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限理性視野下的教學設計及其實踐訴求
本文關鍵詞: 教學設計 有限理性 理性僭越 實踐訴求 出處:《教育科學研究》2015年12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基于有限理性的教學設計關注學生主體性發(fā)展,呈現(xiàn)動態(tài)連續(xù)性,契合教學實踐的本真狀態(tài),是教學設計的應然選擇,F(xiàn)實中的教學設計因理性的僭越而抽象、靜態(tài)、程序化,具體表現(xiàn)為設計思維的簡單線性、設計目標盲目追求最優(yōu)化、設計過程注重預成以及過于倚重多媒體技術,導致教學設計與教學實踐走向分離。面對教學設計的現(xiàn)實困境,有限理性呼吁教學設計在思維上形成復雜思維,目標上追求滿意和適應性,設計過程保持動態(tài)開放,同時充分發(fā)揮教師的實踐智慧。
[Abstract]:The teaching design based on limited rationality pays close attention to the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subjectivity, presents dynamic continuity, accords with the true state of teaching practice, and is the proper choice of teaching design. In reality, teaching design is abstract, static and programmed because of the illegal action of rationality. The concrete manifestation is the simple linearity of the design thinking, the blind pursuit of the optimization of the design goal, the emphasis of the design process on the pre-completion and the excessive reliance on the multimedia technology, which leads to the separation of the teaching design from the teaching practice. Limited rationality calls for teaching design to form complex thinking, to pursue satisfaction and adaptability, to keep the design process dynamic and open, and to give full play to teachers' practical wisdom.
【作者單位】: 華中科技大學教育科學學院;
【分類號】:G424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9條
1 劉正松;;二度教學設計:不可或缺的教學智慧[J];中小學教師培訓;2014年10期
2 戴正農(nóng);;“滿意化”和“適應性”:西蒙有限理性思想探析[J];江蘇社會科學;2011年06期
3 朱德全;;基于行為的問題診斷式教學設計的表征[J];教育研究;2011年02期
4 卜玉華;;試論課堂教學設計的“可能起點”與“現(xiàn)實起點”[J];課程.教材.教法;2007年04期
5 李yN;涂榮豹;;生成性教學的基本特征與設計[J];教育研究;2007年01期
6 靖國平;“生成性課堂”何以可能?[J];湖北教育;2005年Z1期
7 熊和平;復雜性思維與我國教學理論的創(chuàng)新[J];課程.教材.教法;2005年02期
8 吳彤;復雜性范式的興起[J];科學技術與辯證法;2001年06期
9 劉云生;巴班斯基教學過程最優(yōu)化理論的批判性思考[J];外國教育研究;2001年05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付鈺;;微課在高師院校公共外語領域應用初探[J];忻州師范學院學報;2016年04期
2 林英建;姚明海;;基于復雜系統(tǒng)的導師制管理研究[J];吉林大學學報(信息科學版);2016年04期
3 汪洋;何川;;默會知識影響風險投資階段選擇研究[J];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科版);2016年07期
4 李長云;田世海;;基于能力階的IT項目管理“三個一”教學方法研究[J];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16年05期
5 張婧;;診斷式教學法的本土移植:在高校德育中的運用[J];揚州大學學報(高教研究版);2016年01期
6 謝幼如;楊陽;柏晶;李偉;郭琳科;倪妙珊;;面向生成的智慧學習環(huán)境構建與應用——以電子書包為例[J];華南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6年01期
7 張金運;程良宏;;生成性教學:作為一種可能的教學方法論[J];當代教育科學;2016年02期
8 沈洲榕;馮蜀冀;;從認知語言學角度分析航行通告E項內(nèi)容有誤時的可靠性和對策[J];中國民航飛行學院學報;2016年01期
9 董佳蓉;蘆苗;;試述復雜性視野下知識的不確定性[J];社科縱橫;2016年01期
10 陶軍;;關于數(shù)學教學課前預設與課堂生成課題研究[J];科學中國人;2016年02期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8條
1 歐陽康;復雜性與人文社會科學創(chuàng)新[J];哲學研究;2003年07期
2 吳康寧;學生僅僅是“受教育者”嗎?——兼談師生關系觀的轉換[J];教育研究;2003年04期
