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公民社會的成長和公民道德教育的使命
本文關鍵詞:中國公民社會的成長和公民道德教育的使命
更多相關文章: 公民社會 道德教育 義務意識 邊界意識 行為舉止
【摘要】:無論從發(fā)展邏輯還是現(xiàn)實而言,中國公民社會的生長已成為中國現(xiàn)代社會發(fā)展的必然結果。在中國公民社會的成長過程中,教育或者說公民道德教育既是公民社會的重要構成,又是公民社會成長的重要推動力,因為公民社會的生長在根本上依賴于良善公民的呵護和捍衛(wèi),而良善公民的養(yǎng)成則依賴良好的教育。就當下的公民道德教育而言,若要擔負起推動中國公民社會健康成長的使命,需要它在反思自身的基礎上培育公民的邊界意識、義務意識和良好的行為舉止。
【作者單位】: 曲阜師范大學;
【關鍵詞】: 公民社會 道德教育 義務意識 邊界意識 行為舉止
【基金】:國家社會科學基金“十一五”規(guī)劃2010年度教育學一般課題“我國公民社會的成長與新時期公民道德教育的建構研究”(課題批準號:BEA100045)的階段性研究成果
【分類號】:G41
【正文快照】: ——健康成熟的公民社會是中國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現(xiàn)代化國家的必然追求。我們樂見中國公民社會的成長,然而由于歷史和現(xiàn)實的原因,中國公民社會的健康成長注定是一個漫長艱巨的過程。在這樣一個過程中教育何為,是每一個教育理論和實際工作者不可回避的主題。可以確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戚萬學;活動道德教育模式的理論構想[J];教育研究;1999年06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程必定;;在新的起點上推進徽文化的研究——學習黨的十七大精神的一點體會[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8年01期
2 程必定;;徽文化的基本價值及其現(xiàn)代意義[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8年06期
3 王澤慶;董宏勝;;論沈從文的理性批判[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9年07期
4 董明偉;社區(qū)非政府組織建設與社區(qū)意識的培育[J];安慶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年01期
5 代恒猛;經濟全球化與福利國家的“二律背反”[J];安慶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年02期
6 張玉閣;貫徹“以德治國”方略的思考[J];鞍山科技大學學報;2004年02期
7 劉曉欣;;簡論公私倫理沖突的現(xiàn)實性維度——國家與社會關系框架下的市民社會理論演變[J];安陽師范學院學報;2007年04期
8 李艷紅;張秀華;王軍;;中國公民社會發(fā)展的辯證思考[J];蚌埠黨校學報;2008年01期
9 張鷙遠;李龍海;;試論市民社會視角下的中國“社會建設”[J];保定學院學報;2008年03期
10 劉繼同;馮喜良;;轉型期多元福利實踐與整體性福利理論框架[J];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年03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董正華;;全球化:歧義紛沓的解說與真實的歷史進程[A];北京論壇(2004)文明的和諧與共同繁榮:“多文化共存下的記憶與遺忘”歷史分論壇論文或摘要集[C];2004年
2 苗海強;曹海濤;;公民社會與中國農村[A];貴州省社會學學會2004年“社會工作、社會學與構建和諧社會”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4年
3 蒲琨;;城鎮(zhèn)化進程中影響社會穩(wěn)定的問題與對策分析[A];貴州省社會學學會2004年“社會工作、社會學與構建和諧社會”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4年
4 俞新天;;中國核心價值體系建設的國際視野[A];2008年度上海市社會科學界第六屆學術年會文集(年度主題卷)[C];2008年
5 郎曉波;;城市化進程中“村改居”社區(qū)公共領域的再建構:一個經濟社會學視角[A];2011年浙江省社會學學會年會論文集[C];2011年
6 楊嵐;;轉型期的社會文化審美與文化生態(tài)平衡[A];新規(guī)劃·新視野·新發(fā)展——天津市社會科學界第七屆學術年會優(yōu)秀論文集《天津學術文庫》(上)[C];2011年
7 許順富;;論湖南城鎮(zhèn)化進程中新市民群體的管理機制[A];中國現(xiàn)代社會民眾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3年
8 董正華;;全球化的歧義與真實歷史進程[A];第六期中國現(xiàn)代化研究論壇論文集[C];2008年
9 曹聞民;;公共性的特質——兼論市民社會與公民社會[A];中國行政管理學會2008年哲學年會論文集[C];2008年
10 姬亞平;李建科;;社會行政法生成的進路話語[A];中國法學會行政法學研究會2010年會論文集[C];2010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楊玲;文化交往論[D];華中科技大學;2010年
2 陳麗琴;制度分析框架下的女縣長發(fā)展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0年
3 田慶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社會化研究[D];遼寧大學;2010年
4 劉宇;從臣民到公民[D];南開大學;2010年
5 王秋蘋;當代中國報業(yè)競爭力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10年
6 曹迪;國家文化利益視角下的中國語言教育政策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11年
7 王群生;江澤民意識形態(tài)建設理論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11年
8 韓丹;食品安全與市民社會[D];吉林大學;2011年
9 陸晶;我國非政府組織管理法治化問題研究[D];吉林大學;2011年
10 劉乃源;通往自由之路[D];吉林大學;2011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李小海;大學生公民意識現(xiàn)狀及其與大學生個體因素的聯(lián)系[D];南昌航空大學;2010年
