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學習環(huán)境下智慧型教師培訓模式研究
本文關鍵詞:混合學習環(huán)境下智慧型教師培訓模式研究
更多相關文章: 混合學習環(huán)境 智慧型教師 教師培訓模式
【摘要】: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應用迅速發(fā)展,給教師的綜合能力與素質提出了新的挑戰(zhàn),因而,當前教師培訓也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為了更好地提高教師培訓的效果,本文提出了在混合環(huán)境下智慧型教師培訓的模式方法,論述了在混合環(huán)境下教師培訓的學習策略、課程設計、實施流程以及評價方式,并結合教師培訓實踐,對培訓模式的理念滿意度、學習內(nèi)容、組織形式及學習效果等幾個方面進行了初步驗證。
【作者單位】: 東北師范大學信息與軟件工程學院;教育部數(shù)字化學習支撐技術工程研究中心;
【關鍵詞】: 混合學習環(huán)境 智慧型教師 教師培訓模式
【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業(yè)務費專項資金資助 東北師范大學博士生自主選題資助項目“信息技術支持下的初中數(shù)學網(wǎng)絡學習空間教學模式效果測量方法體系及實證研究”(項目編號:14ZZ2236) 2013年度教育部中國移動科研基金“信息技術支持下的教學模式效果測量方法體系及實證研究”(項目編號:MCM20130641)
【分類號】:G434
【正文快照】: 一、研究背景隨著信息技術在教學應用中的迅速發(fā)展,對教師的綜合能力和素質提出了新的挑戰(zhàn),因而當前教師培訓也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為了提高教師在新技術環(huán)境下的教學能力,并向智慧型教師的方向發(fā)展,高效的教師培訓是有力途徑。我國目前教師培訓方式主要仍以國培為代表的傳統(tǒng)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6條
1 金彥紅;郭紹青;;基于網(wǎng)絡的分級分層混合式中小學教師培訓模式研究[J];中國遠程教育;2010年11期
2 何克抗;從Blending Learning看教育技術理論的新發(fā)展(上)[J];電化教育研究;2004年03期
3 李克東,趙建華;混合學習的原理與應用模式[J];電化教育研究;2004年07期
4 柯清超;;面向混合學習的教師教育技術能力培訓模式研究[J];電化教育研究;2008年02期
5 祝智庭;賀斌;;智慧教育:教育信息化的新境界[J];電化教育研究;2012年12期
6 鐘紹春;;教育云、智慧校園和網(wǎng)絡學習空間的界定與關系研究[J];中國教育信息化;2014年06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李任峰;田香勤;王三虎;;多媒體技術在動物免疫學教學中的應用與思考[J];安徽農(nóng)業(yè)科學;2009年16期
2 張文杰;;淺談混合式學習在函授教育中的應用[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8年07期
3 王蕾;鄭霞;平靜;;Blended Learning理論在大學計算機課程教學中的應用[J];安陽師范學院學報;2009年05期
4 汪材印;張家喜;;混合式學習理念在《計算機網(wǎng)絡》教學中的應用[J];安陽師范學院學報;2011年05期
5 張曉;;基于體驗式學習與合作學習的成人教學設計——北京廣播電視大學與英國開放大學課程合作專題培訓經(jīng)驗及啟示[J];北京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1年05期
6 毛乃佳;林鳳;;基于CIPP模型和柯式模型構建教師培訓評估體系[J];北京教育學院學報;2010年04期
7 苗逢春;信息技術與中小學教學整合[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年04期
8 劉春榮;劉寶艷;馮u&中;;網(wǎng)絡教學平臺中交互模塊的分析與設計[J];北京郵電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年02期
9 紀紅;郭公民;;多媒體輔助教學現(xiàn)狀的分析[J];北京農(nóng)學院學報;2007年S1期
10 楊建紅;王立新;;新課改理念下基于網(wǎng)絡環(huán)境的教師培訓的實踐探索[J];兵團教育學院學報;2011年04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高卓;王少梅;;基于混合學習的高校教師教育技術培訓新模式[A];信息技術環(huán)境構建與教學應用[C];2009年
2 任萍;;淺析新課程下中小學信息技術教師在職培訓[A];黑龍江省綏化市首屆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9年
