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論網絡教育與教師角色轉換
【學位單位】:江西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年份】:2005
【中圖分類】:G434
【文章目錄】:
前言
第1章 本研究的意義與背景
1.1 現代科技、經濟、社會發(fā)展的趨勢
1.2 現代人才變化的態(tài)勢
1.3 信息時代教育發(fā)展的走勢
1.3.1 開放教育
1.3.2 創(chuàng)新教育
1.3.3 交互教育
1.3.4 終身教育
1.4 教師角色轉換是現代教育發(fā)展的必然要求
1.5 教師角色轉換的研究也是豐富和發(fā)展教師角色理論的需要
第2章 文獻分析
2.1 從當代知識的狀況出發(fā)論教師角色的轉換
2.2 從新課程改革與實踐的角度探討教師角色的定位和變遷
2.3 在不同教學觀及具體教學過程的轉變中尋求教師角色的變遷
2.4 從知識社會和知識經濟等時代要求的角度討論教師角色的重建
第3章 信息時代網絡教育發(fā)展的現狀及趨勢
3.1 網絡及其特點
3.2 網絡教育發(fā)展的現狀及趨勢
3.2.1 網絡教育的概念和特點
3.2.2 網絡教育發(fā)展的現狀
3.2.3 網絡教育發(fā)展的趨勢
3.3 網絡教育的優(yōu)缺點
3.4 網絡教育對教學模式的影響
第4章 網絡教育的發(fā)展要求教師必須轉換角色
4.1 教師角色轉換的必然性與必要性
4.1.1 角色與教師角色
4.1.2 以往教育實踐中的教師角色
4.1.3 “教師作用消失論”缺乏客觀根據
4.1.4 網絡教育對教師提出的新要求
4.2 網絡教育時代的教師角色內涵與構建
4.2.1 充實原有角色的內涵
4.2.2 原有角色在網絡教育環(huán)境下的整合
4.2.3 增添角色的新內涵
第5章 實現教師角色轉換的措施
5.1 轉變教師的觀念
5.2 提高教師信息素質
5.2.1 教師信息素質的涵義
5.2.2 提高教師信息素質的建議
5.3 配備網絡設備及教學軟件
5.4 加強師資培訓
5.4.1 加強師資培訓的意義
5.4.2 加強教師培訓,首先是教育技術掌握的培訓
5.4.3 建立終身化的師資培訓體制
5.5 教育行政領導的支持,獎勵體制的建立
第6章 研究結論
6.1 研究結論
6.1.1 評析了教師角色研究的現狀
6.1.2 提出和分析了網絡教育環(huán)境下教師角色的內涵
6.1.3 構建網絡教育環(huán)境下老師角色的內涵
6.1.4 提出實現教師角色轉換的措施
6.2 研究創(chuàng)新
6.3 研究不足
參考文獻
致謝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郭麗;;社交網絡下“雙師型”教師角色的轉換[J];南昌教育學院學報;2011年06期
2 肖波;;教師角色的心理適應——教師角色的辨析[J];教師;2011年19期
3 蔣光宇;張在軍;;選擇角色的智慧[J];成才之路;2011年19期
4 何爽;;網絡教育對高校的影響[J];信息與電腦(理論版);2011年07期
5 劉春光;劉麗敏;;淺談后現代知識觀下及相應的教師角色[J];科技創(chuàng)新導報;2011年21期
6 石中英;試論教師角色的轉換[J];中小學管理;1998年09期
7 劉桂強;;小議教師的傳統(tǒng)角色[J];文學教育(下);2011年06期
8 亢小峰;;是否栽下梧桐樹?[J];教育;2011年23期
9 張育新;;新形勢下網絡教育的探索[J];中國信息技術教育;2011年Z2期
10 劉靜;;網絡教育在教學中的實踐與探索[J];成才之路;2011年2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錢振宇;;網絡教育任重道遠[A];新觀點新學說學術沙龍文集7:教育創(chuàng)新與創(chuàng)新人才培養(yǎng)[C];2007年
2 趙鐵成;;論網絡教育的屬性與作用[A];中國當代教育理論文獻——第四屆中國教育家大會成果匯編(上)[C];2007年
3 陳蜀宇;張宇超;郭盛榮;曹俊勇;;國產Linux在網絡教育中的應用分析[A];重慶市首屆工程師大會論文集[C];2004年
4 章國英;胡繼岳;曹洪欣;;網絡教育中的人性化教學模型研究[A];全國大學英語教學改革暨網絡環(huán)境下外語教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4年
5 章國英;胡繼岳;曹洪欣;;網絡教育中的人性化教學模型研究[A];全國大學英語教學改革暨網絡環(huán)境下外語教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4年
