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教育論文 > 學科教育論文 >

盧梭的教育意圖

發(fā)布時間:2018-09-05 16:38
【摘要】:盧梭的《社會契約論》和《愛彌兒》之間似乎存在某種矛盾和緊張關系!渡鐣跫s論》以"社會"為取向,否定人的"自然狀態(tài)";《愛彌兒》以"個人"為取向,強調"自然教育"。然而根據(jù)盧梭本人的教育意圖,二者實際上是一以貫之的。盧梭的"社會契約論"表面上是對"自然狀態(tài)"的否定,其實是對"自然狀態(tài)"的模仿:以"道法自然"的方式建立公民社會。并且,盧梭在《社會契約論》中著重闡述了對一般公民的教育(大眾教育)!稅蹚泝骸凡⒎恰渡鐣跫s論》的對立面,它闡述的是對公民社會的立法家的教育(精英教育)。正因為立法家對于社會的作用高于一般公民,所以《愛彌兒》的重要性高于《社會契約論》。
[Abstract]:There seems to be some contradiction and tension between Rousseau's the Theory of Social contract and the Theory of Love. Emphasis on "Nature Education". However, according to Rousseau's own educational intention, the two are actually consistent. Rousseau's "social contract theory" is the negation of "natural state" on the surface, in fact, it is the imitation of "natural state": to establish civil society in the way of "Tao and nature". Moreover, Rousseau emphasizes on the education of ordinary citizens (mass education) in the Theory of Social contract. < Emile > is not the opposite of the Theory of Social contract, but the education of legislators of civil society (elite education). Because legislators play a more important role in society than ordinary citizens, Emile is more important than Social contract.
【作者單位】: 華東師范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華南師范大學教育學系;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重大課題“敘事的行動研究與教師教育課程改革”(13JJD880016)
【分類號】:G40-09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條

1 劉小楓;;《愛彌兒》如何“論教育”——或盧梭如何論教育“想象的學生”[J];北京大學教育評論;2013年01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李恩來;;卡西爾對文化悲觀論的批判[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年05期

2 陳軍;;精神圖語的現(xiàn)代方式[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7年01期

3 于淼;;對高科技異化的審視[J];才智;2010年23期

4 關晶;;啟蒙時期美國主流文學中的印第安人形象研究[J];長春大學學報;2010年11期

5 孫京江;;我國高科技人才培養(yǎng)模式中的問題[J];滄桑;2011年01期

6 許思友;;質疑現(xiàn)代文明,提倡回歸自然——論沈從文與盧梭文學理想的浪漫主義特質[J];巢湖學院學報;2012年01期

7 溫沁;;“回歸自然”和浪漫主義——從盧梭到華茲華斯[J];重慶科技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02期

8 徐小芳;李虹;;公民倫理的傳統(tǒng)及其兩種話語之爭[J];重慶科技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11期

9 楊海明;;論盧梭人性視域下的人學思想[J];長沙大學學報;2012年03期

10 汪婷;;理性在左感性在右——從《論科學與藝術》看盧梭的美學思想[J];長沙鐵道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03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9條

1 謝軍;;倫理意義上的“公共文明”淺探[A];“迎奧運、講文明、樹新風”——公共文明論壇文集[C];2007年

2 蘇宇;;對隱私權保護的深層反思——重新認識保密與公開的價值權衡[A];第四屆全國公法學博士生論壇論文集[C];2009年

3 呂國忱;;科技和道德關系的現(xiàn)代走向[A];“科技高速發(fā)展對倫理道德底線的沖擊及其化解”主題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4 雷搏;;對科技教育與道德教育歷史沖突的認識[A];第二屆中國科技哲學及交叉學科研究生論壇論文集(碩士卷)[C];2008年

5 雷搏;;對科技教育與道德教育歷史沖突的認識[A];首屆、第二屆中國科技哲學及交叉學科研究生論壇獲獎文集[C];2009年

6 李正周;;穿在身上的一本“書”——云南文山苗族自治州苗族服飾的文化功能[A];民族文化與文化創(chuàng)意產業(yè)研究論叢(第三輯)[C];2011年

7 嚴建強;;“中國熱”的法國特征及其解釋[A];中西初識二編——明清之際中國和西方國家的文化交流之二[C];2000年

8 宣宏宇;;限定性之魅:向死而生的科學與藝術[A];2014年科學與藝術研討會——主題:“科學與藝術·融合發(fā)展服務社會”論文集[C];2014年

9 袁梅;;否定文明,崇尚自然:盧梭與老莊自然觀的契合[A];當代生態(tài)文明視野中的美學與文學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吳琳;人的生存模式哲學反思[D];吉林大學;2011年

