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職業(yè)學校公民教育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0-06-22 09:06
【摘要】:公民教育是一個具有時代意義的新課題,公民是人,公民教育是人的教育,更是讓人成為有社會責任感的合格公民的教育,其目的在于培養(yǎng)公民的國家意識、法律意識、民主意識、公德意識等,對于鞏固和發(fā)展現(xiàn)代民主、法治的國家制度,維護社會生活的有序進行有著重要作用。公民教育幫助人提高自己的生活素質和生命素質,公民教育指向的是人的幸福,這是教育的歸宿,也是社會發(fā)展的歸宿。職業(yè)學校的學生正處在公民教育的最佳和關鍵時期,職業(yè)教育具有職業(yè)性和實踐性,職業(yè)學校是實施公民教育的重要載體和有利環(huán)境。因此,建立系統(tǒng)的職業(yè)學校公民教育制度,構建良好的學校公民教育環(huán)境,開展形式多樣的公民教育實踐活動,同時把學校公民教育與家庭、社會公民教育結合起來,形成強大的教育合力,對職業(yè)學校學生公民教育的形成和提高有著重要的意義。 本文主要在職業(yè)學校公民教育的重要性、問題及其成因分析基礎上探索了職業(yè)學校公民教育的策略,就如何在職業(yè)學校教育中進行公民教育實踐活動進行了探討,力求對職業(yè)學校公民教育及德育改革提出一些建議。本文共分為四個部分,第一個部分:職業(yè)學校公民教育的意義。職業(yè)學校公民教育,不僅是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發(fā)展的客觀要求,更是中學生自身全而成長的需要。第二部分:職業(yè)學校公民意識問題及成因分析。職業(yè)學校學生由于自身及家庭等方而的原因,造成了公民意識薄弱,自覺性和自制力都不夠強,實踐能力也存在不足,通過對問題的深入分析,為職業(yè)學校公民教育對策的提出做了鋪墊。第三部分:職業(yè)學校公民教育的層次。對學生的公民教育應當分層次多角度的開展,包括公民知識的傳授,公民技能的訓練和公民品性的養(yǎng)成三個層次。第四部分:職業(yè)學校公民教育的對策。公民教育是個系統(tǒng)工程,需要社會、家庭、學校的共同配合,主要還要發(fā)揮職業(yè)學校在學生公民教育中的主導地位。
【學位授予單位】:南京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1
【分類號】:G711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成有信;公民·公民素養(yǎng)·公民教育[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6年05期

2 傅佩繕;試論“以德治國”思想的理論內涵[J];道德與文明;2001年03期

3 袁慶華;論青少年公民意識培養(yǎng)的意義[J];四川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7年06期

4 李麗;我國社會轉型時期實施公民教育的必要性[J];廣東教育學院學報;2003年01期

5 胡艷蓓;當代西方公民教育思想述評[J];國外社會科學;2002年04期

6 任杰;學校公民教育是公民教育的主要實現(xiàn)途徑[J];廣州大學學報(綜合版);2000年02期

7 王學風;新加坡中小學的公民教育及啟示[J];教育評論;2002年04期

8 胡艷蓓;從發(fā)展階段理論談公民教育的實施[J];教育評論;2002年05期

9 檀傳寶;;通過公民生活 實現(xiàn)公民教育[J];生活教育;2006年01期

10 李萍,鐘明華;公民教育——傳統(tǒng)德育的歷史性轉型[J];教育研究;2002年10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孔鍇;美國公民教育模式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8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劉彥朝;從臣民到公民[D];浙江大學;2002年

2 李芳;論現(xiàn)階段我國公民意識的培養(yǎng)[D];華中師范大學;2003年

3 王淑芹;中小學公民教育課程實施模式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4年

4 何久香;我國學校實施公民教育初探[D];華中科技大學;2005年

5 程曉峰;中外公民教育比較研究[D];云南師范大學;2006年

6 郭麗琴;當前我國公民教育實施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探討[D];山東師范大學;2006年

7 張國紅;中學生公民意識現(xiàn)狀及教育對策[D];華中師范大學;2006年

8 朱梅;國外公民教育的比較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7年

9 楊麗敏;當代我國公民教育實施的思考[D];吉林大學;2007年

10 王景虹;青年學生公民素質的培養(yǎng)模式研究[D];山西大學;2008年



本文編號:2725510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zhiyejiaoyulunwen/2725510.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0f506***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