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德評價科學路徑的應有視域
本文選題:師德規(guī)范 切入點:科學路徑 出處:《教育倫理研究》2015年00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師德是規(guī)范性與主體性的統(tǒng)一,既包含社會對教師的職業(yè)道德要求,也蘊含教師個體的道德修養(yǎng),師德評價就是對教師的師德表現(xiàn)與社會的師德目標之間的契合程度進行善惡判斷、價值分析和行為導向,以維護道德規(guī)范、促進師德從實有向應有轉化。隨著我國社會發(fā)展的現(xiàn)代轉型,教育道德觀念發(fā)生了新的轉變,教師德性狀況呈現(xiàn)出與傳統(tǒng)社會不同的時代特點,這對師德評價選擇科學的路徑提出了新要求。即必須立足于教育道德實踐的現(xiàn)實,形成師德評價的完整視域和辯證視角,積極發(fā)揮其對師德建設的導向和促進作用。本文擬就此作一探討。
[Abstract]:Teachers' morality is the unity of standardization and subjectivity, which not only contains the social requirements for teachers' professional ethics, but also contains teachers' individual moral accomplishment. The evaluation of teachers' ethics is to judge the degree of conformity between teachers' moral performance and the social goals of teachers' ethics, value analysis and behavior orientation, in order to maintain moral norms. With the modern transformation of the social development of our country, the concept of educational morality has undergone a new transformation, and the teachers' moral status present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imes different from that of the traditional society. This puts forward a new request for the scientific path of teacher's moral evaluation, that is, it must be based on the reality of educational moral practice, and form a complete horizon and dialectical perspective of teacher's moral evaluation.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guidance and promotion of teachers' moral construction.
【作者單位】: 南京森林警察學院思政部;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基金規(guī)劃項目“師德的現(xiàn)代轉型及其評價研究”(編號:14YJA880053)的階段性成果
【分類號】:G451.6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4條
1 李小榮;;教師師德的綜合評價[J];中國教師;2010年S1期
2 高兆明;;民族道德文化:從傳統(tǒng)到現(xiàn)代[J];哲學研究;2010年04期
3 劉云林;教育善的維度與實現(xiàn)路徑[J];教育理論與實踐;2004年15期
4 葛晨虹;我們怎樣進行道德評價[J];齊魯學刊;2001年03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王梁;;論當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下對儒家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認知困境[J];知識經(jīng)濟;2016年18期
2 糜海波;;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教育倫理的實現(xiàn)路徑[J];教育參考;2016年01期
3 馮丕紅;李建華;;人是道德承續(xù)中的理性存在[J];船山學刊;2015年06期
4 糜海波;;師德評價科學路徑的應有視域[J];教育倫理研究;2015年00期
5 錢國君;;略論道德文化模式的基本內(nèi)涵[J];成都師范學院學報;2015年08期
6 糜海波;;師德評價科學路徑的應有視域[J];倫理學研究;2015年04期
7 代訓鋒;趙恒君;;動機?還是效果?——關于道德評判根據(jù)有效性的質疑[J];學術探索;2014年12期
8 趙昆;;技術行為“應當”論析[J];山東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4年03期
9 孫靜靜;;借助民族傳統(tǒng)文化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J];商;2014年05期
10 王新紅;;論儒家道德何以應用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J];云南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13年04期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4條
1 萬俊人;人為什么要有道德?(下)[J];現(xiàn)代哲學;2003年02期
2 陸樹程;市民社會與當代倫理共同體的重建[J];哲學研究;2003年04期
3 劉云林;教育倫理規(guī)范形式合理性探析[J];道德與文明;2003年01期
4 彭永捷,牛京輝;論倫理建設與道德建設[J];現(xiàn)代哲學;1999年01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王興隆;師德建設關乎中華民族的前途和命運[J];蘭州大學學報;2001年06期
2 索向興,王鳳民;師德建設的現(xiàn)狀與對策[J];濱州師專學報;2001年03期
3 皮家勝;加強師德建設的時代與現(xiàn)實依據(jù)[J];培訓與研究(湖北教育學院學報);2001年04期
4 徐愛斌,任云華;師德與人格[J];四川教育學院學報;2001年S1期
5 張懷珠;“師德”溯源[J];河南職技師院學報(職業(yè)教育版);2001年03期
6 周奇,陳旭;公民道德與師德規(guī)范[J];教育探索;2002年12期
7 符斌;探索新時期師德建設的有效途徑[J];機械工業(yè)高教研究;2002年S1期
8 李霜;師德必須是滿分[J];江西教育科研;2002年05期
9 蔡勤勤,韓憶貧;師德及師德建設淺見[J];常州師專學報(綜合版);2002年06期
10 石炳生;加強師德建設的途徑[J];教育評論;2002年05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高旭;;加強師德建設 塑造完美人格 提高育人辦園水平[A];國家教師科研基金十一五階段性成果集(遼寧卷)[C];2010年
2 陳洪林;;高校增強師德建設實效性的若干思考[A];福建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會2005年年會優(yōu)秀論文集[C];2005年
3 侯麗華;;構建科學合理的評價體系 建設師德高尚的教師隊伍[A];國家教師科研基金十一五階段性成果集(遼寧卷)[C];2010年
4 李正學;楊義文;運兆象;;中華民族傳統(tǒng)美德是師德建設的基石[A];中華民族傳統(tǒng)美德教育實驗研究文集(第二卷)[C];1993年
5 張淑玲;;教師道德評價的認識與探索——教師道德評價多樣性的研究課題,關于師德評價定義內(nèi)容及方式的研究[A];國家教師科研基金十一五階段性成果集(天津卷)[C];2010年
6 王海英;;師德體會[A];基礎教育理論研究成果薈萃(上卷一)[C];2005年
7 謝麗惠;;師德的靈魂在于為人師表[A];中國當代教育理論文獻——第四屆中國教育家大會成果匯編(上)[C];2007年
8 徐世輝;;守住師德底線——80個分數(shù)后的理性思考[A];國家教師科研專項基金科研成果(語文建設卷3)[C];2013年
9 高旭;;加強師德建設 塑造完美人格 提高育人辦園水平[A];國家教師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國名校卷)(四)[C];2009年
10 張淑玲;;教師道德評價的認識與探索——教師道德評價多樣性的研究課題,關于師德評價定義內(nèi)容及方式的研究[A];國家教師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國名校卷)(二)[C];2009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鄧友超 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教育研究》副總編、《中國德育》常務副主編;把師德持續(xù)地嵌在道德高地上[N];中國教育報;2012年
2 錢兆成;對“師德”也應依法而治[N];學習時報;2013年
3 里言;教師“破終身”倒逼師德“立終身”[N];遼寧日報;2014年
4 陳雍君;打破行政化才能師德規(guī)范化[N];科技日報;2014年
5 李劭強;師德不能“退休”[N];嘉興日報;2014年
6 天津市教育科學研究院 王毓s,
本文編號:157238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xuekejiaoyulunwen/15723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