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語文閱讀教學中“人—文”關系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1-10-15 16:43
中學閱讀教學中的課文、文學作品都是經(jīng)過教育哲學、學習理論、教學理論、課程專家、教材編者、學生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等篩選機制的,精選的文學文本,切合學生身心發(fā)展的知識教學為何不能滋潤學生的生命成長?人與文本之間、與知識之間應該是一種怎樣的關系?閱讀課堂上為何沒有激起學生的情感漣漪,沒有激起學生的求知渴望以及獲得知識的成就感等一系列問題追根到底就是閱讀教學中“人”、“文”關系問題、人知關系問題。閱讀教學是師生以文本解讀為基礎的課堂活動,“人-文”關系問題是閱讀教學的本質(zhì)問題,閱讀中不研究人與文本之間的關系,單純的接受和解讀文本意義是片面的,是缺乏知識的教育價值支撐的。筆者認為中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建構(gòu)“人-文”關系、建構(gòu)人知關系至關重要!叭-文”關系的建構(gòu)是發(fā)揮閱讀的教育價值,實現(xiàn)知識的教育價值的關鍵一環(huán)。文本是知識的載體和呈現(xiàn)形式之一,學術(shù)界關于人知關系的研究不多,大多是從宏觀的教育學角度闡述人與知識之間的關系,本文將人知關系落實到語文學科的閱讀教學中,更有針對性。關于人與文之間的關系最早起源于我國文藝批評的“文如其人”的研究,強調(diào)文章與作者的思想、立場以及世界觀的一致性,強調(diào)作者與文本之間的關聯(lián)...
【文章來源】:華中師范大學湖北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屬院校
【文章頁數(shù)】:78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緒論
(一) 研究緣起
1. 閱讀教學中建構(gòu)“人-文”關系的重要價值
2. 新課程改革背景下突破閱讀教學困境的現(xiàn)實訴求
3. 閱讀教學中構(gòu)建人知互動關系的應然要求
(二) 研究意義
1. 理論意義
2. 現(xiàn)實意義
(三) 研究綜述
1. 人知關系研究現(xiàn)狀
2. 知識的教育價值研究
3. 語文閱讀教學理論研究
(四) 研究設計
1. 研究思路
2. 研究方法
一、語文閱讀教學中“人-文”關系建構(gòu)的內(nèi)涵解讀
(一) 語文閱讀教學中“人-文”關系的內(nèi)涵解讀
1. “人-文”關系的緣起-“文如其人”研究述評
2. 語文閱讀教學中“人-文”關系的本質(zhì)
(二) “人-文”關系的特征
1. 過程性
2. 情境活動性
3. 對話性
4. 反思性
(三) 達至“人-文”一致性的標準
二、語文閱讀教學中“人-文”關系的表現(xiàn)形式、層次差異及意義向度
(一) 語文閱讀教學中“人-文”關系的表現(xiàn)形式
1. 作者與文本
2. 人物與文本
3. 學生與文本
4. 教師與文本
(二) 語文閱讀教學中“人-文”關系的層次差異
1. “人-文”分離
2. “人-文”有限關聯(lián)
3. “人-文”達至內(nèi)在一致性
(三) 語文閱讀教學中建構(gòu)“人-文”關系的意義向度
1. 語言能力的發(fā)展
2. 文化理解力的培養(yǎng)
3. 思維品質(zhì)的形成
4. 人生觀、世界觀的建立
三、語文閱讀教學中達至“人-文”一致性的實現(xiàn)機制
(一) 理解
1. 理解的方式
2. 理解的條件
(二) 轉(zhuǎn)化
1. 建構(gòu)
2. 反思遷移
(三) 意義建構(gòu)
1. 創(chuàng)造
2. 人格完善
四、語文閱讀教學中“人攻”關系的現(xiàn)狀調(diào)查及成因分析
(一) 語文閱讀教學中“人-文”關系現(xiàn)狀調(diào)查的研究設計
1. 樣本的選取及其緣由
2. 案例獲取與分析
(二) 語文閱讀教學中“人-文”關系存在的問題
1. “文”與“人”的分離
2. “文”與“人”的有限關聯(lián)
(三) 語文閱讀教學中“人-文”問題的成因分析
1. 教師層面
2. 學生層面
五、語文閱讀教學中建構(gòu)“人-文”關系的教學策略
(一) 對話式教學
1. 教師層面的對話
2. 學生層面的對話
(二) 回應性教學
1. 背景回應
2. 經(jīng)驗回應
3. 文化回應
(三) 反思性教學
1. 教師反思
2. 學生反思
參考文獻
附錄
