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情緒變異性與自評精神癥狀的關系
本文選題:日重現法 切入點:情緒變異性 出處:《中國心理衛(wèi)生雜志》2015年04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目的:探討初中生的情緒變異性與自評精神癥狀之間的關系。方法:采用分層抽樣法,在四川省一所初中抽取129例學生(初一42例,初二47例,初三40例),采用日重現法(DRM)連續(xù)兩周記錄情緒變異性分數(情緒體驗的標準差/情緒體驗的均值),用癥狀自評量表(SCL-90)調查學生的自評性精神癥狀,青少年情緒調節(jié)問卷調查情緒調節(jié)策略使用情況。結果:日重現法得到的積極情緒分數顯著高于消極情緒分數(2.7±0.7)vs.(1.4±0.3),P0.001,消極情緒變異性顯著高于積極情緒變異性(0.4±0.1)vs.(0.3±0.1),P=0.012。消極情緒變異性、積極情緒變異性均與SCL-90總分有顯著正相關(r=0.34,P0.001;r=0.24,P0.001)。消極情緒變異性和積極情緒變異性對SCL-90分數的直接效應顯著(通徑系數為0.28和0.21,P0.001)。認知重評的情緒調節(jié)策略對SCL-90分數的直接效應顯著(通徑系數為-0.24,P0.001),認知沉浸的情緒調節(jié)策略對SCL-90分數的直接效應顯著(通徑系數為0.14,P=0.037)。認知沉浸的情緒調節(jié)策略對消極情緒變異性直接效應顯著(通徑系數為0.13,P=0.041)。結論:積極情緒變異性和消極情緒變異性均可能導致初中生的自評精神癥狀增加。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motional variability and self-assessment of mental symptoms in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Methods: 129 students (42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and 47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were sampled by stratified sampling method. In 40 cases of junior high school, the scores of emotional variability (standard deviation of emotional experience / mean of emotional experience) were recorded by DRM for two consecutive weeks. SCL-90 was used to investigate students' self-rated mental symptoms. Results: the scores of positive emotions obtained by daily reappearance method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negative emotion scores (2.7 鹵0.7 vs 1.4 鹵0.3) P0.001, and negative emotional variability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positive mood variability (0.4 鹵0.1 vs.0.3 鹵0.1). Negative emotional variability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negative emotional variability.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positive emotional variability and total score of SCL-90. Negative emotional variability and positive emotional variability had a significant direct effect on SCL-90 scores (path coefficient 0.28 and 0.21% P0.001). Cognitive reassessment of emotion regulation strategies had significant effect on SCL-90 scores. The direct effect was significant (path coefficient was -0.24p 0.001g), and the direct effect of emotion regulation strategy of cognitive immersion on SCL-90 score was significant (path coefficient was 0.14p 0.0371.The direct effect of cognitive immersion emotion regulation strategy on negative emotional variability was significant (path). Conclusion: both positive and negative emotional variability may lead to an increase in self-rated mental symptoms of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作者單位】: 華東師范大學心理與認知科學學院;
【基金】:2011年上海市教育科學基金青年項目(青少年積極情緒的特點、適應功能及教育干預研究)(B11014)
【分類號】:B844.2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5條