2 宮瑜;交往理性與道德共識[D];吉林大學;2011年

3 馮平;壓抑與超越:高校管理異化問題研究[D];河南大學;2011年

4 王萌;反抗與創(chuàng)造:杰弗里·哈特曼的文學批評思想研究[D];山東大學;2011年

5 王競晗;公民道德建設的德性倫理學基礎[D];復旦大學;2011年

6 李敬巍;重塑內在與外在兩個世界[D];大連理工大學;2011年

7 管小其;啟蒙的后現(xiàn)代反思[D];黑龍江大學;2011年

8 郭晶;“主體性”觀念的現(xiàn)代合理性[D];吉林大學;2012年

9 李娜;批判與追尋[D];吉林大學;2012年

10 何玉興;社會群體溝通平衡問題學理資源探析[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0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關學銳;《莊子》生存美學思想研究[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2 谷立平;論互聯(lián)網(wǎng)“人肉搜索”的社會責任缺失[D];湘潭大學;2010年

3 蘇虹;科技異化問題及其意義的重新審視[D];哈爾濱理工大學;2010年

4 于濤;徐志摩散文的浪漫主義特色[D];福建師范大學;2010年

5 于淼;SST視域下的技術異化問題[D];沈陽師范大學;2011年

6 田增輝;盧梭平等思想研究[D];吉林大學;2011年

7 李崇玲;論勒克萊齊奧創(chuàng)作中的生態(tài)思想[D];重慶師范大學;2011年

8 周博;公意帝國[D];西南大學;2011年

9 丁行彥;從人本層面看科技異化問題[D];曲阜師范大學;2011年

10 李正周;大理白族圖案視覺語義的解讀與運用研究[D];云南藝術學院;2011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金琪;梁安慶;;《愛彌兒》解讀[J];安徽文學(下半月);2011年01期

2 袁鑫鑫;;論《愛彌兒》中的“消極教育”思想[J];沈陽教育學院學報;2011年06期

3 劉小楓;;《愛彌兒》如何“論教育”——或盧梭如何論教育“想象的學生”[J];北京大學教育評論;2013年01期

4 戴曉光;;《愛彌兒》與盧梭的自然教育[J];北京大學教育評論;2013年01期

5 崔園園;;《愛彌兒》中德智體教育的心理學理論探析[J];華中師范大學研究生學報;2013年03期

6 李文奎;;盧梭《愛彌兒》[J];山東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85年02期

7 杜寒風;《愛彌兒》中的美學思想[J];社會科學家;1991年03期

8 呼美琳;;還《愛彌兒》一個本源——教育為優(yōu)異者靈魂立法[J];課程教育研究;2014年03期

9 萬曉飛;;體味盧梭自然教育中的“無為”——讀《愛彌兒》有感[J];思想政治課教學;2014年02期

10 朱有明;;書名的故事[J];中學政治教學參考;2014年07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5條

1 甘鵬;謝能重;;《愛彌兒》與素質教育[A];經濟生活——2012商會經濟研討會論文集(下)[C];2012年

2 徐紅穎;張紅梅;;評析《愛彌兒》中盧梭的自然教育理論[A];中華教育理論與實踐科研論文成果選編(第五卷)[C];2013年

3 宗先鴻;;《愛彌兒》的傳入及對中國近現(xiàn)代作家的影響[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21)——中外教育史比較研究(含比較教育等)[C];2009年

4 李賢智;楊漢麟;;淺析盧梭《愛彌兒》中的教師觀[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16)——外國教育思想史與人物研究[C];2009年

5 吳宗泉;;盧梭的教師論[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16)——外國教育思想史與人物研究[C];2009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3條

1 南京市玄武高級中學 許秀媛;不妨讀讀《愛彌兒》[N];江蘇教育報;2014年

2 江蘇省教科所原所長 成尚榮;教材,不該把深沉的東西過濾掉[N];中國教師報;2014年

3 常生龍 上海市虹口區(qū)教育局局長;讓孩子得到充分自由的發(fā)展[N];中國教師報;2013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劉瓊;盧梭《愛彌兒》教師角色觀[D];中南大學;2009年

2 孟珍珍;盧梭學前教育思想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4年

,

本文編號:2224839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xuekejiaoyulunwen/2224839.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08bd5***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