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室攝像頭的注視現(xiàn)象研究——以薩特的他者理論為視角
本文關鍵詞:教室攝像頭的注視現(xiàn)象研究——以薩特的他者理論為視角
【摘要】:攝像頭誕生于上世紀90年代初,隨后被應用到諸多領域。到了本世紀初,攝像頭作為一項重要的教育技術手段,開始被安裝到國內(nèi)一些學校的教室內(nèi)。攝像頭能錄像和錄音,并能將資料存儲起來以備調(diào)用。在課堂上,師生被攝像頭注視著,師生也注視著攝像頭,在注視與被注視中師生發(fā)生了哪些變化?以薩特的他者理論看來,攝像頭將師生對象化了,師生成了以攝像頭為中心的工具復合體的一部分,其主體完整性和時空感遭到了破壞;另一方面,師生注視著攝像頭,也能將攝像頭對象化,逆轉先前的關系,不僅以表演性來應對主體完整性的缺失,而且借助歷史感掌控監(jiān)控資料的解釋權,以應對時空感的變化。
【作者單位】: 北京師范大學教育學部;
【關鍵詞】: 攝像頭 他者 注視 課堂 教育技術
【分類號】:G434
【正文快照】: 在柏拉圖的洞穴隱喻中,洞穴外的光代表著真理,正是通過“注視”才發(fā)現(xiàn)了它[1]。列維納斯認為,“光”既是事物得以被看見的前提,同時又是我們能夠看見事物的先在的界域[2]!罢胬碇狻、“理念之光”、“理智之光”,一直照亮著后人的哲學和教育之路!肮狻彼爸,就是人們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6條
1 李政濤;;為人的生命成長而設計和發(fā)展教育技術——兼論教育技術學的邏輯起點[J];電化教育研究;2006年12期
2 李祺;李春鵬;;談以人為本的教育技術理念[J];電化教育研究;2007年09期
3 任伯江;;教育·傳意·技術的整合:人為本教與學的反思[J];電化教育研究;2009年11期
4 桑新民;技術—教育—人的發(fā)展(上)——現(xiàn)代教育技術學的哲學基礎初探[J];電化教育研究;1999年02期
5 何克抗;;中國特色教育技術理論的形成與發(fā)展[J];北京大學教育評論;2013年03期
6 朱剛;“他人”在“注視"中的到場——薩特“他人”觀述評[J];沙洋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2年02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李占偉;;“反復”的美學意蘊初探[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10年03期
2 吳兵;王清;陶禮平;;教育的技術化與以人為本的教育——也談以人為本的教育技術理念[J];安徽電氣工程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8年03期
3 宣慶坤;論加繆的荒謬生存哲學[J];安徽大學學報;2005年05期
4 曾裕華;;論古希臘哲學研究方向的轉變[J];安徽大學學報;2006年05期
5 李孟國;;海德格爾的“倫理”論題與存在之真理[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年03期
6 宣慶坤;竭盡此生就是幸!涌姟毒滞馊恕返恼軐W解讀[J];安徽教育學院學報;2005年05期
7 韓小龍;程金城;;顛覆與建構——魯迅與加繆悲劇觀比較研究[J];安徽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6年04期
8 王小琴;;音樂倫理學論綱[J];安徽農(nóng)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05期
9 李成玉;;符號中的藝術——簡析卡西爾《人論》中的藝術觀[J];安徽農(nóng)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04期
10 吳格非;薩特與中國新時期小說對人的“存在”的探詢[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4年03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彭彥錄;;論君特·格拉斯小說中的反烏托邦情結[A];黑龍江省文學學會2011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1年
2 翁琿琿;;莫里森筆下弱小黑人女性的叛逆聲音[A];語言與文化研究(第五輯)[C];2010年
3 李旭;;和諧中的自由——從《中庸》和《樂記》引發(fā)的政治哲學思考[A];全國社會科學院系統(tǒng)鄧小平理論研究中心第十屆年會暨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4 李樹榕;;草原文化核心理念與“草原歌曲”[A];論草原文化(第五輯)[C];2008年
5 萬勁波;;弘揚綠色奧運精神與共建生態(tài)文明秩序[A];第六期中國現(xiàn)代化研究論壇論文集[C];2008年
6 朱晟利;;再談以人為本的教育[A];和諧共生:2007年全國博士生(教育類)學術論壇論文集[C];2007年
7 汪偉全;;公共理性芻議[A];中國行政管理學會2008年哲學年會論文集[C];2008年
8 劉東建;;解構、整合與重建——大眾傳媒時代的公民教育[A];21世紀中國公民教育的機遇與挑戰(zhàn)——兩岸四地公民教育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9 張俊;;公私利益選擇與公共品供給動態(tài)有效性:經(jīng)濟思想史的視角[A];中華外國經(jīng)濟學說研究會第19次年會暨外國經(jīng)濟學說與國內(nèi)外經(jīng)濟發(fā)展新格局(會議文集)[C];2011年
