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心理控制源與學校適應:應對方式的中介作用
本文關鍵詞:大學生心理控制源與學校適應:應對方式的中介作用
【摘要】:目的:探討應對方式在大學生心理控制源和學校適應間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問卷調查法,運用內控性、有勢力的他人及機遇量表(IPC)、簡易應對方式問卷和中國大學生學校適應問卷對523名大學生進行調查。結果:1大學生心理控制源、應對方式和學校適應三者間兩兩顯著相關。2積極應對在內控性與學校適應間有部分中介作用;消極應對在機遇與學校適應間有完全中介作用;消極應對在有勢力的他人與學校適應間有完全中介作用。結論:心理控制源和應對方式都是影響學校適應的重要因素,應對方式在心理控制源中起中介作用。
【作者單位】: 廣西大學教育學院;浙江財經大學工商管理學院;
【關鍵詞】: 心理控制源 應對方式 學校適應 中介作用
【基金】:中國博士后科學基金資助項目(項目號:2014T70044,2013M530543)
【分類號】:B844.2
【正文快照】: 學校適應是指學生運用自身調節(jié)系統(tǒng)做出一系列反應,使自己的心理和行為更加符合環(huán)境變化和自身發(fā)展的要求,達到一種自身與環(huán)境和諧、平衡的狀態(tài)[1]。一般學者認為學校適應是學生最為重要的適應形式之一,與心理健康有密切關系[2-4]。學校適應不良往往會產生自卑、孤獨等心理問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于曉波;;大學新生適應性與人格的研究[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07年05期
2 魏佳;;大學新生人格在心理應激和適應間的中介作用[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09年07期
3 李婷娜;顧昭明;;大學生學習適應現狀與個體控制感的關系研究[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11年03期
4 朱立巍;;大學生心理控制源的研究綜述[J];科教文匯(中旬刊);2012年06期
5 黃雨晴;劉璐;王一竹;高峰強;;心理控制源和大學生學校適應的關系——自尊的中介作用[J];西南農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2期
6 王曉麗;李贏;蔡太生;韓立軍;;武警新兵適應能力及其與社會支持和應對方式的關系[J];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2006年05期
7 譚千保;陳宇;;班級環(huán)境對初中生學校適應的影響[J];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2007年01期
8 洪冬美;;社會支持、心理控制源對大學生自我肯定的影響[J];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2007年06期
9 李紅;趙然;徐富明;李夏妍;;控制點在輔導員工作壓力應對策略和職業(yè)倦怠間的中介作用[J];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2009年02期
10 李西營;宋嫻嫻;郭春濤;;大學生社會支持、控制點及學習壓力與學習倦怠的關系研究[J];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2009年03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姚洪章;;農村生源大學新生學校適應性研究綜述[J];安徽農業(yè)科學;2010年25期
2 閆占聞;劉曉明;;黑龍江省大學生適應性現狀的研究[J];邊疆經濟與文化;2011年02期
3 郭玉安;邢建輝;;中國運動員臨場應激評價方式與應激應付方式的關系[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7年07期
4 鄭小虎;;農村籍大學生城市社會化問題分析[J];重慶科技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11期
5 周艷;尹華站;;進城農民工子女學習適應性現狀與培養(yǎng)[J];重慶科技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13期
6 畢有余;趙曉杰;;升學準備:促進中學生學校適應的重要途徑[J];東北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年02期
7 吳文峰;包文婷;;人格與大學新生學校適應:自我效能感的中介作用[J];當代教育理論與實踐;2012年02期
8 李媛;郭爽;;大學生自尊結構與應對方式的關系[J];電子科技大學學報(社科版);2010年02期
9 鄧勝柱;;大學新生學習倦怠探析[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09年12期
10 李會娟;;高職院校外省市學生適應問題研究[J];中國科教創(chuàng)新導刊;2012年19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4條
1 曹煜波;張凱;;不同體育鍛煉程度、鍛煉類型對中學生壓力應對方式影響的研究[A];第8屆全國運動心理學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06年
