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術(shù)與高中生物課堂教學相融合的實施策略研究
本文關(guān)鍵詞:信息技術(shù)與高中生物課堂教學相融合的實施策略研究
更多相關(guān)文章: 信息技術(shù) 高中生物課堂教學 融合 實施策略
【摘要】:作為一種新型的教學模式,信息技術(shù)與高中生物課堂教學相融合是基于課程整合理念而建立的,目的在于讓學生能夠養(yǎng)成對信息進行獲取、分析、加工以及利用等能力,促使其信息素質(zhì)得以全面提升,使其在解決生物問題時思路更靈活,激發(fā)其創(chuàng)新精神,提升其實踐能力,以充分發(fā)揮信息技術(shù)在推動教育變革方面的重要作用。本文首先對信息技術(shù)與高中生物課程相融合的背景、理論基礎和研究過程進行了論述,然后探討了課程融合的意義以及其在高中生物課堂教學中的實施策略。以建構(gòu)主義等理論為依據(jù)對課程融合的優(yōu)勢進行了分析,構(gòu)建新型教學模式,著重研究了重點高中生物課堂的教學實踐活動,并據(jù)此進行針對性的實驗研究。從實驗研究結(jié)果可以看出,信息技術(shù)與高中生物課堂教學融合能顯著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信息技術(shù)操作能力以及課堂教學效率。但是,二者融合也有許多問題有待解決,例如信息基礎設施建設滯后,數(shù)字化教學資源相對缺乏,融合方式途徑有待完善等。本文最后對課堂教學“融合’’的實施進行了反思,就如何實現(xiàn)生物課堂教學效果的根本性提升,給出了相應的建議,主要包括更新和強化教師的教育理念,提升其信息素養(yǎng)和融合能力,重新定位師生角色,加強“融合”的保障性管理,實施保障融合的評價策略等,希望能為今后“融合"的相關(guān)研究做出一定的貢獻。
【關(guān)鍵詞】:信息技術(shù) 高中生物課堂教學 融合 實施策略
【學位授予單位】:天津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5
【分類號】:G633.91;G434
【目錄】:
- 摘要5-6
- Abstract6-8
- 1. 問題的提出8-10
- 1.1 選題背景8
- 1.2 課題研究的目的及意義8-10
- 2. 課題研究的核心概念、理論基礎及國內(nèi)外發(fā)展概況10-14
- 2.1 核心概念界定10-11
- 2.2 課題研究的理論基礎11-12
- 2.3 國內(nèi)外關(guān)于信息技術(shù)與課程融合的現(xiàn)狀12-14
- 3. 創(chuàng)建理想的課堂教學環(huán)境14-24
- 3.1 理想教學環(huán)境的五種類型14-15
- 3.2 信息技術(shù)在生物教學中的實施策略15-24
- 4. 信息技術(shù)與高中生物課堂教學相融合的實驗研究24-27
- 4.1 研究思路24-25
- 4.2 實驗目的25
- 4.3 實驗方法25
- 4.4 實驗過程25-27
- 5. 實驗結(jié)果及分析27-29
- 5.1 實驗結(jié)果27-28
- 5.2 結(jié)論及結(jié)果分析28-29
- 6. 反思29-31
- 6.1 研究中發(fā)現(xiàn)的問題29-30
- 6.2 本研究的局限30-31
- 參考文獻31-33
- 附錄33-50
- 附錄一:高中生信息技術(shù)能力的調(diào)查問卷33-35
- 附錄二:102中學2014—15學年上學期高二生物試卷35-40
- 附錄三:102中學2014—15學年下學期高二生物試卷40-48
- 附錄四:部分訪談實錄48-50
- 致謝50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嚴文剛;淺談生物課堂教學的兩個基本問題[J];湖南教育學院學報;2000年S2期
2 黃卓瑤,黃紹丕;談生物課堂教學中知識的建構(gòu)[J];廣西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0年S3期
3 李麗萍;中師生物課堂教學優(yōu)化初探[J];廣西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0年S3期
4 黃韻梅;淺談生物課堂教學的語言形象化[J];廣西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0年S3期
5 陳加英;生物課堂教學中心理因素的調(diào)動[J];內(nèi)蒙古教育學院學報;2000年03期
6 陳月芬;深化改革生物課堂教學全面提高學生素質(zhì)[J];黔東南民族師專學報;2000年06期
7 尉淑珍;生物課堂教學中的“引導——探索——交流——總結(jié)”法[J];運城高等�?茖W校學報;2000年03期
8 聶德敏;生物課堂教學模式初探[J];武漢教育學院學報;2001年S1期
9 秦自民;;改革生物課堂教學內(nèi)容之我見[J];科學教育;2001年04期
