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學“仁智雙彰”的教學意義
本文選題:智 + 仁; 參考:《湖南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年06期
【摘要】:在儒學中,仁與智是相生相融的關(guān)系,以智成仁,由仁攝智,二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董仲舒將其概括為必仁且智,也稱仁智雙彰。知行合一是實現(xiàn)仁智雙彰的有效途徑。這提示在課程教學過程中,要做好三維目標的設計,追求智與德的共生;要營造能夠?qū)崿F(xiàn)智德共生的教學過程,增加實踐的份量;要以知行合一的思路開展教學評價,綜合考察和評價學生的智力與道德在實踐中的彰顯狀況。
[Abstract]:In Confucianism,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benevolence and intelligence is a combination of benevolence and benevolence. The two complement each other and are indispensable to each other. Dong Zhongshu sums it up as "must benevolence and wisdom", also known as "benevolence and wisdom". The combination of knowledge and action is an effective way to realize both benevolence and wisdom. This suggests that in the course of teaching, we should do a good job of designing three-dimensional goals, pursue the symbiosis of intelligence and morality, create a teaching process that can realize the symbiosis of wisdom and morality, increase the amount of practice, and carry out teaching evaluation with the idea of integrating knowledge and practice. Comprehensive investigation and evaluation of students' intelligence and morality in practice.
【作者單位】: 湖南科技大學教育學院;
【基金】:湖南省2013年度社會科學基金項目(13YBA136)
【分類號】:G424
【共引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商原李剛;;“道治文化”說[J];安徽大學學報;2005年06期
2 汪高鑫;;論漢代公羊?qū)W的大一統(tǒng)思想[J];安徽大學學報;2006年05期
3 李國慶;;從實用主義德育理論到品格教育——美國道德教育理論的演變[J];合肥師范學院學報;2008年02期
4 單中惠;;福祿培爾游戲理論新析[J];合肥師范學院學報;2009年01期
5 蓋光;;生態(tài):引發(fā)中國文學傳統(tǒng)的現(xiàn)代闡釋[J];安徽農(nóng)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年03期
6 胡靖;;馬克思主義視閾中的學校德育觀轉(zhuǎn)向[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2年03期
7 張剛;論傳統(tǒng)知識分子與中國傳統(tǒng)政治文明[J];安徽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年03期
8 胡東寬;;中國傳統(tǒng)生態(tài)倫理研究[J];安徽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3期
9 王翠萍;;論大學生思想政治素質(zhì)的發(fā)展性[J];安徽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5期
10 趙雯;;淺析秦漢時期的人口思想[J];安康學院學報;2008年06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10條
1 鄭奕;;中國傳統(tǒng)社會的核心價值觀[A];“第二屆中國倫理學青年論壇”暨“首屆中國倫理學十大杰出青年學者頒獎大會”論文集[C];2012年
2 要振生;;略論杜威的素質(zhì)教育觀[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16)——外國教育思想史與人物研究[C];2009年
3 陳瑤;洪明;;葛雷學校留給我們的思考[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16)——外國教育思想史與人物研究[C];2009年
4 陳瑤;洪明;;葛雷學校留給我們的思考[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17)——外國教育政策與制度改革史研究[C];2009年
5 平飛;;守死善道與行權(quán)合道:儒家經(jīng)權(quán)思想的倫理意蘊[A];海峽兩岸道德發(fā)展論[C];2008年
6 杜勇敏;劉剛;南豪峰;;學生群體公德狀況調(diào)查分析——以貴陽市小學生群體為例[A];“新一輪西部大開發(fā)與貴州社會發(fā)展”學術(shù)研討會暨貴州省社會學學會2010年學術(shù)年會論文集[C];2010年