3 葉瀾;重建課堂教學價值觀[J];教育研究;2002年05期
4 陳建翔;“新教育”:為學習服務[J];教育研究;2001年01期
5 張璐;略論有效教學的標準[J];教育理論與實踐;2000年11期
6 張義兵;文化傳遞模式與教育價值取向:一種社會學分析[J];南京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2000年05期
7 吳彤;“復雜性”研究的若干哲學問題[J];自然辯證法研究;2000年01期
8 劉鋼;復雜性科學與組織管理[J];社會科學管理與評論;1999年03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錢春旭;論政治教學過程最優(yōu)化的心理學原則[J];教育探索;2000年08期
2 高英蘭,李麗娟;試論教學的整體結構和教學改革[J];華北礦業(yè)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0年04期
3 郝保文,何士;“精講—自學—討論—操作”四結合教學模式探微[J];內(nèi)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2年06期
4 王天碧 ,劉愛民 ,羅敏;課堂教學過程最優(yōu)化探索[J];中國培訓;2003年06期
5 王俊翔;“教學過程最優(yōu)化”思想探析[J];當代教育論壇;2005年22期
6 孟祥林;;教學過程最優(yōu)化:基于分層教學方法的分析[J];廣東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8年02期
7 孟祥林;;分層教學與教學過程最優(yōu)化:從中日美對比論我國的策略選擇[J];湖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報;2008年04期
8 和建輝;;淺談教學設計[J];劍南文學(經(jīng)典教苑);2011年12期
9 亦安;;英語課堂教學過程最優(yōu)化實驗[J];教育研究與實驗;1988年02期
10 張家超;《專業(yè)英語》教學過程最優(yōu)化論[J];連云港職業(yè)大學學報;1991年03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6條
1 吳曉鳴;;高校教學效率問題的探討[A];廣西高等教育改革與發(fā)展——《廣西高教研究》創(chuàng)刊十周年(1985-1995)論文選集[C];1996年
2 蕭文革;;對構建大學體育課堂教學過程最優(yōu)化的策略研究[A];第十七屆全國高校田徑科研論文報告會論文專輯[C];2007年
3 徐云鴻;;巴班斯基教學過程最優(yōu)化原則述評[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16)——外國教育思想史與人物研究[C];2009年
4 嚴小虎;李生民;;論普通高校足球選項課的教學過程最優(yōu)化[A];第十五屆全國高校田徑科研論文報告會論文專輯[C];2005年
5 唐玉法;;打造高效課堂的理性思考[A];國家教師科研專項基金科研成果(語文建設卷2)[C];2013年
6 錢松平;陳興娟;;淺談中低年級自然教學中的對比實驗[A];江蘇省教育學會2006年年會論文集(理科專輯)[C];2006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王炳照 程方平(作者王炳照系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成員、北京師范大學教育學院博士生導師,,程方平系中央教育科學研究所研究員);為教學創(chuàng)新搭建平臺[N];中國教育報;2002年
2 山東省煙臺市第二十中學 孫貞鍇;最優(yōu)化,永遠的教學追求[N];中國教育報;2008年
3 周輝兵 浙江省溫嶺市第九中學校長 趙小雅;照抄照搬教學設計上不出好課[N];中國教育報;2009年
4 秦安縣劉坪中學 鄧國珍;多媒體在物理教學中的應用[N];甘肅日報;2009年
5 徐志能;寫“教后反思”,能促進專業(yè)成長[N];定西日報;2008年
6 肖u& 王義高;曾經(jīng)滋養(yǎng)過中國教育[N];中國教育報;2006年
7 姜堰市溱潼第二中學 陳素萍;“自、互、導”模式在物理教學中的運用[N];學知報;2010年
8 ;教育科學出版社向廣大教師竭誠推薦優(yōu)秀暑期讀物[N];中國教育報;2005年
9 張豪;“滿堂灌”之后[N];中國教師報;2002年
10 今是中學 金霞;淺談新課標實施中初中物理教師的定位[N];學知報;2010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顏紅平;有效教學的正當性研究[D];西南大學;2010年
2 周惠敏;唐文中教學思想研究[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5年
3 陸峻華;“題組反思”式教學在初中數(shù)學單元復習中的實踐研究[D];杭州師范大學;2015年
4 鄭海蓮;杭州市D學校語文分層走班教學調(diào)查研究[D];杭州師范大學;2016年
5 葉琳;分層教學的歷史、現(xiàn)狀及其反思[D];內(nèi)蒙古師范大學;2003年
6 張慧;語文教學過程最優(yōu)化芻議[D];上海師范大學;2012年
7 周麗芳;基于學校整體層面的有效教學探析[D];南京師范大學;2013年
8 卞麗娟;教學設計師發(fā)展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6年
9 吳迎霞;在中專學校實施分層教學的實踐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07年
10 曹榮;“活動單導學”教學模式實施效果實證分析[D];蘇州大學;2011年
本文編號:152396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aoyulunwen/xuekejiaoyulunwen/1523966.html