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OC環(huán)境下混合式信息素養(yǎng)教學模式研究
本文選題:MOOC + 信息素養(yǎng)課程。 參考:《圖書情報工作》2015年14期
【摘要】:[目的 /意義]構建基于MOOC的混合式信息素養(yǎng)教學模式,希望改變目前高校信息素養(yǎng)課程課時不足、師資缺乏、師生課下交流不充分的現狀,提高信息素養(yǎng)課程的教學質量。[方法 /過程]在混合式教學基本原理的基礎上,概括出教學內容、教學時間、教學方式和學習評價4個維度進行混合式信息素養(yǎng)教學模式的構建,并通過成績分析、問卷調查和訪談的方法了解該模式的教學效果。[結果/結論]在分析信息素養(yǎng)MOOC課程和傳統(tǒng)課程融合的可能性和必要性的前提下,構建MOOC信息素養(yǎng)課程和課堂教學相結合的混合式信息素養(yǎng)教學模式,從實證的角度對混合式信息素養(yǎng)教學模式進行調研和統(tǒng)計分析,發(fā)現該教學模式得到了學生的高度認可,適合于高校信息素養(yǎng)教育。
[Abstract]:[objective / significance] to construct the mixed information literacy teaching model based on MOOC, hoping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quality of the information literacy course by changing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insufficient teaching time, lack of teachers and students and insufficient communication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method / process] on the basis of the basic principles of hybrid teaching,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four dimensions of teaching content, teaching time, teaching method and learning evaluation to construct the teaching model of mixed information literacy, and analyzes the results. The methods of questionnaire and interview were used to find out the teaching effect of this model. [results / conclusion]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possibility and necessity of the integration of information literacy MOOC curriculum and traditional curriculum, a hybrid information literacy teaching model combining MOOC information literacy curriculum with classroom teaching is constructe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mpirical research and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mixed information literacy teaching model, it is found that the teaching model has been highly recognized by students, which is suitable for information literacy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作者單位】: 華南農業(yè)大學圖書館;
【基金】:CALIS全國農學文獻信息中心研究項目“高校信息素養(yǎng)課程HMOOCs實證研究”(項目編號:2015015) 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項目“不同學科背景下基于MOOC學習有效性的分析研究”(項目編號:eijyb2015-040)研究成果之一
【分類號】:G434;G252.7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王麗英;;淺談探究式地理教學模式研究[J];新課程研究(基礎教育);2007年10期
2 孔健;;獨立學院環(huán)境科學與工程專業(yè)大學生創(chuàng)新激勵教學模式研究[J];科協論壇(下半月);2010年08期
3 許艷;;商務口譯案例輔助教學模式研究[J];大理學院學報;2010年11期
4 劉燁;;網絡教學設計與教學模式研究[J];考試周刊;2014年35期
5 王秀紅;;“遞進式·四環(huán)節(jié)”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模式研究[J];中國教師;2014年14期
6 潘富艷;;小學語文目標驅動有效課堂教學模式研究[J];新課程導學;2014年24期
7 高健;晨曦;張鵬利;;初中科學合作探究教學模式研究[J];中學物理;2014年20期
8 藏大輝;;論體育教學模式研究的現狀與未來發(fā)展[J];黑河教育;2014年08期
9 崔然;;大學非計算機專業(yè)計算機教學模式研究[J];黑河學刊;2014年06期
10 蘆園園;;信息技術環(huán)境下中職學校電子教學模式研究[J];河南科技;2014年08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4條
1 張強;;質疑與創(chuàng)新——問題驅動教學模式研究[A];信息技術環(huán)境構建與教學應用[C];2009年
2 羅濤;;計算機網絡課程教學模式研究[A];中華教育理論與實踐科研論文成果選編(第七卷)[C];2014年
3 白麗媛;沈洪;;基于Blackboard平臺的信息技術與課程融合的教學模式研究[A];中國高等教育學會教育信息化分會第十二次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4年
4 趙響;孫晉永;;基于校園網的電子信息專業(yè)英語教學模式研究與實踐[A];中國電子教育學會高教分會2010年論文集[C];2010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2條
1 記者 匡遠深 通訊員 石靜;醫(yī)患溝通技能教學模式研究啟動[N];健康報;2013年
2 本報通訊員 余先忠;為學生插上“騰飛”的翅膀[N];三峽日報;2009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楊靜;基于頻率作用的大學英語詞匯教學模式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3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接崍;農民工子女數學選分制教學模式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4年
2 洪巧新;高等職業(yè)院校職業(yè)體能教學模式研究[D];山東體育學院;2013年
3 周逸芳;基于移動互聯網個性化學習的生物教學模式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14年
4 杜爍;中國高校俄羅斯地理課研究型課程教學模式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5 徐欣;網絡環(huán)境下初中數學主題探究教學模式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2年
6 李瑾;基于Cesim平臺的E-learning教學模式研究[D];江西師范大學;2010年
7 趙加興;Moodle網絡平臺支持下的中小學機器人教學模式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10年
8 宋盈盈;211高效課堂教學模式研究[D];延安大學;2014年
9 胡會謹;哈佛大學中文教學模式研究[D];北京語言大學;2009年
10 馬建英;將“Electronics Workbench”應用于電子技術課程的教學模式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05年
,本文編號:206959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xuekejiaoyulunwen/20695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