1 鄧欣媚;桑標;;青少年日常情緒調節(jié)問卷的編制[J];心理與行為研究;2011年03期
2 李改;;大學生日常情緒變化性的實證研究[J];國家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10年11期
3 王振宏;呂薇;杜娟;王克靜;;大學生積極情緒與心理健康的關系:個人資源的中介效應[J];中國心理衛(wèi)生雜志;2011年07期
4 駱宏;張春紅;;護士的積極率和主觀幸福感[J];中國心理衛(wèi)生雜志;2013年04期
5 顧壽全;奚曉嵐;程灶火;吳正國;王國強;;大學生大五人格與心理健康的關系[J];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2014年02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趙蕾;;以變量為中心的韌性(Resilience)模型探究[J];時代教育;2013年19期
2 金戈;;我國青少年情緒調節(jié)測量的本土化研究[J];當代教育與文化;2013年06期
3 郭玉琴;郝彩;李雅;;積極情緒、心理彈性與心理健康的關系探討[J];長春教育學院學報;2014年11期
4 陳錦文;楊建萍;江玲丹;毛巧燕;謝卓敏;;護士精神薪酬滿意度對其積極率的影響[J];中國護理管理;2015年02期
5 黃先偉;周yN;何成森;;初中生人格特征、心理健康狀況與學業(yè)情緒間關系研究[J];赤峰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5年05期
6 黃先偉;張幫;夏梅海;;大學生學業(yè)情緒與心理健康狀況的典型相關分析[J];才智;2015年11期
7 葉綠芝;韓蔚;雷冬英;麻妙群;朱音;朱佩欽;江金燕;金麗紅;鄭秋霞;;麗水市1118名臨床護士應對方式與工作滿意度的相關性研究[J];護理學報;2012年12期
8 趙晶;;積極情緒的培養(yǎng)策略[J];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13年09期
9 賀京同;那藝;郝身永;;決策效用、體驗效用與幸福[J];經濟研究;2014年07期
10 靳海風;曾祥嵐;;個人資源在生態(tài)移民社會適應與心理健康間的中介效應[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14年12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尹劍春;急性正念運動對不同情緒圖片刺激下情緒反應的影響及其神經機制的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4年
2 鄧欣媚;青少年情緒調節(jié)增強調節(jié)與減弱調節(jié)的發(fā)展及其神經機制[D];華東師范大學;2014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李臻;中學生顏色偏好與積極情緒消極情緒、心理健康的關系研究[D];鄭州大學;2012年
2 劉亞;不同動機趨近積極情緒對認知控制的影響[D];陜西師范大學;2012年
3 劉爽;情緒啟動對大學生心理旋轉的影響[D];河北大學;2013年
4 馬曉慧;大學生挫折情緒、情緒彈性與睡眠質量的關系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13年
5 梁園;受艾滋病影響兒童的情緒調節(jié)和認知疲倦的皮質醇研究[D];河南大學;2013年
6 張林鋒;大學生抑郁與網絡成癮、壓力與網絡成癮的循環(huán)效應分析[D];武漢理工大學;2013年
7 劉瀟;親和與利他:對心理危機預警干預研究[D];西安石油大學;2013年
8 蔣欣;職業(yè)女性工作—家庭沖突、組織支持感和情感幸福感的關系研究[D];東北財經大學;2013年
9 張鈺;大學生情緒彈性的注意偏向及自主神經反應研究[D];天津師范大學;2013年
10 齊冀;不同動機趨近積極情緒對危機決策質量的影響[D];寧夏大學;2014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李玲;沈勤;;不同類型醫(yī)院護士工作壓力與主觀幸福感的調查研究[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08年11期
2 王欣;田建全;王家同;佟洋;;西北地區(qū)基層軍官主觀幸福感狀況及其影響因素分析[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08年11期
3 趙淑媛;蔡太生;;女校大學生大五人格和心理健康的關系[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12年07期
4 黃敏兒,郭德俊;原因調節(jié)與反應調節(jié)的情緒變化過程[J];心理學報;2002年04期
5 崔紅;王登峰;;中國人的人格與心理健康[J];心理科學進展;2007年02期
6 駱宏;赫中華;;466名護士心理資本與職業(yè)倦怠及離職意愿的關系[J];中華護理雜志;2010年10期
7 李靖,趙郁金;Campbell幸福感量表用于中國大學生的試測報告[J];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2000年04期
8 姚若松;梁樂瑤;;大五人格量表簡化版(NEO-FFI)在大學生人群的應用分析[J];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2010年04期
9 解亞寧;簡易應對方式量表信度和效度的初步研究[J];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1998年02期
10 黃敏兒 ,郭德俊;大學生情緒調節(jié)方式與抑郁的研究[J];中國心理衛(wèi)生雜志;2001年06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李冬梅;青少年心境動態(tài)發(fā)展特點及不同調節(jié)策略對其心境變化影響的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05年
