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科學視野中的教學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1-07-08 19:14
近一個世紀以來,特別是二十世紀九十年代,腦科學對人腦的研究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教育——以培養(yǎng)人為直接目標的活動,與人腦息息相關,卻對腦科學的研究成果應用較少。在大力推進素質教育和深入開展教育改革的今天,非常有必要關注和應用腦科學的研究成果,為教育的發(fā)展提供新的思維方式和理論依據。腦科學對學習的腦區(qū)域、腦機制、學習原則研究所取得的進展,為重新定位教學、重新思考教學的作用提供了理論支撐。鑒于此,腦科學也對教學實踐提供了新的建議和要求。 本文以腦科學對學習的研究作為研究的理論依據,亦即從腦科學的視角審視教學。本文分四部分進行論述,第一部分,概要地介紹了腦科學的基本情況;第二部分,介紹腦科學對學習的研究;第三部分,論證了腦科學步入我國教學領域的必要性,理由一方面是腦科學對教學的意義,主要體現在對教學改革提供新視角和對教學實踐的佐證和反思;另一方面是從腦科學視角審視教學,賦予教學以新的意義和內涵;第四部分,嘗試性地論述了腦科學視野中的教學實踐,即建立在腦科學基礎上的教學實踐。通過這四個部分的論述,目的是通過把腦科學對人學習方面的研究引入教學,使教學建立在腦科學基礎之上,構建符合人腦活動規(guī)...
【文章來源】:上海師范大學上海市
【文章頁數】:54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前言: 腦科學步入教育領域
一、 腦科學研究概況
(一) 人類對自身腦的探索
(二) 腦科學的界定
(三) 腦科學的研究范圍和研究技術
二、 學習的腦研究
(一) 大腦的可塑性是學習的前提
(二) 腦科學的學習研究
三、 腦科學步入教學研究領域的必要性
(一) 腦科學研究對教學的意義
1 、 佐證已有教學理論和教學實踐
2 、 為教學改革和實踐提供新視角
(二) 腦科學視野中的教學
1 、 教學的基礎是大腦學習規(guī)律
2 、 教學是調動大腦學習能力的過程
3 、 教學是為大腦創(chuàng)設豐富學習環(huán)境的過程
4 、 教學是發(fā)揮人的“整體”功能過程
5 、 教學是幫助學習者構建圖式的過程
四、 以腦科學為基礎的教學實踐
(一) 教師的腦科學素養(yǎng)是教學成功的重要因素
(二) 創(chuàng)設豐富、適宜的學習環(huán)境
1 、 調動學習者的多種感官
2 、 讓教學的物理環(huán)境“活”起來
3 、 營造輕松的氛圍,放松學習者的警覺
(三) 開展主題教學,培養(yǎng)和發(fā)展學習者構建圖式的能力
1 、 確定主題
2 、 實施主題教學
結語
主要參考文獻
后記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建構主義視野中的教學過程[J]. 張生春,蔡丹英. 河北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 2003(03)
[2]我國當代教學觀的反思與重建[J]. 王敏. 課程.教材.教法. 2003(05)
[3]課堂教學對話的改革與實踐[J]. 盧廣華,何放予. 上海教育科研. 2003(05)
[4]新課程與教學價值觀的重建[J]. 辛繼湘. 課程.教材.教法. 2003(04)
[5]建構主義課堂解讀[J]. 劉書鋒,劉學惠,郝靖. 全球教育展望. 2003(03)
[6]論交往教學的要素[J]. 田漢族. 河北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 2003(01)
[7]關于“我國中小學教育改革狀態(tài)”的調查研究報告[J]. 何敏,葉瀾. 華東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 2002(03)
[8]我的教育觀[J]. 呂型偉. 教育發(fā)展研究. 2002(Z1)
[9]論教學論的實踐轉向[J]. 郭曉明. 南京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2(02)
[10]腦科學和素質教育芻議[J]. 楊雄里. 教育理論與實踐. 2002(02)
本文編號:3272169
【文章來源】:上海師范大學上海市
【文章頁數】:54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前言: 腦科學步入教育領域
一、 腦科學研究概況
(一) 人類對自身腦的探索
(二) 腦科學的界定
(三) 腦科學的研究范圍和研究技術
二、 學習的腦研究
(一) 大腦的可塑性是學習的前提
(二) 腦科學的學習研究
三、 腦科學步入教學研究領域的必要性
(一) 腦科學研究對教學的意義
1 、 佐證已有教學理論和教學實踐
2 、 為教學改革和實踐提供新視角
(二) 腦科學視野中的教學
1 、 教學的基礎是大腦學習規(guī)律
2 、 教學是調動大腦學習能力的過程
3 、 教學是為大腦創(chuàng)設豐富學習環(huán)境的過程
4 、 教學是發(fā)揮人的“整體”功能過程
5 、 教學是幫助學習者構建圖式的過程
四、 以腦科學為基礎的教學實踐
(一) 教師的腦科學素養(yǎng)是教學成功的重要因素
(二) 創(chuàng)設豐富、適宜的學習環(huán)境
1 、 調動學習者的多種感官
2 、 讓教學的物理環(huán)境“活”起來
3 、 營造輕松的氛圍,放松學習者的警覺
(三) 開展主題教學,培養(yǎng)和發(fā)展學習者構建圖式的能力
1 、 確定主題
2 、 實施主題教學
結語
主要參考文獻
后記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建構主義視野中的教學過程[J]. 張生春,蔡丹英. 河北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 2003(03)
[2]我國當代教學觀的反思與重建[J]. 王敏. 課程.教材.教法. 2003(05)
[3]課堂教學對話的改革與實踐[J]. 盧廣華,何放予. 上海教育科研. 2003(05)
[4]新課程與教學價值觀的重建[J]. 辛繼湘. 課程.教材.教法. 2003(04)
[5]建構主義課堂解讀[J]. 劉書鋒,劉學惠,郝靖. 全球教育展望. 2003(03)
[6]論交往教學的要素[J]. 田漢族. 河北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 2003(01)
[7]關于“我國中小學教育改革狀態(tài)”的調查研究報告[J]. 何敏,葉瀾. 華東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 2002(03)
[8]我的教育觀[J]. 呂型偉. 教育發(fā)展研究. 2002(Z1)
[9]論教學論的實踐轉向[J]. 郭曉明. 南京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2(02)
[10]腦科學和素質教育芻議[J]. 楊雄里. 教育理論與實踐. 2002(02)
本文編號:327216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xuekejiaoyulunwen/32721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