高職“雙師型”教師校本培訓的實施提出了理性定位校本培訓,明確培訓目標、建立高職“雙師型”教師校本培訓的支持系統(tǒng)、轉變觀念,構建校本培訓為主的培訓網絡、開展內容豐富且形式多樣的高職“雙師型”教師校本培訓、營造積極的高職“雙師型”教師校本培訓文化等可操作性的建議。
【學位單位】:蘭州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年份】:2007
【中圖分類】:G715.1
【文章目錄】: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部分 導論
一、問題的提出
二、研究意義
三、文獻綜述
四、論文的難點與創(chuàng)新點
五、論文研究的思路與方法
第二部分 高職“雙師型”教師概述
一、高職“雙師型”教師的內涵
二、高職“雙師型”教師的素質要求及培養(yǎng)原則
三、高職“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的重要性分析
第三部分 高職“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現(xiàn)狀與問題
一、高職“雙師型”教師隊伍的發(fā)展歷程及現(xiàn)狀
二、高職“雙師型”教師培訓存在的問題
第四部分 高職“雙師型”教師培訓的理性選擇—校本培訓
一、校本培訓的興起與發(fā)展
二、高職“雙師型”教師校本培訓的概念、特點和原則
三、高職“雙師型”教師校本培訓的價值透視
第五部分 高職“雙師型”教師校本培訓的理論基礎
一、終身教育理論
二、教師專業(yè)化理論
三、學習型組織理論
四、成人教育理論
五、主體需要理論
第六部分 高職“雙師型”教師校本培訓的實施策略
一、理性定位校本培訓,明確培訓目標
二、建立高職“雙師型”教師校本培訓的支持系統(tǒng)
三、轉變觀念,構建校本培訓為主的培訓網絡
四、開展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高職“雙師型”教師校本培訓
五、營造積極的高職“雙師型”教師校本培訓文化
結論
注釋
參考文獻
在校期間成果
致謝
【引證文獻】
本文編號:2871200
【學位單位】:蘭州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年份】:2007
【中圖分類】:G715.1
【文章目錄】: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部分 導論
一、問題的提出
二、研究意義
三、文獻綜述
四、論文的難點與創(chuàng)新點
五、論文研究的思路與方法
第二部分 高職“雙師型”教師概述
一、高職“雙師型”教師的內涵
二、高職“雙師型”教師的素質要求及培養(yǎng)原則
三、高職“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的重要性分析
第三部分 高職“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現(xiàn)狀與問題
一、高職“雙師型”教師隊伍的發(fā)展歷程及現(xiàn)狀
二、高職“雙師型”教師培訓存在的問題
第四部分 高職“雙師型”教師培訓的理性選擇—校本培訓
一、校本培訓的興起與發(fā)展
二、高職“雙師型”教師校本培訓的概念、特點和原則
三、高職“雙師型”教師校本培訓的價值透視
第五部分 高職“雙師型”教師校本培訓的理論基礎
一、終身教育理論
二、教師專業(yè)化理論
三、學習型組織理論
四、成人教育理論
五、主體需要理論
第六部分 高職“雙師型”教師校本培訓的實施策略
一、理性定位校本培訓,明確培訓目標
二、建立高職“雙師型”教師校本培訓的支持系統(tǒng)
三、轉變觀念,構建校本培訓為主的培訓網絡
四、開展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高職“雙師型”教師校本培訓
五、營造積極的高職“雙師型”教師校本培訓文化
結論
注釋
參考文獻
在校期間成果
致謝
【引證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2條
1 郭澤斌;夏金星;;職業(yè)院!半p師型”教師隊伍建設文獻綜述[J];長沙民政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2年01期
2 張雙會;石愛民;徐建平;;高職“雙師型”教師專業(yè)化發(fā)展的管理策略研究[J];邢臺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1年04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唐林偉;職業(yè)教育知識生產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0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9條
1 魏琴;中職學校教學團隊合作的現(xiàn)實問題與發(fā)展途徑研究[D];廣州大學;2011年
2 朱明龍;中等職業(yè)學校“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研究[D];蘇州大學;2011年
3 朱瑞芳;護理本科生法律課程設置與法律知識需求的調查研究[D];山西醫(yī)科大學;2008年
4 柳海霞;我國高職教育發(fā)展面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D];青島大學;2008年
5 晉保山;論高職院校的核心競爭力及培育[D];中南民族大學;2008年
6 張沛華;貴州省高職院!半p師型”教師隊伍建設研究[D];西南大學;2009年
7 龔蓓;高職教師“雙師素質”培養(yǎng)的實踐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9年
8 李帆;對護理相關社會學教育在護理實踐中實用性及需求性的探討[D];山西醫(yī)科大學;2010年
9 于輝;高職院校教師在職培訓問題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2年
本文編號:287120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zhiyejiaoyulunwen/2871200.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