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微課模式的病原生物學課程整合與創(chuàng)新
[Abstract]:Curriculum integration is a new problem in pathogen biology teaching. Through the introduction of micro-class, the classroom teaching is extended to extracurricular, the time and space of classroom teaching are expanded, and the shortage of classroom teaching is effectively supplemented. The author analyzes the shortcomings existing in the development of micro-course teaching, and probes into the concrete practical scheme of the application of micro-course in the teaching of pathogen biology in clinical undergraduate specialty.
【作者單位】: 吉林醫(yī)藥學院病原生物學教研室;吉林醫(yī)藥學院生理學教研室;
【基金】:吉林醫(yī)藥學院2014年教學改革重點課題(No.2014016)
【分類號】:G434;R-4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8條
1 胡鐵生;;“微課”:區(qū)域教育信息資源發(fā)展的新趨勢[J];電化教育研究;2011年10期
2 王新國;秦智偉;張永強;;高校微課資源建設的探索與實踐[J];高等農業(yè)教育;2014年06期
3 胡鐵生;黃明燕;李民;;我國微課發(fā)展的三個階段及其啟示[J];遠程教育雜志;2013年04期
4 王紅英;馬海梅;馬秀敏;張蓓;陳鋒;;病案教學法在細菌學各論中的應用[J];中國病原生物學雜志;2014年01期
5 汪曉東;;微課的外在特點與核心特征[J];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2014年01期
6 封少龍;曹朝暉;胡小波;龍石銀;;討論式教學法在衛(wèi)生微生物學理論教學中的運用[J];中國病原生物學雜志;2014年07期
7 梁裕芬;韋俊彬;陳海英;周德喜;甘昕艷;;微課應用于人體寄生蟲學教學的初步探討[J];中國病原生物學雜志;2014年09期
8 王麗梅;姜泓;;慕課對醫(yī)學微生物學教學改革的啟示[J];中國病原生物學雜志;2015年03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袁德輝;;地方高師院校數學專業(yè)泛函分析課程的教學反思[J];大學教育;2013年12期
2 楊輝;;小議微課[J];時代教育;2013年14期
3 劉慧霞;馬建偉;閆秀英;閆長虹;;微課在高職高專生理學教學中的應用[J];高校醫(yī)學教學研究(電子版);2012年04期
4 陳緋;王志有;陳林;周襲非;徐洪波;李莉香;王濤;王月;;“緩沖溶液”課程微課教學模式應用與實踐[J];遼寧科技大學學報;2013年03期
5 康紅娜;馮軍;姚奇志;;“微時代”下的“微課”藝術[J];產業(yè)與科技論壇;2013年14期
6 黃安心;;適應開放學習需要的網絡課程設計、開發(fā)與運營模式探討[J];廣州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3年05期
7 張明昕;;微課與翻轉課堂淺談[J];大學教育;2013年23期
8 郝付軍;焦勝軍;張修身;;微課在《鐵路橋梁施工與維護》課程中的實踐[J];太原城市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3年12期
9 丁環(huán)來;;用戶體驗角度分析中小學微課堂平臺設計與搭建[J];中國科教創(chuàng)新導刊;2014年03期
10 劉梅;;淺談“微課”及其在高職專業(yè)英語教學中的應用[J];長沙通信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3年04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7條
1 林瑩;劉景夏;張兆東;胡冰新;王娜;;“零輸入響應”微課教學設計與實踐[A];中國電子教育學會高教分會2014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4年
2 楊修;倪軼蘭;;西部高校數字化建筑設計與模擬分析課程教學探討[A];數字建構文化——2015年全國建筑院系建筑數字技術教學研討會論文集[C];2015年
3 王靜;先德海;;系統(tǒng)解剖學微課程設計與開發(fā)[A];第五屆全國解剖學技術學術會議論文集[C];2015年
4 李德偉;王媛媛;任恩發(fā);;淺析數字化學習帶來解剖實驗教學改革、挑戰(zhàn)與應對[A];第五屆全國解剖學技術學術會議論文集[C];2015年
5 梁輝;;“微課”該如何走進中職教育的課堂[A];2015第一屆世紀之星創(chuàng)新教育論壇論文集[C];2015年
6 衛(wèi)玉;金慧;;高校公共計算機微課程設計與開發(fā)[A];計算機與教育:實踐、創(chuàng)新、未來——全國計算機輔助教育學會第十六屆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4年
7 王雪;;《基礎日語》微課教學資源建設研究[A];第二屆世紀之星創(chuàng)新教育論壇論文集[C];2015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王覓;面向碎片化學習時代微視頻課程的內容設計[D];華東師范大學;2013年
2 羅虹;“醫(yī)學統(tǒng)計學”微課程教學系統(tǒng)的構建與學習分析研究[D];第二軍醫(yī)大學;2014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郭雪營;河北省高職院校數字化教學資源開發(fā)和利用研究[D];河北科技師范學院;2012年
2 胡潔婷;MOOC環(huán)境下微課程設計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13年