2 朱麗芬;李輝;方曉義;;大學生學校適應性狀況研究[A];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新進展——全國第十屆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與心理咨詢學術交流會論文集[C];2007年
3 周海霞;;大學生學校適應的研究述評[A];《網友世界》2014年第12期[C];2014年
4 周海霞;;大學生學校適應的研究述評[A];《網友世界》(2014)[C];2014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高麗;中小學生自我調節(jié)特點及對學校適應的影響[D];東北師范大學;2011年
2 張麗華;3-9歲兒童自尊結構、發(fā)展特點及其相關影響因素的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04年
3 胡志;我國籃球運動員比賽應對方式的理論與實證研究[D];西南大學;2006年
4 江琦;大中學生考試心理問題及考試績效研究[D];西南大學;2006年
5 劉啟剛;青少年情緒調節(jié):結構、影響因素及對學校適應的意義[D];吉林大學;2009年
6 曾曉強;大學生父母依戀及其對學校適應的影響[D];西南大學;2009年
7 許志紅;大學生人際困擾與應對策略的心理社會機制及認知干預[D];吉林大學;2010年
8 牛志培;青少年足球運動員的群體凝聚力:結構及訓練比賽滿意感的關系[D];北京體育大學;2012年
9 王克靜;中學生主觀幸福感的發(fā)展特點及影響因素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3年
10 張斌;兒童功能性軀體化癥狀的心理社會發(fā)生機制[D];南開大學;2013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郭遜;盲校中學生學校適應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2 陳偉珍;高中藝術生心理健康狀況及應對方式的相關研究[D];蘇州大學;2010年
3 胡曉琳;高職生社會支持、自尊與學習倦怠的關系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0年
4 丁瑋;培訓職業(yè)人士心理控制源、自我和諧與主觀幸福感的關系[D];華東師范大學;2010年
5 馬薛娟;我國聾人大學新生學校適應研究[D];天津理工大學;2010年
6 林潔;福州市碩士畢業(yè)生擇業(yè)焦慮及其相關因素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10年
7 王麗雙;大學生成人依戀與人際信任、人格特質的關系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10年
8 劉俊波;大學生心理彈性與心理控制源的關系研究[D];沈陽師范大學;2011年
9 李華英;流動初中生學校適應及其與社會支持、生活滿意度的關系[D];河南大學;2011年
10 董佳羽;工讀學校學生學校適應及其與社會支持、自我效能感的關系[D];河南大學;2011年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楊錚;盧玉波;萬崇華;寸英麗;李云峰;許傳志;張曉磬;;癌癥患者生命質量測定量表體系之大腸癌量表QLICP-CR的研制[J];癌癥;2008年01期
2 方懷勝;中小學生的學校適應及教師的指導[J];北京教育學院學報;2003年03期
3 教育部《大學生心理健康測評系統(tǒng)》課題組 ,梁寶勇,郝志紅;《中國大學生心理應激量表》的編制[J];心理與行為研究;2005年02期
4 教育部《大學生心理健康測評系統(tǒng)》課題組 ,王登峰;《中國大學生人格量表》的編制[J];心理與行為研究;2005年02期
5 教育部《大學生心理健康測評系統(tǒng)》課題組 ,方曉義,沃建中,藺秀云;《中國大學生適應量表》的編制[J];心理與行為研究;2005年02期
6 黃秋香;;兒童在未知方、有勢力的他人及內部三方面歸因特點的研究[J];常州工學院學報(社科版);2006年03期
7 王小景;;論大學生的心理彈性[J];太原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04期
8 曾乃卓;;大學生心理適應問題的探討[J];福建醫(yī)科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年02期
9 黃靜;;畢業(yè)大學生人格特征與心理健康水平的探索性研究及應對機制[J];法制與社會;2006年20期
10 楊艷玲;大學新生學習適應的問題與對策[J];國家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05年09期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條
1 陳建文;青少年社會適應的理論與實證研究:結構、機制與功能[D];西南師范大學;2001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8條
1 張敏;兒童欺負行為與父母教養(yǎng)方式、個性特征和人際關系因素的關系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03年
2 盧謝峰;大學生適應性量表的編制與標準化[D];華中師范大學;2003年
3 王亞男;大學生主觀幸福感與心理控制源的相關研究[D];吉林大學;2004年
4 史玉軍;社會支持對貧困大學生心理健康的作用機制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5年
5 董增云;大學生人格特征、社會支持與學校適應的關系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07年