3 辛琳;秦可德;張曉中;;經(jīng)管類本科生混合學習系統(tǒng)構建研究——以《企業(yè)籌資財務》課程為例[A];中國會計學會會計教育專業(yè)委員會2010年年會論文集[C];2010年
4 謝思明;沈麗佳;謝立群;;在《口腔病理學》教學中開展混合教學模式的調查分析[A];第八屆全國口腔醫(yī)學教育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12年
5 岳江紅;白麗媛;焦婧;陳瑛;;面向多校區(qū)的網(wǎng)絡教學探索與實踐[A];中國高等教育學會教育信息化分會第十次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0年
6 胡旭蘭;;一師一企,助推教師成長——模具制造專業(yè)師資隊伍建設[A];中國職協(xié)2014年度優(yōu)秀科研成果獲獎論文集(下冊)[C];2014年
7 黃龍泉;;教育技術能力混合學習培訓應用效果研究——以深圳市中小學教師教育技術能力培訓項目為例[A];計算機與教育:應用促進學與教創(chuàng)新——全國計算機輔助教育學會第十三屆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8年
8 趙呈領;程明鳳;;基于SNS的混合式學習活動案例設計[A];計算機與教育:理論、實踐與創(chuàng)新——全國計算機輔助教育學會第十四屆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0年
9 梁玲敏;鄧文新;;Web 2.0環(huán)境下基于開放教育資源的混合學習模式研究[A];計算機與教育:新技術、新媒體的教育應用與實踐創(chuàng)新——全國計算機輔助教育學會第十五屆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2年
10 余英龍;夏群;;基于Qzone的語文寫作混合學習模式探索[A];計算機與教育:新技術、新媒體的教育應用與實踐創(chuàng)新——全國計算機輔助教育學會第十五屆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2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王忠厚;從混沌走向協(xié)同:課堂教學系統(tǒng)自組織境域研究[D];西南大學;2011年
2 邱峰;遠程醫(yī)學教育臨床技能培訓模式與平臺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3 趙健;網(wǎng)絡環(huán)境下城鄉(xiāng)互動教師學習共同體構建與運行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11年
4 趙可云;教育技術實驗研究方法的理論與實踐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1年
5 張潔;移動技術支持的大學英語混合式聽說教學模式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1年
6 葉麗新;信息技術與寫作教學整合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5年
7 劉成新;整合與重構:技術與課程教學的互動解析[D];南京師范大學;2006年
8 劉志文;范式轉變與理論構建[D];廈門大學;2006年
9 田友誼;創(chuàng)造教育環(huán)境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7年
10 趙劍;網(wǎng)絡課程研究[D];西南大學;2007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崔玲玲;基于Moodle平臺的通用技術課混合式教學模式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2 唐玲;建構主義視角下的高中思想政治教學設計探究[D];蘇州大學;2010年
3 楊曉東;基于Moodle平臺的計算機基礎課混合式教學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0年
4 汪敏;多媒體輔助情景教學法在中職英語聽說課中的應用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0年
5 秦偉;混合學習模式在教師教育技術培訓中的應用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0年
6 顧鐵華;基于網(wǎng)絡平臺的高職院校公共英語輔助教學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0年
7 高傳南;基于混合學習的有效教學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0年
8 劉華威;基于績效技術的中職教師教育技術校本培訓研究[D];河南師范大學;2010年
9 趙萌;以績效技術為導向的企業(yè)E-Training系統(tǒng)的研究與實現(xiàn)[D];西安電子科技大學;2010年