致謝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走出解讀誤區(qū) 回歸語文本真——芻議語文教學文本解讀的“亂象”與“怪論”[J]. 楊新春. 語文教學之友. 2019(11)
[2]轉(zhuǎn)知成慧:知識是何以育成核心素養(yǎng)的[J]. 郝福生. 當代教育與文化. 2019(05)
[3]文化回應性教學理論在我國的引入及其本土化[J]. 馬啟龍. 甘肅高師學報. 2019(01)
[4]微教語文有大義——我的核心語文教學觀[J]. 楊和平. 語文教學通訊. 2018(29)
[5]語文課堂的“無我”與“有我”——《咬文嚼字》聽課反思[J]. 張麗娟. 中學語文教學參考. 2018(27)
[6]陳日亮的“棒喝”:“我即語文”[J]. 史紹典. 語文教學通訊. 2018(26)
[7]“我即語文”:回歸物之本然和人的自身[J]. 陳日亮. 語文教學通訊. 2018(26)
[8]作者的意圖投注與讀者的文本解讀[J]. 吳玉杰. 社會科學戰(zhàn)線. 2017(10)
[9]文化的本質(zhì)及其分類[J]. 張寶元,王錕. 中學政治教學參考. 2017(24)
[10]論深度教學:源起、基礎與理念[J]. 郭元祥. 教育研究與實驗. 2017(03)
博士論文
[1]課堂育人的文化品性研究[D]. 殷世東.西南大學 2016
[2]知識獲得及其標準研究[D]. 伍遠岳.華中師范大學 2015
[3]閱讀的價值、危機與出路[D]. 盧鋒.蘇州大學 2013
[4]現(xiàn)代課程知識價值觀的反思與重構(gòu)[D]. 陳鐵成.東北師范大學 2013
[5]閱讀教學對話研究[D]. 慕君.華東師范大學 2006
[6]知識教學與學生發(fā)展[D]. 閻亞軍.華東師范大學 2006
[7]課程知識與個體精神自由[D]. 郭曉明.南京師范大學 2003
[8]知識與存在[D]. 貢華南.華東師范大學 2002
碩士論文
[1]面向批判性思維的小學高年級語文閱讀教學研究[D]. 郭金鈺.上海師范大學 2019
[2]批判性思維教學法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的運用[D]. 周玉.魯東大學 2018
[3]圖式理論指導下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策略研究[D]. 趙雪琪.貴州師范大學 2017
[4]初中語文閱讀教學多元解讀研究[D]. 錢晶晶.蘇州大學 2016
[5]讓閱讀教學向更深處漫溯[D]. 姜云云.遼寧師范大學 2016
[6]語用學理論在中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運用研究[D]. 劉書香.揚州大學 2016
[7]人與課程知識的互動關系研究[D]. 楊白雪.貴州師范大學 2015
[8]中學語文反思性教學探究[D]. 胡柳虹.廣西師范大學 2014
[9]中學語文教師文學閱讀教學中的“文本細讀”研究[D]. 趙玉潔.寧波大學 2012
[10]中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文學文本細讀策略研究[D]. 周冬梅.東北師范大學 2011
本文編號:3438297
【文章來源】:華中師范大學湖北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屬院校
【文章頁數(shù)】:78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緒論
(一) 研究緣起
1. 閱讀教學中建構(gòu)“人-文”關系的重要價值
2. 新課程改革背景下突破閱讀教學困境的現(xiàn)實訴求
3. 閱讀教學中構(gòu)建人知互動關系的應然要求
(二) 研究意義
1. 理論意義
2. 現(xiàn)實意義
(三) 研究綜述
1. 人知關系研究現(xiàn)狀
2. 知識的教育價值研究
3. 語文閱讀教學理論研究
(四) 研究設計
1. 研究思路
2. 研究方法
一、語文閱讀教學中“人-文”關系建構(gòu)的內(nèi)涵解讀
(一) 語文閱讀教學中“人-文”關系的內(nèi)涵解讀
1. “人-文”關系的緣起-“文如其人”研究述評
2. 語文閱讀教學中“人-文”關系的本質(zhì)
(二) “人-文”關系的特征
1. 過程性
2. 情境活動性
3. 對話性
4. 反思性
(三) 達至“人-文”一致性的標準
二、語文閱讀教學中“人-文”關系的表現(xiàn)形式、層次差異及意義向度
(一) 語文閱讀教學中“人-文”關系的表現(xiàn)形式
1. 作者與文本
2. 人物與文本
3. 學生與文本
4. 教師與文本
(二) 語文閱讀教學中“人-文”關系的層次差異
1. “人-文”分離
2. “人-文”有限關聯(lián)
3. “人-文”達至內(nèi)在一致性