3 周潔;基于微課程的體驗式教師培訓模式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13年
4 李卉;基于微課堂的教師專業(yè)發(fā)展模式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13年
5 吳玉蓮;微課程在初中信息技術學科中的設計與應用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13年
6 王希未;高中信息技術課程網絡教育資源利用現狀調查與研究[D];南昌大學;2013年
7 張艷艷;微項目學習在高職《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3年
8 袁金超;基礎教育微課資源設計開發(fā)的現狀分析與策略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3年
9 趙小蕊;微課在銀川市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寧夏大學;2014年
10 王曉麗;TPACK框架下體育師范生信息化教學能力培養(yǎng)研究[D];山西師范大學;2014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胡鐵生;;“微課”:區(qū)域教育信息資源發(fā)展的新趨勢[J];電化教育研究;2011年10期
2 吳剛平;;深入研究教學過程中動態(tài)生成的課程資源[J];福建論壇(社科教育版);2006年06期
3 周劍雄;蘇輝;石志廣;;討論式教學方法在大學課堂中的運用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學報;2008年04期
4 周德喜;梁裕芬;;數碼互動網絡教學系統(tǒng)在人體寄生蟲學實驗教學中的應用[J];廣西中醫(yī)學院學報;2008年03期
5 殷丙山;李玉;;慕課發(fā)展及其對開放大學的啟示[J];北京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3年05期
6 張俊飛;;“微課”一種新的教學形態(tài)[J];福建電腦;2014年01期
7 陳穎;陳獻輝;;對MOOC教學的探討[J];湖南郵電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4年02期
8 胡鐵生;;微課的內涵理解與教學設計方法[J];廣東教育(綜合版);2014年04期
9 宋專茂;;慕課何以致高校教學方法革新[J];復旦教育論壇;2014年04期
10 張佩;盧穎;吳學敏;;案例教學法在醫(yī)學微生物學教學中的運用[J];遼寧醫(yī)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01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趙飛駿;吳移謀;曾鐵兵;余敏君;;淺談現代科技革命對病原生物學研究的影響和推動[J];醫(yī)學教育探索;2009年09期
2 李波清;周秀芝;李娜;耿麗;喬媛媛;;以臨床醫(yī)學觀念為基礎的病原生物學課程整合探討[J];中國病原生物學雜志;2011年04期
3 ;《中國病原生物學雜志》稿約[J];中國病原生物學雜志;2012年05期
4 ;《中國病原生物學雜志》稿約[J];中國病原生物學雜志;2012年12期
5 ;《中國病原生物學雜志》稿約[J];中國病原生物學雜志;2013年02期
6 ;《中國病原生物學雜志》稿約[J];中國病原生物學雜志;2013年01期
7 ;《中國病原生物學雜志》稿約[J];中國病原生物學雜志;2013年11期
8 ;《中國病原生物學雜志》稿約[J];中國病原生物學雜志;2014年02期
9 高艷萍;病原生物學課程設置現狀及改革思路[J];護理研究;2001年06期
10 王少華;畢赤酵母表達系統(tǒng)及其在我國病原生物學領域的應用進展[J];國外醫(yī)學(寄生蟲病分冊);2003年0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7條
1 宋文劍;;關于《病原生物學》教學內容重組的探討[A];中國動物學會第八次全國寄生蟲學學術討論會論文摘要匯編[C];2001年
2 蔡銳;盧芳國;李珊;申可佳;;中醫(yī)院校《病原生物學與免疫學》實驗教學的現狀分析與改革思考[A];第四屆全國中西醫(yī)結合教育研討會論文集[C];2008年
3 盧芳國;謝雪嬌;楊勝輝;;在《免疫學基礎與病原生物學》教學中教書育人[A];第四屆第三次全國中西醫(yī)結合臨床教育會議論文集[C];2011年
4 陶方方;何一中;邵鐵娟;;關于編寫十二五規(guī)劃教材《免疫學基礎與病原生物學》過程中的思考[A];2012年浙江省醫(yī)學教育學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2年
5 ;家畜疫病病原生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簡介[A];中國奶業(yè)協會第26次繁殖學術年會暨國家肉牛牦牛/奶牛產業(yè)技術體系第3屆全國牛病防治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11年
6 張平梅;夏惠麗;葉春香;程秀蘭;;鄉(xiāng)村醫(yī)生《病原生物學與免疫學》教材的構建研究[A];2008年中國微生物學會學術年會論文摘要集[C];2008年
7 齊亞銀;剡根強;張再清;王靜梅;;牛源豕鏈球菌的某些病原生物學特性[A];中國畜牧獸醫(yī)學會動物傳染病學分會第十二次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3條
1 本報記者 董少校;“教學的本義在于引導,而不是強制”[N];中國教育報;2012年
2 肖鑫 陳玉璽 侯靜;為人才搭建“天梯”[N];科技日報;2002年
3 本報記者 姜瑩瑩;臭蟲卷土重來入侵紐約[N];北京科技報;2006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趙海琳;《免疫學基礎與病原生物學》課程資源開發(fā)與利用的理論與實踐研究[D];云南師范大學;2004年
,本文編號:249393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xuekejiaoyulunwen/24939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