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教師即教育工程師
[Abstract]:A teacher is an educational engineer, a metaphor for the professional image of a teacher, especially a teacher who, like an engineer, uses engineering thinking. According to the educational purpose and the actual situation, the author combines various educational theories with alternative and non-logic, and designs and implements the practical scheme of feasible education. The introduction of this metaphor helps to resolve the disconnection between educational theory and educational practice, and also provides a new way of thinking for the realization of the practical value of educational theory. In order to become an educational engineer, teachers need the self-restraint of educational theory, the self-extension of teachers' subjectivity and the appearance of educational engineering.
【作者單位】: 南京師范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安慶師范學院教育學院;
【基金】:2012年度安徽省哲學社會科學規(guī)劃課題(AHSK11-12D190) 2012年度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規(guī)劃基金項目(12YJA880139)
【分類號】:G451
【參考文獻】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何宏勇;建國以來教師隱喻的歷史考察(1949-2013)[D];華東師范大學;2014年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章云珠;新課程背景下教師教學行為的優(yōu)化策略[J];安徽教育學院學報;2005年02期
2 錢雯;;生態(tài)論文藝學的社會生態(tài)維度[J];合肥師范學院學報;2009年05期
3 杜軍虎;;后現(xiàn)代主義對“人類中心論”的批判[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6年01期
4 錢雯;;王明居模糊美學思想的創(chuàng)新性[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1年01期
5 付川;;西方理性傳統(tǒng)與浪漫主義[J];安徽文學(下半月);2011年06期
6 李祖平;程東旺;;基于交互主體性理論的大學德育生活化路徑研究[J];安康學院學報;2009年05期
7 陳波;;水有流程 思有歷程——讀《陶行知新論》所聯(lián)想到的[J];愛滿天下;2004年02期
8 劉華杰;;大自然的數(shù)學化、科學危機與博物學[J];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年03期
9 錢繼磊;;《反思中國法學界的“權利話語”》之反思[J];北方法學;2009年05期
10 馬志生,敬海新;哲學思維方式的嬗變:從預成論到生成論[J];北方論叢;2003年06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徐曉海;;社會穩(wěn)定機制的實現(xiàn):制度公正原則在當代中國的建構[A];2011年中國社會學年會——“社會穩(wěn)定與社會管理機制創(chuàng)新”論壇論文集[C];2011年
2 盛作國;;走向科學與人文統(tǒng)一的邏輯學[A];“回顧與前瞻:中國邏輯史研究30年”全國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10年
3 鄧素文;;從提問方式看近現(xiàn)代課程知識價值觀的變遷[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19)——外國教學與課程教材史研究[C];2009年
4 衣俊卿;;馬克思主義哲學演化的內在機制研究[A];第五屆馬克思哲學論壇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哲學形態(tài)研究會議論文集(上)[C];2005年
5 張偉;;文藝理論研究中知識論前提反思與生存本體論建構[A];繁榮·和諧·振興——遼寧省哲學社會科學首屆學術年會獲獎成果文集[C];2007年
6 孫承叔;;資本與現(xiàn)代性——馬克思的回答[A];上海社科院馬克思主義創(chuàng)新論壇2007論文集[C];2007年
7 曾鷹;喬瑞金;;技術的文化解釋學:對人類“自身”一種新的理解[A];山西大學2008年全國博士生學術論壇(科學技術哲學)[C];2008年
8 張偉;;文藝理論研究中知識論前提的反思與生存本體論的建構[A];美學、文藝學基本理論建設全國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9 孫承叔;;回到生活世界——西方馬克思主義基礎理論的革命轉向[A];當代國外馬克思主義評論(10)[C];2012年
10 徐岱;;回歸哲學的美學——論審美學的知識形態(tài)[A];東方叢刊(2001年第3輯 總第三十七輯)[C];2001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高連福;孔子與馬克思的人學思想及其會通[D];首都師范大學;2011年
2 宮瑜;交往理性與道德共識[D];吉林大學;2011年
3 宋德勇;現(xiàn)代思想政治教育的人學解讀[D];北京交通大學;2011年