(三) 語文閱讀教學中建構(gòu)“人-文”關系的意義向度
1. 語言能力的發(fā)展
2. 文化理解力的培養(yǎng)
3. 思維品質(zhì)的形成
4. 人生觀、世界觀的建立
三、語文閱讀教學中達至“人-文”一致性的實現(xiàn)機制
(一) 理解
1. 理解的方式
2. 理解的條件
(二) 轉(zhuǎn)化
1. 建構(gòu)
2. 反思遷移
(三) 意義建構(gòu)
1. 創(chuàng)造
2. 人格完善
四、語文閱讀教學中“人攻”關系的現(xiàn)狀調(diào)查及成因分析
(一) 語文閱讀教學中“人-文”關系現(xiàn)狀調(diào)查的研究設計
1. 樣本的選取及其緣由
2. 案例獲取與分析
(二) 語文閱讀教學中“人-文”關系存在的問題
1. “文”與“人”的分離
2. “文”與“人”的有限關聯(lián)
(三) 語文閱讀教學中“人-文”問題的成因分析
1. 教師層面
2. 學生層面
五、語文閱讀教學中建構(gòu)“人-文”關系的教學策略
(一) 對話式教學
1. 教師層面的對話
2. 學生層面的對話
(二) 回應性教學
1. 背景回應
2. 經(jīng)驗回應
3. 文化回應
(三) 反思性教學
1. 教師反思
2. 學生反思
參考文獻
附錄
致謝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走出解讀誤區(qū) 回歸語文本真——芻議語文教學文本解讀的“亂象”與“怪論”[J]. 楊新春. 語文教學之友. 2019(11)
[2]轉(zhuǎn)知成慧:知識是何以育成核心素養(yǎng)的[J]. 郝福生. 當代教育與文化. 2019(05)
[3]文化回應性教學理論在我國的引入及其本土化[J]. 馬啟龍. 甘肅高師學報. 2019(01)
[4]微教語文有大義——我的核心語文教學觀[J]. 楊和平. 語文教學通訊. 2018(29)
[5]語文課堂的“無我”與“有我”——《咬文嚼字》聽課反思[J]. 張麗娟. 中學語文教學參考. 2018(27)
[6]陳日亮的“棒喝”:“我即語文”[J]. 史紹典. 語文教學通訊. 2018(26)
[7]“我即語文”:回歸物之本然和人的自身[J]. 陳日亮. 語文教學通訊. 2018(26)
[8]作者的意圖投注與讀者的文本解讀[J]. 吳玉杰. 社會科學戰(zhàn)線. 2017(10)
[9]文化的本質(zhì)及其分類[J]. 張寶元,王錕. 中學政治教學參考. 2017(24)
[10]論深度教學:源起、基礎與理念[J]. 郭元祥. 教育研究與實驗. 2017(03)
博士論文
[1]課堂育人的文化品性研究[D]. 殷世東.西南大學 2016
[2]知識獲得及其標準研究[D]. 伍遠岳.華中師范大學 2015
[3]閱讀的價值、危機與出路[D]. 盧鋒.蘇州大學 2013
[4]現(xiàn)代課程知識價值觀的反思與重構(gòu)[D]. 陳鐵成.東北師范大學 2013
[5]閱讀教學對話研究[D]. 慕君.華東師范大學 2006
[6]知識教學與學生發(fā)展[D]. 閻亞軍.華東師范大學 2006
[7]課程知識與個體精神自由[D]. 郭曉明.南京師范大學 2003
[8]知識與存在[D]. 貢華南.華東師范大學 2002
碩士論文
[1]面向批判性思維的小學高年級語文閱讀教學研究[D]. 郭金鈺.上海師范大學 2019
[2]批判性思維教學法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的運用[D]. 周玉.魯東大學 2018
[3]圖式理論指導下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策略研究[D]. 趙雪琪.貴州師范大學 2017
[4]初中語文閱讀教學多元解讀研究[D]. 錢晶晶.蘇州大學 2016
[5]讓閱讀教學向更深處漫溯[D]. 姜云云.遼寧師范大學 2016
[6]語用學理論在中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運用研究[D]. 劉書香.揚州大學 2016
[7]人與課程知識的互動關系研究[D]. 楊白雪.貴州師范大學 2015
[8]中學語文反思性教學探究[D]. 胡柳虹.廣西師范大學 2014
[9]中學語文教師文學閱讀教學中的“文本細讀”研究[D]. 趙玉潔.寧波大學 2012
[10]中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文學文本細讀策略研究[D]. 周冬梅.東北師范大學 2011
本文編號:343829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ydsp/34382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