6 王家鶴;男性服刑人員的控制感與控制策略的研究及干預[D];上海師范大學;2007年
7 朱慧敏;大學新生適應不良的控制干預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08年
8 曹姬娜;大學生心理控制源與自我反省的關系研究[D];重慶大學;2010年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鐘慧,李鳴;大學生的心理控制源、社交能力及其與情緒的關系[J];上海精神醫(yī)學;2004年01期
2 郝振;崔麗娟;;自尊和心理控制源對留守兒童社會適應的影響研究[J];心理科學;2007年05期
3 鄒玲;甘怡群;;青少年心理控制源與抑郁:窮思竭慮的中介作用[J];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2007年05期
4 羅嵐;陳尚恒;;大學特困生心理控制源分析[J];保健醫(yī)學研究與實踐;2007年04期
5 桑文華;秦新紅;于雪竹;劉建叢;楊老虎;;心理控制源及相關因素對高考學生家長焦慮的影響[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08年02期
6 李萬虎;;不同性別體育專業(yè)學生專業(yè)成績和個性特征與心理控制源傾向的關系及比較研究[J];浙江體育科學;2008年04期
7 王魯慧;崔國生;;醫(yī)學生主觀幸福感與自尊及心理控制源關系[J];中國公共衛(wèi)生;2008年09期
8 王仲星;王欣星;張涵;周偉;;信任、心理控制源對醫(yī)學生主觀幸福感的影響[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09年02期
9 莫書亮;沈蔡嫻;周宗奎;;大學生主觀幸福感與心理控制源和應對方式的關系[J];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2009年03期
10 周向欣;;大學生學業(yè)心理控制源與焦慮的相關研究[J];中國成人教育;2009年23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王敬群;陳秀蘭;;反事實思維與自尊、內外心理控制源的關系研究[A];二十年“心”之探索——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理論與方法研究[C];2010年
2 郭慶科;;心理控制源與人格特征及心理健康的相關研究[A];第八屆全國心理學學術會議文摘選集[C];1997年
3 王鋼;;三~五年級小學生心理控制源的特點研究[A];第十屆全國心理學學術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5年
4 梁熙;劉愫;湯沛;;大學生心理控制源與生活習慣的相關研究[A];第十一屆全國心理學學術會議論文摘要集[C];2007年
5 付思云;丁聰芬;周平艷;;小學兒童心理控制源與孤獨感相關研究[A];第十一屆全國心理學學術會議論文摘要集[C];2007年
6 江熔霞;許建麗;;心理控制源對海洛因戒斷者心理渴求的影響[A];第十五屆全國心理學學術會議論文摘要集[C];2012年
7 劉玲;郝玉芳;李麗萍;劉曉虹;;護生心理控制源與其職業(yè)認同的相關研究[A];第十二屆全國心理學學術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9年
8 王鋼;;師范大學生網絡成癮與心理控制源關系研究[A];中國社會心理學會2006年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9 謝東;陳仲庚;;A型被試作業(yè)特點及其與心理控制源傾向的關系[A];全國第七屆心理學學術會議文摘選集[C];1993年
10 劉麗;;子女教育心理控制源與中學生應對方式的關系研究[A];經濟策論(上)[C];2011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據庫 前1條
1 ;他們成了自身超強能力的奴隸[N];上海證券報;2007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王亞男;大學生主觀幸福感與心理控制源的相關研究[D];吉林大學;2004年
2 石瑛;漢藏中學教師職業(yè)倦怠與心理控制源關系的跨文化研究[D];四川師范大學;2008年
3 許德鎮(zhèn);上海市碩士研究生多維度心理控制源、主觀幸福感與應對方式的相關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10年
4 賴月月;自尊、心理控制源對高中留守學生學業(yè)成績的影響研究[D];贛南師范學院;2010年
5 康茜;中學生自尊、心理控制源及主觀幸福感關系的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6年
6 婁霞;大學生心理控制源、休閑動機和無聊感的關系研究[D];西南大學;2012年
7 劉賢偉;價值觀、新生態(tài)范式以及環(huán)境心理控制源對親環(huán)境行為的影響[D];北京林業(yè)大學;2012年
8 石恒;高中生自我妨礙的特點及其與心理控制源的關系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2年
9 李曼;音樂專業(yè)大學生心理控制源、人際關系與主觀幸福感的關系[D];遼寧師范大學;2011年
10 趙書;心理控制源、組織嵌入和非工作上網行為的關系研究[D];西南大學;2013年
,本文編號:55000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xuekejiaoyulunwen/5500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