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輩團體心理輔導對大學生人際關系的影響研究
本文關鍵詞:朋輩團體心理輔導對大學生人際關系的影響研究
【摘要】:人際交往能力是大學生最基本的生存能力。學會交往,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是大學生健康成長成才的必然要求。幫助大學生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既是高等教育發(fā)展的需要,也是當代大學生的一門“必修課”。許多研究顯示,團體心理輔導對大學生人際關系的改善有明顯的效果。同齡大學生即朋輩,具有經驗接近性、情感共鳴、互助性、親密性、易接納性等優(yōu)勢,更是大學生傾訴的首選對象。因此,通過朋輩團體心理輔導的形式來改善大學生人際關系值得我們去嘗試。本研究旨在探討朋輩團體心理輔導對大學生人際關系的干預效果。本研究共有三個研究:研究一是了解大學生人際關系現(xiàn)狀,同時為研究二提供理論依據(jù),為研究二和研究三篩選被試;研究二是制定針對大學生人際關系的朋輩團體心理輔導方案,并初步檢驗其效果;研究三是進一步驗證研究二設計的朋輩團體心理輔導方案對大學生人際關系的干預效果。本研究的研究結果如下:1.朋輩輔導組在交談困擾、交際困擾、待人接物困擾、異性交往困擾和人際困擾總分上的前、后測得分差異均達到極其顯著水平。2.實驗干預后,朋輩輔導組、人際聚會組和空白組在交談困擾、交際困擾、待人接物困擾、異性交往困擾和人際困擾總分上的得分差異均達到極其顯著水平。多重比較發(fā)現(xiàn),朋輩輔導組的干預效果優(yōu)于人際聚會組和空白組。3.大學生人際關系總體良好,約45.26%的大學生存在人際困擾;男女生在接人待物、異性交往上存在差異;不同年級的大學生在交談、接人待物和總的困擾上存在差異。本研究的研究結論是:本研究設計的大學生人際關系朋輩團體心理輔導方案是有效的:朋輩團體心理輔導對大學生人際關系的改善效果顯著。
【關鍵詞】:大學生 人際關系 朋輩團體心理輔導
【學位授予單位】:湖南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5
【分類號】:B848
【目錄】:
- 摘要4-6
- Abstract6-13
- 引言13-14
- 1.研究綜述14-21
- 1.1 人際關系的研究綜述14-18
- 1.1.1 人際關系的概念14
- 1.1.2 人際關系的測量14-16
- 1.1.3 人際關系的相關研究16-18
- 1.1.4 人際關系研究評述18
- 1.2 朋輩團體心理輔導研究綜述18-21
- 1.2.1 朋輩團體心理輔導的概念18-19
- 1.2.2 朋輩團體心理輔導相關研究19-21
- 2.問題提出及研究意義21-23
- 2.1 問題提出21-22
- 2.2 研究目的及研究意義22-23
- 2.2.1 研究目的22
- 2.2.2 研究意義22-23
- 3.研究一:大學生人際關系狀況23-29
- 3.1 研究目的23
- 3.2 研究方法23-24
- 3.2.1 研究對象23
- 3.2.2 研究工具23
- 3.2.3 研究程序23-24
- 3.2.4 統(tǒng)計工具24
- 3.3 研究結果與分析24-27
- 3.3.1 大學生總體人際關系現(xiàn)狀分析24
- 3.3.2 不同性別大學生的人際關系狀況比較24-25
- 3.3.3 不同專業(yè)大學生人際關系狀況比較25-26
- 3.3.4 不同年級大學生人際關系狀況比較26-27
- 3.4 討論27-29
- 4.研究二:大學生人際關系朋輩團體心理輔導方案的設計29-38
- 4.1 研究目的29
- 4.2 研究假設29
- 4.3 研究方法29
- 4.4 大學生人際關系朋輩團體心理輔導方案的設計29-36
- 4.4.1 方案設計的理論依據(jù)29-31
- 4.4.2 設計原則與方法31-32
- 4.4.3 設計的基本思路32
- 4.4.4 朋輩心理輔導員的選聘與培訓32-34
- 4.4.5 具體的大學生人際關系朋輩團體心理輔導方案34-36
- 4.5 初步施測的效果36-37
- 4.6 小結37-38
- 5.研究三:大學生人際關系朋輩團體心理輔導方案有效性的實驗研究38-55
- 5.1 研究目的:38
- 5.2 研究假設38
- 5.3 研究方法38-40
- 5.3.1 研究對象38-39
- 5.3.2 研究工具39
- 5.3.3 實驗設計39
- 5.3.4 研究程序39-40
- 5.4 統(tǒng)計方法40
- 5.5 研究結果40-52
- 5.5.1 量表評估40-47
- 5.5.1.1 朋輩輔導組、人際聚會組和空白組在大學生人際關系綜合診斷量表上得分的前測檢驗結果40-41
- 5.5.1.2 朋輩輔導組、人際聚會組和空白組在大學生人際關系綜合診斷量表上得分的后測檢驗結果41-42
- 5.5.1.3 朋輩輔導組、人際聚會組和空白組在大學生人際關系綜合診斷量表上得分的多重比較結果42-44
- 5.5.1.4 朋輩輔導組、人際聚會組和空白組在大學生人際關系綜合診斷量表上得分的前、后測結果比較44-47
- 5.5.2 質性評估47-52
- 5.5.2.1 單元回饋表分析47-48
- 5.5.2.2 團體總回饋表分析48-50
- 5.5.2.3 團體輔導過程記錄表分析50-52
- 5.6 討論52-54
- 5.7 結論54-55
- 6.總討論55-56
- 7.結論與展望56-58
- 7.1 研究結論56
- 7.2 研究不足與展望56-58
- 參考文獻58-62
- 附錄62-78
- 后記78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張冬梅;關于職業(yè)學校團體心理輔導的幾點思考[J];職教通訊;2004年12期
2 童三紅;團體心理輔導的分享技術[J];沙洋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5年05期
3 王瑋;李春暉;王欣;;團體心理輔導對大三學生職業(yè)生涯決策的影響研究[J];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2006年06期
4 丁正員;;考前焦慮團體心理輔導實踐及探討[J];時代文學(雙月版);2007年03期
5 袁小娜;;大學生職業(yè)生涯規(guī)劃的團體心理輔導方案設計[J];常州信息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8年02期
