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碎片化學習:語義圖示與深度學習
本文關鍵詞:超越碎片化學習:語義圖示與深度學習,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泛在技術的普及使得信息的獲取更加便捷,與之伴隨地是信息消費中的碎片化、多任務和淺層讀圖的現象。針對這一問題,該文依托于"語義圖示"所開展的研究,提出一個有助于提高學習深度的方案——語義圖示工具模型。作為一種幫助學習者達到深層學習的工具,語義圖示工具的設計超越碎片化的知識獲取方式,為學習者提供系統而全面的學習支持。該文首先追溯機器學習和教育領域中深度學習的發(fā)展;接著在語義圖示工具的設計中,借助人工智能技術,設計專家系統作為后臺支持,以實現可視化語義建模、語義推薦以及動態(tài)模擬的核心功能,這些功能旨在通過語義圖示幫助學習者做出決策、解決問題,以超越碎片化的信息獲取方式;最后,該文以案例的方式呈現語義圖示工具中的幾個核心功能,以示例如何通過可視化的語義圖示超越碎片化的語義獲取。
【作者單位】: 華東師范大學教育信息技術學系;
【關鍵詞】: 碎片化 語義圖示 深度學習 機器學習
【分類號】:G434
【正文快照】: 一、背景及問題的提出信息技術的飛速發(fā)展及其在社會生活中的普及,除了給公眾帶來更多的信息選擇和信息消費方式之外,同時帶來的,是信息獲取和信息消費的“碎片化”——泛在技術所帶來的副產品。一些調查顯示,近7成用戶每天通過手機訪問互聯網[1],平均每天會查看自己的移動設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魯子問;;學習方案:提升學習成效的有效途徑[J];中國教師;2009年08期
2 程介明;;教育等于學習嗎[J];上海教育;2010年01期
3 金銳;;“翻轉課堂”的學習啟示[J];現代教學;2013年06期
4 劉云生;關注教師學習[J];遼寧教育;2003年Z1期
5 林陽;;網絡環(huán)境中學習者的新特征[J];中國電化教育;2001年11期
6 易凌云,王穎;網絡學習中學習者自我交互的研究[J];現代遠距離教育;2004年01期
7 ;深入理解混合型學習[J];中國遠程教育;2004年12期
8 陳曉燕;張艮山;范亞斌;;網絡學習社區(qū)中教師的任務探析[J];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2008年Z1期
9 葉平;研究性學習的資源建設[J];教育理論與實踐;2002年09期
10 顧小清;顧鳳佳;;微型學習策略:設計移動學習[J];中國電化教育;2008年03期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據庫 前5條
1 本報實習記者 吳瓊;給學習“體檢” 開個性“藥方”[N];大眾科技報;2009年
2 丁念金 上海師范大學教育學院;教師應指導學生進行個性化學習[N];中國教育報;2013年
3 張卓玉;學習:從“碎片化”到“整體化”(上)[N];中國教師報;2012年
4 江西南豐縣教研室 羅春英;新課程呼喚有效的合作學習[N];學知報;2010年
5 本報記者 劉愛妮;“一對一”漸成課外補習主流[N];四川日報;2010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3條
1 馬憲春;學習技術系統設計[D];華東師范大學;2004年
2 孟慶軍;網絡學習代價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7年
3 鄭太年;學校學習中知識意義的缺失與回復[D];華東師范大學;2004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李斌;網絡環(huán)境下研究性學習的研究與實踐[D];華中師范大學;2005年
2 程姍姍;基于BLOG的學習策略研究[D];江西師范大學;2007年
3 張旭東;開放式個性化網絡教育學習流程設計研究[D];山東大學;2011年
4 李望秀;高校教學中的移動學習[D];湖南師范大學;2008年
5 樊心月;移動學習內容設計與評估規(guī)范研究[D];北京交通大學;2007年
6 蔡明星;論探究學習[D];福建師范大學;2004年
7 周繼文;表現性學習理論研究及其實踐探索[D];揚州大學;2011年
8 侯穎;校園學習風格與職場學習風格結構維度比較研究[D];暨南大學;2009年
9 孟玲玲;基于網絡的個性化學習平臺的設計與開發(fā)研究[D];江西師范大學;2004年
10 焦小英;網絡學習動力及其教育設計研究[D];西南大學;2008年
本文關鍵詞:超越碎片化學習:語義圖示與深度學習,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50155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xuekejiaoyulunwen/5015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