6 萬倫宇;;淺析網絡教育概念及功能定義[A];慶祝新中國成立六十周年暨民族地區(qū)科學發(fā)展理論研究[C];2010年
7 吳品云;;網絡教育與德育工作相滲透的方法[A];國家教師科研基金十一五階段性成果集(江西卷)[C];2010年
8 吳品云;;網絡教育與德育工作相滲透的方法[A];國家教師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國名校卷)(二)[C];2009年
9 洪鳳玉;;現代信息技術環(huán)境下英語協作學習中教師的角色[A];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03年年會論文集[C];2003年
10 熊欣;;基于網絡環(huán)境下英語教學中的教師角色轉換[A];全國大學英語教學改革暨網絡環(huán)境下外語教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4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文和 楊孝文;青少年網絡教育在國外[N];中國民族報;2005年
2 靖遠縣城關中學 馬一儒;淺談新課程理念下教師角色的轉化[N];甘肅經濟日報;2005年
3 周迅;百年公司的網絡教育之路[N];河北經濟日報;2005年
4 曹麗;網絡教育步入互動時代[N];經濟日報;2005年
5 ;北郵網院為山東郵政定制網絡教育方案[N];人民郵電;2008年
6 ;網絡教育標準2.0[N];中國電腦教育報;2008年
7 弋曉;網絡教育為郵儲銀行培養(yǎng)人才[N];國際商報;2009年
8 趙鳳華;網絡教育探路“一對一”模式[N];科技日報;2009年
9 周玫子 鄭智;網絡教育天地寬[N];人民日報海外版;2009年
10 本報記者 張詠梅;網上的教育音符尚缺強音[N];北京人才市場報;2009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張屹;網絡教育服務質量管理體系規(guī)范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3年
2 馬治國;網絡教育本質論[D];東北師范大學;2003年
3 胡欽太;網絡教育中道德自主學習體系研究[D];華南師范大學;2005年
4 吳砥;學習資源管理與服務關鍵技術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06年
5 張光;基于網格的遠程學習支持系統(tǒng)模型構建與研究[D];燕山大學;2010年
6 歐靈;基于文本分類的本體匹配及其應用研究[D];重慶大學;2007年
7 陳品德;基于Web的適應性學習支持系統(tǒng)研究[D];華南師范大學;2003年
8 彭瑩;基于知識體系的多媒體網絡課程及工具研究[D];武漢大學;2010年
9 王玉秋;對我國中小學教師生存狀態(tài)的反思[D];華東師范大學;2006年
10 黃鐵軍;計算、通信、消費電子、內容、社群的融合技術[D];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計算技術研究所);2001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李林榮;試論網絡教育與教師角色轉換[D];江西師范大學;2005年
2 蔡進林;網絡教育與教師角色重構[D];福建師范大學;2003年
3 吳輝;網上巴蜀學校營銷戰(zhàn)略研究[D];重慶大學;2004年
4 趙瑞;網絡教育和氣象網絡課件開發(fā)技術[D];南京氣象學院;2002年
5 汪明東;網絡教育師生交往研究[D];西南大學;2007年
6 呂曉樂;網絡教育中師生關系變化的原因及對策性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02年
7 邢冰;知識管理在網絡教育資源管理中的應用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4年
8 郝莉;網絡教育中學生學習評價系統(tǒng)的設計實現與綜合評價研究[D];四川師范大學;2002年
9 焦建英;我國網絡教育中存在的問題與誤區(qū)及其對策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02年
10 劉穎;網絡教育異化現象對素質教育的影響及對策[D];大連理工大學;2004年
本文編號:283257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xuekejiaoyulunwen/28325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