10 廖和平;;馬克思主義自由觀淺析——兼論社會主義自由建設[A];“當代世界社會主義的理論與實踐——民族、民生、民主”中國科學社會主義學會當代世界社會主義專業(yè)委員會2012年會及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12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趙一強;知識社會價值的道德分析[D];蘇州大學;2010年
2 顧遠飛;市場化環(huán)境下的大學運行邏輯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0年
3 張映芹;制度理性與福利公正[D];陜西師范大學;2010年
4 孫經(jīng)國;從理想性政治哲學到現(xiàn)實性政治哲學[D];南開大學;2010年
5 金道銘;行政權力的制約和監(jiān)督研究[D];武漢理工大學;2010年
6 陳建新;李漁造物思想研究[D];武漢理工大學;2010年
7 詹曉陽;基層政府面向信息弱勢群體的公共服務研究[D];武漢大學;2010年
8 陳莉莎;王爾德人文主義思想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0年
9 雷冬玉;基礎教育課程改革預期目標的偏離與調(diào)控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0年
10 李雁;新時期文學中的烏托邦精神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1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宋金剛;農(nóng)村微型企業(yè)創(chuàng)業(yè):創(chuàng)業(yè)者信息能力與創(chuàng)業(yè)績效[D];華中農(nóng)業(yè)大學;2010年
2 劉躍華;對人與社會的批判與拷問[D];河北大學;2007年
3 羅珍資;基于生態(tài)學的大學生自主管理研究[D];廣西師范學院;2010年
4 鄭艷艷;社會進步標準的當代闡釋[D];大連理工大學;2010年
5 韓會平;《米德爾馬契》中喬治·艾略特女性倫理探析[D];長沙理工大學;2010年
6 萬波;科學發(fā)展的道德思考[D];湘潭大學;2010年
7 彭震;“中國威脅論”——影響與對策[D];湘潭大學;2010年
8 陳達;毛澤東民主思想研究[D];湘潭大學;2010年
9 羅茜;黑暗中的希望之光[D];湘潭大學;2010年
10 胡會娟;死亡之思[D];江西師范大學;2010年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陳麗;遠程學習的教學交互模型和教學交互層次塔[J];中國遠程教育;2004年05期
2 張德明;;與改革同行:上海電視大學30年實踐探索和未來發(fā)展[J];中國遠程教育;2009年03期
3 李秉德;“教學設計”與教學論[J];電化教育研究;2000年10期
4 何克抗;也論教學設計與教學論——與李秉德先生商榷[J];電化教育研究;2001年04期
5 李龍;教育技術學科的定義體系——一論教育技術學科的理論與實踐[J];電化教育研究;2003年09期
6 朱式慶;以耗散結構理論分析教育技術學的開放性[J];電化教育研究;2004年03期
7 馮秀琪;教育技術理論研究邏輯起點的思考[J];電化教育研究;2004年07期
8 葉海智,張旭華,宋新鵬;信息對稱環(huán)境下教師知識體系的耗散結構特征[J];電化教育研究;2005年02期
9 趙厚福,劉兆臻;教育技術的技術本質與定義[J];電化教育研究;2005年02期
10 南國農(nóng);;教育技術學科建設:中國道路[J];電化教育研究;2006年01期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劉勇秀;網(wǎng)絡時代教育技術面臨的機遇和挑戰(zhàn)[J];瓊州大學學報;2005年02期
2 周麗玲;;教育技術在音樂教學發(fā)展中的應用研究[J];軟件導刊;2007年10期
3 韓雷;;我們需要什么樣的數(shù)字化校園——記數(shù)字化校園在我校建設中的若干問題[J];新課程(教研);2010年06期
4 馬武,杜立梅;教育技術的“三整合”培訓模式[J];教育探索;2001年11期
5 楊秀娟;吳敏;;高校教師教育技術的“校本”培訓探索[J];繼續(xù)教育研究;2009年01期
6 張超;王雪燕;;教育技術的社會存在性[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1年09期
7 張海昆;;探究教育技術的理論與實踐[J];現(xiàn)代經(jīng)濟信息;2014年03期
8 余長江;;教育技術素質的培養(yǎng)與建構[J];文學教育(中);2012年03期
9 馮麗英;對高校電教人員工作的探討與思考[J];廣東職業(yè)技術師范學院學報;2002年04期
10 施蕾;;對高校學生電視臺發(fā)展的若干探討[J];蘭州教育學院學報;2012年09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張宏圖;;關于教育技術的哲學思考[A];教育技術應用與整合研究論文[C];2005年
,本文編號:57232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xuekejiaoyulunwen/5723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