4 羅利群;人神交往中的教育[D];西南大學;2011年
5 皮軍功;幼兒生活教學論[D];西南大學;2011年
6 鄧樺;云南文山藍靛瑤“度戒”儀式教育過程的研究[D];西南大學;2011年
7 應方淦;基于生活世界視角的成人學習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8 李穎;基于哲學解釋學視角的思想政治教育接受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9 李娟;促進教師觀察了解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水平的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10 尹偉;道德量化評價的反思與超越[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馬小平;轉基因食品傳播推廣中的文化影響因素研究[D];華中農業(yè)大學;2010年
2 胡朋君;民俗視野中的遲子建小說創(chuàng)作[D];中國海洋大學;2010年
3 席志武;雅克·德里達解構符號學與美學研究[D];江西師范大學;2010年
4 馮波;“鄉(xiāng)下人進城”小說中的“日常生活方式”研究[D];安徽師范大學;2010年
5 譚新斌;教育的負功能及其防治策略研究[D];南昌大學;2011年
6 王煒;海德格爾的技術觀[D];山東師范大學;2011年
7 張帆;教學方式變革中的倫理問題研究[D];沈陽師范大學;2011年
8 李萌;日記體繪畫[D];首都師范大學;2011年
9 王莎莎;小學語文新教師專業(yè)成長的生活體驗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11年
10 王俊杰;日常生活審美化批判與藝術化生存[D];河南大學;2011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劉云杉;;“人類靈魂工程師”考辨[J];北京大學教育評論;2006年01期
2 丁道勇;;作為一種教育隱喻的“綠色教育”[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5期
3 石中英;簡論教育學理論中的隱喻[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7年02期
4 姜勇;;關于教師專業(yè)意識的研究——從角色隱喻看教師專業(yè)意識的覺醒[J];教師教育研究;2006年05期
5 姜勇;;教育人類學的“成長”隱喻與教師的專業(yè)發(fā)展[J];教師教育研究;2009年02期
6 蔡辰梅;劉剛;;“教師是一種良心活”——對教師職業(yè)認同方式的分析與反思[J];教師教育研究;2010年01期
7 劉增明;;由“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引發(fā)的思考[J];高等教育研究學報;2010年03期
8 王威;溫恒福;;日本“教師像”:演變特征及啟示[J];國外社會科學;2012年06期
9 吳森權;小議“教師是園丁”[J];廣東教育;2004年12期
10 梁義敏;教師是環(huán)境教育的播種機[J];環(huán)境教育;2001年02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丁桂蘭;教 以育人為本 師 以厚德為重——學習《鄧小平教育理論學習綱要》一書有感[J];金融理論與教學;2000年04期
2 顧列洪;學習鄧小平教育理論必須堅持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J];南昌航空工業(yè)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0年01期
3 卓宗暉;準確把握鄧小平教育理論的核心思想[J];寧德師專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0年04期
4 何瑛;鄧小平教育理論初探[J];中央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00年06期
5 方建鋒;何金輝;周彬;;教育理論的世紀回顧與展望——全國教育基本理論專業(yè)委員會第七屆年會綜述[J];教育研究與實驗;2000年02期
6 肖振華;;“三論”在校長培訓教育理論課教學中的嘗試[J];中小學教師培訓;2001年10期
7 金順明;論教育理論[J];教育理論與實踐;2001年03期
8 蔡燦新;教育理論實用性價值受到質疑的原因剖析[J];教育評論;2001年01期
9 董志峰;簡論鄧小平教育理論的基本內涵[J];教育探索;2001年06期
10 田漢族;走出貧困 走向創(chuàng)新——現(xiàn)代教育理論貧困的反思[J];河北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1年0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馮建軍;;人的主體地位的發(fā)現(xiàn)與教育理論的發(fā)展[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16)——外國教育思想史與人物研究[C];2009年
2 齊梅;;論教育理論的性質和研究方法[A];遼寧省哲學社會科學獲獎成果匯編[2005-2006年度][C];2008年
3 程方平;;研究夸美紐斯 促進中國教育理論的發(fā)展[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16)——外國教育思想史與人物研究[C];2009年
4 顧海良;;鄧小平教育理論的科學體系及其主要內容[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2)——中國教育思想史與人物研究[C];2009年
5 姜文閔;;托馬斯·阿奎那教育理論辯析[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16)——外國教育思想史與人物研究[C];2009年
6 張瑞t,
本文編號:239300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xuekejiaoyulunwen/23930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