7 范灄梅;;上博楚簡《孔子詩論》與《子羔》篇性質(zhì)小議[A];傳統(tǒng)中國研究集刊(第七輯)[C];2009年
8 徐嬋菲;姚智遠;;漢墓畫像神話人物的圖像作用及喪葬意義[A];中國漢畫學會第十二屆年會論文集[C];2010年
9 卪旭;;《玉篇》“mp,清mp”疏證[A];傳統(tǒng)中國研究集刊(九、十合輯)[C];2012年
10 張清民;;審美意識形態(tài):歷史貢獻與理論局限[A];《毛澤東文藝思想研究》第十五輯暨全國毛澤東文藝思想研究會論文匯編[C];2012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孫永娟;毛詩鄭箋研究[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2 康德強;傳統(tǒng)體育養(yǎng)生的文化哲學研究[D];上海體育學院;2010年
3 向海英;學前教育課程創(chuàng)生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0年
4 李國娟;儒學與秦漢意識形態(tài)的建立[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5 田慶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社會化研究[D];遼寧大學;2010年
6 姜寧;《春秋》義疏學研究(南北朝—唐初)[D];南開大學;2010年
7 劉軍;顧憲成與晚明東林運動——傳統(tǒng)士大夫政治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8 尹佳濤;歷史與現(xiàn)實之間的政治思考[D];南開大學;2010年
9 劉杰;漢武帝故事及其文化闡釋[D];南開大學;2010年
10 李慧智;儒經(jīng)及其經(jīng)學闡釋對杜詩的影響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許慶玲;試論孝觀念向封建孝道的轉(zhuǎn)化[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2 于海霞;主體間性視域下高校德育主體間矛盾的消解[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3 楊志臣;大學生核心價值觀教育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10年
4 程焱;杜威道德教育思想及對高校德育的啟示[D];大連理工大學;2010年
5 陳余芳;高校思想政治理論教學存在經(jīng)驗的缺位與對策[D];長沙理工大學;2010年
6 商秀秀;當代大學生社會公德研究[D];浙江農(nóng)林大學;2010年
7 陳克標;西漢游俠與鄉(xiāng)里秩序[D];湘潭大學;2010年
8 劉石磊;郭象《莊子注》“理”范疇研究[D];湘潭大學;2010年
9 汪茉莉;“青衣”及其文化語義淺析[D];江西師范大學;2010年
10 王明立;高中化學發(fā)展性習題的研究[D];蘇州大學;2010年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羅天;仁智兼合話嶗山[J];新作文(初中版);2005年10期
2 李兵;;我是京城“穆仁智”[J];北京紀事;1996年02期
3 張祥浩;現(xiàn)代新儒家的仁智論[J];贛南師范學院學報;1999年02期
4 鮑存根;;“醉翁”仁智思想內(nèi)涵淺釋[J];中學語文;1999年05期
5 楊文明;;孔子的仁智統(tǒng)一思想對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啟示[J];今日科苑;2010年14期
6 顧婭娣;;中國古代心理學思想中的仁智問題[J];上海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教育版);2001年03期
7 聞章;現(xiàn)代人該讀哪些書[J];內(nèi)蒙古教育;2000年01期
8 孫翔;試論孔子“仁智統(tǒng)一”說及其現(xiàn)代價值[J];西北成人教育學報;2004年03期
9 王翼成;;聽荀卿言說“信仁智”[J];金秋;2012年24期
10 田耕滋;仁心·仁術(shù)·仁智——儒家仁學價值簡論[J];漢中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2000年05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1條
1 王子林;;仁智殿殯宮考[A];中國紫禁城學會論文集(第五輯 下)[C];2007年
相關(guān)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記者 楊金志 仇逸;王戰(zhàn)代表:向世界推廣信義仁智禮[N];新華每日電訊;2013年
2 本報記者 張繭 實習生 葉樂 通訊員 賀黑生 熊萍;大學校園做回“CEO”[N];湖南日報;2006年
3 記者 匡志勇;仁智油服謎團:學生與退休者股東疑藏“代持”貓膩[N];第一財經(jīng)日報;2011年
4 任德京;長洼山上護林人[N];蘭州日報;2005年
5 本報記者 張潔;仁智油服參股公司被依法吊銷[N];中國證券報;2012年
6 整理 呂達;仁智統(tǒng)一是孔教儒學的核心價值[N];中國教育報;2011年
7 記者 李秀中;仁智油服的“空城計”[N];第一財經(jīng)日報;2011年
8 記者 王佑;仁智油服被舉報污染 董秘回應稱光友薯業(yè)選錯廠址[N];第一財經(jīng)日報;2013年
9 譚麗莎;洪災之后達州行[N];中華工商時報;2004年
10 瀚暄文;漢中城市精神解讀[N];漢中日報;2009年
,本文編號:199515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xuekejiaoyulunwen/19951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