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步互動課堂教學模式建構及實踐研究
發(fā)布時間:2017-08-20 20:44
本文關鍵詞:同步互動課堂教學模式建構及實踐研究
【摘要】:利用教育信息化手段保障農村教學點的教學質量是促進基礎教育均衡發(fā)展重要方式,同步互動課堂是解決農村教學點師資問題和縮小城鄉(xiāng)差距的有效途徑。本文以維果斯基的社會建構主義理論與哈里斯的群體社會化發(fā)展理論為指導結合同步互動課堂的特點建構了同步互動課堂教學模式,并闡釋各要素之間的關系。將此模式應用于咸安區(qū)中心校連線教學點的同步互動課堂,以咸安區(qū)外國語實驗小學連線劉祠教學點和蘇家坊教學點同步互動課堂及課堂師生作為研究對象,結合具體的課堂案例和教師訪談從教學設計和教學過程的層面分析同步互動課堂教學模式的實踐過程和實踐效果及存在的問題,再以訪談的形式調查參與到同步互動課堂的師生情感態(tài)度。最后,基于咸安區(qū)同步互動課堂的應用現(xiàn)狀和實踐研究結果提出實施策略。根據(jù)以上思路,本論文通過以下五個章節(jié)開展研究:第一章:緒論。闡明本篇論文的研究背景,研究意義,國內外研究現(xiàn)狀以及研究思路與方法。第二章:同步互動課堂教學模式的建構。敘述同步互動課堂的概念和特點,對維果斯基的社會建構主義理論和哈里斯的群體社會化發(fā)展理論進行闡述,并在該理論指導下對同步互動課堂的定位和性質進行解讀,最后建構同步互動課堂教學模式,并就其要素及其相互間的關系進行分析。第三章:同步互動課堂教學實踐結果與分析。以咸安區(qū)外國語實驗小學連線劉祠教學點和蘇家坊教學點同步互動課堂及課堂師生作為研究對象,結合具體的課堂案例和教師訪談從教學設計和教學過程的層面分析同步互動課堂教學模式的實踐過程和實踐效果及存在的問題。教學設計實踐研究主要包括同步互動課堂網(wǎng)絡集體備課調查研究和教學設計的主要內容闡釋,教學過程實踐研究主要包括同步互動課堂教學過程的基本結構分析和互動質量分析。最后,以訪談的形式調查參與到同步互動課堂的師生情感態(tài)度。第四章:同步互動課堂教學模式實施策略分析。簡述咸安區(qū)同步互動課堂的應用現(xiàn)狀,依據(jù)相關理論和實踐研究提出有效地實施策略。第五章:總結與展望。對整個研究過程進行回顧明確不足之處,提出進一步需要進行的工作。
【關鍵詞】:同步互動課堂 教學點 教學模式 教學設計
【學位授予單位】:華中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5
【分類號】:G434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彭益民;;構建農村公共文化服務評估指標體系的探討[J];武陵學刊;2015年05期
2 謝林W,
本文編號:70881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xuekejiaoyulunwen/7088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