2 李改;情緒反應的動力性及其影響因素的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08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趙謙;白春陽;;論我國動機調節(jié)策略研究的現狀與問題[J];新鄉(xiāng)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05期
2 張敏;盧家楣;譚賢政;王力;;情緒調節(jié)策略對推理的影響[J];心理科學;2008年04期
3 姜媛;沈德立;白學軍;;情緒、情緒調節(jié)策略與情緒材料記憶的關系[J];心理發(fā)展與教育;2009年04期
4 姜媛;白學軍;沈德立;;中小學生情緒調節(jié)策略與記憶的關系[J];心理科學;2009年06期
5 張寓杰;羅崢;;個體特質、調節(jié)策略與消極情感恢復的關系[J];首都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S4期
6 付祉云;佘雙好;;大學生認知情緒調節(jié)策略特點及啟示[J];當代青年研究;2010年02期
7 陳維舉;杜柏玲;;體驗后悔調節(jié)策略研究的回顧與展望[J];綿陽師范學院學報;2010年12期
8 馬英;方平;劉揚;喬云雁;;青少年情緒調節(jié)策略量表的編制[J];首都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2期
9 李娜;馬偉娜;;習慣性情緒調節(jié)策略的研究概述[J];健康研究;2011年05期
10 劉啟剛;;青少年情緒調節(jié)策略的結構與測量[J];心理學探新;2011年05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姜媛;沈德立;白學軍;;情緒調節(jié)策略與情緒詞匯、情緒圖片記憶的關系[A];第十二屆全國心理學學術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9年
2 李英武;方平;車宏生;;情緒調節(jié)策略對決策的影響[A];全國教育與心理統(tǒng)計測量學術年會論文摘要集[C];2006年
3 李英武;方平;;情緒、情緒調節(jié)策略對決策的影響研究進展[A];第十屆全國心理學學術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5年
4 李曉東;;大學生動機調節(jié)策略研究[A];第十屆全國心理學學術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5年
5 李英武;方平;車宏生;;情緒調節(jié)策略對決策的影響[A];第十一屆全國心理學學術會議論文摘要集[C];2007年
6 姜媛;白學軍;;情緒調節(jié)策略對情緒材料記憶的影響[A];增強心理學服務社會的意識和功能——中國心理學會成立90周年紀念大會暨第十四屆全國心理學學術會議論文摘要集[C];2011年
7 梁敏杰;鐘建安;;情緒調節(jié)策略對表情視覺搜索的影響[A];增強心理學服務社會的意識和功能——中國心理學會成立90周年紀念大會暨第十四屆全國心理學學術會議論文摘要集[C];2011年
8 李曉彤;王大華;;老年人的情緒調節(jié)策略及其與夫妻依戀的關系[A];第七屆全國心理衛(wèi)生學術大會論文匯編[C];2014年
9 張媛媛;;情緒表達規(guī)則對工作倦怠和情感承諾作用的研究[A];第十一屆全國心理學學術會議論文摘要集[C];2007年
10 朱艷新;楊麗珠;張日f;;大學生情緒調節(jié)策略結構及特點研究[A];第十二屆全國心理學學術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9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3條
1 喬云雁;情緒性青少年情緒調節(jié)策略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11年
2 李冬梅;青少年心境動態(tài)發(fā)展特點及不同調節(jié)策略對其心境變化影響的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05年
3 鮑立銑;上海刑警情緒及情緒調節(jié)策略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8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周碧薇;不同情緒調節(jié)策略對中性教育材料記憶的影響研究[D];西南大學;2010年
2 胡靜;視障青少年的情緒調節(jié)策略、依戀及其關系的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0年
3 張芳;不同情緒調節(jié)策略下情緒對注意網絡的影響[D];曲阜師范大學;2011年
4 梁賢英;大學生雙向情緒調節(jié)策略的研究[D];信陽師范學院;2011年
5 楊海燕;情緒調節(jié)策略對大學生記憶任務的影響[D];首都師范大學;2005年
6 趙海濤;中學生情緒調節(jié)策略與負性情緒的相關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08年
7 閆娜;不同情緒調節(jié)策略對反應抑制的影響[D];西安體育學院;2011年
8 張萌萌;愉悅情緒調節(jié)策略的實驗研究[D];杭州師范大學;2012年
9 李娜;習慣性情緒調節(jié)策略對風險決策的影響[D];杭州師范大學;2012年
10 陳艷;情緒調節(jié)策略對內隱攻擊性的影響[D];浙江師范大學;2012年
,本文編號:156665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xuekejiaoyulunwen/15666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