10 惠連曉;地方高校教師教育技術培訓現(xiàn)狀及策略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1年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余益兵,李冬云,葛明貴;遠程學習者自主學習策略研究[J];安徽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4年04期
2 高潔;中學新教師培訓的現(xiàn)狀分析及對策探討[J];成人教育;2004年12期
3 張永勝;;掌握學習策略 提升自主學習能力[J];中國遠程教育;2008年06期
4 張命華;劉電芝;;培養(yǎng)遠程學習者學習策略的教學思考[J];中國遠程教育;2009年01期
5 胡志金;;論混合學習設計的適配原則和定位策略[J];中國遠程教育;2009年03期
6 郭紹青;;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培養(yǎng)策略的個案研究[J];中國遠程教育;2009年06期
7 岳俊芳;陳義勤;;遠程學習者學習策略水平調查與研究[J];中國遠程教育;2010年08期
8 左明章;關于計算機支持的協(xié)作學習應用模式的構建[J];電化教育研究;2001年03期
9 何克抗;從Blending Learning看教育技術理論的新發(fā)展(上)[J];電化教育研究;2004年03期
10 李克東,趙建華;混合學習的原理與應用模式[J];電化教育研究;2004年07期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楊彩菊;;教師繼續(xù)教育學習的有效方式——混合學習[J];教學與管理;2006年33期
2 張志禎;齊文鑫;;提高混合學習有效性的策略[J];中國遠程教育;2007年04期
3 玉淑美;陸美玉;;混合學習的概念、層次及其應用[J];軟件導刊;2007年14期
4 胡志金;;論混合學習設計的適配原則和定位策略[J];中國遠程教育;2009年03期
5 ;新學習理念和方法以及新技術對e-Learning未來的影響[J];石油教育;2009年04期
6 陳衛(wèi)東;劉欣紅;王海燕;;混合學習的本質探析[J];現(xiàn)代遠距離教育;2010年05期
7 安玲;;網(wǎng)絡環(huán)境下高職計算機專業(yè)學生混合學習模式的應用[J];發(fā)展;2011年04期
8 陳妮;;基于耗散結構理論的混合學習的特征分析和策略研究[J];中國電化教育;2012年11期
9 姜婷婷;;混合學習模式下的學習成效研究現(xiàn)狀探析[J];大學教育;2013年13期
10 李杰;李楠;;混合學習模式與信息傳遞通道研究初探——兼評“冰果英語智能作文評閱系統(tǒng)”[J];科技視界;2013年16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4條
1 熊珍珍;鄒琳琳;;基于多Agent技術的混合學習探討[A];2008'中國信息技術與應用學術論壇論文集(二)[C];2008年
2 高卓;王少梅;;基于混合學習的高校教師教育技術培訓新模式[A];信息技術環(huán)境構建與教學應用[C];2009年
3 浦麗華;;《數(shù)字資源與學科教學整合的有效突破點——混合學習法的實踐與思考》[A];江蘇省教育學會2006年年會論文集(綜合二專輯)[C];2006年
4 韓冽;李泰峰;;通過混合學習實現(xiàn)信息技術與本科課程整合[A];基于信息技術的教學新模式研究[C];2006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任思增;混合學習在高中《技術與設計》課程中的應用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09年
2 李廣圣;基于教育虛擬社區(qū)的混合學習模式研究[D];曲阜師范大學;2010年
3 林欽;基于混合學習的研究型網(wǎng)絡課程實施效果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1年
4 何錫江;混合學習模式應用于培訓教育的研究[D];華南師范大學;2005年
5 劉穎;混合學習在高等師范院,F(xiàn)代教育技術課程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內(nèi)蒙古師范大學;2007年
6 高傳南;基于混合學習的有效教學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0年
7 薛國強;基于混合學習的初中“研究性學習”課設計與應用[D];河北大學;2010年
8 孫楓;普通高中混合學習平臺的設計與開發(fā)[D];南京師范大學;2011年
9 曾憲月;大學生混合學習需求分析及支持策略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1年
10 雒亮;混合學習活動設計模型構建研究[D];新疆師范大學;2011年
,本文編號:98501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xuekejiaoyulunwen/9850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