10 鹿峰;淺談生物課堂教學的調(diào)控藝術(shù)[J];教學與管理;2001年01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賈立民;;且行且思——我在生物課堂教學中的一點所做所想[A];江蘇省教育學會2006年年會論文集(理科專輯)[C];2006年
2 程云淵;王維芳;;提高生物課堂教學效率策略初探[A];基礎教育理論研究成果薈萃(上卷一)[C];2005年
3 徐燕華;;將心理教育滲透到中學生物課堂教學中[A];中國教育學會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課題中期研究報告論文集[C];2004年
4 肖俊華;;對新理念下生物課堂教學的認識與體會[A];經(jīng)濟生活——2012商會經(jīng)濟研討會論文集(下)[C];2012年
5 張曉萍;;多媒體CAI對生物課堂教學的影響[A];基礎教育理論研究成果薈萃(上卷一)[C];2005年
6 趙虹;;讓生物課堂“生活化”[A];中華教育理論與實踐科研論文成果選編(第六卷)[C];2013年
7 麥力艷木·司迪克;;如何實現(xiàn)生物課堂教學的高效率[A];中華教育理論與實踐科研論文成果選編(第4卷)[C];2010年
8 孔小美;;提有所思,問有所得——生物課堂教學中“問”的藝術(shù)[A];校園文學編輯部寫作教學年會論文集[C];2007年
9 姬曉芳;;生物課堂教學中問題設計的探究[A];江蘇省教育學會2006年年會論文集(理科專輯)[C];2006年
10 黃志全;;初中生物課堂教學中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A];2014年全國教育工作會議論文集[C];2014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湛江開發(fā)區(qū)東山中學 鄭文娟;初中生物課堂教學中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N];湛江日報;2013年
2 肖紹明;生物課堂教學應以學生的能力發(fā)展為目標[N];喀什日報(漢);2007年
3 山西隰縣第三中學 王雅貞;如何實現(xiàn)生物課堂教學的高效率[N];中國貿(mào)易報;2008年
4 會寧縣第一中學 楊宗明;談生物課堂教學效率[N];甘肅日報;2010年
5 河南省夏邑三中 劉碧茹;如何提高生物課堂教學效率[N];中國信息報;2011年
6 貴州凱里經(jīng)濟開發(fā)區(qū)鴨塘中學 滕照香;如何在生物課堂教學中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N];貴州民族報;2014年
7 天水市秦州區(qū)平南中學 羅明夷;高中生物課堂教學[N];甘肅日報;2009年
8 鹽城市文峰中學 王麗華;信息技術(shù)在生物課堂教學中的運用[N];江蘇教育報;2011年
9 李懷明;對生物課堂教學中分組討論誤區(qū)的剖析[N];周口日報;2009年
10 山東定陶縣第二中學 宋現(xiàn)梅;提高生物課堂教學效率的幾點體會[N];學知報;2011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洪園園;新課程標準下的生物課堂教學研究[D];河南大學;2015年
2 梁詩云;“獨思·共議·導撥”教學模式在高中生物課堂教學中的實踐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5年
3 董艷麗;提高初中生物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策略研究[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6年
4 馬瑾;信息技術(shù)與高中生物課堂教學相融合的實施策略研究[D];天津師范大學;2015年
5 周密;人本主義教學理論指導下二十中初中生物課堂教學實踐的研究[D];四川師范大學;2010年
6 秦秀麗;生物課堂教學引導學生探究性學習的實踐與探索[D];東北師范大學;2004年
7 陶銅筑;在生物課堂教學中進行研究性學習的探索[D];華東師范大學;2003年
8 倪佳;生物課堂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環(huán)境行為方法的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04年
9 孫文霞;引導自主式高中生物課堂教學模式的探索與實踐[D];上海師范大學;2007年
10 盛曹穎;遺忘理論在高中生物課堂教學中的應用探索[D];蘇州大學;2013年
,本文編號:66410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xuekejiaoyulunwen/6641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