6 于曉溪;;試談大學生進行團體心理輔導的必要性[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2年08期
7 劉娜;;團體心理輔導在貧困大學生“心理脫貧”中的運用[J];職業(yè)時空;2012年06期
8 孫羽楓;;大學生團體心理輔導效能探析[J];學習月刊;2012年14期
9 吳芳;陳營;谷建松;;我國高校團體心理輔導的研究綜述[J];科技風;2012年13期
10 趙瓊;陳倩;馬敏娜;;淺談高校朋輩團體心理輔導[J];社會心理科學;2014年01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王瓊;;小學團體心理輔導的理論探索與實踐[A];中國心理衛(wèi)生協(xié)會青少年心理衛(wèi)生專業(yè)委員會第八屆全國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2年
2 朱育紅;;團體心理輔導課程終極目標的挑戰(zhàn)[A];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專業(yè)化研究——第八屆全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與心理咨詢學術交流會論文集[C];2004年
3 謝鋼;沈雪妹;周杏林;劉水華;李曉波;;淺析團體心理輔導中指導者角色功能的發(fā)揮[A];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專業(yè)化研究——第八屆全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與心理咨詢學術交流會論文集[C];2004年
4 鄧麗芳;;高校團體心理輔導的現(xiàn)狀與發(fā)展趨勢[A];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新進展——全國第十屆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與心理咨詢學術交流會論文集[C];2007年
5 倪偉;;團體心理輔導課程中的活動藝術[A];中國心理衛(wèi)生協(xié)會大學生心理咨詢專業(yè)委員會全國第七屆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與心理咨詢學術交流會暨專業(yè)委員會成立十周年紀念大會論文集[C];2001年
6 張麗霞;;積極心理治療與故事療法在貧困生團體心理輔導中的應用[A];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新進展——全國第十屆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與心理咨詢學術交流會論文集[C];2007年
7 唐育新;;上好團體心理輔導課的幾點妙法[A];首屆“健康杯”全國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研討暨頒獎大會論文集[C];2002年
8 肖一帆;;以節(jié)日為契機因勢利導——記一次初中團體心理輔導活動[A];首屆“健康杯”全國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研討暨頒獎大會論文集[C];2002年
9 張會平;史卉;;團體心理輔導對研究生心理健康的實效研究[A];北京市社會心理學會2006年學術年會論文摘要集[C];2006年
10 張潮;姜海;張蓉;王博韜;;團體心理輔導的過程分析[A];增強心理學服務社會的意識和功能——中國心理學會成立90周年紀念大會暨第十四屆全國心理學學術會議論文摘要集[C];2011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唐文俊 鄧衛(wèi)國;團體心理輔導走進適存校園[N];郴州日報;2005年
2 本報見習記者 陳立惠;團體心理輔導走進校園[N];廣西日報;2004年
3 記者 楊建偉邋通訊員 王燕青 許巖;“團體心理輔導”讓他們重揚心帆[N];檢察日報;2008年
4 ;拓寬矯治載體 提高教育質量[N];法制日報;2010年
5 本報記者 楊沫;開學第一課:玩游戲[N];太原日報;2010年
6 特約記者 楊秀勇;湖南總隊——構筑官兵心理服務體系[N];人民武警;2009年
7 記者 戚海燕;心理健康課太少了[N];北京日報;2000年
8 本報記者 潘玉嬌;豐縣:構建心理教育平臺 關注學生健康成長[N];江蘇教育報;2012年
9 記者 顧威;遼河油田用科學方法培育員工健康心態(tài)[N];工人日報;2012年
10 李德全邋本報記者 王晶;“治”心情 心晴工作室來幫忙[N];成都日報;2007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張愛寧;觀影療心[D];華東師范大學;2008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舒敏熠;高中生團體心理輔導方法初探[D];華中師范大學;2002年
2 陳少佳;大學生自我對話現(xiàn)狀及團體心理輔導的干預研究[D];蘇州大學;2013年
3 張月;團體心理輔導對小學兒童害羞心理的干預研究[D];沈陽師范大學;2013年
4 井瀟瀟;妊娠特有焦慮的狀況及干預研究[D];云南師范大學;2015年
5 鄧宇;流動兒童身份認同現(xiàn)狀及干預研究[D];云南師范大學;2015年
6 王友良;《初三學生考試心理正能量團體心理輔導手冊》的編制和應用研究[D];云南師范大學;2015年
7 李春生;大學生手機依賴與孤獨感及感覺尋求的關系研究[D];蘇州大學;2015年
8 王曉婷;團體心理輔導對小學生學業(yè)拖延現(xiàn)象的干預研究[D];沈陽師范大學;2014年
9 郭蒙;小學生孤獨感調查分析及團體心理輔導干預研究[D];內蒙古師范大學;2015年
10 湯靜;高中生領導力團體心理輔導的探索與思考[D];華中師范大學;2015年
,本文編號:80078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xuekejiaoyulunwen/8007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