2 張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創(chuàng)新衡論[D];浙江理工大學;2010年
3 王軍;城市社區(qū)主體互動困境研究[D];哈爾濱工程大學;2010年
4 盧春迎;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義務[D];大連理工大學;2010年
5 劉微;中古羅馬天主教會經濟倫理的嬗變[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6 孫歡;政治參與的倫理維度[D];長沙理工大學;2010年
7 王天瑞;馬克思市民社會理論研究[D];長沙理工大學;2010年
8 吳慧;我國環(huán)境NGO的發(fā)展與完善策略研究[D];中國海洋大學;2010年
9 萬波;科學發(fā)展的道德思考[D];湘潭大學;2010年
10 崔云鶯;我國非政府組織有效參與公共危機管理問題的研究[D];中國海洋大學;2010年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李紫電,陳洪林;入世與公民道德教育[J];蘭州學刊;2002年04期
2 李建華;權利意識:公民道德教育的核心[J];現(xiàn)代大學教育;2002年03期
3 陳宏平;公民道德教育的前提批判[J];湖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報;2003年02期
4 廖小平;對我國公民道德教育的哲學隨想[J];洛陽師范學院學報;2003年03期
5 黃俊彬;提高大學生公民道德教育實效性的幾點思考[J];廣東水利電力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3年04期
6 徐繼超;制度化規(guī)則對公民道德教育的影響[J];教育評論;2004年02期
7 夏蘭艷,付印芳,翟月;小學公民道德教育的中外比較[J];教學與管理;2005年08期
8 付印芳 ,夏蘭艷;小學公民道德教育的配套設施[J];教學與管理;2005年14期
9 陳清華;;大學生公民道德教育的規(guī)律淺析[J];蘭州學刊;2006年04期
10 梁磊;;全球化視野下的我國公民道德教育[J];周口師范學院學報;2006年03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9條
1 李滄區(qū)委黨校課題組;劉青;;城鄉(xiāng)一體化進程中“村改居”社區(qū)公民道德教育問題研究[A];建設經濟文化強。禾魬(zhàn)·機遇·對策——山東省社會科學界2009年學術年會文集(3)[C];2009年
2 任浩明;;入世后廣西公民道德教育的若干思考[A];2003年“求實、創(chuàng)新、發(fā)展——面向新世紀的廣西精神文明建設”理論研討會論文集[C];2003年
3 陳大垣;余金龍;;論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與公民道德教育[A];孔學研究(第三輯)——云南孔子學術研究會海峽兩岸第二次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1996年
4 寇東亮;;道德資源供給與公民道德教育[A];21世紀中國公民教育的機遇與挑戰(zhàn)——兩岸四地公民教育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5 顧智明;;凸現(xiàn)公民道德教育的人文意蘊[A];中國倫理學會會員代表大會暨第12屆學術討論會論文匯編[C];2004年
6 龍靜云;陳春萍;;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公民道德教育內容[A];中國倫理學會會員代表大會暨第12屆學術討論會論文匯編[C];2004年
7 秦紅嶺;;從奧林匹克主義中挖掘公民道德教育的精神資源[A];“迎奧運、講文明、樹新風”——公共文明論壇文集[C];2007年
8 王鋒;;公民道德教育:高中德育新視窗[A];全國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論文集(第四卷)[C];2005年
9 ;堅持以德治行,確保企業(yè)健康發(fā)展[A];共鑄誠信——福建省企業(yè)道德建設經驗匯編[C];2003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溫述明;貫徹十六大精神 加強公民道德教育[N];西藏日報;2003年
2 楊莉;一○一團公民道德教育活動內容多形式新[N];兵團日報(漢);2009年
3 高永明;一三三團公民道德教育注重抓基層[N];兵團日報(漢);2003年
4 李秀梅;“五小”公民道德教育走進幼兒園[N];中國教育報;2003年
5 李亮;長武縣“三項教育”提升公民文明素質效果好[N];咸陽日報;2008年
6 李亮邋陳寶鵬;長武縣“三項教育”提升公民文明素質[N];咸陽日報;2008年
7 張紹華;加強公民道德教育夯實和諧社會之基[N];大理日報(漢);2005年
8 本報通訊員 周建軍 本報記者 藺玉堂;公民道德教育要創(chuàng)新求實[N];光明日報;2002年
9 陳緒偉;漢陰公民道德教育扎實有效[N];陜西日報;2003年
10 本報評論員;繼續(xù)深化公民道德教育[N];漢中日報;2006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宮珂;當代中西大學生公民道德教育比較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0年
2 王婷婷;公民道德教育理念與模式研究[D];吉林大學;2006年
3 唐秀美;學校在公民道德教育中特殊作用的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06年
4 熊歐麗;俄羅斯公民道德教育分析[D];吉林大學;2012年
5 黃立順;中英公民道德教育比較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3年
6 李麗娟;蔡元培公民道德教育思想及其當代意義[D];浙江大學;2013年
7 馮丹;網絡環(huán)境下公民道德教育有效性研究[D];重慶理工大學;2013年
8 劉冰清;韓國公民道德教育研究[D];廣西民族大學;2013年
9 于家婧;中外公民道德教育內容的比較與借鑒[D];齊齊哈爾大學;2014年
10 劉宗泉;當前大學生公民道德教育實踐反思[D];西南大學;2010年
,本文編號:96340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xuekejiaoyulunwen/9634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